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占据益州后,任命诸葛亮以军师将军的名义实际上对益州行使行政管理权。
益州旧有的一些官员,尤其是一些自号的鸿儒巨硕,比如许靖诸人,在这益州局势大变的时候,以为自己资格老,名气大,有责任帮助新的统治者稳定下来秩序;就动不动搬弄经书,拿古圣人说过的话来训斥在益州做官的年轻人,要他们走正道,做正事,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的规范等等。
这些旧有的官员都是士家大族出身,也都饱读诗书,因为读书负有盛名而被益州的前任最高统治者请出做官,现在在益州地区也是声名赫赫,响亮之极。他们自认为只有他们掌握了古圣人之言,所以自视高人一等,以调教年轻人为乐事。刚在益州做官的年轻人遇到他们,只好自认倒霉,老老实实听他们的训话。这些旧有的官员大都年龄比较老,他们教训年轻人时却是中气充足,声音洪亮。只是教训的时间长了,连他们自己都弄不清嘴里说的话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古人说过的?其实他们没必要弄清:因为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不是他们自己的。
对这些自命不凡的老资格,刘备是反感的。因而在封赏众人时,没有升他们的官。不过,这些人对刘备建立的****体制还有些用的。诸葛亮就劝刘备,要刘备利用这些人的虚名,建立统一战线,要树立国际影响。譬如这个许靖,天下各地都知道他的名声,曹操阵营的很多大官都服膺于他,以他为榜样。这些人,不好好利用他们去发挥一些余热,是暴殄天物啊!
刘备一想也对。就任命许靖为名义上仅次于他的益州大官,以他领衔,建立了益州的统一战线,让他们对曹操阵营开展工作,发挥余热。实际上具体事,都掌握在以诸葛亮为首的自己人手中。
江东孙权要回荆州的要求被刘备托词拒绝后,心里开始是愤怒的。江东的文武大臣也是群情激昂,扰扰嚷嚷,犹如狂风恶浪,沸反盈天。大家都是一遍一遍的诅咒刘备,要求江东立即发兵,武力夺回荆州。
其实江东人也都清楚,赤壁之战中刘备也是出了大力的,而荆州大部分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只有荆州南郡的部分土地是借自江东的,所以要刘备还荆州的全部土地是没有道理的。不过,为了个人自己的利益---土地多了百姓多了,才能有更多的官员嘛---只好委屈一下刘备挨骂了。
孙权则想,刘备利用了他的好心,欺骗了他,伤害了他。不过他很快就镇定下来,淡然处之:他不是家里的娘们,是成熟的政治家。他不会忧郁,也不会愤慨,在这不顺心的时候,他会暂且忍耐的。因为他相信,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快乐的人。他接着就委任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郡守,派他们来上任。结果给关羽驱赶走了。
现实总是令人悲哀的。可是这一切都是会转瞬即逝的,一切都会过去的!
他坚信。
他亲自到荆州陆口,整体上调控军队,命鲁肃带兵一万,屯兵巴丘,抵挡关羽,另派大将吕蒙带兵两万,通过奇袭占据了荆南三郡。
他坚强的忍过了这一段窝心的日子,现在面对江东占据荆州大部分领土的现实,他不由笑了---他终于笑到了最后。是啊,回首过去的那些风雨,现在不觉间都成为了他美好的回忆。
刘备听说孙权取得荆州后,立即领兵五万前来荆州,驻扎在公安。他又命令关羽领兵三万驻扎在益阳,前去争夺三郡。
鲁肃在益阳和关羽相持。一向主张孙刘联合抗曹的鲁肃,决定去和关羽见面相商。部将以为局势非常危险,劝阻他前去。鲁肃说,现在两家要撕破脸皮打仗了。这原因是刘备辜负了江东的信任,和关羽没关系。关羽也不敢借机闹出什么事来。
鲁肃只带领一个从人,单刀赴会去见关羽。两人见面后,鲁肃据理力争,把关羽说的哑口无言。只是,关羽没权也不敢越俎代庖,所以也没有达成什么和解协议。
孙权听说刘备近在眼前,就邀请刘备谈判。刘备答应了。
这天,孙权打马在两军阵前向刘备驰去时,看到刘备在赵云、张飞等等将领的簇拥下,冲着他直笑。这一笑,使他恍然大悟,知道自己过去吃了大亏:当时借给刘备荆州南郡全部的土地,其实不用付出那么大的代价,给他南郡土地的一部分就够了,足够巩固孙刘联盟的。
这时,曹操大军已经打下了关中,曹操亲自指挥大军进军汉中。汉中和益州山水相连,它的安全关系着益州的安全。刘备听说这种情况后,大吃一惊。立即主动和孙权讲和,双方以湘水为界,西边属于刘备,东边属于孙权。这个方案,皆大欢喜,双方都满意。
刘备赶紧回到CD,指挥对曹操的战役。这时,曹操已经打下汉中,占据首府南郑,张鲁也向曹操投降了。
当时,曹操打下汉中,益州的百姓也都震动不安。益州的投降的人告诉曹操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
司马懿当时是丞相主薄,向曹操建议说:“刘备以诈力掳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
当时益州的形势,上下不安,真是危急之际。曹操的谋士们也都纷纷进言,劝说曹操向益州进兵。著名谋士刘晔也说:“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可见,刘备取得益州的手段也不被当时的上下层人所认可。刘备“仁义”的做人原则,在他们的心目中可说破产了。这对他团结内部,统一天下是巨大的障碍。
只是这时的曹操一方面面临着内部的压力,需要回去平定;一方面也老了,思想趋于保守,只想享受现有的荣华富贵了。他说:“人心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耶?”于是,他心中满足于夺得汉中,给后世留下了得陇望蜀的成语就班师回去了。
益州人都认识到汉中对益州安危的重要性。黄权对刘备说:“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肱也。”刘备就命令黄权向北部进兵。黄权北进打败了投降曹操势力的民兵首领朴胡等人。曹操命令著名将领张郃南下进攻三巴。结果被刘备的巴西太守张飞打败并赶走。
益州在诸葛亮治理下逐渐稳固。著名谋士法正认为,汉中由曹操的大将夏侯渊、张郃守卫,可是,这两个人的才能,不如刘备势力的武将。如果前去汉中征伐,必然能够驱逐他们,占有汉中。占有汉中后,可利用汉中的土地,广积粮、深挖洞,备战备荒为人民。既可以进军关中,统一天下,成为汉室的功臣;又可以蚕食北方的土地,拓展势力范围;还可以坚守汉中,保卫益州。
总之一句话,好的呱呱叫,好的不能再好了。现在正是好时机,干不干?
刘备一听,对啊。干!
于是,刘备就率领大军进军汉中,法正当然随行担任军事委员会高参。至于诸葛亮,那就还是留守后方,稳定局势,供应粮草,做好后勤部长。
刘备在汉中与曹军夏侯渊、张郃对峙,迟迟拿不下汉中,一想是兵少的原因吧。就写信向益州请求支援。
诸葛亮接到刘备的信后,沉思了一下,没有立即发兵,而是广泛征求益州人的意见。按照职权,诸葛亮本来不必如此做的。他之所以如此做,是想利用这个机会,通过谦虚的态度,来团结益州本地派。
那么诸葛亮对刘备的胜败就不在乎了?也不是。不过,纵观历史,正是因为萧何镇守关中时能够足兵足食,所以汉高帝在外边连连战败,也能一直不屈。诸葛亮也有这种想法,只要益州的富强不失,一时的小挫折,并不足为意。
现在诸葛亮又向益州人士杨洪请教。杨洪说:“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说的太好了,这是益州人的心声啊。诸葛亮立即任命杨洪担任蜀郡太守,负责管理一切事情。然后照着杨洪及益州人的要求,发兵汉中,支持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