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0800000028

第28章 君子满朝堂(5)

吐蕃是武则天执政时期最大的麻烦。公元692年十月,武则天命令武威军总管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今新疆库车、喀什、和田及巴尔喀什湖南)。公元694年二月,王孝杰率唐军又在冷泉等地击破吐蕃军。公元696年三月,吐蕃大将噶尔·钦陵率军反攻,在素罗汗山大败周武军队。经此一战,周武军队元气大伤,无力再战。吐蕃方面也因赞普想要削减噶尔·钦陵的势力,不再进行战争。于是双方重开会盟。

公元696年九月,噶尔·钦陵派人请求与武朝和亲。武则天便派郭元振出使吐蕃,让他见机行事。谈判的时候,钦陵对郭元振提出:罢安西四镇唐兵,分十姓突厥之地等条件。这个条件是相当苛刻的,其中包藏着祸心。面对钦陵的无理要求,郭元振义正言辞地说:“四镇、十姓与吐蕃性质上相差太远,你现在想要我军撤离,难道有兼并的企图吗?”钦陵也不退让地回答说:“吐蕃如果贪得土地,向东进攻甘州、凉州,不是很方便么?何必到遥远的西域去争利。”由于双方谈判没有成效,钦陵只好派遣使者跟着郭元振回到朝廷请命。

武则天把大臣们召集起来一起商议此事,大臣们讨论来、讨论去谁也没有好办法。郭元振明白钦陵的这番说词只不过是掩人耳目、蒙蔽视听而已。于是,他上书说:“臣闻利可以生害,害也可以生利。国家难以平息的只有吐蕃和默啜(突厥)。现在吐蕃请和,默啜受命,对我国是非常有利的。如果我们只图眼前利益而不审视他们的用意,那么灾害就会随之而来。现在钦陵想要分裂十姓,让我们撤出在四镇的军队,是想伺机行动,图谋不轨。我们不可轻举妄动啊。我们如果拒绝了他们求和的意愿,又恐怕边事再起。我们不如用缓兵之计安抚他们,让他们看到求和的希望,那他们也就不会马上起反叛之心了。况且四镇的祸患远,而甘、凉的祸患近,我们要深思熟虑后再决定取舍。现在国家的外患是,十姓、四镇;内患是,甘、凉、瓜、肃。善于治国的人,先要安内再攘外,不能因为贪图外的安宁而害了内,这样才能长治久安。我们可以这样回复钦陵:‘国家非吝四镇,本置此以扼蕃国之要,分蕃国之力,使不得并兵东侵。今委之于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侵意,则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部落亦还吐蕃。’这样就能堵住钦陵的嘴巴,事情也不会做绝。如果钦陵有什么小动作,那么理亏的一方在他不在我们。况且西边各国,归附我们很久了。论其情义,哪是吐蕃能比得了的?我们目前还不知道他们的利害关系,如果撤了军让他们分裂,恐怕会伤了四镇的感情,这不是好办法。”武则天接受了郭元振的建议,没有答应吐蕃的要求,使吐蕃企图利用和亲侵占西域的幻想落空。

郭元振又说:“臣推测吐蕃百姓也都厌倦了军事战争,希望早点安定下来。他们的大将钦陵想要分裂四镇,统兵专制,所以不想归附。如果我们每年发和亲使,而钦陵又经常不答应。那么吐蕃的人就会日渐怨恨钦陵,更希望归附我国。我们想要用武力打败他们,恐怕很难。但我们用离间计,就会使吐蕃上下互相猜忌,不攻自破。”武则天觉得很有道理又接受了他的建议。

此后数年间,吐蕃君臣果然相互猜忌。公元699年四月,吐蕃发生内乱。执掌大权的钦陵被赞普器弩悉弄所杀,其弟赞婆无路可走,遂率部降唐。武则天听到消息后,命令郭元振和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兵迎接,封赞婆为归德王。

郭元振所献离间之计,对武朝稳定西部边疆、避免战乱起了重要作用。这是郭元振初显其才能。

公元700年闰七月二十一日,吐蕃赞普亲自率领大军出征。他将大军驻扎在河州,以作援军。随后命令手下大将麴莽布支率领数万兵马进攻凉州,包围了昌松。唐军在陇右诸军大使唐休璟的指挥下,与吐蕃军在港源谷展开激战,唐军六战六捷,大获全胜,郭元振因出谋划策而被提升为主客郎中。

公元701年,郭元振升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郭元振刚到凉州时,凉州境内南北界相距只有400多里,州内军民常年受到吐蕃和突厥的骚扰。凉州城池虽然坚固,但只要敌军猛攻,用不了一天工夫就能攻到城下。郭元振到任之后,仔细分析敌我状况,制定应对之策。为了巩固凉州防务,他在凉州城南部的边境峡口设了一个和戎城,在北部设置白亭军,以此控制交通要道,为周武王朝拓地一千五百里。这两个地方易守难攻,每打一仗敌军就会损兵折将。从此,敌军不敢再进犯,凉州得以安宁。

郭元振又派遣甘州刺史李汉通选择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地方进行屯田,保证军队粮食供应。不仅如此,他还在这里兴修水利、推广蚕桑养殖、改进耕作技术等。在郭元振没有实行屯田以前,凉州地区的谷子和小麦每斛值数千钱。屯田之后,只要一匹细绢就可以换到数十斛粮食,储存下来的粮食可供军队用上十年。武则天能够平定契丹叛乱,与此不无关系。

郭元振在凉州工作了五年,保护了凉州安宁,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他不仅拓地千里,而且所治之处,百姓丰衣足食、人们安居乐业。郭元振又是一个伟岸果断的人,周边的少数民族都不敢来犯,结果出现了“河西诸郡置生祠,揭碑颂德”的现象。

公元706年,郭元振升任为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这时候,突骑施的乌质勒部落兴盛起来,希望与大唐建立友好关系。于是,中宗在十二月派郭元振到突骑施商议相关的军事事宜。当时,天上正下着鹅毛大雪,冷空气几乎要将人冻结起来。郭元振站在帐外与乌质勒交谈。雪越下越厚,越积越深,郭元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乌质勒年事已高,又生了病,会谈结束竟然被冻死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以为是郭元振故意害死乌质勒,于是谋划起兵攻打大唐。面对突发意外,副使、御史中丞解琬得到消息后,劝郭元振连夜出逃。郭元振凛然地说:“吾以诚信待人,何所疑惧,且深在寇庭,遁将安适?”之后在大帐里睡了起来。第二天,郭元振亲自到突骑施牙帐吊唁,大声痛哭。娑葛疑虑不决。吊唁之后,郭元振还留下来和娑葛一起为乌质勒办理丧事,接连数十日。娑葛最终被郭元振的诚意所打动,与唐军和好如初。还派遣使者进贡5000匹马、200头骆驼、10余万头牛羊。二十八日,中宗让娑葛承袭怀德王、嗢鹿州都督。郭元振因为表现出色而被授予金山道行军大总管的职位。

公元708年,娑葛与曾是他父亲部将的阿史那阙啜忠节失和,并多次发生武装冲突。阙啜忠节因为兵少,势力渐渐衰退下来。郭元振看到了好机会,他请求朝廷召阙啜忠节进京宿卫,把他的部落迁移到瓜、沙等州,中宗答应了他的请求。

阙啜忠节奉命率领部落向东撤离,走到播仙城时,碰巧遇到了唐西域经略使、右威卫将军周以悌。周以悌得知情况后,对阙啜忠节说:“国家有以高班厚秩待君者,以君统摄部落,下有兵众故也。今轻身入朝,是一老胡耳,在朝之人,谁复喜见?非唯官资难得,亦恐性命在人。今宰相有宗楚客、纪处讷,并专权用事,何不厚贶二公,请留不行。仍发安西兵并引吐蕃以击娑葛,求阿史那献为可汗以招十姓,使郭虔瓘往拔汗那征甲马以助军用。既得报雠,又得存其部落。如此,与入朝受制于人,岂复同也!”阙啜忠节听了以后,觉得是这么一回事。便派人用重金贿赂宗楚客、纪处讷等人,请求唐廷派兵进攻娑葛。

郭元振得知此事后,极力上书劝阻。他在奏疏中十分详细地阐述了目前边关的形势,同时指出,如果将吐蕃引入西域,“四镇危机,恐从此启”。而阙啜忠节所求立的阿史那献同他的父兄阿史那元庆和阿史那斛瑟罗一样,没有过人的才华,不能治理西域。但他的上书没有被采纳。

这年的十一月,唐朝派遣御史中丞冯嘉宾持节安抚阙啜忠节等人处置安西四镇,将军牛师奖为安西副都护,发甘、凉以西各州之兵,攻打吐蕃娑葛。当时,在长安有个娑葛派遣的向唐廷进贡宝马的使者,他叫娑腊。娑腊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返回碎叶城报信,娑葛听到这一消息后,又惊又怒。于是自立为可汗,接着派自己的弟弟遮弩率领重兵攻打安西,吐蕃军兵分四路向唐军大规模进攻。

娑葛兵来势凶猛,郭元振的兵力显然不足,他在疏勒赤河河口设栅,不敢出击。阙啜忠节带领着自己的兵马到计舒河口前去迎接冯嘉宾,娑葛探明情况后派兵偷袭,活捉了阙啜忠节,杀死了冯嘉宾等人。此后不久,安西副都护牛师奖所率领的甘、凉各州的军队陆续赶到,唐军与吐蕃军在火烧城展开激战,结果唐军大败,牛师奖全军覆没。娑葛乘胜攻陷了安西,阻断四镇交通,安西局势岌岌可危。之后娑葛派遣使者上表,请求唐廷处死宗楚客、纪处讷等人。但因为韦后等人的阻挠,中宗非但没有惩罚宗、纪二人,还派周以悌取代郭元振做安西大都护。并封阿史那献为西突厥十姓可汗,派军进驻焉耆,讨伐娑葛。

就在唐军将要到达焉耆时,娑葛上书暂时还是安西大都护的郭元振说:“我本不想与唐廷交恶,只是对阙啜忠节耿耿于怀。而唐廷的宗尚书收取了阙啜的贿赂,想要消灭我的部落,冯中丞、牛都护接踵而至,我不能坐视等死!又听说阿史那献也要来,边境恐怕永无宁日了。希望您设法阻止唐军啊!”郭元振深切地同情娑葛,知道他是迫不得已才这么做的,于是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上奏了朝廷。这个动作一下子激怒了宗楚客,他诬陷郭元振别有所图,朝廷立即召郭元振回朝。郭元振知道回京肯定凶多吉少,便以“西土未宁,事资安抚”为借口,声称暂时不能回京,之后派自己的儿子郭鸿带着娑葛的书信抄小路回京。在太平公主的努力下,最终扭转了朝议。引发此事的周以悌被流放白州,郭元振再次被任命为安西大都护,娑葛也被赦免。这事过了没多久,娑葛得到咽面、葛逻禄、车鼻施和弓月四姓部落的归附,实力大增,他便自立为贺腊毗伽十四姓可汗。

公元709年七月,娑葛派使者向唐廷请降,中宗高高兴兴地册封娑葛为贺腊毗伽钦化可汗,赐名守忠,他的弟弟遮弩被赐名为守节,突骑施汗国正式建立。郭元振在整场事件中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没有他的极力周旋,恐怕西域在很长时间里都不会太平。

公元710年六月,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除掉韦后集团。之后李旦即位,成为睿宗。郭元振的才学和理政能力很得睿宗的赏识,被封为太仆卿,加银青光禄大夫。郭元振在离开安西赴任时,安西各部族的酋长哭着相送。离凉州还很远时,凉州的百姓就准备好了酒食夹道欢迎,足可见郭元振的人格魅力。

公元711年正月十三日,郭元振与张说并列为同平章事,后同中书门下三品。十月,睿宗召郭元振等几位大臣到承天门,责备他们“政教多有疏漏,灾害到处都是,府库空虚,官僚机构却越来越多;就算是我没有多少德行,也不至如此,你们不是能辅佐我的贤才!”随即免除了几位宰相的职务,重新任命新宰相。其中郭元振取代宋璟为吏部尚书。后转兵部尚书,封馆陶县男。

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是为唐玄宗。郭元振被任命为朔方军大都督,建丰安、定远城,使戍守军队有了屯驻的地方。公元713年,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玄宗即位之初,朝中官员很大一部分都是太平公主的党羽。太平公主又控制了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左金吾将军李钦等将领,掌握了部分军权。她想架空玄宗,进而取得皇权。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太平公主决定发动叛乱,结果被玄宗预先探知。玄宗与郭元振等人一起商议如何除掉太平公主。商议之后玄宗采取了行动,最后灭掉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被除之后,玄宗论功行赏,封郭元振为代国公,实封四百户,赐一子为官,赐锦千缎。不久又兼御史大夫,复为朔方大总管,以备突厥。

这个时候内患已经平息了,玄宗的大权基本稳固。玄宗有了足够的精力来管理自己的国家,加强边防也被提上了日程。面对西方的吐蕃和西突厥、东北的契丹和奚、北方的东突厥等地的军事威胁,玄宗采取了设置节度,增强边兵,严格训练军队等方法加强防御能力。玄宗十分重视军容、军纪等军法的贯彻执行,觉得这些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最佳途径。

公元713年十月,玄宗到新丰视察边情。玄宗与文武官员在骊山脚下观看士兵习武,共有20多万大军,旌旗绵延五十多里。玄宗看到军队这样拖沓的样子,不觉有些生气。玄宗只好亲自击鼓鼓舞士气,郭元振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在玄宗击鼓的时候向玄宗奏事。玄宗鼓声一停,军队立刻混乱起来。玄宗更加生气,他想借此树立声威,于是,让郭元振跪在军旗下,准备斩首示众。大臣刘幽求、张说等人急忙劝谏:“元振有翊赞大功,虽有罪,当从原宥。”玄宗这才免了郭元振的死罪,流放新州。

不久,玄宗念及他立过的功劳,想重新启用他做饶州司马。但郭元振因为自己功劳大而遭到贬损,心情抑郁,在赴任途中病逝,终年五十八岁。开元十年,追赠太子少保。

贤相姚崇

起起落落的人生

姚崇,公元650年出生在江苏吴兴,祖辈世代在陕西做官,后来便跟着家族定居在陕州硖石。父亲死后,他随从母亲一起回到汝州梁县广成外婆家。

从小生活在官宦之家的姚崇,养成了谨慎、好学的习惯,久而久之成了一位胸有大志的博学之士。入朝为官之后,他对朝廷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而且落笔成章。由此得到武则天的赏识,被封为侍郎。

距离汝州六十里处有一个广成泽,它是东都洛阳外围的一处名胜。东汉朝廷曾经把这里营造成宫苑,供皇帝狩猎、游玩。姚崇继承了父亲尚武的遗风,每天在广成泽一带习武,还经常和乡间的小伙伴们到山野射猎比武。经过十多年的艰苦锻炼,他炼就一身强健的体魄以及大无畏的精神,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就在姚崇很努力地练习武艺时,他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憬藏。张憬藏是个饱学之士,四处游学,路过广成泽时,落脚在姚崇家。他见姚崇气宇轩昂,眼神里透出一股灵气,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山野村夫。交谈之下,发现姚崇知识贫乏,文理欠通,于是极力地劝说姚崇好好读书,增长自己的才学和见识。还鼓励他说:“广成是上古圣贤广成子居住过的地方,黄帝还曾经向广成子问道。你将来会以文才显赫的,是做宰相等一级大官的材料,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要好自为之啊!”姚崇听了极为震撼。他确实有一番抱负,只是该从哪里入手自己也不清楚。经张憬藏一番教导,姚崇开始潜心学文,刻苦攻读,学业大有长进,后来参加科举,考中了进士,从此步入政坛。他先后在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时期担任宰相。可以说,是三朝元老。

同类推荐
  •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自己为半个台湾人,而与他有类似经历的远不止他一人。本书选取了胡适、傅斯年、方东美、南怀瑾等一批国学大师,主要讲述他们1949年离开大陆去往台湾之后的人生经历。有家不能回,有亲不相见,他们只能在故纸堆了寻求慰藉,读者在了解他们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之时,也可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人生的无奈。
  • 卡内基自传

    卡内基自传

    安德鲁·卡内基是美国第一位现代工业巨头,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工业革命早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个阶段。卡内基从小信差干起,此后,偷学发电报、进铁路公司、当上铁路公司主管、贷款开发卧铺车厢、创建钢铁公司,直到建立起垄断美国钢铁业的钢铁王国。卡内基的前半生拼命赚钱,成为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50年后,已经成为钢铁大王、世界首富的安德鲁·卡内基以5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的200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产业卖给了金融大王摩根,并在此后的余生将个人财富全数捐赠,成为第一个倡议裸捐的财富榜样。如今,遍布全球的卡内基音乐厅、卡内基大学、卡内基图书馆,在他的身后延续着成功的人生。
  • 林肯(名人传记丛书)

    林肯(名人传记丛书)

    “平民总统”林肯(1809~1865),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深受人们的爱戴与敬仰。从平民走向总统后被暗杀,其传奇的一生熠熠生辉中伴着无数常人不及的坎坷与曲折。
  • 慈禧传

    慈禧传

    慈禧太后17岁入宫,27岁联合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废掉辅政八大臣,开始了她的“垂帘听政”时代。在之后的48年里,她三次垂帘听政,扶助同治、光绪两代幼帝成长,实际控制着晚清的朝政大权。本书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把握与整理,再现了慈禧的一生。
  • 中华帝王(第一卷)

    中华帝王(第一卷)

    《中华帝王(全4卷)》帝王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的关键人物,研究他们的是非功过,治乱兴替,在一定意义上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个人成败,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华帝王(全7卷)》所选辑的帝王传记,以皇家修订的正史为主线,辅之以别史、小说家言、笔记、见闻等,以修补正史的不足。
热门推荐
  • 出尘行

    出尘行

    这是一个少年提刀,斩破人在江湖,斩破身不由己,一刀出尘的故事。末了把刀轻放,问一句,我有快哉风,谁请浩然酒?
  • 武神传纪

    武神传纪

    一人一剑纵横荒古,使为武神,于愿足矣!!
  • 宫闱乱之夜郎第一妃

    宫闱乱之夜郎第一妃

    夜郎女子艾北萩通过层层筛选,成功进入夜郎国皇家画院。本以为可以在此有一番作为,却不断地被卷进这个部族式国家的种种纷争中,从被错爱到至死不渝,从登堂入阁到被迫隐遁。用自己的青春见证了古夜郎国的从盛到衰,以及自己在爱与被爱间纠葛不清的传奇一生。
  • 数到七就忘记

    数到七就忘记

    曾经有个男生告诉我,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不管它们经历了多么悲伤的事,每数七秒就可以重新来过。然后他问我,你愿不愿意闭上眼睛,数到七试一试。当时的我窝在公园的长椅上,如同动物一般,独自舔砥另一个男生给予的仿若看不到尽头的伤痛。听到这一句,我没有力气去进行多余的思考,只是觉得这么聪明的男生怎么也会说这么傻的话。但是他眼里的真诚太过强烈,还有其他的一些灼灼的感情让我莫名心软,所以最后我还是顺从地闭上了眼。那时我觉得愚蠢,觉得可笑,觉得根本不可能。却从来没有想过,当我数到七的时候,他真的给了我一个奇迹。一个,我现在想起来就会落泪的奇迹。
  • 噬血噬天

    噬血噬天

    噬血剑现天下惊,手持噬血噬苍穹。一袭白衣真君子,血衣现而杀戮起。斩破青天血来洗,兄弟情义心中记,仇恨记心莫敢忘,待我凌于道之顶,定把尔等血来祭。
  • 军之涯

    军之涯

    当兵只为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为新时期新阶段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履行新的使命,然而各种恐怖袭击却是接踵而来,红军与蓝军的对抗,各种枪械的拆解,解救人质,在生与死的边缘不畏强势,愿舍身取义。自创失传已久的枪斗术,看主角如何让旋转中的子弹转弯。渗入地下11,沦为卧底,捣会犯罪团伙,执行各种营救任务,非人的训练,特殊而不特别的待遇。他一个大学生以普通士兵入伍,淬炼意志,锻炼体魄,做常人而做不到,从士兵至军官的跨越,续写他不悔的军旅生涯。
  • 神脉传

    神脉传

    一个有着神奇血脉的学生,在一次意外中得到神奇的武功秘籍,练成神功。在学校斗争,家族争霸,民族对抗中为家为国不解奋斗,终于成就不朽功业,为世人所敬仰······本书有欢乐也有悲伤,也英雄也有小人,但着重介绍了“情”之一字,有男女之情,兄弟之情,家人之情,民族之情以及各种利害关系的斗争,希望能为您献上一顿美味的精神大餐······
  • 告白99次:男神,我宣你!

    告白99次:男神,我宣你!

    她是神经大条最喜欢浪的学渣女,他是别扭强势最口是心非的狐仙男。当二人成为青梅竹马,一场相爱相杀的戏码就此展开。原来,在甜腻欢乐的生活下,竟隐藏着让人无法接受的阴谋背景。“喂,你是个什么东西?”“狐仙,狐仙,狐仙!不是狐妖!”
  • 续古尊宿语要

    续古尊宿语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剧说

    剧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