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率主力一出陇南,就有三郡归附,声震关中。曹魏主力又被赵云少量人马吸引在斜谷,陇南地区空无曹魏兵力,诸葛亮真是得其所哉,横行一时,占据着土地和人口。
人生得意须尽欢,还有比这更舒服的吗?真该吸吸大烟,饮口小酒,来好好庆祝一番。可惜,那个时候还没有大烟,军中又戒饮酒。诸葛亮又是遵纪守法的模范,这时就只好吧嗒吧嗒嘴巴,看着军事地图,研究一番魏国和蜀汉对峙的形势。
在魏国和蜀汉的对峙图中,可以看到一个地方特别关键,这就是街亭!
街亭是一个地方。它周围都是高山峻岭,高山下有一个开阔地带,开阔地带两端,一头连着陇右,一头连着关中。街亭,就处在一个位于陇右、关中分界线的位置。它极为关键,谁控制了它,退可以守陇右,进能攻关中。它又位于蜀汉大军的后方。也就是说,蜀汉大军后退回汉中,它也能切断。
这个位置如此关键,一旦失守不可想象,必须夺下来固守。
诸葛亮看着军事地图,眉头皱成川字型。其实用个经验丰富的老人,比如魏延、吴懿就行。他们又经常干这事,非常熟练,也不会犯错误的。可是,诸葛亮不这么想。他想别出心裁,启用一下新人,打出一片新天地。
新统帅,新先锋,一色新,才能颠覆一下人们的认识嘛。当然,也才能显出新统帅的不同凡庸,超尘脱俗。
诸葛亮的人选就是马谡。
马谡这个人可不同凡响。就是他,在诸葛亮南下进军南中时,出主意要“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个主意是如此切合隆中对战略,与诸葛亮的想法不谋而合,他简直为这个战略而生啊!事实上,这个战略也大获成功,安定了南方。
在北上汉中期间,诸葛亮又千方百计的对他进行了考察,发现这个人不是纨绔子弟,胸中军事知识极为丰富。诸葛亮和他谈起军事来,往往就受他新颖的理论,广博的学识吸引,与他谈论通宵达旦,夜以继日,不知疲倦。马谡口才极好,滔滔不绝,往往也把诸葛亮说的哑口无言。这让诸葛亮不能不更加的信任他。
左思右想,诸葛亮下定决心,让马谡带兵出发,去占据街亭。在马谡出发前,诸葛亮出于小心,再三安置他,要他当路下营,挡住魏军前进的道路就行。
马谡自然满口答应,立即带兵出发。他的运气也不错,赶在魏军前头赶到了街亭。诸葛亮为使马谡防守街亭无后顾之忧,又让高翔带兵驻扎街亭以南的列柳城,以挡住魏国雍州刺史郭淮的进攻,配合马谡的防守。
马谡到了街亭。左看看,有瞧瞧,决定放弃水源和大路,把蜀汉军队全部拉上山,进行防守。马谡认为山上进可攻,退可守,居高临下,小小魏军如果敢来,那还不是找死来了?
这也完全符合兵法所言的“居高临下”嘛。他如此恰当的利用地理,事后,诸葛亮也会夸奖他的嘛。
不能不说马谡考虑的很精到。可是,兵法也告诉他有一样不可或忘的东西,那就是兵士们不可缺少的东西“水”。结果他把这样东西给忘了---不,他也盘算了,可是他选择性的忽略了。
可是,他的副将王平却没忘。头脑清醒的他提醒主将马谡,士兵们没有水会全军崩溃的!可是,谁是领导?不尊重领导是要吃苦头的。结果,马谡给他一千人,打发他到山下扎营。马谡看着怏怏不乐的下山而去的王平,心想:“这是老天爷给我单独立功的机会啊!”
不久,张郃带兵赶到了。他一听说蜀汉大军已经占据街亭,不由眼前一黑,天绝大魏啊!怎么办?白跑一趟了,回去吧!只能回去了。
他带兵经验丰富之极,又是当时有名的一代将才,不死心地就绕着蜀汉大营去观察观察。这一观察,他不由大喜。---蜀汉大军都在山上,让出了大路和水源---这可能吗?真跟做梦一样?难道我做的美梦实现了?
他当即命令魏军控制水源,包围高山。他包围山上以后,并不进攻,而是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战术,让蜀汉大军欲战不能,只能困守山上。
马谡倒是身先士卒,带领蜀汉军队几次冲锋,发挥居高临下的优势,要打败魏军。可是,魏军一等蜀汉军队接近,也不上前与蜀汉军队拼命,而是不要命的放箭。在箭雨下,蜀汉军队是来几次被射退几次。最后,蜀汉军队只能在山上晒晒太阳,数数星星了,要不欣赏明月也行,口吟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挺浪漫的。
可是,是人总得吃饭呀。蜀汉军队没有水,拿什么做饭?于是,只好发扬革命牺牲主义精神,看着魏军大吃大喝,自己咽咽唾沫算了---如果还侥幸有点唾沫的话。
过了两天,张郃看着蜀汉军队连走都走不稳了,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就下令魏军进攻,一刹那,街亭杀声震天,尸体横陈,马谡是毫无还手之力,大败而逃。
幸运的是王平。马谡大败时,他没有匆忙去救,也没有跟着逃跑,而是擂动战鼓,固守大营。张郃担心有埋伏,不敢去招惹他。
于是王平得以收拾散兵游勇,全身而退。
蜀汉丢失了街亭这个要地,唯一的后果,就是赶紧班师回家,否则后路被断,只能是做魏国臣民了。---那可太不好玩了。诸葛亮虽说在雍凉的战争进行的顺利,继拿下三郡后,又有不少郡也成了囊中之物。眼看着雍凉就要全部拿下了,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要实现了。可是,现在只能忍痛放弃了。
诸葛亮也知道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在逃走时,就迁移了凉州地区一千多家人到汉中去开荒种地,也能稍微弥补下这次北伐的人员损失。
诸葛亮这次北伐,还收了一员大将姜维。这个人和诸葛亮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也受诸葛亮影响非常深,生活极为简朴,工作极为认真。不过他也有诸葛亮的毛病:谨慎有余,进取不足。他在后来的蜀汉政权中,是个关键人物。
不过,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现在的诸葛亮对他可是宝贝的不行,以为得到了什么隐居的高士,以后又授以衣钵。这是后话。
诸葛亮撤回了汉中,张郃悠悠闲闲的收复了三郡,拿下了雍凉所有反叛魏国的地方。刚即位的魏明帝自然龙颜大悦,这次又通过击败诸葛亮,证明我做这个皇帝还是蛮称职的嘛。好,不错。兴奋之余,就大肆犒赏三军,张郃功居第一,更加的风光。
诸葛亮退回汉中后,立即上表刘禅表示,承认自己用人的过失,请求自贬三等。有错就承认,接受犯错带来的代价,不去文过饰非,用一个大泡沫来掩盖一个小泡沫,这在汉人中也是了不得的大事,尤其是汉族的上层中。死不承认自己会犯错,自己永远是伟光正的,这本来就是汉民族特色啊!
在汉民族的历史上,除了个别最高****者如汉文帝、汉武帝、唐太宗等等之外,你几时见过最高****者认错的?连假惺惺的认错也没有一个!
当然,他们也是永远不会错的,错的永远只是无权无势的小老百姓。所以,在****体制下,永远是百姓们对不住领导他们的君王。最极端的,是这一代百姓对不住领导他们的上司,做不到饿着肚皮,也把事情做得让肚皮饱饱的他们满意。
刘禅也问过大臣,同意了他的处置,降他的职务为右将军,代理丞相。
诸葛亮主动承担了自己的责任,严格处理过自己后,又动手斩了马谡,以严明军纪。
斩马谡时,诸葛亮也心疼的流泪了。是啊,蜀汉本就人才匮乏,马谡也是这个政权,甚至这个时代有数的人才。斩了能不心疼吗?可是,马谡违反军令,不斩不足以警示众人。当时旁人体贴领导的为难,为了体现自己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的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就给他想出了不杀马谡这个心腹之人的理由。他们建议诸葛亮说:
“昔楚斩得臣而文公喜。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呼?”
不料马屁拍到了马蹄上,诸葛亮尽管流着泪,也没有上当,他说:“孙武之所以能制胜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耶!”
诸葛亮练兵、治国,与蜀汉贵族和衷共济,共举“复习汉室”的大旗,以至于现在他能够取得这么大成就,这些全是拜实行法制,严格执法所赐,怎么能不知道法律的重要性?
在****社会中,法律是取信于人的唯一工具,他必须按照法律斩杀马谡,以取信于人。而信用,才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要素。军队、粮食都不是一个政权最重要的,孔子就认为:“民无信不立”。
失去了信用,蜀汉就将“国将不国”了。所以,马谡势在必杀。
其实,马谡被他派为先锋,去第一线街亭拼杀,真是他的用人不当。最起码,这时的马谡,还是一个好的参谋人员,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有张良之才,诸葛亮却把他当做了韩信,让他带兵于外。这才是最大的失策。
如果马谡经过一些战阵的磨练,可以带兵了,那自然可以脱离诸葛亮的掌握,成为蜀汉政权的擎天玉柱。诸葛亮用没有经过实际锻炼的马谡,是拨苗助长了。
马谡失街亭乃至被杀,责不在马谡,应在诸葛亮调度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