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协会的资源和机会,注重要求和训练自己这方面的倾向,慢慢就能养成了。
部长的教导:他们对大家的言传身教,平时的督促和要求。
协会各大制度:会议主持轮岗、会议记录、视觉化系统。
内培:协会内培、部门内培。
做到第一个层次成熟,是最基本的要求。希望大家也能有这样的一个专业的态度和素养,这也是我们能领先于别人之处。很多时候,细节之处体现一个人的专业性。职场所强调的很广泛的一种专业性,Professional,就是这种要求。它很有用,也很基础。但我身边很多想找实习的大三同学做不到这一点。希望你们至少要达到这一目标。
对于这个层次,我的建议是:
1.多去见识和认识不同性格和优秀的人。多跟师兄师姐嘉宾交流,多见识优秀的人。学习他们身上的那种优秀专业的态度和素养。并且尝试与不同性格的人合作。
2.多去尝试不一样的工作。比如这次你在宣传干了活,下次在物资,再下次就去联络。或者做一个活动负责人。不同的工作,能体现出你在不同情况下的问题和漏洞,解决事情和问题也需要不一样的素养,因此多经历不同,你可以发现自己的另一面,然后成长改变。
3.拓展的渠道。很多论坛和微博干货都有这些素养要求,协会微信也会推送这些职场相关的东西,时不时了解看看也好。这里提供一个拓展的渠道,Share With.U论坛的“当实习来敲门”版块非常好,大家可以常去逛逛。
第二个层次:工作方法
这是授人以渔的境界。
也正是为什么有人能从社团学到很多,而有的人却只是混了个经历甚至只是苦力的原因。
1.经历到经验
有的人有很多社团经历,负责举办大型比赛讲座、大型晚会等等。写策划,统筹,沟通。
有的人则是,作为普通成员参与其中。比如,现场做个工作人员,宣传当个摆台人员。策划不是我写,工作不是我安排,我只是个苦力。
这样对比来看,好像理所应当前者成长更多。
然而,实则,如果二者对于工作的方法处于同一个理解的层次,前者仅仅比后者多了点可谈的经历,而能力依旧处于同一层次。
怎么把经历转化为真正的经验,或者说如何从做的每一件事学习到东西?
比如发传单吧,估计是很多人都干过也觉得很烦的一件事。你们觉得发传单能做到什么地步,能学到什么?大多数人的做法是,傻傻地跑过去,然后面无表情说着几句宣传话,甚至对象走得快也只是把传单递了上去。然后就这样一点点派完了。好点的会凭借着一腔热情,但是很快也就激情消退。这样做你们又能学到什么!
传单该怎么发?这是一个问题。来看看这一种做法如何。
第一步,先熟知本次活动的卖点,组织一段自己的宣传语,确保谙熟于心。
第二步,根据这次活动的受众,锁定我们派发的对象。比如,邋遢宅男不要,大叔阿姨不要。
第三步,锁定我们的区域。动物都要撒泡尿占领地,我们发传单也要锁定一个人流量大的活动区域。跟其他活动的宣传者进行竞争才是重头戏,模仿对手的技巧,学习,超越!
第四步,锁定一个异性。对,异性,这样你干活不会那么累。而且是一个,如果多个我知道你暂时hold不住的。当然你害羞的话,先找同性也行。最好那是个吃完饭从食堂出来的,而不是进去的。还有找看起来比较乖的有礼貌的,这样你不会被无视。
第五步,三步并作两步上前,问声你好,自我介绍(介绍协会和本次活动,不是让你介绍自己)。
第六步,结束后,说声谢谢。最好的结果把她劝去摆台现场。如果她是美女亲身带过去也无妨。
第七步,自己默默总结,并作出调整。比如,此人与自己预估的是否一致,说话的语速,调整宣传语长度,还有是否真诚或者面带清新或腼腆或猥琐的笑容。
之后就是热身完毕,火力全开。遇上适合的一群时直接上,一波流更好。
在这7步里,我们涉及了语言组织、观人识人、个人表达、训练外向、制定策略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可以一点点积累学习的东西。这样做的人,与之前所说大多数的人,区别在哪里,在于对工作的用心和总结。总结发的时候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哪里做得比较好可以发扬,又有哪里遗漏了。把握这种小小的经历,从中学习,抓住关键,转换为真正的经验和成长。
在以后,你是否可以独立完成这件事情,是否心中有一个明晰的流程以及意外问题的应对方案,如果每一件工作你都能做到说“是,我可以”,那才是真正的牛。因为所有工作都是存在共性的,工作经验是可以转接的,一旦换一种情况,你就可以应变。
2.从基本到拓展延伸更多
可能你们听了经历到经验觉得不过如此。那我们再讲讲基本拓展到延伸吧,这更加重要。
如何从目前的工作,延伸到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现在协会运营微博微信的孩子们,你们明白怎么运营微博微信吗?是否凭着一种前人的经验在做事呢?一件事能做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想做得更好和成长更多。在其位谋其政。谋划着把自己所负责的事做得更好,其实你们完全可以去看一些干货和资料来提升自己。
很多公司要求招所谓的渠道实习生,正是渴求具有对微博微信有运营经验的孩子,所以这已经是技能的一种了,但有多少主页君是真的懂怎么运营一个社交媒体主页的?做任何事都有方法的,掌握方法才能收获更多,做得更好。如果你仅仅是对自己要求完成任务达到每日一条微博的程度,那成长也就微乎其微了。
再比如,领域的拓展和深入。
我一个小朋友,大一参加职场策划比赛。在写品牌宣传的时候,她特意去图书馆借了一些市场营销、品牌运营的书来看,请教师兄师姐这种类似的策划该怎么写。最后不管做出来的策划如何,至少她为此全力以赴,额外的,更是了解了这两大类型岗位部门的情况,拓展了自己接触的领域。
这一个层次,我的建议是:
1.主动与行动。不主动思考和去做,什么方法都白说。思考了不行动,仍旧迷茫和停滞。只有你自己主动并且行动,不然方法和经验说了再多也没用。
2.学会总结。做完一件工作,做完某个活动的工作后,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成长,以及如何做得更好。总结不能写流水账,你应该有一个框架,再填充细节。另外,多多阅读,利用网络学习。
3.有自己的思维。你要有自己的思维框架,或者说思考模式,而你的行动和工作就由它所支配着。在这一层次里,我们谈到了方法。而每一件事做事的方法都不一样,我们该从怎么获取方法想到对应问题和事情的方法。而这就依靠我们的思维框架。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谈到的。
第三个层次:拥有自己的思维框架
说了这么多,所有的一切都直指这最后一个层次——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企业叫逻辑思维能力,但更形象地说,应该是一种框架或者思考模式。
这世上有很多对思维模式的研究,最有名的莫过于金字塔原理,还有6顶思考帽,思维导图等等。化院学多媒体的应该有学到Xmind这种导图根据软件吧。这些一定程度上都是思维的方法和模式,当然更准确地说,这三者是一种思维工具。
万变不离其宗。打个比方,我要求你做个活动。
你会怎么回答我你的想法?
首先,为什么做这个活动,我们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什么?我们的受众又是谁?
第二,记住我们办活动的原动力,明确了目标和受众后。好,那我们该办什么?主题、内容、形式。
第三,确定了活动,我们该怎么做?如何办成这个活动,是最基本的落实。这一点就是我们做社团工作时要注意的。
第四,深入优化。找到更好的方法和途径或是创意,让活动更好,让活动有更多人参与,让更多人收获。(三四常常是共同进行的。)
第五,总结经验,形成流程和模式。自此活动出现,并且成为一个内化的模式和结构。而一旦我们需要做别的类似的活动,就可以依此流程和模式而行。
每一个问题,若都能像上述那样有一个解决之法,最后内化为模式和结构,那以后遇上类似的问题,就可以直接套用。
正是对应Why、What、How、More。
我们再看看企业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看重和考察。
在面试中最常见有这三类问题:
无领导小组讨论里的荒岛求生物资问题,单面时中国有多少块表的类似问题,群面时给出一正一反两论点相互辩论的问题。
就讲讲中国有多少块表这个问题吧。这个问题考察的就是你在向面试官不断发问这里,考察你提出的问题是否有逻辑性,是否有框架支撑,是否非散乱的,而不是一会跳到这个方面(这表包括坏的还是好的),一会又跳到另一个之前所提到的方面(时间是限制在哪个范围),以及想到什么说什么那种糟糕情况。有思维框架者就能根据金字塔法来支撑他的回答,明确时间、空间范围等方面问题。
还有回答问题的所谓STAR原则,如果你拥有自己的思维框架,那即使不懂什么STAR原则,照样能把情境面试问题回答得很好。(STAR原则就是指回答情境面试问题时,面试者应当采用Situation、Target、Action、Result的顺序来谈的原则。)
对于这一层次的学习,我有几个实在的建议:
1.写长文章(学自秋叶大大)。写长文章的过程,就是你组织自己思维的过程。
2.学会主题阅读。针对一个感兴趣的主题,然后依据一定方法查找几本相关的书,同时比较阅读。具体主题阅读方法,请看《如何阅读一本书》。神书,大学生必看。查找的方法请看《越读者》。
3.学习一些常见的思维工具。如金字塔、思维导图、6顶思考帽。初期不会使用可以配合导图软件Xmind、Mindmanager。
4.拓展的渠道。推荐你们看《不要等到毕业以后》。里面不仅谈到这里讲到的思维的问题,还有很多我觉得真的很有必要传递给你们大一大二学生的理念和想法。真心要去看,当代大学生的葵花宝典。
对于社团活动,小炯感触很深,他说:对于大多数只当一年干事的学生而言,如何在干事阶段得到真正的成长其实非常重要。大家想成长,但却只能通过办几场活动获得一些所谓经历(甚至算不得经验),自我摸索也只有少数主动的人会做。其实这一切的根本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思维与习惯使我们在进入一个新领域时不能快速组织起它的思维与体系。就我们每个人的专业课学习来说吧,三个境界就是从对事例与基础知识的学习,到对该学科的研究手段与对象的有所掌握了解,再到看穿该学科的思维与本质及学科位置,诸事皆然。所以学会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才是最本质的解决之道。通过主动与用心和不断尝试,这个思维与习惯会得到不断强化,自然最终也会成型。而这才是社团成长真正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