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1300000004

第4章 李姓主要分布

中国内陆李姓人口的分布

李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东北、冀鲁豫大部、四川大部、苏皖北部,每平方公里的李姓人达到172人以上,中心地区高达30人以上。这些密度最高的(172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205%,而李姓人口大约有4313万;129人~17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78%,李姓人口大约有2385万;86人~129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96%,李姓人口大约有253万;不足43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21%,李姓人口大约有297万。

李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李姓在西南、华北是最常见的姓氏。在云南、四川中部、河北、河南、山西、甘肃西南、青海西部、山东北部、吉林、黑龙江大部,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92%以上,覆盖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202%;四川东部、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北部、江西西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甘肃东部、宁夏、内蒙古大部、辽宁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69%~92%,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304%;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大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海南、新疆西北、甘肃西部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23%~69%,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08%;其他地区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23%,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86%。

东北地区、河南大部、河北、山东、四川中西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是李姓人口最多的地区,约占李姓总人口的453%。山西、河南西部、江苏南部、安徽中南、湖北、江西西北、云南中部、湖南西北、四川北部、甘肃南部、青海东南、陕西东南地区是李姓人口较多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78%,李姓2358万,约占李姓总人口的25%。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广西、海南、贵州南部、湖南西南、福建、江西东部、浙江、安徽东南、台湾、新疆西北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96%,李姓2533万,约占李姓总人口的266%。其他地区是李姓分布较少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21%,李姓297万,约占李姓总人口的31%。

李姓的发源地鹿邑,到2003年底,全县李姓已发展到9577人,已占全县常住人口的81%,全县所属22个乡镇均有李姓,其中任集乡李姓占总人口的15%,穆店乡占14%,任集乡半截河村委会1200人全部为李姓;穆店乡西李村委会占90%,后李、前大李、后大李3个村均占80%以上。

台湾李姓

明代,李姓已基本上遍布大陆各省,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东渡台湾海峡,到台湾岛求生存与发展。明朝天启年间,颜思齐与福建南安人郑芝龙设寨于台湾的笨港(今北港),郑芝龙曾多次招徙福建漳州和泉州沿海的汉人到台湾垦荒。当时有李魁奇为郑芝龙守寨,这是入台最早的李姓人。1661年,郑芝龙之子郑成功率领将士数万人进入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经过8个月的战斗,赶走了荷兰侵略者,于1662年2月1日收复台湾。此后,郑成功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推行屯田;随从他前往的将士,也都留在了那里,共同开发台湾。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5个月后病死,其子郑经嗣位,据守台湾至1680年。郑氏父子入台、治台时期,有许多李姓人追随左右,在收复台湾的战斗及开发台湾的事业中,做出优异的成绩。仅收入《台南市志·人物志》中的李姓人物就有:延平郡王府兵都事李胤、思明知州李景、右先锋镇李茂、守卫澎湖的右先锋镇领兵副总兵李锡、右冲镇李昂、为郑经袭位立有大功的李思忠、水师二镇先锋营副将李富、总理官李瑞、中提督下副将李芳、果毅中镇下部司李升、游兵镇中营守备李忠、游兵镇管炮守备李受等多人。《台湾通史》等文献也有许多篇幅记述明郑时期李氏的在台活动,如:永历(南明桂王朱由榔年号,始于1647年,郑成功及子经、孙克块沿用至1683年)十八年,明朝遗臣李茂春随郑经入台,定居承天府永康裏;永历二十二年,平和人李达入垦大糠榔西堡潭;永历三十七年,淡水通事李沧,获准前往卑南(今台东)采金。清政府领有台湾后,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台湾府,不久,闽、粤李姓移民接踵拥至台湾中部;雍正、乾隆时入台人数日渐繁多,垦殖地不断扩展。至清末,台湾的平原和盆地已经被开拓殆尽,入台的李姓人只好向山区求发展。对此,《台湾篇》等文献有较详细的记述,如:康熙二十四年,李婴进入鹿仔草堡开垦;康熙二十九年,闽人李阳,入垦他裏雾堡田头庄;康熙三十二年,闽人李云龙,入垦学甲堡(今台南县学甲镇);康熙六十年,粤籍义民李焕挺,居于下淡水港,平定朱一贵之乱有功;康熙末年,粤人李贞镐,入垦哆哕咽堡前大埔庄;康熙年间,龙溪商人李元,入台湾府(今台南市)开设糖廊,号“李胜兴”;康熙年间,南安人李碧,与黄放合垦于大糠榔西堡港尾寮庄;雍正九年,粤籍义民李伯寿,居于彰化阿束庄附近,大甲西社番变时不幸战死;雍正末年,李、陈、郭、蔡、尤等姓,合垦于苗栗二堡苑裏;嘉庆初年,李、谢、林三姓入垦东螺西堡宝斗庄;嘉庆十七年,李享等人入垦奇莱荒埔(今花莲县);嘉庆二十三年,李、王、张三姓计140人,合力开辟井子脚的新盐田;道光七年,李合吉等人入垦奇菜荒埔……总之,三百多年来,闽、粤李姓络绎不绝于台海道上,他们定居台湾后,披荆斩棘,凿山辟田,为开发和建设台湾做了应有的贡献。

海外李姓

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在海外,李姓人几乎遍及全世界,主要分布于越南、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毛里求斯等国家。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李姓华人,都建立了李姓宗教组织,经常开展活动。但是限于资料,无法一一尽述,只能粗略介绍一二,以见一斑。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李姓向海外发展,早于向台湾移民,除由于特殊历史原因早已形成的越南李姓和朝鲜李姓外,最早移居海外的是明朝初年由福建徙居日本的李姓人。这些人熟悉水性,善于驾船,去琉球国(日本西南部琉球群岛)后,李荣、李杰、李敬、李进、李隆、李陆、李珍、李华、李弥、李叶等人,曾受琉球国的派遣,作为出使明朝、清朝的通事。《明会要》记载的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赐给琉球国“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其中就有李姓人。这些李姓人,后来定居于今冲绳岛那霸市近郊的久米村一带。

清代以来,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南方沿海一些居民开始渡海远徙,到南洋(亚洲东南部地区,即“东南亚”)谋生,其中有许多李姓人。据有关史料显示,早期下南洋的人,主要是福建漳州、泉州、福州及广东广州、惠州、潮州、嘉州、琼州(今海南岛)等地的男性青壮年,他们通过香港、澳门、厦门、汕头等口岸出境,乘船南行,历尽艰难曲折,到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由于他们无力支付路费,绝大多数是以“佣工”的身份,通过中介机构被转贩到南洋的。当时的香港合安栈、新加坡广福泰栈等,就是专门从事拐卖、贩运华工的机构。他们到达南洋诸国后,基本上都是做苦工,经过一番艰苦劳动后,有的在经济上稍有积蓄,便做点小本生意,待有一定资金时,转而经营商业,赴南洋者并非都能获得成功。尽管如此,奔赴南洋人仍络绎不绝,以致一浪高过一浪。在南洋诸国拥有较多人口的李姓华人,就是这一时期迁入的。

李姓远涉重洋到大西洋西岸的欧、美各国,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1848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由于缺乏采矿劳力,便在中国东南沿海招募华工,其中有闽、粤等地的一些李姓青壮年,这些华工为美国西部的早期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此后他们在美国各地发展繁衍,人口不断增加,从而使美国成为美洲李姓华人的主要聚居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法两国为解决后勤劳力不足,经中国政府允许,又在中国上海、天津、青岛、河南等地招募华工25万名,其中也有不少李姓人。当时的苏联也曾在河南永城、夏邑等县招募劳工,其中也有李姓人。

越南李姓

越南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起,就同中国有密切关系。中国五岭以南地区古称交趾,远在上古时代,帝尧南抚,曾到交趾。公元前2世纪初,南越王赵佗置交趾,辖境相当今越南北部。汉武帝时,交趾为13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治所在今越南河内西北,东汉移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直到隋代,一度曾称交州,长期为交趾郡。唐代,交趾为安南都护府地。10世纪30年代(五代后晋时)独立,始形成封建国家。北宋封其王为交趾郡王,南宋改封安南国王,此后即称其国为安南国,直到1802年才改国号为越南。正由于中国与越南这种密切关系,从秦汉时期开始,中原地区许多人持续不断地迁往那里,其中就有李姓人。唐朝中叶,有唐太宗子曹王李明的后裔李象古,任安南都护,子孙留居安南。北宋时,李象古的裔孙李公蕴在前黎朝任殿前指挥使,住在安南北江古法,附近有一棵木棉树被雷击,留下斑斑痕迹,于是他就借机形成一段文字,中有“十八子成”、“天下太平”之语,利用人们迷信符瑞的心理,制造李氏应为国王的舆论。1009年,黎卧朝帝死,李公蕴被拥立为帝,建立越南李朝,建都大罗城,改城名为升龙(今河内)。越南李朝历8主216年,实行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大体都仿照中国。其中,曾长期采用赐姓的手段来加强统治,赐给有功的文臣武将以李姓,从而使李姓人口急剧扩充,发展成为越南的大姓。

朝鲜李姓

朝鲜历史和文化悠久,从古代起就同中国有友好往来。7世纪中叶,新罗统一朝鲜,与唐朝有密切联系。据朝鲜著名地理学家李重焕《择裏志》载:“自新罗末通中国而始制姓氏,然只仕宦士族略有之,民庶则皆无有也。”936年建立高丽王朝后,“始仿中国民族,颁姓于八路,而人皆有姓”。于此可见,古代朝鲜的姓氏,是仿效唐朝的姓氏而制定的。由于中国与朝鲜为唇齿相依的邻邦,关系密切,长期以来有不少中国人移居朝鲜,其中就有李姓。据说李氏朝鲜的创建者李成桂,其先祖为辽东李氏的一支,后因躲避战乱而迁至朝鲜。李成桂出身贵族,本为王氏高丽将领,参与军机中枢,1388年举行兵变,废旧王祸,立新王昌,次年废昌立恭让,独掌大权。1392年,逐恭让王,即位,改国号朝鲜,都汉城。李氏朝鲜历27王519年,曾于1897年改国号为大韩,至1910年朝鲜被日本侵占,李氏朝鲜灭亡。李氏在统治朝鲜的500多年时间里,曾下令将王氏高丽所赐的王姓一律恢复其原姓,同时采取“赐姓”的办法以加强统治,赐予许多人姓李,因而使朝鲜李姓人口急剧增加。明末清初,又有明将李如松的子孙及明廷遗臣李氏等一批李姓人避难迁入朝鲜。如今,在朝鲜常用的143个姓氏中,李姓为第二大姓。

犹太人中的李姓

犹太人古称“希伯来人”,公元前13世纪曾居住在巴勒斯坦,讲希伯来语(属闪含语系闪语族),公元前11世纪建立以色列王国,创设犹太教。公元1至2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期间,绝大部分被赶出住地,其中散入欧洲的或受到迫害屠杀,或与当地民族结合。犹太人进入中国,约始于唐。到北宋中叶,进入中国的犹太人渐多。北宋时进入中国的这批犹太人,其先祖在公元前2世纪70年代离开犹太本土,流徙到印度孟买地区,在那里定居了1100多年,于11世纪中后叶,又循海道向东推进,到达中国。他们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向皇帝殷勤致意,并进贡西洋布。宋朝皇帝接受了他们的贡品,同意他们“留遗汴梁”。于是,这一支犹太人就在开封定居下来,并分别取了汉人的姓。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犹太人散居于洛阳、北京、南京、杭州、宁波、泉州等地,但以住在开封的犹太人为最多。住在开封的这一支犹太移民,以李姓为首,共有李、俺、艾、高、穆、赵、金、周、张、石、黄、聂、金、张、左、白等17姓,其中两李、两金、两张为“同姓不同家”。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年)他们在开封上市子东南(今南教经胡同)购置土地,建筑寺院,取“清者精一无二,真者正而无邪”之意,名为清真寺,通称礼拜寺,这是当时开封犹太人宗教活动的中心。这所寺院,是中国历史上创建最早、保存时间最长、最为著名的犹太人的礼拜寺。到了明代,开封犹太教进入鼎盛时期,教徒发展到500余户,约4000余人。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明军掘黄河堤放水淹李自成起义军,使开封沦为泽国,开封犹太人逃亡各地,直到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建开封城时,幸存的犹太人才随同汉、回民返回开封,后又在寺院旧址上重建了清真寺。

清初,在开封犹太人李、艾、赵、张、高、金、石7大姓中,李姓仍居首位。如今,开封犹太人尚有4姓,仍有李姓,他们已完全接受了中国文化。

李姓不仅是汉族大姓,也是许多少数民族的大姓。如白族、回族、苗族、壮族、瑶族、畲族、彝族、羌族、纳西族、鲜卑族等许多民族中都有李姓,其原因,除了唐朝大量赐给异族姓名外,还有少数民族本身汉化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进程中,古代的许多民族相互斗争,也相互影响。后来,有些逐渐融合在一起,有些得到了发展。李姓形成以后,经历了多次民族融合,既吸收了一些少数民族成员,也有不少人融入少数民族,从而使李氏宗族的民族成分丰富多彩。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博览3

    世界文化博览3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丰富、最生动的古人类遗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便是周口店的发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书编者融合国内外考古发现,剖析遗骨遗迹的同时,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为读者全面展现周口店遗址挖掘的历史过程。
  • 陇上灯谜六十年

    陇上灯谜六十年

    本书辑录了甘肃省自建国以来六十年间著名谜语专家创作的谜语,内容涉猎广泛,谜面用典丰富,文字典雅、工整、谜语或形象生动,或妙趣横生。适于谜语爱好者、收藏者及对此感兴趣者阅读、鉴赏。
  • 意大利往事

    意大利往事

    本书介绍了意大利的历史概况,书中所有珍贵资料和影像图片均来自澳大利亚LIC的独家授权和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的品牌电视节目《传奇》。
  • 怎样取名改名全书

    怎样取名改名全书

    本书阐述了取名的方法和技巧,介绍了孩子取名、成人改名、民间取名的传统习俗等。
热门推荐
  • 重生倾世绝恋

    重生倾世绝恋

    前世,她太过懦弱、太过信任他人,被心上人和至亲连手推入最难堪的境地,却原来,所有的脉脉柔情和温暖关怀,都不过是为了她外祖父家的财产和权力,狠毒的妹妹,将她生生毒死。自黑暗之中醒来,她竟重生到了四年前。
  • 老婆大人,求原谅

    老婆大人,求原谅

    老婆,你在娘家吗?我今晚去接你吧、、、、、、、、不用啦,你去找你的红粉知己吧,我也去找我的蓝颜知己啦、、、、、、、
  • 盗妃倾天:鬼王通妻令

    盗妃倾天:鬼王通妻令

    传言,他,是大佑的鬼面阎罗,冷血狂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暴虐残忍,不予人近。某女嗤之以鼻--那现在这个死乞白赖、腹黑幼稚的家伙是谁?都说,她,乖巧善良,温和纯美,身娇体弱易推倒。某男淡淡地笑了,笑着笑着,脸却越来越黑--那这个背后朝他放放冷箭,当面踹他两脚,动不动就要给自己戴绿帽子的人是谁?学盗术练锁技拜医师习武门,藏图盗玉防贼,对某人来说,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但是,谁能告诉她这个计划之外的男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命弄拨盘,到头是,原来多少年前计划之外的少年再次意料之外地出现了么?幸好,你丫块头够大,脾气够臭,所以上天让我到你身边治治你--终于,兜兜转转也没有弄丢你。
  • 罪天纪

    罪天纪

    新书《斩灭永恒》已发布,麻烦大家收藏支持下!获罪于天,逆行罚之!天罪六纪法,我意斩天意!天灾妖祸,魔乱人间,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天律妖法,人决魔道,邪灵共舞,掀起乱世狂澜。银袍飞甲少年时,“江陵道”苏筠因狂获罪,被幽禁于囚灵渊底,受天谴酷刑,尝尽人间苦难,最终他反借天谴之力崩断了锁神链,逆天脱困!我心有鸿图,怎许江山颤?他踏着“不朽岁月”而来,背负万般罪孽,力抗诸天,独撑万界,在这苍凉乱世,书写一曲罚天的悲歌。——通神如妖,君临天下!
  • 秘术之太平道

    秘术之太平道

    汉灵帝末年,南华仙人传张角三卷太平要术,普救世人,率众起义,与此同时皇甫嵩盗用鬼玺发号施令,致使太平道教众被鬼军屠戮殆尽,霸业成空。千年之后,一个有着阴阳眼的少年从爷爷的手中莫名其妙地接下了太平要术的残书,走进了那个血雨腥风的鬼怪世界,找寻着太平道的前世今生。
  • 夏夜精灵秋日妩

    夏夜精灵秋日妩

    夏日雨夜捡个帅哥回家,这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呢?她是平凡无奇的上班族,而他却是扑所迷离的公子哥,他们二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一切都从这不太美好的雨夜开始……
  • 第十三夜的暮月

    第十三夜的暮月

    一朝车祸,洛晓瑞离奇穿越神秘龙之大陆。灵魂共存,冷血龙皇被迫成为第二人格。雪瑞和晓瑞这两朵双生花,在命运的长河中随波逐流。她到底是人,还是龙?究竟是晓瑞在默默地爱着烨凌,还是雪瑞的恋兄情结作怪?惊天的杀局,从她穿越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在将她往死路上逼。这一切,都因为——白夜!
  • 邪凌盎然

    邪凌盎然

    不信命?信命?一切的美好成为了泡影,高富帅变成了屌丝,如何是好?一场巅峰之战就此开始,凌于天下,盎然世界。
  • 圣则

    圣则

    名望与权利的拥有,冷漠与饥寒的压迫,命运与渴望的碰撞!人生在世有何依靠?唯有凭借坚韧与不屈,博出一片蔚蓝世界!通过双手撑起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
  • 某年,某某

    某年,某某

    一个断断续续写了三年的故事,最后还是落得一个烂尾的结局。讲真的,挺好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