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法官坟庙
飞鸟绝迹良弓藏,千年等来梦一场。
武将归山弃戈弩,提棒拿锄化猎农。
文人墨客隐深渊,竹舍溪边走林间。
天上仙家自作美,下凡悉惜寻新仙。
仙法人间有几样,只是难得有仙缘。
自古人人都向往神仙般生活,所以漫天神佛无处不在。有很多都是无名神,但是他的来历也有人能说出来,所以受人供奉。以至于一传十,十传百,结果十里八乡的都来了。敬神为了什么啊?当然是看他灵验不灵验了,至于灵验不灵验只有敬神的人知道,不敬神的肯定不知道。所以传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没断香火。
在秦岭的大山深处有很多小人家户,大多是分散而居。有十几户人家房屋盖一起那是极其少见。大多都是住山顶,半山腰,山背或深沟。大山乱树杂草茂密,却不影响山路。常有人走山路,很少有杂草遮路。颇似山路七八里,烟村四五家。但这些都是往年了,现在也有少数人家依然那样居住着。但是也随着岁月蹉跎慢慢消失……
古时有无事不登三宝殿,分厨堂,茅堂和庙堂。进厨堂是饿了,进茅堂急了,进庙堂有事求了。往年老辈子们有心愿了就进庙堂,只是这个经常来的庙来由有些别样,总是让人不由而起的浮想翩翩。
大山脚下有条河,河面也有三十来丈宽。河水每逢下雨时节就会涨水,水是浑褐色,水流喘急。不下雨时候水清澈见底,螃蟹,鱼在水里成群的游走。河床上的鹅卵石大大小小不一,铺成一片,顺着河流蜿蜒至河的尽头,从山上看似一条蟒蛇趴在地上,河水都是山里的泉水汇聚而成的,水清凉干净也养着许许多多的生灵。在河流的中游有一处地方,四面都是山就中间是个平坦的地方,附近大大小小耕种着数十亩山地良田,这样的地方离这不远处还有几个相似,再到其他的就没有了,全是山了。有这河水,也能种植水稻。河的旁边山腰上有座小土庙,三间瓦房盖的,是楼式有两层墙体是土夯的,灰瓦白墙。墙是石灰粉白的,那时候用石灰粉墙的没几家。家里富裕的才能粉的起,站在山上就能数的清。
早些年老辈子都不叫庙,叫坟。埋死人的坟,埋的人叫张法官,所以都叫法官坟。法官坟下住着七八户姓张的农户,都是张法官的亲族后代。庙的正堂就是张法官的坟,进了庙的正门就看见坟头。也就是一个土堆,没什么两样,但是说起张法官这个人,这十里八乡的都知道,相传清朝有位茅山道士,习得降妖捉鬼的法术,四处为民除害。后来一次降妖时与一条黑龙结怨,两人斗法落败而逃。黑龙紧追数天后结果了其性命。茅山道士是可以娶妻成家的,张法官也是有妻家老小的,他妻子就不喜欢他修道习法,就把他家里的古书全烧了,茅山道术有个好处就是现学现用,以法克法。本来他与黑龙斗法时是不落下风,没有了古书那落败是迟早的事。这些都是传说下来的,张法官其所到之处皆有他的民间传说,后来传到了皇帝哪里,清朝光绪皇帝就赐名法官州县,后来时代变迁,几经变故就成了法官乡。所以这庙几百年来香火源源不断,一年胜似一年。提起张法官的传说更是津津乐道,就算没过读书,不认识字的人也能讲上一段两段,一代传一代。
在我的老家自清末民初之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一些鬼七八怪的过阴传信之法。早些年天灾兵乱人命如草,受尽了苦难的人们一个接着一个饿死,病死,劫杀,仇杀,冤死等等离开人世。有时候活着或许不如死了舒服。但是大多数人天性贪生,有的不愿轮回转世,有的是没有后人做头七,烧灵屋送纸钱。不能在冥界立足,去了阴间也没有房子住没有钱花,所以就只能在阴阳两界来回跑,化作孤魂野鬼四处缠人讨要纸钱。人间自有道法在,岂可让阴鬼胡作非为呢。说起来也是蛮可怜的,俗话说贫字一念变成贪,做人时贪,做鬼的也不例外,有些恶鬼就没完没了的不罢不休。所以茅山道士习的就是降妖捉鬼之术,那什么是茅山呢?茅山的由来:
早在汉代,陕西咸阳,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红尘,写下“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遂寻山修道。他们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昼夜兼程,行至黄海之滨,见一高山,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终成正果,名列仙班。后人因此建三茅道观,称他们为三茅真人,称山为三茅山。慕名来山学道者、求医者,不绝于途。其时,江南句容一带,瘟疫流行,闻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医术高明,能治百病,便来人求治,三茅真人欣然前往,居句曲山华阳洞。经真人救治,病愈者数百人。三茅真君仙逝后,人们感恩戴德,建庙山巅,塑像供祀。此后,江苏省句曲山改称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称北茅山,简称茅山。在江苏省境内,有两座茅山。一座在长江以南,称南茅山;另一座在长江北岸的兴化市,叫北茅山。清代乾隆年间,以考证考据而闻名天下的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过茅山碑记》中说:「北茅山为三茅真君初炼道之地」。这就是说,西汉景帝时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称为茅山。后来他们受请往江南句曲山,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
虽然都是修道炼仙之人,有些就心急投机取巧,路数不正弄些杂七杂八的歪门邪道。茅山是上清的发源派,被道教誉为“上清宗坛”,所以每次开坛做法头一句就是“太上老君急急如意令”,茅山派下又是杂枝乱叶,南北不一。传到南方湘西一带出了个《赶尸派》,到了两广之地出了个《神打门》,传到了秦岭大山深处又出了个《邪山令》。由于秦岭大山与世隔绝,所以外面的人几乎都没有听说过。再加上民国****,炮火连天,军阀做王,时局不稳,强敌侵华,炎黄子民浴血捍卫保护家园,九死一生。天地一番巨变后,新国初建,十年**********浩浩荡荡席卷全国,破四旧,拆祖祠,砸庙堂,烧经卷,毁古书。经过半个世纪的摧残,毁的一塌糊涂,能保留下来的都是一些残篇缺字无关紧要的散文,就这样都是冒着巨大危险藏的,有的人藏的古书到死的那一天也不敢说出藏处,就这样埋入黄土永远的不让人知晓。本故事就从清朝末年讲起,说说那不为人知的邪山令!
孩童自小撵着娘,又哭又闹甩不掉。
奈何父母心慈祥,哪能放下亲儿郎。
接近年底了,又是一场大雪下来。把天地混成一色了,天上地上都是白色的。对于大人来说终于可以歇上几天了,常年的农务活一年忙到头,过完年又是一年。就盼着孩子早点长大成人,有出息不能像自己这样出劳力,受苦罪的。今天腊月二十九,本来今天准备去敬庙神的,结果下大雪,可是昨天打破口说出去了。不去不行啊,怕老爷怪罪,还是去吧,过一会喊了声:老大,你在家好好玩,我等和你婆去敬老爷。老大叫杨庆,杨庆说:我也要去玩。妈妈说:下这么大雪路不好走,我快去快回,免得回来摸黑了,快过年了,回来还要煮豆腐。杨庆是老大所以懂事,就答应妈妈不去了,下面还有两个小的,一儿一女,三个娃。妈妈又说:你把两个小的领着玩,不要给他们说我去哪了,不要欺负他们。杨庆颇不满意的争了一句:我哪有欺负他们啊。话说收拾的差不多了,这时外面婆家喊了句:收拾好没,走了啊,今天路不好走。随着屋里回了句:马上出来了。拿着香纸炮就出来了,刚出门老小就撵来了:妈,你去哪,我也去。一看还没走跟屁虫就来了,要是不下雪还能带着一路去,可是下雪山路不好走,背着走路怕摔跤,又走的慢,所以绝对不能带着,于是就说:我去揍啥子,又不是去玩,下雪路不好走,你跟大哥一起玩,等下回来给你做好吃的,听话!这时又对老大说:你把妹妹领去婆屋烤火,有大火烤,我等下就回来了。小女儿还好不太黏人,几句话就说的听话了,跟哥哥走了。于是就跟婆家顺着山路走,还没走多远后面就有听到哭声,一会儿就撵上了。回头一看是老二。说起二儿子能养活也是让两口子操碎了心,流了不少眼泪。出生时瘦的跟猫一样,喂什么吐什么。三岁了还不会喝水,还要人喂,不喂就喝不下去,还把自己给呛着了。
一天啥都不知道,一坐板凳上就把头低地上在那哭。让人做啥都不能做,成天要抱着,腿上,手上还长疮。看着都心疼,五岁那年在玩的时候侧身摔了一跤。头碰到家里木头上,谁知木头上有颗铁钉一下插进太阳穴里去了,进去一寸多。当时流了好多血,家里有没钱治。后来孩子他爸自己配了些药散上去好了。想起这些只能说命苦了,二儿子说:妈你去哪,我也去。说着就瘪起嘴来要哭了。不行……话还没说完眼泪就流了起来:我也去,我不在屋里。于是又把刚的法子用一边,但是不管用。说着话就坐地上哭着满脸眼泪,顿时心就软了,下大雪的又坐地上,过去抱起来拍了拍身上的雪说道:不闲我难洗衣裳,又坐地上,不准哭了我就带你去。我都不领大的和小的,赶紧不哭了,等下你哥和你妹晓得了就不领你去了。话说完,马上不哭了,但还是不停抽泣,可能是刚哭的太厉害了,现在一下子停不住。婆家说:兰啊,下大雪你带个累赘揍啥啊?转头又对二儿子厉色的说:就你一点都不听话,拖累你妈揍啥,总讨人厌。兰不吭声拉着儿子就走了,婆家一边咕咕叨叨一边跟上了。这一刻只有自己心里,自己身上的肉,自己养大的,天天围着自己转,自己不疼,谁疼?就算路再难走,也不能丢下儿子不管,不管别人说什么那也是自己的儿子,尽管旁边一起的是自己的婆家。孩子的亲奶奶,但是儿子也不能不管,不能让他在雪地里哭。只要儿子愿意跟我走那也没办法,以后老了儿子孝顺啊。不过说起来相比大的和小的,二儿子没有那两个听话。而且黏人,只跟着自己。回想着小时候,说不完的苦水……
就这样两个大人一个小娃顺着山路往法官庙走去,再回头看看。一大片山丘,东面是大高山,北面也是山,山背后是一个大村子。西面是山下,有着一个大盆地。南面也是山,山地被雪厚厚的披上一层棉被,看起来确实不同往日。这方圆五里住着六户人家,都是分散而居,独户人家,往来路看去有两家土房就是自己家了,婆家在旁边。只是在这里只能看到自己家看不到婆家,远处看着自己的家,寒风刺骨,雪花满地的。家里的炉火还是暖的吧!
兰一直拉着儿子的手,这时另一只手摸了摸儿子的脸,冰冷冰冷的。说道:让你在家多暖和的,笨死了,现在冷吧!二儿子还没取名字,两口子都不识字不知道取什么名字好,现在就叫了个小名小伟。但是二儿子不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别人都叫他杨尾巴。弄的他无地自容,经常不理他们,他叔叔却偏偏叫他杨尾巴。几次都气哭了,所以在心里恨死叔叔了。每次哥哥他们去叔叔家玩他都不去。小伟一边走一边喘着气说:不冷,可能天冷给他穿的多吧,走路都显得笨重。不过今天下雪山路确实难走,有几次婆家都脚滑坐地上了,起来拍拍身上的雪后说道:你看你,这大娃子一点都不听话,尽拖累人了。
确实有几次拉着儿子差点摔倒了,拉着儿子走着,路不好时背着,走慢了抱着,有时还拉着儿子在雪上滑。儿子有时大笑,路不好时害怕着说:妈,你慢些,小心点。有时大喊着妈妈快点马上走到那个拐弯处了。也许只有还有心里藏不住悲伤,大哭一场之后。忘的一干二净,看着儿子一会儿一个样,兰心里想以后长大是什么样的呢?儿子却总不喜欢爸爸,孩子他爸是个面冷心热的人,只是孩子还小,以为爸爸不喜欢他,经常骂他。确实小伟比其他孩子多了些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