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0100000007

第7章 地舆部(分)

圣人出,则黄河清;太守廉,则越石见。

黄河清:黄河之水常年浑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古代传说,黄河五百年变清一次,是因为有圣人出现。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

越石见:传说福州城东有越王石,平常隐没在云雾中,贪婪的太守都看不到,只有南北朝时晋安太守虞愿(公元426—公元479年)公正廉明,越王石才出现。

《南史·循吏·虞愿传》:“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宋元嘉中为湘东王国常侍。及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蕃国旧恩,意遇甚厚。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出为晋安太守。。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虞)愿往观视,清彻无隐蔽。”

明·张岱《夜航船·选举部·郡守·清廉石见》:“虞愿,会稽人,为晋安太守。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之,清彻无所隐蔽。”

美俗曰仁里,恶俗曰互乡。

仁里:有仁厚风俗的乡里。“仁里”语出《论语·里仁》“里仁为美”。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后称风俗淳美的乡里为仁里。

《论语·里仁》:“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鱼注:里,动词,居住。处,chu,四声,居住。知,同“智”。

大意: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选择住处,却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那怎么能说是聪明智慧呢?”)

互乡:交相为恶之乡。

《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鱼注:互乡,地名,具体所在已无可考。与,赞许。进、退,一说进步、退步;一说进见请教,退出以后的作为。洁己,洁身自好,努力修养,成为有德之人。不保其往,保,一说担保,一说保守。往,一说过去,一说将来。

大意: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翟回车。

曾子:曾参,春秋时人,孝子,孔子的学生之一,四书之一的《大学》就是他及其门人所作。曾参到了胜母里,认为里名不孝,就没有进去。

《后汉书·锺离意传》:“曾参回车於胜母之闾。”

墨翟(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春秋时人,墨家的创始人,哲学家。他来到朝歌城,认为名字不好,就驾车返回,没有进城。(子鱼注:墨翟,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国人,一说是宋国人,做过宋国大夫。其学说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反对儒家的繁礼厚葬,提倡薄葬、非乐、节用,主要反映当时小生产者、小私有者的利益。其学派人称墨家,是当时影响较大的学派之一。墨家有严密的组织,墨子本人以钜子的身份带着学生到各国进行政治活动。其学说思想体现在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所编录的《墨子》一书中。)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曾子立孝,不过胜母之阎;墨子非乐,不入朝歌之邑;曾子立廉,不饮盗泉;所谓养志者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伤行,故县名胜母而曾子不入,邑号朝歌而墨子回车。”

西汉·桓宽《盐铁论·晁错》:“孔子不饮盗泉之流,曾子不入胜母之闾。名且恶之,而况为不臣不子乎?”

西汉·邹阳《狱中上书》:“邑号朝歌,墨子回车。”

击壤而歌,尧帝黎民之自得;让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

击壤而歌:《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扞帝尧之世呴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象纬·日出而作》载:“尧时有老人,含哺鼓腹,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畔:田界。

《韩非子·难一》:“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田川亩正。”

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

推:谦让。

让畔而耕:传说文王治理的地区,风俗仁义,耕田的人互相退让田界。畔,田界。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

(子鱼注:决平,裁决是非。虞、芮,皆国名。虞在今山西平陆县,芮在今陕西朝邑县南。或说此虞、芮在周之西北,今陕西陇县一带,《汉书·地理志》记其地有吴山【“吴”、“虞”字通】、芮水。“狱”,诉讼。

大意:西伯暗自行善,诸侯都来请他裁决是非。当时虞、芮两国的人有讼事不能裁决,故前往周。他们进入周的境界,看到种田的人都互让田界,人民都以谦让长者为美德。)

费长房有缩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

缩地之方:《神仙传》中说,费房长向壶公学习道术,壶公问他想学什么,费房长说,要把全世界都看遍,壶公就给了他一根缩地鞭,想到哪里就用鞭子缩到眼前。

晋·葛洪《神仙传·壶公》:“(费长)房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复舒如旧也。”

(子鱼注:费长房有神术,能把大地缩成一小块,千里之远的情景宛然如在眼前,放开就又恢复原状了。)

鞭石之法:《三齐略》中说,秦始皇欲渡东海观日出,有神人鞭石作桥,石头行动不迅速,神人用鞭子抽得石头流血。

唐·徐坚《初学记·卷七·地部下·桥·鞭石》:“《齐地记》曰:秦始皇作石桥,欲渡海观日出处。旧说始皇以术召石,石自行。至今皆东首,隐轸似鞭挞瘢,势似驰逐。”

《太平御览·卷四·天部四·日下》:“《三齐略》:‘秦始皇作石桥于海上,欲过海看日出处。有神人驱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桥犹赤色。’”

(子鱼注:明·张岱《夜航船·地理部·山川·钟山》里还有一个关于秦始皇的故事:晋时,雨后有大钟从山峡流出,验其铭,乃秦时所造,故名钟山。钟山,在分宜。后有渔人,山下得一铎,摇之,声如霹雳,山岳动摇。渔人惧,沉之水。或曰:此秦始皇驱山铎也。

秦始皇的宝贝可真多呀,简直像机器猫。)

尧有九年之水患,汤有七年之旱灾。

尧有九年之水患:尧帝之时,洪水泛滥,尧任命鲧治理水患,九年未成。舜帝时,又任命鲧的儿子禹治水,十三年后终于完成。

西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原帝试之。’於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於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於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汤有七年之旱灾: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自以为牺,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

西汉·刘安《淮南子》:“汤时大旱七年,卜用人祀天。汤曰:‘我本卜祭为民,岂乎自当之!’乃使人积薪,翦发及爪,自洁居柴上,将****以祭天。天将然,即降大雨。”(子鱼注:今本《淮南子》无此文,见《文选·思玄赋》注引。)

晋·干宝《搜神记·卷八·汤祷雨》:“汤既克夏,大旱七年,洛川竭。汤乃以身祷于桑林,翦其爪、发,自以为牺牲,祈福于上帝。于是大雨即至,洽于四海。”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雨·祷雨》载:“汤有七年之旱,太史占之曰:‘当以人祷。’汤曰:‘吾所为请雨者,民也。若以人祷,吾请自当。’遂斋戒,剪发断爪,素车白马,身婴白茅,以为牺牲,祷于桑林之野,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欤?民失职欤?宫室崇欤?女谒盛欤?苞苴行欤?谗夫昌欤?’言未已,大雨,方数千里。”

(子鱼注:《古今图书集成》引《尸子》曰:“汤之救旱也乘素车白马,著布衣,婴白茅以身为牲,祷于桑林之野,当此时也,弦歌鼓舞者禁之。”《通鉴大纪》:“待于桑林之社,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岁则大熟,天下欢洽,岁作‘桑林’之乐,名曰‘大濩’。”为了求雨解旱,商汤“以身为牲,祷于桑林之野”,果然成功,万民欢庆,作“桑林”之乐,名曰“大濩”。——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子鱼注:桑林,明·张岱《夜航船·地理部·古迹·桑林》:“在阳城。汤有七年之旱,祷雨于此,至今多桑。”)

商鞅不仁而阡陌开,夏桀无道而伊洛竭。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本名公孙鞅,因为是卫国人,也称为卫鞅。后来被秦孝公封于商,号为商君,历史上又称他为商鞅。商鞅“少好刑名之学”,后至魏国,认真研究过早期法家李悝、吴起的变法经验。商鞅虽有治国奇才,且见知于魏相公叔痤,但因年少位卑,未得当时的魏国君主惠王的重视。这时,秦国的新国君秦孝公为了使秦国尽快强大起来,发布了征求“有能出奇计强秦者”的求贤令。这对怀才不遇的商鞅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他西至秦国,因陈说以变法图强为主要内容的“强国之术”,取得了孝公的信任。在商鞅的劝说下,孝公于公元前359年计划进行变法,遭到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的反对。商鞅凭借其系统的革新理论和雄辩的口才,驳斥了旧贵族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三年之后,即公元前356年,秦孝公终于下定决心,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让他在秦国正式推行变法。

(子鱼注:商鞅原名公孙鞅,黎东方先生在《细说秦汉》中介绍商鞅说:“公孙鞅,是卫国某一公子的后代。通常,公的儿子叫做公子,公子的儿子叫做公孙。公孙的儿子,倘有封地则以地名为氏或以祖父【公子某】的字为氏。倘若没有封地,就没有氏。以公孙二字作为自己的氏,在战国时代才有,那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氏。所谓公孙鞅,也不过是卫国若干个普普通通的公孙之一而已,血管之中有或多或少的贵族的血,就经济情况而论只是平民而已。不读书而经商,可以与商人平起平坐;倘若读书,便成为穷书生,不够资格与商人平起平坐,惟有到处流浪,找工作。”

商鞅变法的政策大体包括——废井田,开阡陌【为田开阡陌而封疆。封疆,聚土为垄,以作为地块间的标记。】;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新法律,推行郡县制。

“为田开阡陌”是指重新规画土地,废除旧的阡陌【田界】,把原来的百步【六尺为步】为亩,改为二百四十步为亩,重新设置田界。)

阡陌:田间的小路,南北曰阡,东西曰陌。(子鱼注:所谓的“废井田,开阡陌”,即是鼓励百姓把原来作为一千亩与一千亩的疆界的田埂子挖开,种粮食,以增加粮食生产。其实开阡陌与废井田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商鞅变法时候的秦国乃至其他诸侯国,其实井田制早已名存实亡,不存在了。)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风俗通》曰:‘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河东【即黄河以东,刘熙《释名·释州国》云:“河东,在河水东也。”按,古代,河特指黄河。】以东西为阡,南北为陌。’”

夏桀:桀是夏代的最后一个君主。据史书记载,他为政荒淫,百姓无法忍受,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最终被成汤灭掉。

伊洛竭而夏亡:指伊水、洛水。“伊水”,水名,在雒水南,发源于今河南卢氏县熊耳山闷顿岭,向东南流,折而东北经嵩县、伊川等县至偃师入于洛水。

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东南),在伊水、洛水流域。上天让伊水、洛水枯竭以警告夏桀。

《竹书纪年·五帝纪·帝癸》:“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

先秦·左丘明《国语·周语上·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

(子鱼注:河竭而商亡,商都城朝歌【故址在今河南淇县】,黄河从东北流过,此言黄河枯竭而商亡。)

洛水:源于中国陕西省洛南县,东流经河南省入黄河。

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遗:失物。

道不拾遗:意思是即使路上有失物,也无人随便拾取。古时用以形容刑法严峻或民风淳厚。

《韩非子·内储说下》:“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

《战国策·秦策》:“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子鱼注:商鞅,原名卫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他在秦孝公时任秦国的宰相,因功劳显赫而封赐商地十五邑,故称商鞅。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

他坚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对国家有功,就应该予以奖励。他鼓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去徭役,他认为,贵族世袭的制度应该废除,应当按军功的大小给予不同的爵位等级,执法应该严明,不讲私情,以法为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对,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很快就推行开了。

一年以后,由于商鞅积极地推行变法,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军队纪律严明,民风也变得纯朴起来,人们不随意拿取,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秦国一天天强大了起来,别的诸侯都对秦国心存畏惧。)

海不扬波:海上风平浪静,没有波浪。比喻太平无事。

《尚书大传》:“成王时,有苗异茎而生,同为一穗,其大盈车,长几充箱,人有上之者。王召周公而问之,公曰:‘三苗为一穗,天下其和为一乎?’果有越裳氏重译而来。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越裳氏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逺,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成王。’以归周公,公曰:‘徳不加焉,则君子不飨其质;政不施焉,则君子不臣其人。吾何以获此赐也?’其使请曰:‘吾受命吾国之黄耉曰:“久矣,天之无别风淮雨(一作“烈风淫雨”),意者中国有圣人乎?有则盍往朝之。”’周公乃归之於王,称先王之神致,以荐於宗庙。周既衰,於是稍绝。”

《毛诗正义·小雅·蓼萧》:“《书传》称越常氏之译曰:‘吾受命,吾国黄老曰:“久矣,天之无烈风淫雨。”’意中国有圣人,远往朝之,是泽及四海之事。”

明·梅鼎祚《玉合记·枯海》:“吾闻太平之世,海不扬波,安有今日。”

同类推荐
  • 龙吟鹰啸

    龙吟鹰啸

    一不小心卷入了历史,爱!恨!情!仇!如何面对
  • 大国荣耀

    大国荣耀

    大明风华十年,这个被前辈穿越者重新振兴了的大明王朝已经来到了和原先历史不同的道路。不过,已经成为了世界领袖的第一大国,开始面临不少后起之秀的挑战。大国的荣耀岌岌可危,英吉利、高卢、花旗国、露西亚这几个新兴国家纷纷对于老牌帝国大明非常不满,想要重新划分世界。当铁英来到了这个世界,他面对这个纷乱局势,他立下了一生的誓言。“作为一名军人,要用我们的生命和鲜血,维护我们华夏大国荣耀。大国的荣耀,要用我们军人的生命和热血来维护,犯我华夏天威者,虽远必诛!”(本文战争模式为信息化战争)
  •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本书收入文章40余篇:《论周秦“治道”及历史影响》、《从秦始皇陵园的建制看秦代社会矛盾》、《秦早期经济考略》等。
  • 大明探宝记

    大明探宝记

    永乐盛世,大明王朝一片歌舞升平、繁荣昌盛。一起离奇的寻宝引发了一场宫廷内斗,江湖争杀。朱乐历经万险,以其机智揭开了重重的阴谋阳谋,扶持太子登基坐上皇位;终结了乱臣贼子的陷害,谋杀,谋反;拨乱反正。以其侠义之心匡扶正义之道,终结了江湖的妖邪宵小,邪魔外道。荡气回肠的述说了一个热血男儿的兄弟之义,男女之情,正义之路。
  • 袁世凯扬威朝鲜

    袁世凯扬威朝鲜

    袁世凯两次参加乡试不第,一怒之下烧掉科举用书,发誓不再科考,到烟台投奔嗣父的旧友庆军统领吴长庆。不久随吴长庆率军入朝鲜,先后两次平定朝鲜政变,名声大噪,得到李鸿章赏识,任命为总理朝鲜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他坐镇朝鲜,不是监国胜似监国,全面干涉朝鲜内政外交,制止了朝鲜亲俄、亲日的倾向,巩固了中朝宗藩关系。甲午年,他没有察觉日本人欲寻借口与中国决战的阴谋,在朝鲜发生东学党造反后鼓动李鸿章派兵平乱,结果日本也借机出兵,中日甲午战争暴发。战前袁世凯一再请调回国,被李鸿章派到前线出任前敌营务处会办,协助周馥筹办粮运、协调诸将关系。他得以亲身经历中国军队闻敌即溃的事实,认识到只引进洋枪洋炮而不能在制度上进行变革,是导致中国军队一溃再溃的主要原因。他千方百计寻找新靠山,终于谋到训练新军的机会。
热门推荐
  • 平濠记

    平濠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次元穿梭手机

    次元穿梭手机

    买了三星Boom7的宅男,在看到收件快递被人掉包之后,内心喜忧参半……但当他发现这部凭空出现高端手机竟能带他穿越到不同时空,不同次元的时候……他再也不敢想象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了!
  • 女妭传

    女妭传

    上古逐鹿之战。蚩尤以风伯雨师之力压制黄帝大军。风雨飘摇之际。有一青衣女子自昆仑踏风而来。她所至之处云销雨霁,风雨消散。黄帝大军因而反败为胜。很少有人见过她的容貌,却有不少人听说过她的名字。她是黄帝的女儿,旱与火的化神,天煌公主,女妭。但其实,她只是一个很简单,很简单的女孩子,也有一个很简单很简单的愿望。
  •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如果找一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人,自然就是孔子;如果找一本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书,自然就是《论语》。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倾情奉献,带你一起品读《论语》,与孔子一起同行,深入性情,长养生命!
  • 傲视天下:凤妃狠彪悍

    傲视天下:凤妃狠彪悍

    她,作为杀手的雪凤……是组织最器重的人,为组织大大小小干过五千多项任务,从无失误……在一次执行任务的途中,被自己最信任的朋友背叛出卖,丢失性命,灵魂一朝穿越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大陆,变成了大丞相莫炎家的草包废物——莫雪。睁开眼睛,她成为了“她”,且看她如何让以前瞧不起她的人大跌眼睛……他——是一个外表冷酷,内心腹黑的战神,自从他十岁上战场开始,十几年来从未打过败仗。当“她”遇到了他时……“女人……嫁给我可好?”“抱歉啊王爷,我对种马没兴趣!”“……”且看她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月朗和透

    月朗和透

    没有转世,没有轮回,只有缘生缘灭,元素组成的便是灵魂,这个灵魂经过自然的净化便是新生。三生在哪?没有!死了就是烟消云散!来世在哪?没有!解离便是终结!爱恨情仇最好在今世完成吧,因为没有后来!“你好大的心!你以煞为引,以我为蛊,来锻造浮生!你不惜一切,毁了我们又毁了自己,就为了那个虚无缥缈的来生!你值不值得!她的心给了别人,你有了来生又如何!”他赤红着眼,发狠道:“值不值由不得你来评价!人死即解离,从此烟消云散半点不留!我痛恨这种结局!人生只有一次,她只会爱上一个人,那么为什么我不能要求下一世!好!没有转世我创造转世!她不爱我我必不罢休!我要做的,谁能阻止!”“疯子!你疯了啊!”
  • 王族悲歌

    王族悲歌

    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几乎人人皆知,但了解“三国归晋”后故事的人却不多。在晋王朝的历史上,有“八王之乱”的记载,正是这八个王爷之间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兵戎相见,才使一个新兴的王朝——晋王朝迅速走向了灭亡。《八王之乱》一书就是根据史书中简略记载的“八王之乱”为主线,进行文学创作而成的。作者在创作此书时,既描写了残酷的战争场面,也细致地描写了皇族女眷、平民家女子、红楼妓女的爱情生活和悲惨命运。本书共塑造了100余位栩栩如生的男女人物,包括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领袖。
  • 王者遗风

    王者遗风

    传说中,天上的每一颗星辰都代表着一个欲界生灵,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或闪或定,皆是这个生灵的表现,古人观星象而知天下,殊不晓,可怜身是眼中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中学文学读本(五)

    中学文学读本(五)

    中学文学教育里必然包含着语文知识的教育,两者并不矛盾。而且优秀文学作品是学习民族语文的最好教材。前不久,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马悦然先生来复旦大学演讲和开座谈会时,一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向他提问:在教外国人汉语的教材里,是否应该放人优秀的汉语文学作品?马悦然先生迫不及待地高声回答:越早越好!越早越好!马悦然先生长期从事汉语教学,他这么回答实在是出于经验之谈。因此,对于中学的语文教学来说,文学审美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整个人文教育,都应该是如马先生所说的:越早越好!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