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只能通过选择的专业来实现?专业、选择、兴趣,这些都只是实现人生梦想的一座桥梁而已。在大学,读什么专业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会独立学习,把知识转变成个人的能力。
我本科毕业已经18年。这么多年过去了,家长们对选专业的认识没有什么改变。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读上一个好专业、将来好就业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种心态和孩子上小学时为他争取一个好座位的心态类似。
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企图用一次选择锁定成功的人,不过是想用固定的坐标寻求安全感。愿望是良好的,但现实将会是残酷的。
我想告诉大家几个事实:
1.很多专业名称很好听,但就业率却很低。
2.绝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真正了解自己就读的专业。
3.毕业后换专业甚至跨专业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
当年,我高考成绩出来后,也是父母帮忙选的专业。
父母是医生,他们觉得做医生太辛苦,希望我不要做医生。这大概是很多父母的通病,觉得自己的职业很辛苦,便希望孩子不要从事自己的职业。
我是1993年参加高考的,这一年正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经济大发展的一年,钢铁行业正红火。父亲当年读了冶金中专,因为“文革”,中断学业下乡转行做了赤脚医生,于是,父亲替我报选了当时的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这大概又是很多父母的通病,因为自己人生有遗憾,潜意识里便希望孩子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实,我父母的想法很简单,专业好才好就业。读钢铁学院容易进大钢厂工作,将来一辈子有保障。另外,父亲的一位老同学也在钢厂,也许还可以利用这层关系。
毕业后,我的发展和父母的规划全然不同。我没有去机械行业,而是应聘到武汉一家IT公司做软件实施项目经理,后来又跳槽进了大学教机械制图(这倒是回到了本行),再后来又因为玩PPT混得一点名声,在外面写书培训,甚至还与人合作出版了两本讲微博、微信新媒体营销的书。
人生、事业跨度大的人非常多,我的大学同班同学都是学机械的,现在从事与机械相关工作的人却不到一半。
我的好朋友@古典老师,出版了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他现在的身份是新精英生涯总裁,帮助很多人进行职业规划。1997年,古典老师并没有如愿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而是考进了湖南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后半年,他辞去了一份在某著名建筑事务所的工作,选择去新东方做了一名英语讲师,现在又成为了一名职业规划师。
我的另一位好朋友@萧秋水老师,现在的身份是独立讲师和顾问。她大学学的是旅游专业,毕业后却进入银行工作,然后又跳槽到深圳成为金蝶软件公司的员工。经过金蝶软件公司的历练后,她成为了一名知识管理和网络运营专家,并且能够依靠自己的专长写书和培训。
我学的是机械工程,古典老师学的是建筑工程,萧秋水老师学的是旅游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当时的热门专业,但是我们后来都换了专业,选择了其他的职业发展方向,而且都发展得不错。
谁说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只能通过锁定选择的专业来实现?专业、选择、兴趣,这些都只是实现人生梦想的一座桥梁而已。大学专业是人在职业领域的初步定位,并不能完全决定你未来的就业选择。
在大学,读什么专业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会独立学习,把知识转变成个人的能力。
我想推荐一本书,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这里面的观点值得大家思考。
实操训练
一张表帮你分析你的专业
很多大学生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专业,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通过关键词找到这个行业的网站,再找到这个行业的期刊报纸,然后通过期刊报纸上的曝光率找到这个行业里面的名人,加入他们的虚拟社区,结识可以沟通互动的草根网友,了解圈子内的文化后慢慢通过社交媒体找到和行业内强人互动的渠道。这样的方法,不只是可以用在分析大学专业上,还可以通过这个训练学到一点高效搜索和整合情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