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枷想到了自己幼时第一次接触山海经的经历。那时,自己的娘亲还健在,自己睡不着觉时,就喜欢听娘亲给自己讲故事,当一个个离奇的志怪故事被娘亲娓娓道来时,自己总是可以慢慢入梦。
《山海经》是先秦时传下来的一本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多方面的内容。《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三万一千字。
其中记载了一百多邦国,五百五十山,三百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存留在幼年时期的燕枷心目中的《山海经》还是由娘亲讲述的那一个一个取材、脱胎于《山海经》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白蛇传》《嫦娥奔月》等。
众所周知《山海经》是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书,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这些人尽皆知的神话都从这里来,而小时的燕枷最爱的童话故事无疑也离不开“山海经”。而燕枷细细品味学习是在进入上书房后。
《山海经》为述图之书。序言中指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流观山海图”、学者郭璞的“图亦作牛形”和“在畏兽画中”的记载和论述。“山海图”无疑是了解全书的重中之重。《海经经》部分是图在先、文后出,因而“以图叙事”的叙事方式,较为独到。燕枷是比较喜欢《山海经》的荒诞色彩和神话色彩,这本书的特殊来历与历史纪要息息相关,这本书的来历在古代典籍中是独一无二的,简单地讲,这本书是述图之作,也就是说,先有图,后有书,书中的内容是对一幅图画中内容的写照。所以儿时的燕枷对山海经的印象是一幅一幅的小画书。
《山海经》中的文字多静态的刻画,而少动态的叙述,多记空间方位,而少记时间进程,其述图特点可谓一目了然,其实,前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像《山经》那样包罗万象的博物学知识是不可能在图中画出来的,更何况其中还记载了很多动物的声音、习性等等,这些内容又如何能用图画表现出来呢?所以以后接触到山海经的文字本后燕枷对山海经又有了新的认知。
《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燕枷倒是有些不懂为何辛屋巍会对这本书感兴趣。
不会也为《山海经》的所谓荒诞不经,几千年来该书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因而也很少被后人改动的这份不羁所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