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阳爻,在尊位“五”的上方,象征高尚的隐士,虽然超然于世俗以外,但却仍然被天下人观察;如果刚毅无欲,符合君子应有的德行,才没有灾祸。
“象传”说:在上者时刻被观察,政治理想永远不能满足,不要自满,掉以轻心。
这一爻,说明在上者时刻都被注目,不可掉以轻心。
第二十一卦:《噬嗑卦》离(火)上震(雷)下
火雷噬嗑卦言卦语:咬合刑罚
噬嗑卦,阐释刑罚的原则。法治是政治的根本,为排除障碍,保障善良,建立及保持秩序,往往不得不采取不得已的刑罚手段。罪恶必须及早加以阻止,以防止蔓延。应当采重罚主义,以“小惩大戒”。刑罚为不得已的手段,难免使人犹豫,遭遇挫折。然而,却又不能不刑罚,
?瘙棿所以必须是庸、正直、明察、果断,刚柔并济,坚持原则,公正执行。否则,一旦泛滥,就不可收拾了·
【易经本经】
噬嗑:亨,利用狱。
【密码今译】
“序卦传”说:“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了。”能够使人人仰慕,才能巩固领导中心,产生向心力,促成团结。
“噬”是咬。“嗑”是上颚与下颚合拢。“噬嗑”是上下颚咬合,将吃的东西咬碎的意思。这一卦的卦象,与颐卦相似,是张大口,上下颚相对,中间是空的形象。噬嗑卦,则在上下颚中间,加了一个阳爻,成为咬合咀嚼的形象,所以才这样命名。
这一卦的占断,是亨通。凡事不能亨通,必然中间有障碍。这一卦,将中间的障碍咬碎,当然就亨通了。这一含意,象征刑罚。刑罚,就是要铲除构成障碍的不良分子。
这一卦,下卦“震”是雷,上卦“离”是明,以雷霆万钧的威势,足以明察秋毫的光明,象征刑罚必须具备的条件。《论语·子路》中说:“刑罚不能中肯,人民将手足不知所措。”
因而,刑罚必须公正。这一卦的主体“六五”,柔爻刚位,在外卦的中位,象征刚柔兼备,具备威吓、明察、适中的条件,所以,有利于执行刑罚。
【易经本经】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密码今译】
这一卦的想象,是口中咬着物,所以称作“噬嗑”。由于咬合嚼碎,所以亨通。这一势,阴阳各有三爻,各占一半,象征刚柔相济。下卦“震”是动,上卦“离”是明,象征有行动力,而且能明察是非。加以下卦“震”是雷,上卦“离”是火,雷电交鸣,产生震撼力与光明,象征刑罚的威吓与明察。
由卦变来看,噬嗑卦是由益卦变化而来。益卦的“六四”柔爻上升,到达“五”的中央位置。同时,原来在“五”位的刚爻,下降到“四”的位置,就成为噬嗑卦。虽然“噬嗑”的“六五”,阴爻阳位不正,位置不当,然而,在上卦得中,对执行刑罚来说,仍然适当,所以有利。
【易经本经】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密码今译】
上卦“震”是雷,下卦“离”是电。雷电交合,所以称作“噬嗑”。雷具备威吓力,电发生光明。古代的帝王,效法这一精神,使刑罚明显,法律端正。
【易经本经】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密码今译】
“屦”即履。“校”是枷。“屦校”是穿在脚上的刑具。“灭”是伤害的意思。
“初”与“上”,多指没有地位的人。在这一卦,“初”与“上”是指受刑的人;“二”到“五”指有爵位的人,亦即施刑的人。《礼记·曲礼》中说:“刑不上大夫。”古代的刑罚,是只以庶民为对象。
“初九”相当于刑罚的开始,罪行不严重,刑罚也轻,所以只罚戴脚镣,伤到脚趾。受刑罚为什么说“无咎”?“系辞传”解释说:“小的惩罚,使人戒惧,不敢犯大恶,对小人物来说,这就是福。”亦即,恶行应及早制止,以免扩大,就可以避免灾祸。“象传”说:“不行也”,是指不再犯法的意思。
这一爻,说明对小罪要加以惩罚,以免蔓衍成大恶。
【易经本经】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密码今译】
“肤”是柔软的肉。例如:将柔软的肉盛在鼎中的祭品,称“肤鼎”。“灭”是浸没的意思。
“六二”阴爻阴位得正,在下卦中位,因而裁判公正,刑罚适切,处置罪犯,就像咬柔软的肉那样容易。在“六二”的下方,是刚强的“初九”,犯错如果不给以相当重的惩罚,将收不到惩戒的效果。所以,刑罚像咬到自己的鼻子,没入肉中那样深,也不会有错。
这一爻,说明重罚主义。
【易经本经】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密码今译】
“腊肉”是将小动物连骨头风干,坚硬的肉干,相当于今天的腊肉。“毒”是味浓的意思。“六三”阴爻柔弱,不在中位,又阴爻阳位不正,所以“象传”说“位不当”。象征优柔寡断,裁判不能公正适切地顺利进行,就像咬坚硬又味道浓烈的干肉,困难不易下咽,会有小的挫折。但经过咬碎以后,就能排除障碍,最后还是不会有过失。
这一爻,说明刑罚须排除挫折。
【易经本经】
九四:噬干徟,得金失,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密码今译】
“徟”是有骨头的肉,“干徟”比“腊肉”还要坚硬。“九四”接近君位,相当于断狱的大臣,而且卦已经过了一半,罪恶扩大,必须施以严刑,当然反抗也加强,所以,用咬“干徟”来比拟。在这种困难的状况下,必须像金属一般刚强,像箭一般正直,坚守正道,最后才会吉祥。“九四”阳爻刚毅,又在象征明的离卦中,刚而且明,就难免过分果断,因而,必须警惕,不可轻率。“九四”又刚爻在阴位,容易动感情,因而,以固守正道告诫。
在这一卦中,这是最好的一爻,但却以“艰贞”为条件,并不完全顺利。所以“象传”说:“未光也。”
这一爻,强调刑罚的困难,必须冷静果断,坚守正道,不可轻率。
【易经本经】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密码今译】
“干肉”又比较柔软,容易咬。“六五”阴爻柔顺,位于外卦至尊的中位,是以君权刑罚,又能适中,自然容易使人信服,所以用“噬干肉”比拟。又,“黄”是土的颜色。土在五行的中央,黄色代表中央,以象征中庸。“金”象征刚强,指“九四”,亦即裁决能够适中,又有刚毅的“九四”辅佐。不过,刑罚毕竟是不得已的手段,所以,必须坚守正道,而且谨慎用刑,才不会发生过错。“象传”说:这是由于运用得当,所以才会“无咎”。
这一爻,说明刑罚为不得已的手段,必须刚柔并济,中而且正。
【易经本经】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密码今译】
“何”同荷,负荷的意思。“灭”是伤亡。“聪”是听觉敏锐。“上九”已达到刑罚的极限,罪大恶极,正如“系辞传”所说:“累积的恶行,已经不可掩饰;罪状的重大,已经不可能消解。”所以说,颈上带枷锁,磨伤了耳朵,占断凶险。“象传”说:这是由于平时不听忠告,终于犯了大错。
这一爻,告诫犯罪到了泛滥的程度,必然凶险。
第二十二卦:《贲卦》艮(山)上离(火)下
山火贲卦言卦语:装饰
?瘙椀贲卦,阐释礼仪的原则。为建立与维持秩序,刑罚是不得已的手段。因而,制订文明的礼仪,规范个人的分际,成为不可少的文饰。然而,一切人为的文饰,应当恰如其分,重内涵的实质,实际的效用不在外表的形式。应当高尚而不流于粗俗。不可被外表的形式迷惑,不可因一时得失动摇,不可因虚荣而铺张,陷入繁琐,失去意义。应当领悟,一切文饰都是空虚的道理,唯有重实质,有内涵的朴实面目,才是文饰的极致·
【易经本经】
贲:亨,小利有攸往。
【密码今译】
“贲”是贝壳的光泽,饰的意思。这一卦,与噬嗑卦是“综卦”,形象上下相反,恶要罚,善要饰,扬善罚罪,交互为用。“序卦传”说:“物不可以苟且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物的聚合,必然有秩序与模式;人的集团,也需要有礼仪装饰。这一卦,内卦“离”是明,外卦“艮”是止,以文明的制度,使每个人止于一定的分际,这就是人类集体生活必须的装饰。所以,称作贲卦。
由卦变来看,这一卦是损卦的“六三”与“九二”交换,或是既济卦的“上六”与“九五”交换,都是柔爻下降,装饰原来的刚爻;刚爻上升,装饰原来的柔爻,因而,命名为贲卦。
另外,损卦的“六三”与“九二”交换后,使内卦变成“离”,亦即光明,因而亨通。又,既济卦的“九五”与“上六”交换,使外卦变成“艮”,亦即止,外面有阻止,所以不可“大往”,只能“小往”才有利。本来“贲”不过是装饰,虽然美化,毕竟不过附属于实质而已,所以,不能担当大任,不可过分重视。
【易经本经】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密码今译】
贲卦所以亨通,是由爻的进退来帮助弥补的,损卦的“六三”柔爻下降,文饰原来的刚爻,所以亨通。又既济卦将“九五”刚爻割爱,上升文饰原来的柔爻,所以,小利时可以前往。这样将刚与柔交互文饰,犹如日月星辰的交互运行,成为天的文饰。这一卦,内卦“离”是明,外卦“艮”是止,以文明使人人止于应有的分际,这是人的文饰。观察天的文饰,以明察四季时序的变化;同样的,观察人的伦常秩序,以教化天下,达成移风易俗的目的。
【易经本经】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密码今译】
这一卦,上卦“艮”是山,下卦“离”是火,山下有火,火势被山阻挡,不能蔓延。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虽然能够明察政务中许多琐碎的小事,却也不敢轻率的去裁决诉讼。
内卦“离”是明,所以说明察庶政。外卦“艮”是止,所以说不敢折狱。
【易经本经】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密码今译】
“趾”是脚趾,人体的最低部分。“初九”阳刚,下卦“离”是明,所以,刚毅贤明,甘心在最下位,一心美化自己的行为,择善固执。这是装饰脚趾的形象,脚趾用来行走,行走与行为相通。像这样贫贱不移,洁身自爱的人,就是送给他不应当有的华丽的车,也不会坐,宁愿舍弃车,徒步行走。
这一爻,说明文饰应恰当。
【易经本经】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密码今译】
“须”是须本字,胡须在口边的称髭,在两颊的称髯,在颐亦即下颚的称须。贲卦“三”以上的部分,成的形状,与颐卦的口相似,“六二”紧接在下面,所以相当于下颚的须。“象传”说:“六二”阴柔中正,与上方阳刚得正的“九三”接近,双方在上卦又都无应,因而异性相吸,关系密切,一起行动,得以兴盛,就像须装饰下颚,与下颚一起行动。亦即,在没有应援时,应当追随接近的有实力的人物。
这一爻,说明文饰应取法乎上。
【易经本经】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密码今译】
“濡如”是像打湿般的光泽。“陵”与凌同。“九三”阳刚,在两个阴爻中间,被装饰得光泽柔润。然而,“六二”、“六四”都不是与“九三”相应的正当匹配,虽然令人陶醉,却不能被诱惑,以致沉溺不能自拔。所以,永远坚守正道,才能吉祥。“象传”说:这样才始终不会被人凌辱。
这一爻,说明不可被文饰迷失。
【易经本经】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密码今译】
“皤如”本来是指老人的白发,在此当做不加修饰的白色。“翰如”是像鸟一般飞的快速的意思。“六四”本来与“初九”是正当的相应,相互装饰。可是,“九三”隔在中间,形成障碍,以致应当得到的装饰,却落了空。因而,“六四”为了要与正当的配偶相聚,骑马像飞一般的奔驰前往,由于自己是未加装饰的白色,马也看着是白色。但“九三”阳刚得正,所以阻挡,并非是要强暴,不过是想求婚而已。“象传”说:“六四”因为“九三”的位置接近,因而被怀疑。可是“九三”并非逞强,只是求婚,“六四”阴爻阴位得正,因而拒绝,最后不会怨尤。亦即在达不到愿望,一时遭遇挫折时,只要坚持初衷,最后仍然不会有怨尤。
这一爻,说明文饰重实效,不在一时的得失。
【易经本经】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密码今译】
“束帛”是五匹一束的绢。“戋戋”是轻少的意思,如水少是浅;贝少是贱,金少是钱。
“六五”柔顺,在外卦得中,是这一卦的主爻。大凡装饰,内在的实质,重于外表的形式,“六五”在中央,象征重视内在实质,就像不去装饰人人注目的都市,而去装饰内在朴实的山丘林园。然而,“六五”阴爻,代表女性,本性吝啬。以“六五”君王的地位,赠送的礼物,不过是微薄的一束绢,当然寒酸。但实质重于装饰,虽然被讥笑为吝啬,最后仍然会吉祥喜悦。
这一爻,强调文饰重实质。
【易经本经】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密码今译】
“上九”已是贲卦的极点,一切的装饰,都由极端又返回一片空白的本来面目。人类的装饰是礼法,当礼法达到极致时,又恢复到朴素,所以说“白贲”。“上九”如果领悟到装饰的空虚,而恢复本来面目时,就会无咎。
上位五位,已是局外人的立场,“上九”到达这一位置,领悟一切,放弃虚饰,悠然自得。所以“象传”说得志。
这一爻,再强调一切文饰,都是空虚,应当返璞归真。
第二十三卦:《剥卦》艮(山)上坤(地)下
山地剥卦言卦语:剥落浸蚀
剥卦,阐释应对腐败时期的原则。物极必反,当一味注重形式,虚伪到达极点时,就面临不可救药的黑暗时期。这一消长盈亏的必然演变过程,人力无法挽救,历史上许多赫赫一时的大帝国,莫不因此而沦亡。这时,小人势力,不断扩张,君子日益被迫害,达到凶险的程度,虽然也有人不同流合污,但也难期发生作用,唯有期待小人反省,或出现有德有能的领袖人物,实际上也极为渺茫。但君子只有顺应时势,谨慎隐忍,以求自保了·
【易经本经】
剥:不利有攸往。
【密码今译】
“序卦传”说:“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
“剥”是剥落、浸蚀。一味注重文饰,到达极点,就完全形式化,成为虚饰,实质一无所存,不免就要产生剥落的现象。这一卦,阴由下面成长,一连五个,残余的一个阳,也到了尽头,保不住了。剥卦也是消息卦之一,代表九月。
这一卦,阴盛阳衰。亦即,小人得势,君子困顿的时刻。内卦“坤”是顺,外卦“艮”是止,顺从而不行动,是剥落的现象。但大势所趋,只有顺从,谨慎隐忍,所以,采取积极行动不利。
【易经本经】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密码今译】
“剥”是剥落,是柔爻前进,要使刚爻变成阴爻的形象。不利于前往,因为小人的阴爻伸长。君子不宜行动,应当顺应时势,停止行动,这由内外卦的形象,就可以了解。君子应当领悟,一切事物,必然有消长盈虚的现象,这是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
【易经本经】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密码今译】
这一卦,上卦“艮”是山,下卦“坤”是地,山附着于地。山本来高耸在地上,因为土剥落,才附着于地,所以象征剥落。在上者,应当领悟这一道理,以敦厚对待在下者,本身的地位才能安泰。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下层基础深厚,上层必然安泰,不会剥落。
【易经本经】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密码今译】
阴剥落阳,是由下方起。“初六”正当剥落的开始时刻,床已经剥落到脚,邪恶蔑视正直,所以凶险。“象传”说:这是因为床下的土,已经被浸蚀灭损的缘故。
这一爻,说明剥落是渐进的。
【易经本经】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密码今译】
“辨”是床板的下方,床脚的上方部位。剥落由下而上,已到床身的下方、邪恶更进一步的浸蚀正直,愈加凶险。“象传”说:由于阴的党徒还不多,所以还不太强。
这一爻,说明小人的势力,愈来愈凶。
【易经本经】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密码今译】
在这一卦中,唯一相应的是“六三”与“上九”。剥卦由“初”到“五”,都是阴爻,狼狈为奸,要剥落阳。然而,只有“六三”,不同流合污,要由狐群狗党中,将自己剥落,与“上九”的阳爻呼应,支持君子的行动,所以无咎。
“失”是断绝的意思。所以“象传”说:“六三”与上下的阴爻断绝关系,结交“上九”的君子,因而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