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主简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河南(今河南洛阳市)人。少时家贫力学。唐宪宗元和元年,对策举制科第一,先后任左拾遗(官名,唐武后时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谏诤)、监察御史(官名,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察视刑狱、整肃朝仪、监军出使等事),不畏权贵,敢于斗争,因而得罪于宦官和守旧官僚,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地方参佐的官吏)。因受了几次沉重打击后,就由早期的反对权贵宦官,到了晚期转而依附于宦官。唐穆宗长庆年间,借宦官崔潭峻之力,官至知制诰(唐代起草文书之官),继而晋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后被裴度奏劾而罢相。唐文宗大和年间,复官至武昌军节度使(官名,统管一道或数州,其军事民政、用人理财,皆得自主),最后死于节度使任所。
元稹是着名诗人。其人是白居易的好友,其诗与白居易的齐名,世称“元白”。着有《元氏长庆集》一百卷,今存六十卷。所作传奇《会真记》,记张生与崔莺莺事,为后来《西厢记》所本。
元稹十分重视对子侄晚辈的教育,常常用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启迪后人,鼓励后人奋发努力。
教诲侄儿书
【原文】
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1],尔所详也。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来,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羁游,以相给足。……有父如此,尚不足为汝师乎?
吾尚有血诚将告于汝[2]:吾幼乏岐嶷[3],十岁知文。……是岁尚在凤翔,每借书于齐伦曹家,徒步执卷就陆姊夫师授,栖栖勤勤[4],其始也如此。至年十五,得明经及第[5],因捧先人旧书于西窗下,钻仰沉吟[6],仅于不窥园井矣。
今汝等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诗书,以求荣达,其为人耶?其曰人耶?吾又以吾兄所识易涉悔尤[7],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
——节录自《元氏长庆集》
【注释】
[1]樵苏:樵,指取薪;苏,指取草。樵苏,即打柴割草。
[2]血诚:出自内心深处的诚意。
[3]岐嶷(y侏):峻茂之貌。后借以形容幼年聪慧。
[4]栖勤:栖,忙碌奔波;勤,勤奋。
[5]明经:唐代科举考试,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6]钻仰沉吟:钻仰,指深入研究;沉吟,指深思。
[7]悔尤:悔恨和过失。
【译文】
我们元氏家族世世代代节俭贫困,先人遗训,常恐多置田产会使子孙懒惰松懈,所以我们家连可供打柴割草的山地也没有,这是你们所熟知的。我曾见到我老兄自二十年来,以低薄之禄俸赡养和维持我们这个穷家,其间有一半是靠老兄求人资助和在外劳碌奔波,才能勉强维持这个家的开支用度。……有父如此,难道还不能作为你们的师表么?
我还有出自内心深处的话要告诉你们:我小的时候并无高超的见识、聪明的头脑,十岁时才懂得作文。……初读书之时我尚在凤翔,常到齐伦曹家借书,徒步远行到陆姓姐夫家求师讲解,劳碌奔波,勤奋于学。刚开始就是这样窘迫的。至十五岁时,得明经及第。因捧先人之书于西窗下就读,深入研究和深思,其用功之勤几乎足不出户。
你们现在父天母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发愤攻读诗书,以求荣誉发达,怎可成人?怎可叫做人?我又认为我哥哥的认识见解容易产生悔恨和过失,所以你们平日交友结伴也应当谨慎从事才对。
【评析】
元稹一方面用“家世俭贫”、“家无樵苏之地”等典型材料来启发儿侄不要忘记过去;另一方面又采取现身说法,以自己用功之至勤来鼓励儿侄发愤攻读诗书,不要浪费大好时光。同时,还勉励儿侄交友结伴一定要特别谨慎从事。这种教育后代的做法,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