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田广听从郦食其劝降之后,对韩信的行动毫无戒备,天天同郦食其饮酒作乐。汉四年十月,韩信率大军突袭齐国在历下(今山东济南西)的守军,直逼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齐王以为受了骗,一怒之下将郦食其烹死在油锅里。之后,匆忙领兵逃到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同时派人向项羽求援。项羽立即派大将尤且率军20万,与齐王会合,齐、楚联军准备迎战韩信。
尤且手下谋士献计说:“汉军长途奔袭,远斗穷战,锐不可挡;齐军在本土作战,牵挂家室,容易溃散。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令军士挖沟筑垒,让那些已丢失了城邑的人知道齐王还在。楚王发了救兵,这样他们就会纷纷起兵反攻韩信。汉军处处受敌,断绝给养,定会不战自退。”尤且不以为然,他有自己的算盘,此番率军前来,名为救齐,实则是想趁机夺占齐地。他对其心腹说:“我军此番前来是为了救齐,如汉军不战而降,我还有什么功劳呢?现在我战而胜之,齐国大半疆土岂不垂手可得?”但是,尤且做梦也没有想到,韩信正连夜为这位骄傲的将军准备墓地。几天以后,两军在潍河两岸摆开阵势,尤且在河东,韩信在河西,准备交战。
韩信仔细观察战场地形,决定再用水战破敌。他连夜秘密派人装满1万多个沙袋,将潍水上游堵起来,这样下游河水就变浅了。次日上午,韩信率军过河进攻尤且。尤且见状,毫不示弱,亲率大军迎敌。双方未战几合,韩信佯败退兵。尤且不知是计,以为汉军无能,得意地说:“我早知道韩信胆小。”于是,传令全军渡河追赶,想一举消灭韩信。当齐、楚联军刚刚冲到河心,韩信暗令埋伏在上游的汉军扒开沙袋。飞奔而下的大水将正在渡河的齐、楚联军截为两段,被大水卷走的士兵不计其数。韩信回兵掩杀过去,一举全歼了已过河的齐、楚联军。齐王逃跑,尤且战死,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主帅已死,纷纷弃甲曳兵,落荒而逃。就这样,汉军一举占领了齐国全境。
韩信平定齐国,楚汉之间已势均力敌,谁胜谁负,韩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刘邦为争取韩信,采纳张良、陈平的建议,封韩信为齐王。项羽也派说客武涉往见韩信,劝韩信绝汉和楚,三分天下,为一方之主。韩信义正辞严地说:“臣侍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执戟侍卫),言不听,画(谋划)不用,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背之不祥,虽死不易。”使者回禀项羽,项羽叹口气道:“想不到韩信这个胯下小儿,居然如此忠信,悔当初未能重用他!”
韩信连克魏、代、赵、燕、齐五国,占领了长城以南、黄河以北和山东的大部分地区,取得了北面战场的全部胜利,完成了对成皋楚军的战略包围,有力地支持了刘邦在正面战场上的作战,为刘汉政权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对魏、赵、齐的作战中,韩信因宜用兵,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了声东击西、背水列阵和断水塞流等战法,显示了这位历史名将善于先计后战和出奇制胜的作战才略。
汉五年十一月,刘邦率兵进入楚地,围攻寿春(今安徽寿县)。又派人诱使驻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的楚国大司马周殷叛楚降汉,以舒县兵屠破六(县名)县。到了十二月,终于将项羽围困于回奔彭城的路上——垓下。
再说项羽兵至垓下时,登高西望,只见奔涌扑来的汉兵像蚂蚁一样多,不禁仰天长叹道:“我悔不该当初不杀刘邦,竟受他欺骗,与他议和。如今他背约发兵,太无信义了!”项羽怒不可遏,命10万将士就地扎营,布兵列阵,准备与汉军决战。
韩信先以歌谣激怒项羽,使其误入十面埋伏之阵;后用“四面楚歌”之法,致使项羽的八千子弟离肠寸断,战斗力荡然无存。可以说,这是韩信采用心理战略的成功战例,充分显示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血溅宗室
刘邦消灭项羽后,于汉五年(前202年)二月,正式登基,史称汉高祖;为了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政权,刘邦旋即开始筹划消灭异姓王。在楚汉战争中,为了分化瓦解项羽的势力,拉拢并承认项羽所封的诸王,刘邦迫不得已曾先后封了韩信、英布、彭越等8个异姓王。如今天下已定,刘邦越发感到这些跨州连郡而又拥有重兵的强大异姓王的存在,对刘氏政权的巩固存在很大的威胁。于是,他开始腾出手来铲除这些心腹之患。他选择的首要目标,便是功高盖世、智勇兼备的大将军韩信。
其实,早在韩信为大将军后,刘邦便对韩信有所疑忌。他一方面巧妙地利用韩信攻城略地,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另一方面,待自己羽翼丰满、实力雄厚之后,便开始一步步地排挤、贬低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当韩信在北线破魏平赵,收燕伐齐后,便虚抚韩信,封他为齐王;待汉军兵围楚军于垓下、最后消灭项羽后,刘邦旋即改封韩信为楚王,使其远离根基深厚的齐地。
汉六年(前201年),有人密告韩信收留了楚将钟离眛,蓄意谋反。刘邦听说后,命令韩信交出钟离眛,韩信没有理睬,这成了刘邦的心腹大患。想要发兵征讨,但苦于不是韩信的对手。这时谋士陈平给刘邦献计,叫刘邦以“伪游云梦”(假装巡视云梦——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名,乘机拿下韩信。同年十月刘邦遣使遍告诸侯到陈地朝会,宣称“朕将南游云梦泽”。随后,汉高祖刘邦便率队出发了。
其实,韩信对于刘邦那种畏己、恶己的心理也早有觉察,因此他也时刻提防刘邦算计自己。但自忖没有什么地方可让汉帝疑忌,只是收留钟离眛似有不妥。权衡利害,只得如实向钟离眛说不能再加庇护。钟离眛恨恨地说:“我不该误投至此!我今日死,明日恐怕就轮到你了!”说罢自刎而死。韩信取了钟离眛的首级,到陈地献于汉帝,借此表明心迹。谁知一见面,便被汉帝喝令拿下,载在后面的车中。韩信既已被绑,方长叹一声道:“果然如人们常说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是该死了。”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故而将你拿下。”韩信听了,也不多辩,任其缚之,带回洛阳。大约是查无实据,不久就马马虎虎地将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控制在京城。韩信深知刘邦忌恨他的才能,便托病不出。
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豨举兵谋反,自立为王。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当时韩信推说自己有病,没有随同前往。谁知,韩信手下的人上书告发,说陈豨造反是韩信的主意。韩信与陈豨秘密约定,里应外合,由韩信做内应,准备在一天夜里,假传圣旨,释放囚在牢里的所有奴隶和犯人,干掉吕后和皇太子刘盈,然后共取天下。
吕后和萧何秘密商量后,由萧何出面,设计骗韩信入宫。因为韩信是萧何保举推荐给刘邦的,所以韩信对萧何未加防范,便跟着萧何来到长乐殿拜见吕后。岂不知宫里早已埋伏着刀斧手,吕后一见韩信中计,喝令刀斧手将韩信绑翻在地。韩信高呼萧何,哪知萧何早已避开,哪里还呼喊得应?吕后坐在长乐殿上,尽数了韩信如何与陈豨暗约谋反,如何欲害她和太子等罪,也不容韩信申辩,便令刀斧手把他拖到殿旁钟室中杀死。随后,吕后又下令将韩信的父、母、妻三族一股脑捕杀净尽。一代名将就此殒命。
在辅佐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的历史过程中,韩信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对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天才,刘邦也心悦诚服,自叹不如,并把他列为“开国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一。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评论道:“汉之所以得天下,大抵皆韩信之功也。”这话是非常中肯的。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萧何
萧何(?~前193年),沛人(今江苏沛县),“汉初三杰”之一,著名丞相。曾任沛县吏,精明能干,办事有条理,后来辅佐刘邦打天下。刘邦入咸阳,其将秦朝文档归纳梳理,了解天下情况,谏刘邦布告“约法三章”安民;又竭力推荐韩信为大将,对胜楚建汉起了重要作用。后做了刘邦的丞相,参加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的制定,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参照秦律作了《汉律》九章,今佚。
开国功臣
萧何同刘邦是同乡人,在刘邦还是个平民的时候,萧何做沛县功曹,他曾多次以官吏的身份资助刘邦。后来,刘邦以小官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县里的同僚每人资助路费三百钱,只有萧何资助五百钱。
刘邦起兵,人称沛公。萧何以县丞督办公务,沛公打到咸阳,许多将士都抢府库的财宝,只有萧何进入秦宫收取了丞相和御史掌握的律令、图书封存起来。沛公被封为汉王,萧何做了汉王的丞相。萧何手中有资料,使汉王能全面了解各地的军事要塞,户口多少,地方强弱,民众疾苦。
韩信在汉军中担任接待宾客的小官时,曾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以自已的慧眼看出韩信是个有才之人,就向刘邦推荐,刘邦任韩信为治粟都尉。当汉军行到南郑时,将领、士兵逃离的很多。韩信估计萧相国早已把自己的情况向刘邦汇报了,而汉王刘邦不重用他,就逃跑了。萧何知道后,来不及向汉王报告就亲自去追赶。有人向汉王报告说“丞相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失去左右手。过了两日,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气又喜说:“丞相逃跑是什么原因?”萧何回答:“我不是逃跑的,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又说:“丞相追的是什么人?”萧何说:“韩信。”刘邦说:“将领们逃跑的很多,你没追别的人,只追韩信,是为什么?”萧何说:“其他将领容易得到,而像韩信这样的人,天下没有第二个。大王如果想长期在汉中称王,就不用韩信;如果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再没有谁能同您商量大事了,就看大王怎么想的了。”刘邦说:“怎么能长期呆在汉中这个小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想向东推进,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不能重用,韩信终究是要跑的。”刘邦说:“看在丞相的面上,我用他做将领。”萧何说:“这样,他也不会留下来的。”刘邦说:“我用他做大将。”在萧何的竭力举荐下,韩信终于被拜为大将。后来的历史也说明萧何确实有识人的慧眼。
刘邦带兵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后来,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刘邦带军攻打楚军,萧何又留守关中。他把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刘邦几次兵散,萧何总能在关中征发士卒,补充军员,军队粮食等给养的供应也从未缺过。汉王和项羽在京、荥一带对峙时,多次派人回关中慰问丞相。原来汉王对萧何有了疑心,怕他在关中称王,萧何就把自己能打仗的儿孙全部送到了汉王军中,汉王很高兴。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即帝位,接着就论功行赏。5月,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大宴群臣。刘邦问群臣:“你们都说实话,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掉天下?”群臣所说不一。最后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有他们,所以我能够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因此最后败在我手中。”从上面的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刘邦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这三人被称为“汉初三杰”。
恪守相职
刘邦即位后,便下诏罢兵归农,让士兵都回家种田、开荒,减免百姓赋税。这时,定都的问题日益紧迫。刘邦暂居栎阳,命令萧何营建长安为都城。
公元前199年,刘邦来到长安。萧何正在建未央宫,建好了东阙、北阙,又建前殿、武库、太仓等。刘邦嫌宫室过于壮丽豪华,责备萧何说:“连年战争,刚刚安定,战争的结局还不知怎么样,你为什么修建这么豪华的官室?”萧何回答说:“正因为天下刚刚安定,才好借机会多征发些人和物来营建宫室。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宫室壮丽才能显出威严,也免得子孙后代再来重建。”刘邦这才转怒为喜。西汉建都长安,历时二百余年,最早规划设计的就是萧何。
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豨谋反,自立为王。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当时韩信推说自己有病,没有随同前往。于是,韩信的一个门客求见吕后,告发韩信本是陈豨的知交。这次陈豨谋反,韩信是内应,准备在一天夜里,假传圣旨,把奴隶和犯人释放出来,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
吕后一听,认为事关重大,便秘密召见丞相萧何。他们两人商量出计策,由萧何参加执行。第二天,萧何就让人去请韩信到相府赴宴。韩信自称有病,婉言谢绝了。萧何就亲自到韩信府上,以探病为由,直接进入韩信的内室。韩信再也无法推辞,只得与萧何寒暄一下。萧何说:“我和你是好朋友,请你去赴宴,是有话对你说。”
韩信忙问有什么话。萧何说:“这几天皇上从赵地发来捷报,说征讨军大获全胜;陈豨已经逃往匈奴。现在朝中的王侯,都亲自进宫去向吕后祝贺。你自称有病不上朝,已经引起人们的怀疑了。所以我来劝你同我一起进宫,向吕后道贺,消除人们的怀疑。”萧何说的话,让韩信不得不信。所以韩信就跟着萧何来到长乐殿向吕后道贺,哪里知道宫中早就埋伏好了武士,吕后一见韩信中计,喝令刀斧手将韩信绑翻在地。韩信见事情不妙,急忙呼叫:“萧丞相快来救我!”哪知萧何早就避开了。吕后不容韩信申辩,命令武士把他拖到殿旁边的钟室中杀死。随后,又将韩信的父、母、妻三族一股脑地捕杀。萧何辅助吕后,谋杀韩信,很符合刘邦巩固政权的需要,为刘邦除去了一块心病。
公元前195年秋天,黥布谋反,高祖亲自率军征讨,又多次派人回来,问萧何相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此时萧何因在高祖在外,自己就安抚百姓,把自己的家财捐做军费,深得民心。刘邦已对相国有怀疑,所以才屡次派人问相国干什么呢。萧何就用低价赊账强卖田地来败坏自己的名声。高祖知道后,大为高兴。
刘邦晚年,宫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废立太子的斗争。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只是由于萧何等大臣的多次诤谏,刘邦才一直未作决定。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萧何辅佐太子刘盈登上帝位,这就是汉惠帝。萧何继任丞相。萧何为相期间,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情况的内容,制成《汉律》九章。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烦、严酷,使法令明简。
公元前193年,年迈的相国萧何,由于长期为汉室操劳,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并趁机询问:“您百年之后,有谁可以代替您来做丞相?”接着惠帝又问:“曹参怎么样?”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说:“皇上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萧何与曹参本有些私怨,这番话表明,萧何为国家为百姓着想、不记夙怨的大度胸怀。不久,萧何病逝,谥号文终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