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8300000031

第31章 青.海(1)

妙谛永存的塔尔寺

青海的塔尔寺名气不小,乃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六大丛林这一,也是我国十大佛教寺庙之一。

名声在外,自然吸引许多善男信女前往烧香拜佛,也吸引海内海外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进寺观光采风。

那么到塔尔寺究竟看什么呢?

我想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信仰去看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我非佛家弟子,我去塔尔当然不是为了许愿还愿,烧香拜佛。据我对塔尔寺的了解,酥油花、壁画、堆绣为塔尔寺的三绝,这属于藏传佛教文化的奇葩,自然不能不看。

此外,塔尔寺的建筑也有个性,既有中原文化,传统佛教文化的影响,又有藏族建筑与藏传佛教文化的特色,是一种相融相合的文化渗透后的结晶,例如大金瓦殿与小金瓦殿上面都是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其斗拱,雀替、云山、梁柱,包括汉白玉的围栏等与北京或其他汉族佛教寺庙有相似之处,但细观之,又有诸多不同,如屋脊的饰物喷焰宝饰、金鹿等就明显是藏族印记。下部鞭麻墙又是中原所没有的。这儿的房子窗户都是装饰性的,无法开启,为了达到通风透气,就用鞭麻为墙,把截成一样短的鞭麻横放堆成墙壁,鞭麻是咖啡色,上面还镶嵌铜镜,既有固定鞭麻墙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最引人注目,或者说是过眼难忘的是塔尔寺一进门的善逝如来八塔,这塔的形状,其它地方也见过,但一字儿排开八座塔为一体,还是第一次见之。单独看还不甚起眼,排列一起为一组就雄伟壮观了,也就成了游人必摄影留念的经典景观。

塔尔寺可看的东西还不少,除了那艺术三绝外,印象较深的还有医明学院的藏医藏药,那里有近400部医典,都是文化遗产、医学瑰宝。还有大厨房的三口大生铜锅,那真是锅中之王,据说可煮一头牛和一斗米。由此可见这寺庙里吃饭的喇嘛有多众多。这几口大铜锅如今是文物了。既可证明塔尔寺的规模与辉煌,又可见证我国铸造工艺的先进。

写到这儿酥油花不能不写。

用酥油花创作出艺术品,已有近600年历史。每年正月十五展出,因天热后酥油花要化,所以无法保存,只能一年一次。但现在有了空调,就可以保存,一年四季都可观赏。酥油花可塑成人物、花草树木、亭台楼阁,还有历史故事,其特点是色泽艳丽,栩栩如生。

塔尔寺的壁画也精采绝伦,美轮美奂。内容以佛经故事、神话故事居多。色彩极为强烈,红是红,绿是绿,有一种视觉冲击力。

堆绣则属唐卡的一种,它与苏绣、汴绣不同之处,不仅仅光针绣图案,而是先用布料剪成图案,堆成画面,再用彩线绣边而成。堆绣比之一般的刺绣更具立体感、真实感。

塔尔寺还有多种法事活动,如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四大祈愿法会与燃灯节,表演法王舞、展献堆绣佛像、护法神环寺巡礼、顶礼佛宝仪式等,可惜不是随便哪天去就能看到的。

塔尔寺逗留虽只半天时间,也未逢法事活动,但已强烈地感受了藏传佛教的庄严、肃穆,感受到了藏传佛教的神奇力量。

从化隆到循化途中

到青海孟达天池是临时动意。

当我们乘车前往孟达天池时,才知我们的选择是多么英明。我们因此而欣赏了从化隆到循化的沿途美景。

从互助县出发后,不久就进入盘山公路,车子贴着沿山壁开凿出来的公路七旋八转地或上或下,而右侧则是山谷,山谷对面是绵延不断的山峰,到了这儿,平地成了稀罕景致,只有看不完的山,瞧不尽的峰。这儿的山景与江浙的青山绿水不同,大部分山峰都是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木,能有灌木或稀稀拉拉杂草生长的山峰已是难得了。总体印象是荒凉、贫瘠,但也自有其雄浑、苍茫的那种大气,让人感觉西部风光的独特魅力。

那大山,那峰峦,一路走一路变换着它的容貌,或高峻入云,或逶迤远去;或山峰如火烧云,或山石如铁板烧;或纵向的构勒,或横向的脉络。突然,浑然一色的山体中,十分醒目而不协调地出现了两个褚红色的城堡般的山头,就像人工镶上去的,有人说这是丹霞地貌,但似乎又不像,或者说不典型。不过这种奇特之景看一眼就忘不了。更有意思的一处山景是对面大片大片的山峰,远望之,就似数百个数千个菩萨肃立着。我实在不忍放弃这样的美景,连忙建议司机停车,大家一下车抢拍了不少镜头,只是很奇怪,车子只是稍稍朝前开了一段路,那山体的感觉就与车上看到的不大一样了,可能是角度、光线的关系吧。

在盘山公路上,我们还发现对面山坡上种着大片大片的油菜,因为山高与山低,向阳与不向阳,风口与非风口,有水与无水等多种因素,那油菜花或开得灿烂金黄,或刚吐嫩黄,或正开花结筴,已是黄中间绿,色泽浓淡不一。加之,山上的土地是不规则的,或大或小,或呈长方形,或呈四方形,或呈三角形,这样远远望去,就像油画家手中的调色板,把整个山谷点缀得美不胜收。这样的油菜花在江南也有,但这样的奇美奇物的景色,江南是看不到的。

在大家一致的要求下,车停后,一车人都举着相机拍了又拍。

相机的定格,使人在景中。不满足此的我们,又拍了好多张纯风景的照片,好像个个都是摄影家似的。看来,美景的诱惑力挡也挡不住。

消夏胜地青海湖

到青海,青海湖肯定是不能不去的,她等于是青海的标志性景点。

来青海湖前,我对青海湖的了解只两点:1、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2、青海湖里有个鸟岛。我看过资料,说每年春季至少有十万只候鸟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以及印度半岛飞到那里繁衍生息。十万只呐,那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可惜我没这眼福。我是七月份去的,候鸟不候我去,早飞走了,空余寂寞鸟岛。扯远了,打住。

青海湖的面积是4.6万公顷,比之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都大,大还不算,关键是青海湖是高原湖泊,海拔3260米呢,是泰山高度的翻翻。青海湖湖水最深处为32米,这样的水深,十万吨的海轮也能原地掉头,可惜它只是个内陆湖。

青海湖的水并不是碧绿碧绿的,而是蓝湛湛的,水质比之太湖、鄱阳湖,洞庭湖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却比不上新疆的赛里木湖。

这可能与青海湖已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关。因为这儿的夏季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且昼夜温差较大,晚上仅6—10摄氏度,要盖厚被子。你想想,当沿海地区与全国大多数城市处于红色警报下35摄氏度高温的灼烤时,苦夏时人们怎么不受这里避暑消夏的诱惑呢。

如今,湖畔已建起了青海湖帐房宾馆,还是江泽民题写的呢。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上百名国外驻华大使都到青海湖来过。

往好的方面说,这里已形成吃、住、行、娱、游、购一条龙服务体系,乘船游湖啊、民族歌舞啊、篝火晚会啊,节目很多,形成了新的旅游产业链。往坏的方面说,游人一多,污染就不可避免增加了。我在乘快艇游湖时,心痛地看到清彻的湖面漂浮着雪碧瓶及其他杂物。

青海湖在五六十年代时,还人迹罕见,因此湖中至今还遗有中国鱼雷发射基地的房子,但我奇怪,这造在水中的房子怎么房基桩柱都露在外面好几米,一问才知,二十年来,这青海湖的水位已下降了3米。而二十世纪以来,湖水更是下降了13米。因为这儿雨水少、蒸发量又大,因而水面在逐渐萎缩,据说湖面已萎缩了720多平方公里,且每年仍以10厘米的速度在下降,真担心这青海湖会不会像新疆的罗布泊一样,最后也干涸成沙漠,这恐怕并不是危言耸听。

当然,在近一二十年,甚至半个世纪里,应该是不会的。眼下,迷人的青海湖仍以她的清彻、清凉,透明、神奇而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游客。

避暑,青海湖绝对是好地方。

孟达天池景色秀

如果参加知识竞赛,主持人问你:我国有哪三大天池?

估计能答出的是新疆乌鲁木齐的天池和吉林延边的天池。因为新疆的天池就在乌鲁木齐郊外,到了乌鲁木齐去天池较方便。而吉林延边的天池因为有天池怪兽的传闻也名声大噪,开始广为人知。要说另一个天池,我估计十有八九猜不出。我算是走南闯北,号称跑遍整个中国的人,也是到了青海才知道在循化县有个孟达天池。

循化是撒拉族自治县,不算是重点旅游区,外地游人甚少,知名度最多局限于当地。

孟达天池比起青海湖或许逊色多了,但它也有它自己的特色。孟达天池位于黑大山下,海拔也有2500米,平均水深15米,湖水碧清碧清,我估计比有些地方的矿泉的水质还要甘美。

孟达天池最大的特点是树大林密,植被繁多。而且基本保持了原始森林的状态,难怪有人把它誉为“青海高原的西双版纳”。

上孟达天池有两条路,一条是骡道,说白了就是骑骡子上去,15元钱。另一条是拾级而上。我问了当地人,哪条道的风景好?他们挺老实地说:“那自然自己爬上去的那路景色好”。

倒不是不舍得那15元钱,为了欣赏到美景,累点就累点吧。

上孟达天池的山路修筑得出奇地好,投资一定不小。照理,这么宽阔平整在石磴,拾级而上应该是没问题的,但这儿毕竟海拔在2500米左右,所以我们江南来的,才走几步就气喘吁吁,只能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好在沿途风景确实不错,那一棵接一棵的千年古树,或挺拔高大,粗壮伟岸,或树身中空,老态龙钟,或造型奇特,似虬似龙;或突现夫妻树,或发现公孙树,或树抱石,或石挤树,看得我眼花瞭乱,赞叹不绝。

登顶后,发现在群山环抱中,有一个湖泊犹如世外仙境,很适宜照相。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很为游人着想,特地在湖边坚了块大牌子,上书“孟达天池”四个字,游人也就在牌子下拍照留念。要不谁知这儿是孟达天池。这真是个方便游人、宣传自己的双赢的好点子。

只是我觉得撒拉族人还是太实在了点,广告意识有了,炒作意识还不强。我来给他支一招。可以由当地县政府或保护区出面,特邀香港著名喜剧影星吴孟达与上海著名滑稽演员毛猛达双双到孟达天池作一次演出,让中央电视台来拍一拍,来个吴孟达、毛猛达双双到孟达天池,或香港、上海两孟达戏说孟达天池,一定大有广告效果,说不定媒体还会跟风炒作呢。

这一炒,说不定就把孟达天池之名炒出去了。不妨试试吧。

骑骡下天池

上孟达天池时,由于我坚持要走上去,景是观了,可让其他几位同去的累坏了。下山时,他们说走不动了,要骑骡子下去。

我觉得骑骡是骑骡的味道,体验体验也不错,就四个人一起各骑一骡下山。

骡子是驴子与马杂交出来的,比驴大,比马小,但脚力不错。一头骡由一个撒拉族姑娘牵着。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难就难在骡向下走,人会朝前冲,闹不好会掉下骡背,那可就危险了。

上山时,骡子负重爬山,一步一步很艰难,但坐在骡背上的人感觉还算安全。下山就不同了,骡子虽还不如上山那样吃力,可人的感觉好似一不小心,随时会骡失前蹄,一起摔个大跟头似的。

那撒拉族姑娘教我们一手拉住骡鞍前的把手,一手攥住骡鞍后的把手,身体尽量向后仰些,这样就没有前冲欲跌的错觉了。

我因多次骑过马,一会儿就适应了,只是骡蹬子扣在脚背上挺痛的。

那些骡一天上山下山几次,那条骡道也驾轻就熟,步子还走得挺快的。倒是牵骡的姑娘有时有点跟不上,只好让骡子走慢点。

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头骡子走到半道上突然不肯走了,啃起了树叶与青草。我正好借此机会互相拍了几张骑骡下山的照片。

那几个牵骡的姑娘看上去年纪都不大,我们问她们有对象了没有,结婚了没有?她们只是笑。后来我注意到她们头上蓝色的头巾,知道她们都已结婚了。据说没结过婚的姑娘是用红色头巾的。

下山每人只5元,她们不敢收,要交给她们的一个头。头要从中分成。我也不认识什么头不头,给了她们20元钱,或许是那头在什么地方瞪着呢,四个姑娘,一个都不敢拿,我只好放在她们面前的石头上。

我突然想起张果老倒骑毛驴的典故,如果倒过来骑,眼睛向上看,或许就不会有害怕的感觉了,可惜,忘了试一下。

神奇的倒淌河

古人诗曰:“一江春水向东流”。所谓涓涓细流归大海。细察我国的河流,几乎千遍一律都是由西向东流的,这由我国地形地貌有关,因为我国是典型的西部高,东部低,黄河、长江发源地都在青藏高原,一直由西奔向渤海、奔向东海。

但这次去青海,竟在青海湖边上见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河流,这条河流从东面的柔莫滩自东向西流去。当地人称之为“倒淌河”。

不知是否我们去时,恰逢枯水期还是原本水小,那倒淌河其实就像一条小溪流,水的流量有限,水倒是挺清的。

河边有一边天然巨石,石上用汉文与藏文镌刻着“倒淌河”三个字,并有人在石头上放置了一个牛头。经过此地的游人都会稍息片刻,去拍张照片留个纪念。

同去的一位作家刚站到倒淌河石碑前,马上有一藏族男孩偎到了他身边,我见挺有趣的,赶紧“咔嚓”一声定格。不想刚照好,那男孩就上前来讨钱,原来那也是一种生财之道。

我照时,索性叫了一位三四岁的藏族小女孩与一位六七岁的藏族小男孩与我一起拍,借他们做道具,那一身藏族服装的小女孩,头上还插满了头饰,她一见相机举起,就举起小手,做了个V的手势,可爱极了。那小男孩头戴藏帽,腰插藏刀,颇有几分藏民的彪悍之风。

论景色,倒淌河算不上多美,但它的奇特,也就以个性为特色取胜了。

高原反应

一到青海,即便在省会城市西宁、海拔也在2000多米以上,如果到青海湖、到日月山,则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这次,青海之行,最高的,我们到了海拔3800多米处,是在青海与甘南的交界处。因大部分同去的到了3500米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所以我们不敢再往纵深处走、再往更高处走了,这怎么说都有点遗憾。

据说主要是缺氧造成的。

有人头晕、有人头痛;有人胸闷、有人心跳加快;有人脚像踩棉花似地发飘;有人只想休息不想动,说是走不动了;有的食欲全无,甚至有的老觉得有要吐的感觉。

记得上孟达天池时,有几个喘着粗气,一大半是靠嘴巴在呼吸的。走几步停一停,爬一段,歇一阵,对谁都是个不小的考验。

在高原,因空气稀薄,像我们江南人,很不适应,即便身体强健的,一旦动作幅度大了,也受不了。在倒淌河,有位摄影家下去拍照,回车时,发现一件外衣放在河边没拿,因车子要开了,他奔过去取衣,等回到车上,不仅仅是气喘吁吁,整个脸都变色了,惨白带紫色,好一阵才慢慢恢复过来。

我们在青海时,正好国际环湖自行车比赛在青海湖畔举行。各国运动员在要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竞技,对体能、毅力都是个极大的挑战,据说有些运动员骑到一半就因体力不支而淘汰,被收容车收容。那些坚持到最后,创记录的运动员真的是值得我们钦佩、学习。

青藏高原的油菜花

同类推荐
  • 独自去野

    独自去野

    2011年6月,只因突然冒出来一个“想上路”的念头,24岁的“丽江贱公子”辞去了高薪工作,怀揣1000块钱出发了。192天的旅行,从温暖如春的南国徒步搭车到冰天雪地的北疆,他一路上获得了无数人的帮助。走一段路,收获一段自由的时光,美满一段叛逆的青春,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那个懵懂幼稚的男孩终于成长。
  • 若有所思话德国

    若有所思话德国

    本书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的深情和挚爱,展示了作者与家乡同心、与祖国同行的赤诚之心和高度自觉,且全书不乏情真意切、构思精巧、文笔流畅、文风洒脱幽默的好文章。固此,我以为本书值得一读,因为作者的思考极有可能就是读者的思考,抑或能为读者的思考提供参考,确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作品。
  • 寻访历史名城

    寻访历史名城

    本书记录了世界上最富有历史意义、最具人文色彩的50座名城。书中追寻了它们的历史、古事等。
  • 雪域莲花

    雪域莲花

    我希望籍沿佛陀的脚步,从尼泊尔向印度,一路追寻藏传佛教的历史与源头,以一名心灵探寻者的所失所得所感,向大家呈现在异域色彩下的生命意义。我更希望,籍我对佛教密宗的深入理解,用自己的脚步重走这段已被湮没的梵路,为以后的朝圣者找出一个最全、最清楚的朝拜路线,籍着行走与思考,燃亮生命的一束光灵性之光。
  • 西藏,遥远的眼神

    西藏,遥远的眼神

    本书作者以一个游客的身份,以日记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西藏壮丽神奇的自然景观和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
热门推荐
  • 穿书之舌灿莲花

    穿书之舌灿莲花

    海棠穿成了齐王府的小小丫鬟一枚,更坑爹的是,不久的将来,身为全书大反派、冷血狠厉的齐王世子会因滥杀无辜树敌众多以及招惹男女主而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对的这个“门”就包括她这个齐王府的丫鬟。为了自己的小命,海棠决定全力阻止齐王世子的作死之路,而她能靠的,不过就是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投机之王

    重生之投机之王

    一场意外,胡源回到了十年前,往事如烟,时光飞梭。今年正是他人生的大转折——高考。那些后悔的追忆,那些破碎的曾经,胡源想把这些后悔的都重新来过。既然上天给了自己第二次机会,流逝岁月,不在的青春,胡源不能再留有遗憾。站在十字路口,面对那些金钱,美女,胡源决定为人生疯狂一把。——PS:求票票啊,求收藏啊,大家勾起小手轻轻一点就好,此等好书可以养肥了再杀,谢谢各位兄弟~
  • 流光夏至流光夏至之沧海尽头

    流光夏至流光夏至之沧海尽头

    盏茶片刻兵临城下,有谁知道那时候的辛酸;一袭红衣刺痛了双眸,又为了谁心碎;都说沧海有时尽,我愿在花开处,为你覆了天下......
  • 祁所欲唯索也

    祁所欲唯索也

    七年前那段似是而非的爱情,本来就脆弱的暧昧,因为种种原因,终是被她亲手放弃;七年中,两人皆不愿踏出那一步,在不同的空间里默默守着心里那份执念;七年后,即使她再也不愿意再多走一步,他又一次抬脚去追,甘之如饴。
  • 落尘之一念之间

    落尘之一念之间

    有权力的地方就有争斗。她本是一出生就被丢弃的孤儿,被师父所救,隐居山林,却不想平凡的生活与她无缘。只是随手救下了他,就被卷入了这场有关权力的生死较量,从此走上了一条......额......不归路?
  • 异界法海重生

    异界法海重生

    前世我为佛,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好!今生我即做魔!我要得到一切,我要将世界踩在自己的脚下,看着它哭泣,看着它怒吼,看着它跪在我的面前唱征服!且看法海成就天地间霸主之路!然而法海却不知身后那一声佛喧:无相无欲,无孽本为根!圣人间的阴谋,两界之间的对抗。无数神魔的陨落!法海最后的疯狂!是谁在掌控者这一切?谁会笑到最后?当然,一切尽在——异界法海重生!
  • 独家宠恋

    独家宠恋

    楚航今日一别即是永别,爱情可笑,你更可悲。我虞天儿今日起没有爱情,不稀罕爱情。你楚航从今往后跟我一毛关系都没有。当床上的人睁开双眼,看着整洁的床单,邹起了眉头,用力按了按太阳穴。微咪着眼睛,他长叹一声。粑粑粑粑妈妈又和秦叔出去了安阳查查少夫人在哪里妈妈妈妈粑粑去查房了楚航你有完没完虞贝贝,你过来。楚航,你想干什么。好吧,天儿你想干什么都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凡花蚀锦

    凡花蚀锦

    丧母,流浪,复仇。阮祺萱的童年经历注定了她不会是凡尘中碌碌无为之辈。拜师,寻亲,入宫。恩人不代表观念相同,血亲不表示一脉相承。遇险,遭叛,濒死。究竟世间谁人可信,谁人可靠?过尽千帆,她是会浴火重生,还是看破凡尘,常伴青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世之绝杀刺客

    末世之绝杀刺客

    他崛起于末世,行走在刀尖之上,漫步于生死之间。他是主宰阴影的王者,是掠夺生命的死神!隐,在黑暗中轻拭刀锋。现,则绝杀一切!——“你的生命现在已经不属于你了,如果你想要的话,就从我这里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