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6500000061

第61章 孤帆远影(7)

右春坊右庶子陈宝琛接言道:“我听说刘坤一嗜好过深,广蓄姬妾,日中始起,稀见宾客,凡公事任听藩司梁肇煌所为,且又纵容家丁收受门包。若果如其言,则是昏惰颓靡,不可收拾。两江乃是我大清腹心之要地,再任由此等糜烂之人统辖,简直就是陷万民于水火之中。我等身为人臣,若不直言进谏,则是陷我皇太后、皇上于不义之地啊。”

李鸿藻略作沉吟:“只是,这传闻之言未必属实。”

“老师,即便这些传闻未必千真万确,那也是无风不起浪。”张佩纶字斟句酌地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只需了解一下他在任两广总督之时,其僚属是忠是奸,是贤是劣,便可反观其人品如何。”

“幼樵所言甚是。”陈宝琛意味深长地望着李鸿藻,“上个月,现任两广总督张树声所弹劾的臬司张铣、运司何兆瀛、总兵殷锡茂,皆是恶劣之州县,谬妄之营弁,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当日刘坤一的属官。”

张之洞愤然道:“这便是刘坤一用人姑息,任事苟且之明证。”

“是啊,老师。”众人纷纷目光恳切地望向李鸿藻。

李鸿藻想了想,断然道:“既然如此,我们就选择一个良机——弹劾刘坤一。”

“老师,眼前就有一个难得的良机。”陈宝琛的面上露出几许喜色。

“噢?”李鸿藻微微一怔,望向陈宝琛。

“西北边患刚刚平息,太后便一直抱病不起。‘天垂象,见吉凶’。人事如此,而天象已然示警。”陈宝琛站起身,缓缓朝李鸿藻走了几步,“钦天监夜观天象,六月初一夜里,彗星出现在西北,初二、初三接连显现,到了六月十二则又见此星,因此朝廷上下无不震动。钦天监据此星变占验,进而得出:‘彗星出六甲,入紫微,主水患、刀兵之劫。’”

张佩纶点点头:“不管怎样,星变总是天象示警,为君者自当诚意修省,将那些劣员污吏,该治罪的治罪,该革职的革职,从而感格天和,降福于我大清。”

李鸿藻听他们二人说完,便微蹙着双眉,陷入了沉思之中。

张之洞望着李鸿藻,不禁催促道:“老师,借此天象变异之际,的确是掀翻刘坤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呀!”

李鸿藻闻言,双眉一舒,轻拍了一下桌案,对陈宝琛说:“陶庵陈宝琛,号陶庵。,就依你所言。先发制人,你就借这星变之际,好好言说一番。”

“学生明白。”陈宝琛躬身答道。

“幼樵、香涛,你们二人紧随陶庵之后,另行奏参刘坤一。”

“是。”

“学生明白。”

李鸿藻的目光中射出一股凌厉的杀气:“我再另外召集一些御史、翰林,群起而攻之,以期毕其功于一役!”

上海怡和洋行。

会议室里,聚齐了来自天祥、费礼查、公易等各英国洋行的经理们。会议的气氛颇有些压抑,因为他们都正在面临着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先生们,我今天不得不把诸位请到这里。”约翰逊扫视了一眼众人,“因为我们正在面临着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

各家洋行的经理有的微微点头,有的若有所思,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表情都异常严肃。

约翰逊继续说:“上等的缉里湖丝已经从原来的480两一包,全线上涨至500两。多么让人难以置信,一包居然上涨了20两。而且,这种情形正在有逐步向其他江、浙丝商蔓延的趋势。”

“我们也遇到了这样的状况。”天祥洋行的经理弗里曼望了一眼众人,“凡是过去给我们供货的丝商,无一例外,全都抱定了500两一包的价格。”

费礼查洋行的希密特也说:“那些中国商人就像事先约定好了一样,不允许我们还价,即使是1两银子也不行。”

“种种迹象表明只有一个原因——”公益洋行的布兰德双手抱着肩膀,沉声说,“有人在故意操纵生丝价格。”

“我同意布兰德先生的看法。”约翰逊靠在椅背上,用一只手托着下颌,“如果不是有人故意捣乱,这些像散沙一样的中国商人根本不可能保持这样高度统一的步调。”

“究竟是谁在跟我们过不去呢?”弗里曼充满疑惑地望着约翰逊。

“这个人一定有从事生丝贸易的经验。”布兰德分析道。

希密特接着说:“还要具备大量的资金。”

“他还要有非同寻常的声望。要不然,这些丝商根本就不会听他的。”约翰逊说到这,他的头脑里之中,仿佛依稀闪过一个人的身影。

弗里曼也若有所思地说:“南浔丝商几乎垄断了缉里丝,而这次全面涨价又是从缉里丝开始,从这一点来看,这个幕后的主使人,极有可能是南浔丝商。”

“这个群体既世代从事生丝贸易,也拥有大量的资本用来囤积生丝……”布兰德继续分析道。

说到这,众人不由把目光纷纷投向约翰逊。

“各位分析的都很有道理。”约翰逊坐正了身体,“操纵生丝价格的主谋,不管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他们哄抬丝价的目的是为了在我们手里赚取更多的利润,而不是眼看着自己囤积生丝在仓库里烂掉。只要我们再等上一段时间,隐藏在幕后的神秘人物就会走上前台,主动和我们接触。”

“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主动出击。”弗里曼提出了相反的看法,“正好可以借着这件事,提请驻华公使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让他们许可我们内地通商。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绕过丝商这个中间环节,直接从桑农手中收购新丝。如果这条更为直接的渠道建立起来之后,就可以把那些自以为是的丝商们彻底抛弃。”

布兰德摇了摇头:“这个要求,恐怕在短期内无法达成,其中的不确定性太多。”

“更主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对手绝不会给我们留下这个缺口。”约翰逊意味深长地看了费里曼一眼。

弗里曼说:“你是说……他们早就已经买断了桑农手里的丝?”

约翰逊十分有把握地点了点头。

“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行呢?”弗里曼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等。”希密特向前探了探身体,“要是错过了这三四个月的售卖旺季,就算转运到了英国,恐怕也是无利可图。”

布兰德也表示异议:“如果在手里压上一年,风险就更大了。明年的行情怎么样谁也说不准。我觉得,还是应该快点找到是谁在操纵丝价,然后跟他谈一谈,看看他的胃口究竟有多大。”

“既然这样,我就尊重先生们的提议。把接下来的计划分成两步:第一,弗里曼先生马上着手准备和我们敬爱的公使先生共进晚餐。”约翰逊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弗里曼,随后又看了看诸人,“我和诸位先生们一起,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尽快查出谁是幕后主使。”

大东电报公司的总经理滕恩再次盛气凌人地来到了上海电报局。

“盛大人,噢,不,盛先生……”滕恩无奈地耸了耸肩,“我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您。因为电报局的总办应该是商人,可您却是政府的官员,这让我不免对您的这种双重身份觉得有些困惑,到底是该称呼您总办、先生,还是大人呢?”

“贵国的领事不也向来以商人居多吗?”盛宣怀淡然一笑,“至于称呼,不过是个形式,您随意好了。”

经元善也不卑不亢地说:“不错,上海的商界往往称英国领事为‘领事商人’,美国领事为‘商人领事’。官与商的身份并不矛盾,重要的是,他能不能为国家、百姓做实事。”

“好吧,盛大人,我们还是言归正传。”滕恩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我给您的期限已经到了,我想听听您对大北公司这件事的解释。”

盛宣怀说:“大北已经承认了他们的违约行为,并会在这一个星期之内,提出新的合作内容。新合约议定后,他们就会拆除在吴淞和厦门违约架设的电报线。”

滕恩皱了皱眉:“算了吧,盛大人。自从跟贵国政府打交道以来,这样的话我听得太多了。中国的官员特别善于敷衍,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延到明天,明天再拖延到后天……直到我们知难而退。所以,我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再等下去了。”

盛宣怀目不转睛地望着滕恩:“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滕恩冷笑了一声:“既然您不给我们一视同仁的机会,我就只有自己主动争取了。”

盛宣怀的脸色一变:“滕恩先生还想强设电线不成?”

滕恩缓缓地说:“大北的电线既然可以上岸,大东的电线自然也可以。”

盛宣怀“腾”的一声站了起来:“我再重申一遍:大北违约私设的电线,不日之内即可拆除。滕恩先生要是以此为口实强行架线,那么由此所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来负责。”

滕恩也不甘示弱地站起身:“盛大人,大东是一家讲道理的公司。现在的问题是,你们没有能力让大北守约,那我们就只好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求公正与公平。”

经元善见谈判已经陷入僵局,忙起身打圆场:“滕恩先生,就在这几天之内,大北必然会给我们一个交代。您难道非要甘心冒着违约的风险,却连这几天也不愿再等吗?您非要强行架设电线,恐怕就会演变成你我两国间的争端,到了那时,就真的不好收场了。”

“我有一个特点。”滕恩不为所动,他转过身不再理会二人,而是迈步朝门口走去,“……别人越不希望我去做的事,我就越想尝试。”

就在他刚拉开门,试图想潇洒地把门一摔,从而昂首离开的时候,蓦然听到盛宣怀在自己的背后大笑起来。

滕恩莫名地停下脚步,转身望去,只见盛宣怀的嘴角挂着一丝冰冷的笑意,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

“滕恩先生,你既然一意孤行,我今天也把话撂在这:你要是能把一寸违约的电线架进中国的地界……”盛宣怀指了一下滕恩,“我这个电报局的总办就让给你来当。”

“盛大人既然这么说,我就更愿意试一试了。”滕恩先微微怔了一下,随即便“砰”的一声关上了门。此时,从里面传来盛宣怀充满挑战的喊声:“好啊。我等着你!”

养心殿。东暖阁。

慈禧的病略微有些好转,就不得不为清流弹劾刘坤一的事把众人召集起来。

“禀太后,刘坤一嗜好过深,广蓄姬妾,自任两江督臣以来,纵容家丁收受门包。且署两广督臣期间,属僚倚仗其势,结党营私,贪污腐化。此等疆臣若不严加惩治,朝廷之威信何以在?百官之激愤何以平?”李鸿藻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慷慨陈词,“老臣恭请太后,将刘坤一贬黜,以正朝廷名器,以服群臣之心。”

左宗棠闻言,只是淡淡一笑,不以为然地说:“李师傅,你怎么不说刘坤一署理两江、两广期间,整顿治安,清剿‘哥老会’,并精简勇营以节省军饷,还不畏艰险,全力查办招商局人员营私舞弊这些有目共睹之事,反倒去听信那些捕风捉影,查无实据的虚言呢?”

“虚言?”李鸿藻冷冷一笑,尖刻地质问道,“你的意思是说张之洞、陈宝琛、张佩纶这些国家栋梁所奏,皆是不实之虚言?”

左宗棠的面色也一变:“不管是谁,参劾朝廷大员,都要拿出真凭实据。寻常百姓家打官司还要人证、物证俱全,方可定罪拘拿。刘坤一是身负守土护疆之责的一品大员,又岂能只凭几句空口白话便随意贬黜?”

“正因他位高权重,才更应洁身自爱。《周易》有言,‘天垂象,见吉凶’。近来天象变异,正是此等劣员不知礼义廉耻之影射。”李鸿藻毫不留情地说,“此时正应顺应天意,当机立断,罢黜一批名实不符、毫无作为的疆臣,从而感格天和,降百福于我大清。”

听着两个股肱重臣的激烈争辩,慈禧表面上虽然还是那样沉静,可心里却像翻江倒海一样。她知道,刘坤一不能轻易罢黜,她更知道他背后的“湘系”力量的强大。

刘坤一的作用在于“钳制”——钳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淮系”。

但以李鸿藻为首的清流,则是既钳制朝中王公重臣,又钳制地方督抚的另一种力量。如何平衡这三种力量,让此时的慈禧也不免真的犯难了。

“二位先别争了。事关重大,依我看……”奕此时走出来劝了一句,随后朝慈禧望去,“还是让太后圣裁吧……”

李鸿藻、左宗棠听奕这么一说,也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慈禧。

天津。直隶总督行馆。

“刘坤一居然肯主动示好?这不像他的行事风格。”李鸿章把刘坤一写给自己的书信往桌上一撂,在屋内边走边思考起来。

“会不会其中有诈?”郑藻如略带些担心地问。

“刘坤一戎马二十余载,自然知道兵以诈立的道理。”李鸿章蓦然停下脚步,断然道,“不管他是真心还是假意,现在想挽回都已经来不及了。”

“中堂的意思是……”

李鸿章讳莫如深地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说话间,周馥匆匆忙忙走了进来,递给李鸿章一封书信:“大大人从湖广总督府给中堂寄来的家信。”

李鸿章见信封上写有“加急”字样,心里蓦地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接过信,刚看了几眼,便脸色大变,颓然坐在了椅子上。指尖一松,手中的信笺也滑落到地上。

“中堂……”周馥、郑藻如不约而同地轻呼了一声。

李鸿章摆了摆手,似乎不想让人看到他的悲痛之色。他慢慢闭上眼睛,缓缓靠在了椅背上。

周馥弯腰捡起信笺,刚看了几眼,脸色也骤然一变。郑藻如见此情形,不由走到周馥跟前,低声问:“怎么了?”

“老夫人……”周馥缓缓地说:“老夫人……谢世了。”

“啊!”郑藻如也一惊,顿时呆在了那里。

慈禧看了看左宗棠和李鸿藻,又把目光望向奕:“六爷,怎么一到了当口儿,你就非把我放在火上烤?”

“臣不敢。”奕一躬身,有板有眼地说,“太后圣心远虑,此等国家大事本应亲为裁断。”

李鸿藻上前一步,躬身道:“老臣恭请皇太后圣裁!”

左宗棠也不肯落于人后:“臣也请皇太后圣鉴训示。”

慈禧轻叹了一口气:“你们都是国家的股肱之臣,说的都有道理。这么大的事也不好我一人做主……我看这样吧,先召刘坤一进京,至于究竟如何处置,等到时候我们再议。”

左宗棠傲然立于殿上,脸色不停地变来变去,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李鸿藻则和奕对视一眼,忙道:“太后……”

“李师傅,”谁知话刚说了一半就被慈禧打断了,“本宫的身子刚好点儿,今儿实在有些累了,你们跪安吧。”

“这……”李鸿藻听慈禧这么一说,无奈地跪在地上,“老臣告退。”

上海电报局里,滕恩刚刚负气而走,经元善便疑惑地望着盛宣怀问道:“杏荪,有件事我不明白。”

“什么事?”盛宣怀重又坐下。

经元善说:“你应付洋人向来是柔中带刚,绵里藏针,怎么今天对滕恩却如此强硬?”

“这件事和其他的事不一样,只因我有条约在先。”盛宣怀稍作停顿,“洋人的性情是:凡事我们若过于放松,他就觉得我软弱可欺,从而得寸进尺,欲壑难填。这件事,我们若执约坚持,他反而会认为事情就该这样,从而存了一个应该应分的心。”

经元善微微点头,又略带忧虑地问:“可他们要真的强行架线,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盛宣怀想了想,没有吭声,而是找过纸笔,“唰唰”写了起来。经元善起身走过去,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

须臾,盛宣怀把写好的信笺交给经元善:“一会儿找个局员,去一趟上海道衙门,把信交给邵大人。”

“为防节外生枝,还是我亲自走一趟。”经元善接过信。

“这样最好。”盛宣怀继续说,“接下来我们要分两步走:既要禁大东架线,又要马上跟大北做个了断。我们给大北的期限就要到了。期限一到,我们立刻就去找恒宁生。”

经元善似乎想起了什么:“对了,你说的那出《定军山》还唱不唱了?”

“那就要看大北是不是想耍什么花招了。”

在李鸿章不遗余力的斡旋下,清廷终于允许开平矿务局兴建一条运煤专线——唐胥铁路。

唐廷枢在英国总工程师金达的陪同下来到工程现场。金达的几位助手正在勘测、丈量着准备施工的地基。两个人因为铁路轨距的问题而发生了争执。

“在轨距的问题上,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采取英国标准。”金达的态度十分坚决。

“金达先生,我非常尊重您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唐廷枢很理解对方的心情,“可是您应该知道,矿局目前的财务状况很是拮据,如果按照4尺8寸半的英国标准,就会多增加近1万两的成本。”

同类推荐
  • 七月烤火

    七月烤火

    作者以机智、幽默、传奇的智慧,以雅俗共赏的精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大千故事。书中涉猎的人与事,或正直或邪恶或清廉或贪婪或惊奇或趣然,皆不乏对生活哲理的探求和对陈规陋俗的贬抑。作者以小说家的创作手法,把玩书中的故事,其文字简约,笔法娴熟,开阖有度,节奏轻快,读来如品茶饮酒,颇具韵味。
  • 白雪家园

    白雪家园

    黎明的天空,不清不白地亮着。山野被厚厚的雪裹着,远远近近的,都成了一样的景色。猎人郑清明的脚步声,自信曲折地在黎明时分的山野里响起。雪野扯地连天没有尽头的样子,郑清明的身影孤独地在单调的景色中游移着。从他记事起,这里的一切就是这种情景。山山岭岭,沟沟坎坎,他熟得不能再熟了。他的双脚曾踩遍这里山岭中的每寸土地。
  • 老农民

    老农民

    2014年年底中央电视台联手四家卫视频道同时开播,跨年度大戏!影帝陈宝国、冯远征等倾情演出,好戏连台,精彩纷呈!同名电视小说由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北方农村的一场土地革命引发了一个跌宕起伏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故事生动再现中国农村六十年历史进程,献给八亿父老乡亲两个农民纠缠了六十年的恩怨情仇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
  • 地产江湖

    地产江湖

    全书故事以两个大房地产商贾伟和董天海之间的房地产较量、曾被贾伟解聘的刘玫周旋在两者之间进行的挑拨和报复为主线,演绎了一个在惊天大阴谋和连环计中,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现代商战、情感故事。善良与邪恶、道德与阴谋,忠诚与背叛的人心争斗后,是谁笑到了最后?
  • 宦海侠魂

    宦海侠魂

    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的铁蹄突入北京,慈禧、光绪等皇族西逃,清宫护卫总管尹福、李瑞东护驾而行。八国联军、义和团、军阀宦官、巨盗土匪、绿林豪杰、将门遗族等出于不同的政治目的,企图刺杀慈禧和光绪,由此而展开了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故事和惊心动魄的厮杀,刀光剑影,悲壮曲折。武术大师车毅斋、郭云深、马贵、张策等大显身手。其中一些宫闱秘史、西遁内幕均属首次公布于世。西遁之途,迢迢遥遥,山高路远,谷幽水深,始终是一个谜。据史书记载,皇家行列曾遇土匪巨盗骚扰、乱兵袭击、义和拳众阻击、内讧……这部小说有史实、逸闻、传奇、秘史,杯弓蛇影,烛影斧声,上演了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活剧。
热门推荐
  • 前妻追夫:前夫我们复婚吧

    前妻追夫:前夫我们复婚吧

    他叫白羽,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因为意外,他竟然娶到了心心念念的市长千金陆果……原以为自己是幸运的,但在新婚之夜看到那准备好了的离婚协议时,一颗火热的心彻底碎了,然后两人一直分居直到离婚……“白羽对不起对不起,原谅我好不好?我发现我真的不能失去你了!”“陆小姐,我们已经离婚了!”离婚后陆果终于认清自己的心,决定追回白羽,可是……白羽却意外失忆……没事没事,不就是失忆嘛,没事没事,不就热脸贴了冷屁股嘛,没事没事,不就有人趁虚而入嘛,反正她有追夫36计,前夫,你逃不掉的!
  • 一个转身

    一个转身

    没有一段恋情是可以持之以恒,希望看到我的故事的朋友们,珍惜你们的伴侣,一声相聚一次真的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 星灵篇

    星灵篇

    一个星光照耀的世界,一次追寻极密的历程,一位王的诞生...
  • 醒来吧阳光

    醒来吧阳光

    一种莫名的病毒,引起了一场浩劫,望着周围变得越来越颓败,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爱人……
  • 王俊凯ing

    王俊凯ing

    方晴萱方晴伊尚萱涵一起来到重庆,转到了重庆八中,与tfboys会有怎样的邂逅呢?
  • 黄龙山保卫战

    黄龙山保卫战

    一个是八路军男神,一个是八路军女神,他们联手建立了黄龙山兵工厂,却遭到日军魔头铃木和他的恶徒九州狼的疯狂破坏。于是,追击、谍战、绑架、谋杀、色诱、爱情轮番上演,最后以一场惊天大战决出了胜负。
  • 异界混天

    异界混天

    王者逝去,重生异界,他又将引来何等血雨腥风?他又将经历什么爱恨情仇。生,只为踏上人生巅峰,死,只为因她而亡
  • 逆战之夺梦

    逆战之夺梦

    这是属于CSer的绝唱,在这个游戏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时代,他遇上了她,遇上了他们,遇上了它。
  •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安仙途

    魔安仙途

    何谓之道何为仙,奈得天险莫残念。修道为何?但为成仙;成仙为何?裂地崩天。少年莫念安,身负家族复兴重任,勘勘绝世惊才,机缘巧合遇仙界第一天才,人之气运,道光相护。曾遇多少挫折,执念令他屹立不倒,宁斩断尘缘,也要成为盖世强者。成仙之途,朝闻道而夕死矣,又有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