古人勤奋学习的例子很多:有困倦时用锥子刺大腿的苏秦,有投斧挂木以示学习决心的文党,有映雪读书的孙康,有用萤光照读的车胤,有带经而锄的倪宽和常林,有用蒲草编成小简写字的路温舒。梁朝彭城的刘绮,是交州刺史刘勃的孙子,早年丧父,家里贫穷,无钱买灯烛,用折断的荻杆照明夜读。梁元帝萧绎刚开始在会稽精选百官时,他以才学出众受到梁元帝的重用,成为皇帝身边掌规谏、掌章奏书记文檄的官员,最后官位做到金紫光禄大夫。义阳县的朱詹,世代居住江陵,后出阳都,喜欢读书,家贫无钱,几天吃不上一顿饭,竟以纸充饥;天寒无毡被,抱狗取暖。狗也饥饿,外出觅食,呼唤它也不回来,哀叫声惊动邻居。然而他仍然没废止学业,最终成为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受到梁元帝的器重。
以上所述都是极不容易做到的事,也是勤奋学习中的同样的典型事例。东莞人臧逢世,年纪二十多岁,想读《汉书》,苦于借阅时间不长,于是向姐夫要了客人名片和平日书信的纸尾,用这些纸手抄一本,当地将帅的幕府佩服他的志向,后来他终于以研读《汉书》出了大名。
【评析】
颜之推在这篇家训中告诫后辈:一个人必须勤奋学习。但要做到勤学,一要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二要明确学习的目的。
通篇既讲道理,又讲事例;内容全面,分析透辟;形象生动,说服力强。《颜氏家训》公认为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大家训,决非偶然!
为文应古今之法并用
【原文】
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胸[1],气调为筋骨[2],事义为皮肤[3],华丽为冠冕。
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艳。辞与理竞[4],辞胜而理状;事与才争[5],事繁而才损。放逸者流宕而忘归[6],穿凿者补缀而不足。时俗如此,安能独违,但务去泰去甚耳[7]。必有盛才重誉、改革体裁者,实吾所希。
古人之文,宏材逸气[8],体度风格[9],去今实远;但缉缀疏朴,未为密致耳。今世音律谐靡[10],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于往昔多矣。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存,不可偏弃也。
沈隐侯曰[11]: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12],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邢子才常曰[13]: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14],深以此服之。祖孝征亦尝谓吾曰[15]:沈诗云“崖倾护石髓”[16],此岂似用事耶?
江南文制[17],欲人弹射[18],知有病累,随即改之。陈王得之于丁廙也[19]。
山东风俗,不通击难[20],吾初入邺[21],遂尝以此忤人[22],至今为悔,汝曹必无轻议也[23]。
——节录自《颜氏家训》
【注释】
[1]理致:义理情致。心胸:心脏。
[2]气调:气韵才调。
[3]事义:典故事实。
[4]理:义理;思想内容。
[5]事:用典。
[6]宕(d伽ng):流动;起伏。
[7]但务去泰去甚耳:但求去掉过分的时俗习气。
[8]宏材逸气:才华气度。
[9]体度风格:体态风标。
[10]谐靡:和谐靡丽。
[11]沈隐侯:沈约。南朝宋人,历仕宋、齐、梁,卒谥“隐”,故称沈隐侯。
[12]易见事:易懂的典故。
[13]邢子才:北魏人,名邵,字子才。官中书侍郎、国子祭酒。
[14]胸臆语:他自己的心底话。
[15]祖孝征:北齐人,名珽,字孝征。曾官尚书左仆射。
[16]沈诗:指沈约的诗句。
[17]文制:写文章。
[18]弹射:指批评。
[19]陈王:指曹植。曹植,三国人,曹操之子,字子建。封陈王。卒谥“思”,世人习称为“陈思王”。丁廙(y佻):三国人。与曹植友善。曹操欲立植为嗣,廙力赞其说。及曹否篡位,与兄丁仪皆被杀。
[20]不通击难:不喜欢互相批评。
[21]邺:古地名。今河北磁县,东魏都城。
[22]遂:于是;就。尝:曾;曾经。忤人:得罪人。
[23]汝曹:你;你们。
【译文】
文章要以感情为心脏,气韵才调作筋骨,使用典实为皮肤,文字华丽作帽子。现在的人们一代承接一代,只在最不重要的修辞上下工夫,而对最根本的东西即义理情致却置而不顾,为文大都轻浮艳丽。辞藻与义理相竞,文辞胜过思想;用典与才气相争,典多而才气不足。放恣飘逸的,只顾文章的起伏多姿,而忘记了收束;穿凿附会的,补葺联缀不够。风气已经这样了,怎能独自违反,只求去掉过分的时俗习气罢了。将来必有很有才干和声望很高的人出来主持改革,这是我所希望的。
古人的文章,其丰赡的才华和高远的气度、体裁风格各方面,要远远胜过今人,但章法不够严密细腻。现在的文章,音调格律和谐靡丽,章句偶配对称,十分讲究四声五音的配合禁忌,这和过去相比强多了。应以古人的制裁为本,今人的辞调为末,理辞兼备,古今并用,不可偏废。
沈约曾经说过,文章应当顺从三点:用易懂的典故,这是第一;易认的字,这是第二;易诵读的声韵,这是第三。邢子才常说:沈约写文章用典故时不让人觉得在用典,似乎就是用他自己心中的话,我很佩服他这一点。祖珽也曾对我说过:沈约的诗说“崖倾护石髓”,这难道像用典故吗?
江南人写文章,喜欢别人批评,发现文章有毛病,随即改正。陈思王曹植也从丁廙那里得到启发。山东风俗,则不喜欢互相批评,我初到邺,因此得罪了人,至今仍感到后悔,你们一定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文章啊!
【评析】
颜之推在这篇家训中告诫子孙:写文章应把思想感情摆在首要地位,因为它好比人的心脏,所以一定要注意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同时,也要注意文章的用典和修辞,因为“事义(用典)为皮肤”,如人没有皮肤不行。可见,颜之推的指导思想是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前提下,辞理兼备。
应注重学以致用【原文】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论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着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于习事;四则藩屏之臣[1],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途哉?
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2],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3],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4],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5],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
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6]。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7]、主书监帅[8]、诸王签省[9],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10],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11],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12],则纠劾之[13]。及侯景之乱[14],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15],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16],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歕陆梁[17],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18],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19]。夫食为民天,民非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锄之[20],刈获之[21],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坺土[22],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节录自《颜氏家训》
【注释】
[1]藩屏:古代用来借喻独当一面的边防长官。
[2]品藻:判断和评定。
[3]庙堂:指朝廷。
[4]借:借托;凭借。
[5]令:指尚书令。仆:指尚书仆射。尚书郎:尚书省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其地位低于中书侍郎。
[6]捶楚:用棒或板打击。
[7]台阁:指尚书台,当时的中央行政中枢机构。令史:晋、南北朝的令史执掌文书,有品秩,可以补升为郎。
[8]主书:中书省属官,主管文书。
[9]签省:当时的低级官员。
[10]梁世:指梁朝的时候。
[11]果下马:当时一种体格矮小、能在果树下行走,然而身价十分昂贵的马。
[12]乃:才;于是。
[13]纠劾:弹劾。
[14]侯景之乱:发生在公元548年至552年。侯曾自立为王。
[15]羸(l佴i):瘦。
[16]建康:地名,今江苏治辖内。
[17]嘶歕(p佶n)陆梁:嘶叫跳跃。
[18]稼穑:农事的总称。
[19]贵谷务本:古代视农业为本业,工商业为末业。
[20]茠(h佟o):同“薅”,除田间的草。
[21]刈(y佻):割草或谷类。
[22]坺(b佗):长宽各一尺的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