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学社团工作很投入,慢慢会发现工作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大,最后发现社团工作和学业产生冲突,时间不够用了,严重影响了学习。
在加入社团之初就要记住不能因为加入社团而耽误学业,学业是根本,社团是锦上添花。很多同学大学有很多社团经历,偏偏专业成绩一塌糊涂,我想用人单位也许会觉得你做事情主次不分呢。
对于已经发现自己时间不够用的同学,应该把这件事情看作是一个学习时间管理的机会。因为在职场,每个人都要同时兼顾不同的事情,工作之外还要兼顾家庭、朋友。你在社团遇到的困难,将来在工作中一样会遇到。
其实,不要把学习和社团看作是两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完全可以兼顾。是的,加入社团后,你要兼顾学习和生活,时间会变得支离破碎,可以退出社团重新获得大块时间来解决问题。在大学还有退出的自由,但将来到了职场,是不可能退出的。
有同学向我:你是大学老师要带课,又在外面做讲座做培训,又在网上教我们做简历,还有时间玩微博微信,一年还能出几本书,我们做学生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你哪里有这么多时间做这么多事情?而且写书需要大量的时间,你一天到底睡几个小时?
这个问题是很多职场人的苦恼。上班后要兼顾工作和生活,时间会变得支零破碎,想做一点正经事情都抽不出时间。
还有人抱怨微博、微信本是想用来打发碎片时间的,慢慢上瘾后,总是忍不住去刷屏,结果很难静心完整地只做一件事,失去了长久专注做一件事情的能力。
如何解决这一困境?有人提出要恢复专注静心做事的能力,这是一条出路,但我认为,绝大多数人不能奢望通过获得大量空余时间来解决问题。
读大学,你有找到大块时间做事情的可能,但在职场,你是不可能指望挤出大块时间做工作。有句老话:计划不如变化快。现代职场,总的趋势就是工作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没有微博微信的时代,我们的工作时间早就被电话、邮件、QQ、会议打断成了碎片,而微博、微信只不过加剧了这一趋势。
认识到这一点,我觉得真正的问题是人有没有办法利用碎片时间完成系统的工作。或者说在碎片时间工作模式下,我们依然能够保持连续和整体化的思考,同时又不丧失快速反应能力。
大多数人会有一种误会,认为重要的工作一定需要大块的时间来完成,比如写一篇文章,至少需要一个上午不被打扰。
我们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下笔如有神,给你一个安静的时间段“一蹴而就”;第二种是写了好几个开头,都无法深入下去,只能换个时间再写。
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答案很简单,写起来顺畅的文章是,因为你原来就这个问题有很多的积累,所以给一个安静的时间段就能下笔。假如你对要表达的问题缺少积累,给再多的时间也无法写好。
有些工作的确需要大块的时间,但如果不是提前做够准备,这些大块的时间并不会被高效利用。
我的写作习惯是“五分钟文章法”:
一篇完整的文章=五分钟构思+半小时提纲+五分钟构思+半小时提纲+五分钟构思+…+五分钟构思+两小时高效率写作+五分钟修改。
当我需要写一篇文章时,往往没办法安排一个白天甚至一个上午的时间,即便安排了也没有灵感动笔。我会预定一个写作时间,在此之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提前构思。
这里讲的构思可以是带着问题查资料、找素材、请教他人,也可以是随手写下一些灵感,这样的构思片段多了,我就抽出相对完整的半小时,把碎片灵感整合成一个提纲,或一个小段落文章,然后继续积累素材。攒的内容多了,自然有写的欲望,那个时候我两个小时就可以一口气写完5000字,甚至10000字,并且质量还不错。
做其他的工作也是如此。比如营销策划、项目计划、书籍出版,很多智力劳动都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完成。
再说一个案例。微信公共平台我第一时间就注册了,但一直没有公布,因为没有想清楚该怎样推广。我便利用零零碎碎的时间想了很多问题:
1.微信的使用人群是谁?他们希望看到什么信息?我们应该提供怎样的微信内容才有可能抓住他们?
2.微信和博客有什么区别?微信和微博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在何种时段,以何种节奏、何种形式发布微信,才能不让收听者讨厌?
3.微信如何才能借助收听者的力量转发?微信又如何能够借助制作者的影响力来传播?
4.如何维护微信的内容?
5.如何和微信粉丝互动,甚至让他们彼此互动?
6.维护一个微信得到的回报到底是什么?
以上种种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同时在观察身边朋友、名人、企业的微信运营,在大脑里一遍一遍预演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些思考,绝大部分都是利用碎片时间来完成的。
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会和朋友简单聊一些想法,几分钟的碰撞往往又能激发更深入的思考,等想法积累到一定程度,集中一个时间将这些想法快速形成系统文档,然后对照文档开始实施。
这就是现代人必须建立的一种时间管理能力: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大块的工作。我的很多朋友,都有这种能力。
认真思考你认为需要大块时间完成的工作,看看能否分解成可利用碎片时间完成。
鲁迅先生说:“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我想鲁迅先生一定也是具备了利用喝咖啡这种碎片时间工作的能力。
我给很多朋友介绍完碎片时间利用的经验后,他们觉得非常有道理,但实施起来往往效果不明显。其实他们没有为自己的碎片时间建立结构化管理的方法。
下面简单介绍我的方法:学会给单位碎片时间寻求多元化用途。
现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可以利用的最小单位碎片时间是什么?是一分钟还是三分钟?
一分钟可以干什么?
三分钟可以干什么?
五分钟可以干什么?
十分钟可以干什么?
……
大部分人面对这个问题很难给出超过三种以上的回答,有的朋友甚至回答刷微博。
当碎片时间找不到合理的用途时,最大可能就是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我要求大家为每一个单位碎片时间找到至少三到五种有价值的用途,比如三分钟内可以回复一条短信,回复一个消息,收看一个不重要的邮件,刷一下微博,用手机练习手绘笔某个单点技巧,构思一条微博,查找一个方案素材。
然后进一步思考在公交上的三分钟能干什么?在教室里的三分钟能干什么?在卧室里的三分钟能干什么?
建议动手做一张表格,这样在任何场合,一有碎片时间,马上安排其他工作,而不是临时去想干什么。碎片时间用途越多,你的时间支配自由度就越高,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不同的工作。
这样你就能把每天的碎片时间串联起来完成一件重要的工作。我这篇文章就是利用交通路上一点时间攒灵感,然后花上一个小时整理出提纲,再通过各种交流途径得到大家的反馈意见,然后又在上班路上继续攒灵感,等到一个相对不忙的时间封闭自己,一口气把内容写出来,真正写作的时间大概只花了一个小时。
与其养成依赖大块时间才能做大工作的习惯,还不如提前训练利用碎片时间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当然,我并不是说有些工作不需要大块的时间,而是利用好碎片时间,可以大大节约大块时间,或者提高大块时间的利用效率。
我有时会接到一些很难拒绝的琐碎工作。比如,我的PPT做得不错,领导经常找我帮他美化PPT,但这本不是我的工作。
帮别人做PPT是苦差,每个人都知道,谁摊上谁就得牺牲自己的时间。当然有朋友建议,既然你这么有才,干吗不跳槽,或者换一个单位发挥?这样想的朋友很天真。我从来不指望有一个能够让自己充分发挥才华的环境。
我只希望认认真真做好PPT,努力做出创新的设计。
我在设计一个PPT时,同时做到扩展设计经验、丰富课程体系、完善新书案例、构思干货视频、博客分享话题、积累写书素材等,大大节约了我的时间。
在社团遇到时间管理的压力,也许是逼你学会时间管理的机遇。当然,如果实在难以兼顾,就得壮士断腕,优先保护你的学业。
有时候我会任性放纵自己玩微博,不想处理任何工作,但是管理好时间的目的,不恰恰是能让自己浪费一些时间做别人看起来无意义的事情,而你自己又乐在其中吗?
学习时间管理的本质不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工作或者学习,而是为了更加轻松地生活。最后推荐一本值得一看的书给大家《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实操训练
写下你的时间碎片用途表
在不同场合你有哪些碎片时间,你分别能用它干哪些事情?欢迎填写你的碎片化用途表,把你的总结编写成微博@秋叶语录老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