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便闭结,往往三四日一次,甚有七八日一次、十余日一次者。粪块压迫大肠,致真阳郁血而有痔疮之患[7],粪毒亦吸入血内。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淮南子》:书名。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着。亦称《淮南鸿烈》。
[2]傅休奕:傅玄。西晋哲学家、文学家。
[3]《博志》:书名。疑为《博物志》之误。《博物志》,笔记。西晋张华撰。十卷。多取材于古书,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及古代琐闻杂事,也宣扬神仙方术。
[4]甫:才;方。
[5]《吕氏春秋》:书名。亦称《吕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杂家代表着作。
[6]花柳:旧社会指娼妓,因称性病为“花柳病”。
[7]真阳:中医学名词,即“肾阳”。指肾脏的阳气。
【译文】
一个人即使有文章、名誉和金钱,但没有强健的身体,又有什么用处?所以养生之术,不可不加以注意。养生并不是求得不死,而是求暂时的身体健康,并且处在安乐的环境之中罢了。一般人不知道养生,而最容易致病而减短寿命的有十六条,愿我弟仔细阅读它。
一是一年到头懒得洗澡,致使污垢堵塞全身,皮肤几乎丧失了排泄的功能、肺部对于手臂的负担也较重。
二是每天起得很晚,一起床就用点心、早饭饱塞胃部。
三是一天三餐都贪食美味,并且吃得过饱。《淮南子》说:“五味乱口,使口损伤。”傅玄也说:“病从口入。”
四是一天三餐饭前饭后,都吃点心和一切闲食,使肠胃没有休息的时候。《博志》上说:“所吃越少,心愈开朗,寿命愈长;所吃越多,心愈堵塞,寿命越短。”
五是每次吃东西,都不细嚼,并且咽下很快,使胃再来做咀嚼之功。
六是晚餐才吃完就睡觉,或就寝时饱吃干点心。
七是深夜坐谈,或狂饮,或赌博,到第二天晚上才睡觉。
八是一天到晚紧闭卧室的门窗,凡灯火、衣服、便桶、便壶等发生的浊气,以及人体放出的臭气,都郁积在房内。
九是一天到晚不是坐着,就是睡觉,不太运动,不出门户,不见日光。
十是整天怕风,所呼吸的只是屋内的浊空气,睡觉时又用被子蒙着头。
十一是吸水烟、旱烟或鸦片,使内脏和血液都染上烟毒和鸦片毒者。
十二是饮酒狂醉,使心脏积多脂肪,这是导致疑心跳动,使大脑积血,或脑出血的原因。此外,如肝、胃、肺、脏、血液,无不大受其损。
十三是一年到头饱食肉类,血内积毒已多,一旦被外症或传染症所侵袭,轻症就变成重症而死。《吕氏春秋》上说:“肥肉和浓酒,一定要勉强自己少吃。命说:这些是烂肠之食。”现在各派提倡吃素食的渐渐多了起来,并且还有集会吃素食的,你要谨慎,切莫轻信,不要迷于信佛。
十四是看淫剧,犯手淫,以致神经衰弱。其他有碍风俗教化的事,都能挑动一个人的色欲。
十五是宿娼买妾,没有不发生性病的。侥幸能够避免,就房事过度。
天天进行房事,产生健忘心跳、不消化等病,接着就阳萎、血薄、肺痨,而生命大受损伤。
十六是大便闭结,往往三四天一次,甚至有七八天一次、十多天一次的。粪块压迫大肠,导致肾阳积血而患上痔疮,粪毒也被吸入血内。
【评析】
这封信谈的是养生保健应注意的事项。信中谈到的不晚睡、不贪食、不吸烟吸毒、不赌博、不狂饮酒等,这些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应当努力做到的。
应尊老爱幼
【原文】
我弟兄四人,惟吾弟年幼,尚在乡攻读,家中事务,全恃母亲主持。
老母年近古稀[1],精神日退,兄服务在外,不能时时回来,吾弟年逾弱冠[2],世务情形,当默自考察,佐母亲精力之不逮。昏晨侍奉,尤须必恭必敬。
倘有不满意事[3],不可趁一时血气,以使母亲不悦。遇疑难事,尤宜与诸长辈商量,不可独断独行。谚云:“一人腹中无两人志。”是也。诸堂弟妹及侄等,平日须好好教训,勿令荒疏学业。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古稀:亦作“古希”,七十岁的代称。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2]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3]倘:如果。
【译文】
我们兄弟四人,只有你最年幼,还在家乡攻读。家中事务,全靠母亲主持。老母年近七十,精神一天天减退。我在外面服务,不能时时回来。
你年龄已经过了二十岁,对于时务情形,应当自己默默地加以考察,辅佐母亲精力之所不及。每天早晚侍奉母亲,尤其须要毕恭毕敬。如果有不满意的事情,绝不可以趁一时感情冲动,而使母亲不高兴。碰上疑难的事情,尤其应当和各位长辈商量,不可独断独行。谚语说:“一个人的肚子里面没有两个人的智慧。”这话说得对。各位堂弟妹以及侄儿等人,你平日要好好教训,不要让他们荒废了学业。
【评析】
李鸿章这篇家训,教育自己的弟弟要恭敬侍奉老母;遇疑难事,不可独断独行;要督促堂弟妹及侄子认真学习,等等。这些训诫,对后人都颇有教益。
读书作文宜从记叙文开始
【原文】
文儿来禀询文学,今为汝告。文字为思想之代表,思想为文字之基础,故二者之研练,相为表里者也。且夫思想为事实之母,今日学者所积之思想,他日皆将见诸事实者也。思想有不宜于事实者,则立身处世,安保无自误、误人之虑。是以读文宜先读纪叙文字,作文亦宜先作纪叙文字,参以文家法律,而平日要宜随时留心事物之实际。如此循序奋进,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可预决焉。读文之选择,既以真确为标准,则八股既行以后[1],不如八股未行以前。(更细别之,道、咸以前尚佳[2],道、咸以后,乃每况愈下矣[3]。)唐、宋以后,尤不如汉、魏以前。盖古之文字于事实较切,后世之文字于事实多疏,不足为表示思想之模范,而汉、唐以上文字抑又为本国人素所尊信,择其尤切于世者阐明之,于全国人精神之联贯大有关系也。读文之法,可择爱熟诵之。每季必以能背诵者若干篇为目的,则字句之如何联合、篇段之如何布置,行思坐思,便可取象于收视反听之间。精神之研习既深,行文自极熟而流利,故高声朗诵与俯察沉吟种种功夫,万不可少也。所以须熟读者,以吾国人素无普及教育,言语与文字久离为二,非脑海中蓄有数百篇之佳文,三四千个可以分类(谓名、代、动、静、状、介、连、助、叹九类之文法)之字,心手必不能应。
(寻常人说话所用之字[4],大约三千多,但无规律耳。)秉资虽有敏拙,习性虽有文野,而此熟读功夫,则不可少耳。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八股:即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所规定的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自“起股”至“束股”这四段中,每段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叫“八股文”。
[2]道咸:道,道光,清宣宗年号。咸,咸丰,清文宗年号。
[3]每况愈下:原作“每下愈况”。语出《庄子,知北游》。比喻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用作“每况愈下”,义亦转变,表示情况越来越坏的意思。
[4]寻常:平常。
【译文】
文儿来信询问文学,现在我告诉你。文字为思想之代表,思想为文字之基础,因此二者的研究练习,互为表里。况且思想为事实之母,今日学者所积累的思想,有一天都将在事实中表现出来。思想有不适合于事实的,那么立身处世,怎么能保证没有自误和误人的顾虑。因此读文章应先读记叙文,作文也应当先作记叙文,再参照文家法则,而平时应当随时留心事物之实际,如此循序奋进,即使愚笨也一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一定变得刚强,这是可以事先判决的。读文章时的选择,既然以真实为标准,那么八股文推行以后,不如八股文未推行以前。(更详细地加以区别,道光、咸丰以前的文章还好,道光、咸丰以后,就越来越差了。)唐、宋以后的文章,尤其不如汉、魏以前。大概古代的文章,对于事实比较切合;后代的文章,对于事实多有疏忽,不足为表示思想的模范。而汉、唐以前的文章,又为本国人历来所尊信,选择其中最切合于世道的文章加以阐明,对于全国人精神的联贯,大有关系。读文章的方法,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加以熟诵,每个季度一定以能背诵若干篇为目的,那么字句怎样联合,篇段怎样布置,每时每刻地揣摩,就可以在收视反听之间得到一种作文的法式。精神的研究、练习已经深透,行文自然就很熟练、流利了。所以高声朗诵和俯察沉吟种种功夫,是万万不可以缺少的。之所以必须熟读的原因,是因为我国人民平素没有普及教育,言语和文字久离为二,不是脑海中储藏有几百篇好文章、三四千个可以分类(指名词、代词、动词、静词、状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九类之文法)之字,作文时,心手一定不能运用自如(普通人说话所用之字,大约三千多,但没有规律)。
一个人秉资虽然有聪敏与笨拙的区别,习性虽然有文雅与鄙野的区别,但这种熟读的功夫,对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
【评析】
在信中,李鸿章告诫自己的儿子,无论读书作文,都应当从记叙文开始。他还强调,人的秉资虽有优劣,习性虽有文野,但熟读的功夫对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这些对我们无疑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家训中表现出的对八股文的蔑视态度,也是难能可贵的。
读书要一气读完
【原文】
汝兄弟来禀,以读书不得其法,颇为怅恨[1]。要知读古文,须从头至尾,一气读完,万不可分段读。盖文贵气魄,忌散漫,分段读,势必失通篇精警处[2],而淡然无味也。既知读法,则一面读,应一面想。如李华《吊古战场文》[3]、李陵《答苏武书》[4],能想到一幅凄凉图画,满纸生风。
汉皇负德,只字泪寄千行,而为之声泪具下者[5],可谓得读书之玄奥焉[6]。
此层我与伯叔等时时论及,汝可翻阅长上之日记,就近请教四叔。汝兄弟家居,宜听诸长训言,读书写字,刻苦用功。我以身体不适,不能多及,他日当反复论之。
【注释】
[1]怅恨:怅,失意。恨,遗憾。
[2]精警:精深警辟。
[3]李华:唐散文家,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有《李遐叔文集》。《吊古战场文》为其代表作。作者在文中描绘出一幅阴森凄凉的古战场画面,表达了反对战争,主张实行仁义王道的思想。
[4]李陵:汉名将李广孙,善骑射。武帝时,率兵出击匈奴贵族,兵败投降。世传《李陵答苏武书》系后人伪作。文中一方面描写了士卒的不怕牺牲,为国捐躯;一方面发泄了对朝廷的不满,抨击了当时黑暗的吏治。
[5]声泪具下: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具,通“俱”。都,完全。
[6]玄奥:幽深奥妙。
【译文】
你们兄弟来信,谈到掌握不住读书的方法,感到失意和遗憾。要知道读古文,必须从头到尾,一气读完。因为文章贵气魄,忌散漫,分段读,势必失去通篇精深警辟的地方,从而感觉淡然无味。已经知道了读法,一边读,就应当一边想。如读李华《吊古战场文》、李陵《答苏武书》,就能想到一幅凄凉的图画,感觉满纸生风。汉皇有亏恩德,作者在每个字中寄托了自己的千行泪水,因而为之声泪俱下,这可以说是得到了读书的幽深奥妙之处了。对这个问题,我和你们的伯伯、叔叔时时谈论到,你可以翻阅长辈的日记,就近向四叔请教。你们兄弟住家的时候,应当听从各位长辈的训言,读书写字,刻苦用功。我因为身体不舒服,不能多谈,以后一定反复论述。
【评析】
李鸿章告诫自己的儿子读书时,要一边读,一边想,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空下来。
择师交友之法须讲究
【原文】
顷见曾夫子涤笙书寄其世兄一笺[1],亦颇可为吾儿训,录以转示,“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儿少蓄为官之志,颇好,惟行事尚未就于正轨。业师足为吾儿模范[2],惟友朋辈尚嫌未足耳。师长常具畏惧之心,未敢朝亲夕近,虽有良师教训,难于转移学生性情。友朋等食则同席,出入同阶,惟有爱慕之心,不若师生间之敬惧而难于转移也。今尔友类都大家风气[3],习俗殊生厌恶[4],而有志为官者,亦所更忌者也。吾儿不可因恃父兄显贵而仗势欺人,尔知汝祖父穷乏之时,为人所凌暴,敢怒而不敢言,尔当念祖父之被困,而生反感焉。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曾夫子涤笙:曾国藩。世兄:旧时有世交之家,平辈相称为世兄。
笺:精美的纸张,供题诗、写信用,引申为书信的代称。此处指书信。
[2]业师:本人受业的老师。
[3]大家:旧指高门贵族、大户人家。
[4]习俗:风俗习惯。此处作“一般人”解。
【译文】
不久前见到曾国藩先生寄给其世兄的一封信,也可以用来教育你,因此录下来转示给你。“凡做好人、好官、好名将,都要好师、好友、好榜样。”我儿从小就积聚有做官的志向,这很好,只是做事还没有走上正轨。
业师足够作为我儿的榜样,只是朋友辈还嫌不足罢了。向老师学习却常常怀着畏惧老师的心理,不敢早晚和老师亲近,即使有好的老师来教训,也很难改变学生的性情。朋友之间(就不同)吃饭同一张桌子,出入同一个台阶,互相之间只有爱慕的心情,不像师生之间产生敬惧心理而难于改变性情。现在你交的朋友都有贵族风气,一般人都感到特别厌恶,有志于做官的,就更应当有所忌惮了。我儿不可以靠着父兄的显贵而仗势欺人,你知道你的祖父在贫穷困乏的时候,被别人欺凌,敢怒而不敢言,你应当想起你祖父贫困时被人欺凌,而对仗势欺人产生反感啊!
【评析】
身居高位,能够在信中教育自己的儿子要选择良师,慎重交友,尤其不要靠父兄的显贵而仗势欺人,确实是难得的。
应努力学习外文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