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8100000038

第38章 面具与蛇(5)

说到了纸,最近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上看到世界各地区平均每人用纸量的统计:中国台湾排名全世界第七位,次于美国、瑞典、加拿大、日本、中国香港、英国。不用解释,也知道这是很可以自豪的事。但是,纸的消耗跟木材的需求关系密切。据说,日本宁可进口别国的木材和纸,绝不滥伐本国的林地。站在保护生态的立场,我们对纸的态度,我是赞同“日本模式”的。

想到报纸的历史,总以为印刷术是中国人发明的,最早的和最好的报纸都应当属于中国,结果两样都不是。我翻查了一下百科全书,最早的报纸应由罗马时代恺撒大帝每日张贴的布告(大字报)算起。中国的第一份报在第八世纪才出现。

目前,全世界销行量最大、口碑最好的报纸是英国的。

愈民主的国家,其新闻的客观性与可靠性愈大,这是一定的。为什么要讲究客观呢?这大概是由历史的教训而演变成的。十八世纪时,伦敦的报纸必须付钱给戏院才能发布戏剧演出的消息,而戏院则付钱给报纸刊登其剧评。可是,后来大概是报纸主编觉得那些评论文章写得太丢他脸,且对不起读者,拒绝发表——给钱也不要,所以才“步上正途”,直至今日。

“客观”有没有标准呢?有人说:“在你攻击别人不客观的时候,你自己就已经不客观了。”报纸被广告左右,报纸为政权利用,报纸在革命时是最好的宣传工具……无不是这客观问题作祟。所以,新闻自由、新闻公会、新闻道德什么的一一形成,愈来愈复杂。

正因为它复杂——如今的报纸还得跟收音机、电视机和计算机打交道——这一门事业就更具挑战性了吧?我的朋友说:当记者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免于无聊的自由”。真是的,每天的报纸都必须是“新”的,哪有两天的报纸是一样的呢?

新闻的真理有二:善意的动机与正义的结果。

其实,我理想中写作的目的亦不外乎此。可是,我却宁愿做文学工作者而不是新闻从业员。写新闻,得排除个人的情绪,杀死想象力;事实,就只有事实,人岂不成了“理智的机器”?不过,对于感情过于丰富的人,这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训练。难怪有许多大作家都曾当过记者,像海明威、辛克莱·路易士、史坦贝克、StephenCrane……

不过,StephenCrane是个很特别的例子,他从来没见过战争场面,却在二十四岁时写了一本《勇气的红勋章》(The Red Badge of Courage),使人赞叹其才华,于是才被找去当战地记者。可惜,他二十九岁就因肺病去世,不然我们可以比较出当记者的得失来。

很多好的文学作品都是由新闻所引发的,这也是事实。譬如,托尔斯泰的《复活》,由一则妓女受审的新闻来的。卡缪的《瘟疫》,则是由一个小城发生瘟疫的事件得来的灵感。马奎斯的《一件事先张扬的命案》是写一件真实的谋杀案,从头到尾就在铺陈谋杀前几小时内所发生的事。李昂的《杀夫》不也是由一则社会新闻所触动而动笔的吗?

我自己也写过几篇“新闻小说”。譬如《晚间新闻》:中国城有一对母女,某日在屋内焚烧东西,浓烟直冒。母女俩吓得由防火梯逃出,母亲不慎摔死,女儿是个白痴。救火员破门而入,发现她们烧的是一捆一捆的美钞。我看到这则新闻,当时心中难过,并没有想写小说的打算。过了好几个月,收到周浩正先生的约稿信,才写了出来。

纪德说:“没有同情心等于没有想象力。”我相信那是真的。

我写《瞎子·孩子与狗》,别人都当散文看,事实上是我看了一则盲人狗训练学校征“小驯狗师”的广告所激发的灵感。

写作之过瘾,就在于那灵光点燃的一刹那吧?

善意的动机与正义的结果,人类所有的行为不都应当以此为准则吗?又哪里仅仅是报纸的真理而已!

扭曲的爱

每当我看到街上的无壳蜗牛,就想起弟弟在山上的家和那空房子里一只像被判终身监禁的狗。

原先大家都是出于某种崇高的爱意,不知道为什么结局会变成这样。每当我想着国家民族这一类大事的时候,就会想起我身边像没有人住的空房子和没有主人爱的狗这样的小事。也许因为大小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所以,这世界上的难题应当先解决大的还是小的一直令我困惑。

弟弟其实比我孝顺,为了老爸想住在加州养老,他给他买了栋房子。虽然我心中认定那一方面也是为了投资的缘故,但从善如流的本性使我极力在老爸面前表扬弟弟的孝心。老人家照例是欣然接受了,可是却迟迟不肯搬去。

问了好几次,他说:“山上交通不便,还是住山下公寓好。”

再问了好几回,他说:“公寓人多热闹。老来最怕寂寞。”

弟弟自己住在台湾,一年只来美国两次,于是将台北家中的狗也“移民”来美给父亲作伴。父亲的公寓能养什么狗?当然就只有养在山上的家中看门了。

房子和狗,究竟给父亲带来的烦恼多还是快乐多,我苦于不善计算,也就由他们去了。有了房子和狗,父亲必须每天上山去,看看狗,拔拔草。他说:“像上班一样,做一天是一天,也挺有意思。”因此,我们都欢喜。弟孝我顺,何乐不为。

有时候后母很不以为然,因为父亲不会开车,来去都靠后母开车。后母罢工时,父亲就一个人搭公共汽车过去,来回一趟也要气喘个几小时才能复原。后来就改成隔一天才去看狗,我一想到那只可怜的小狗像坐牢似的等着每两天才得一次的“放风”,心里就充满了不安:不知道因果报应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我很替弟弟捏把冷汗,谁有把握小狗是来还债还是来讨债的呢?

可是,父亲始终不肯搬进去。实在也不耐烦我一再地追问了吧,他终于说:“金窝银窝哪有住我自己的狗窝自在,再怎么样那总是你弟弟的房子。唯有那小狗有点儿对不住,可是那也只好怪它的狗命,好在狗狗每次见了我照样是摇着尾巴快乐得直打转,好像也不在乎。”

人生最大的负担,也许不是爱,而是感觉。

每当父亲在人前提起弟弟的房子与狗,脸上就洋溢着做父亲的骄傲与满足。弟弟不在跟前,那逆来顺受的狗也不像我会乱发脾气。我从小先斩后奏不大听话,母亲比较疼我,母亲去世后原以为父亲一定会挨着姐姐或者弟弟住的,谁知他却选择了离我最近的公寓住下。孝顺在中国人的基因里恐怕早已根深蒂固,无奈朝夕相见,谈孝容易,谈顺却屡有困难。但是,每当我带父亲去检查身体或者为芝麻细琐而大发谬论的时候,时常我觉得那好似冥冥中母亲的安排,便觉得与父亲是愈老愈亲近了。他愈老,我自己也愈懂得慈祥的真义。如今,每次姐姐弟弟们来探亲,我总觉得他们像客人,只有我跟父亲才是“同一国”的。想起小时候总是跟我同一国的母亲,常令我对人世的无常更加感到迷惑。

街上有许多没地方住的人,而我们有一栋空着的房子。世上有许多孝顺的方式,我们却选择了一只“独守空房”的狗来解除父亲的寂寞。我们的意向都是最好的,为什么我却常常觉得罪过?也许,时代新了,而我的头脑还很旧。也许,有人生来是做大事的,而我不是。我只希望弟弟的孩子将来不要用那只狗的方式来对待他,而我也不要用那房子与狗的方式来爱我自己的孩子。至于天下大事嘛,让心中有大爱的人去治理吧。

舍得舍不得

狗狗是我见过最叫我难忘的一只狗。虽然我只见了一次。

那一天去朋友家看见它的,它实在已经老得连尾巴也摇不动了。进门时,它看我一眼,很疲倦的样子。我摸摸它的头,它的眼里有种卑顺的忧伤,我有点惊讶,动物到老时好像愈跟人相像了似的。

也许狗狗被朋友养出人性来了,也许它本来就有很高的灵性,这么老的狗我还没有见过,老到三分钟不到它就在我脚边睡熟,并且发出很大的鼾声,极为可笑。

朋友说:汽车老了除了喇叭不响其他什么都响,可是狗老了却相反,鼾声如雷。

我说:不知道动物临终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不知道它们会不会也有什么舍不得的东西?

朋友说:我希望没有。要有,那我多罪过?

嗯,我说:动物心理学原来也很有意思呢。

我本来是想把话题转掉的,谁知我的朋友却把矛头指到我身上来,她说:我看你到了天堂怎么办。什么都带不走,还要收集这个舍不了那个的。

我说:真的耶。要是地狱能让我带点什么同去,我就去地狱算了。

笑归笑,这几天在家里清理书架时,我禁不住想到:是啊,舍不得的第一步是据为己有,先在物的拥有中渐渐填满我们人生的空白,再练习慢慢放手不迟。我也不是没有自我警惕过,但还是不知不觉就囤积了这许多的“身外之物”。要学会适可而止恐怕是一辈子的事。

不久前在电视上看到一群小孩子被父母送去“出家”,心里真觉不忍。那些孩子,不过十来岁,从来还没有有过,就要他们去学舍。我很怀疑从来没有“舍不得”经验的人,如何能真正“舍得”?而那些做家长的,让孩子削发离家入“空门”,难道不会舍不得吗?如果说家长的舍得,是出于自己更高层次的爱,那孩子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我觉得做父母的与其先教孩子们“大方”,不如先教他们“小气”,正如教他们博爱之前先教他们自爱一样。因为人到底跟狗不同,什么都是主人的。没有一个心满意足的人会做出像秦始皇那样愚蠢的兵马俑来陪葬的。每当我把我家的废铜烂铁看来看去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有种幸福之感:因为我有过了。

谈自信

赫里斯写的《萧伯纳传》里头,有一段说道:

萧伯纳想拉他的诗人朋友约翰·达卫森写剧本,因为萧氏当时极欲振兴英国的剧运。达卫森对他说,他确有一出超越物质主义的戏剧计划,可是因为不忍使家里的人挨饿六个月,所以不能写。萧伯纳问:

“你六个月可以赚多少钱?”

“两百五十镑。”诗人回答。

萧伯纳马上给了他两百五十镑。达卫森很感激,就写他的剧本去。他写了一出自己以为非常浪漫、通俗而又有历史背景的音乐剧,预计可以卖一年满座,让萧伯纳发一笔大财。

但结果是萧伯纳白费了钱财,而他自己则白费了时间和劳力。于是达卫森觉得没有脸再面对萧伯纳和自己,便自杀了。

有时候,我心中的浪漫主义蠢蠢欲动,巴不得提只小箱、带几本书几叠稿纸,一个人到海边或者深山里去写“巨著”。自从读过《萧伯纳传》,为达卫森的死一惊,有一大半的浪漫都不得不向理性投降了。

记得多年前,季季有一篇叫《琴手》的小说——女主角是个自视甚高的钢琴家,一直想举行一场音乐演奏会,梦想轰动世人,不明白为什么她的丈夫总是百般阻挠。最后,丈夫实在没法子了,就替她开了一场独奏会。丈夫的意思是干脆横了心,要让她由天才梦中清醒过来。结果音乐会大大地失败,美丽的“琴手”亦自杀了。

能自杀倒也还不失为一种“破碎的完成”。怕只怕,如果你还得继续活下去怎么办?

这两则故事——一是真实,一是虚构——使我想到一个人“自信”的问题。达卫森拿了两百五十镑专心写作时,不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吗?剧本失败了,信心就完全丧失了吗?“自信”是怎么来的呢?又为什么这样的脆弱?

愈想便愈会觉得“自信”真是极不可靠的东西。然而,所谓自信,难道不是由认识自己才开始的吗?

自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自己认清了还不行,仿佛还得由别人认可了才能确然成立。那么,这又算是什么“自信”呢?现在我才明白一个人太有自信,便不得不骄傲起来的缘故了。因为除了自己,这世上其他的众人并不会体恤你建立自信时的胼手胝足;除了自己,这世上其他的众人也不会怜惜你信心粉碎、肝脑涂地时的惨痛。骄傲是一道自卫的墙,隔开众人与自己。

也不知道是谁说过:“骄傲由于自卑。”卑什么呢?卑于自己承认不堪一击?卑于自筑的围城里面全是些别人觉得毫无价值的东西?

我想,自信是知道自己有能力优于别人,但是还得花点力气去寻找这种能力。而自满,却是觉得自己已经非常优秀,不相信别人能超过自己。难怪骄傲和自满很容易搭上关系,骄傲的城墙一旦筑成,界限也就产生了。当别人的信心还在无限制地增大时,他的“自信”便相对地成了“如豆”的景况。“谦卑的人有福了”,大概是由“骄傲者无福”而来的推论吧!

叔本华说:“金钱代表人类的抽象快乐,凡是不能再有具体快乐的人,往往把整个心思都放在金钱上面。”如果把“金钱”换成“自信”,亦无不可。何况,自信好像跟金钱一样,再多亦不嫌多,却在一定的限度之下,再少就要受罪了。西班牙有句俗谚:“金钱与荣誉不在同一只袋中。”(名声与财富不可得兼)我不知道自信跟荣誉名声的关系又怎么样?

可怜的约翰·达卫森,他的自信只值两百五十镑吗?他的荣誉也只值两百五十镑?我的同情在这里。

不过,“有福了”倒也不见得就是“有了幸福”的意思,不过是比较有伸缩的余地,因此不至于去自杀就是了,我想。因为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也许谦卑,却不一定舒服快乐。譬如,我今天早上读到《旧金山纪事报》上一篇小品,嘲讽美国“信用卡”泛滥的现象。作者说:

他有个朋友A去饭馆吃饭,付账时A拿出一张绿色信用卡交给侍者。不久侍者回来说:“请等几分钟,因为电话线正忙,还打不进电话去查证这张卡有无信用。”跟他同桌吃饭的朋友B于是掏出了一张金色信用卡来,侍者一见,马上毕恭毕敬地说:“金色卡就不必等电话了,先生。”这“先生”两字对A来说,分外刺耳。回家后,他千方百计想申请一张金色卡。后来总算花了两百五十块才送进一张申请表到某某俱乐部去。人家回信说:我们平常是不受人申请的,都是我们自己请人加入,既然先生你两百五十元支票都寄来了,我们当然考虑。不久,“金卡”寄来了,A发着抖一个人躲到厕所里去拆封,因为想要独享这极乐的一刻。拿了金卡,他立刻带儿子去店里买电脑游戏机,女店员是个新手,看了看金卡,说:“平常收到的都是绿色信用卡。这金卡不知怎么回事,我来问问经理。”经理先生来了,居然一扬手随便把金卡当绿卡一般打发了。他又约了朋友吃饭,付账时,当他取出金卡来,邻座一对夫妇朝他和金卡都瞥了一眼,然后对他微微一笑。午饭后的下半天,他都过得很不舒服,因为他不知道那对夫妇的微笑是什么意思?只是普通会心的微笑呢,还是背地里的那种讥笑……

读到这里,我倒忍不住发出会心的微笑。那种怀里带着金卡而又坐立不安的“小人物”的心情,十足是个无自信的表现。不过,想想约伯所说——

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

出来如花,又被割下。

飞去如影,不能存留。

还有谁能有多大的自信呢!

以前教中文时,有个美国学生问我:

“天上的彩虹,那么有诗意,为什么中国人的‘虹’字是‘虫’字部?是不是和龙的传说有关?”

我一时语结,不知当时是怎样应付过去的。

事隔数年。最近读《菽园杂记》(明·陆容撰)在第五十七页上居然找到答案(录之于后):

同类推荐
  • 忧伤的情欲

    忧伤的情欲

    本书是周国平先生剖析两性心理的理性+诗性的经典作品。分别从人与社会、生活感悟、情感体验、心灵境界等方面,生动而深刻地阐述了当今社会、现实人生中成功与智慧、生活与情感、心理与社会等方面的内涵与关联。他的语言体现着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
  •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1254—1324年)出生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家庭经商。17岁时,年轻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可罗·马可和叔父马飞阿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们穿越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全境,横跨中亚的沙漠地带,翻过帕米尔高原,经过喀什、于田、罗布泊、玉门。历时三年半,不畏艰辛,终于来到他们梦想中神秘的东方古国。
  • 徐志摩文集(第二册)

    徐志摩文集(第二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 寂寞如花落无声

    寂寞如花落无声

    本套书是一套给青少年的散文读物,内容丰富多彩,从文学与思想的尖峰话题到青春时代的镜像风景,从瞬间速朽的绿菌传奇到绚烂舞台后的寂寥烟花渗透着激情与锐思的文字,无不沉淀着青春年华中令人感念的情愫。
  • 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

    本书以唐宋词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词作为线索,通过对唐宋词人及其脍炙人口名篇的趣味化解读,讲述了著名词人与词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论世之语。同时,作者结合这些词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学养、情感经历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热门推荐
  • 冷血杀手

    冷血杀手

    冷血……以非常之技出入江湖,以非常手段杀人较技……但他并非恶魔,而就是他这么样一个人,却为武林申张了正义,为江湖武林除去了欲称霸天下的宇内十二令。
  • 无敌小人物在都市

    无敌小人物在都市

    他是杀手之王,但也是一个小人物。看一代杀手如何纵横都市。
  • 独家秘籍:恶魔校草你好拽

    独家秘籍:恶魔校草你好拽

    “没错就是这里了,好紧张呀!”叶子瞳推了推门,怎么感觉不对呀,希望是自己的错觉吧!叶子瞳看到了一群人,他们好像是在脱衣服,特别是那个黑头发的那个,好像哪里见过,但是总想不起来,身上即然有六块肌肉,天啊!真是亮瞎了!等会!女生会有肌肉??叶子瞳突然反应起来,但已经晚了六个男生都看向叶子瞳“天呀!我怎么跑到男生宿舍来了,这不是202吗?”“那个。。。我走错了,我先走了”刚想要走,突然其中一个男生发话了“妹子都来了,还想跑呀!”“是呀是呀”其他四个也发话了,就有那个黑头发的,既然在那座着,他是在看戏吗?看来这次是难逃了"各位大哥,有话好好说"
  • 华梦录

    华梦录

    她是青城书院里机敏刁钻的女弟子,却被卷入一场风云诡谲的朝堂争斗中,她看得透所有人,却看不清自己。一个是青梅竹马的儒雅师兄,一个是心狠手辣的未婚夫婿,一个是惊才风逸的太子殿下,何去何从,怎可由她?天降离乱,又有谁能安定天下,还这山河锦绣荣华?
  • 你住在我回忆里

    你住在我回忆里

    我知道你就像我心里的一道丑陋的疤痕,扭曲,看你一遍都是对我深深的折磨,但就是这样,我也想每天每天每一刻都想看见你。这就是人的犯贱心理吧,都劝我放弃你,但我做不到。你曾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我想你不知道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意思是,我们的誓言终将不会实现。
  • 琼瑰录

    琼瑰录

    远方永在呼唤,教人远行。无数的人默默收拾行囊,怀着各异的心情,是凝重不语,还是激动万分,都将一无反顾地向无穷的远方走去。收拾着行囊的时候,也许会忽然停下,屏住呼吸,将目光投向远方。没有人知道别人看见了什么,甚至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只是呆望着吧。江湖,正是一个远行的故事。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双钰》系列歌曲联动,单元式故事模式,共同编织纷繁精彩的宏大世界。潜心叙事,与君共飨。每周周四、周日更新,不见不散。另有交流群:389242169,翘首以待。
  • 神之灵道

    神之灵道

    九万年前元星形成,天地分生,天分九重六方,地分五陆四海,洪水淘天,猛兽群生。时间轮转,一万年之后,天地汇聚成三股灵气,一取生命不息之气,形成“天生”灵气;一取洪水山崩毁灭之气,形成“地灭”灵气;一取万物共生、轮回不息之气,形成“元合”之气。又过一万年,三气凝而成形,是为“三神”。“三神”思天地无限,应有神思相通,于是“三神”各出自身灵气,以神力集天地生灵、死物之形态、灵韵、生活特性,耗费六万年时间,用尽三神自身之力,合成一物,被称为“人”。而“三神”也因灵气用尽,烟消云散……
  • 与法医合租那些事儿

    与法医合租那些事儿

    阴森凉意扑鼻的大宅里第一次见到的他,眸子散发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意,那棱骨分明的轮廓显得格外均匀。一字一句仿佛是一首轻柔的歌,婉转而悠长。因为身上的钱所剩无几,因为一条莫名其妙的信息勉强和未知的人一起合租房子,结果展开了一系列令她无法预测的事情。未知的命运带领着她与那个冷漠、孤傲的男人一起相遇、相识、相爱在刺激的人生中走向她从未体验的人生之路。
  • 千年情囚之三世殇玉

    千年情囚之三世殇玉

    圣诞节后至1月15日要筹备考试,暂不更新。“我是来自西方的神哦,在西方他们叫我天使。”“几百年来仙界与魔界这不休止的战斗,朕真的倦了……”“你为何放过本座?……是…因为爱吗?天使?……”“千囚笼之凤?你的名字真有意思!~”“不管是什么孤都不会去在乎,只求能死于你之手。”“朕的小童养媳怎么被放养成这个鬼样子?说好的皇后养成计划呢?”“龙叔你既然知道我有多爱你,为什么还不遣散后宫只留我一人!”“玉儿,只有你,才是我想要守护的,即使你是天使,我亦是恶魔……”......
  • 木子悦己寓言

    木子悦己寓言

    是一本能让人观花看世界,睹木见浮生的好书!为什么这么说?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寓言,正好比这花这木,看似志趣横生,枝繁交错,实则却有着深深的道理,这些道理既是对当代社会现状的犀利剖析,撕开一条条带血的皮肉,看人性的贪与痴,世间的冷与暖,一幕幕真实太过沉重,变成一个故事说与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