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0200000029

第29章 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与无偏见的人的谈话(1)

按语

所谓“非专业者的精神分析”的问题,指的是非医学院校毕业,甚至对医学知识、医疗技术一无所知的“外行人”,可否进行精神分析的问题。一般人以为只有医生才有权利实施精神分析技术。弗洛伊德在本文中指出,这种认识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精神分析技术既不是神秘的、难以捉摸和掌握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外行——非专业人员”只要接受过必要的专业训练,进行过自我分析,掌握潜意识心理学理论和精神分析技艺,就能够克服“抵抗”和控制“移情”,完全可由外行转变为内行,成功地完成精神分析治疗的任务。

引言

这本小册子的标题不大容易理解,因此我要解释一下。“非专业者”就是“非医生”。现在的问题是非专业人员是否也可像医生一样被允许进行精神分析。该问题受到时间与空间两方面的限制。就时间方面而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去关心由谁来进行分析的问题。确实,人们几乎不关心这个问题——他们的意见的唯一共同点是希望没有人来从事精神分析。对此,他们陈述了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人们都不喜欢精神分析。因此,那种认为只有医生才可从事分析的要求与对待精神分析的一种新的显然更友好的态度是相一致的——如果这种态度不被猜疑为是对早期态度稍作改变的话。人们承认,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进行分析疗法,但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只有医生才有资格。为什么要做这种限定?其理由还需探究。

再就空间而言,精神分析并没有在所有的国家引起相同的重视。在德国与美国,分析治疗仅仅是一种学术性的讨论。因为在这两个国家,每个患者都可以选择医生,选择治疗方式。患者选定的任何医生,有的是“庸医”,能够为所有的患者治疗。唯一的限制是,医生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法律只在医生受到起诉,需要补偿他给患者带来的某种伤害时才起作用。但在奥地利——我正在此并为此写作的地方就有明文规定,禁止非医生给患者治病——而不论实际结果如何。这样,外行人(非医生)可否用精神分析给患者治疗成了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一出现,显然就被法律的条款解决了。神经症患者是病人,非专业人员不是医生,精神分析是治愈和改善神经症患者的一种治疗程序,而整个治疗过程都应委托医生进行。以此推断,不应允许非专业人员对神经症患者实施精神分析,如果他们非要那么做,则应受到惩罚。结论如此简单,以致人们几乎不怎么争论非专业人员的分析问题了。同时,有些复杂情况法律不想干涉,但却值得考虑。这或许可以证明,在分析治疗的事件中,神经症患者与其他患者不同,非专业人员也不是真正的外行人,医生还没有真正具备人们有权期望的医生的资格,还不具备满足患者要求的医疗素质。如果这真是可以证明的话,那么,在目前这种状况没有改变前,人们要求法律不要妄加干涉非专业人员的分析治疗也是情有可原的。

这事能否发生将取决于那些没有义务熟悉分析治疗的特殊性的人们。我们的任务是把有关分析治疗的信息传达给我们认为是公正的、但目前对分析治疗仍然无知的人们。很遗憾,在分析治疗时,我们无法让这些人在场旁观,因为“分析的情境”不允许有第三者出席。此外,分析治疗的不同时期,其价值是不相等的。一位未经许可的听众若碰巧有机会听到了分析治疗的某一过程(时期),一般地说,只会使他形成对此的无用印象。他会处于难以理解分析者与患者之间究竟发生着什么的危险状态中,或者他会感到乏味。所以,听众一定要相信我们提供的信息,当然我们尽可能使信息可靠。

一个病人或许正遭受着他控制不了的情绪波动的痛苦,或许正遭受着由于他认为他没能适当作事而感觉到自己精力不支的失望感觉的煎熬,也可能正为自己在陌生人面前总感到不自在而苦不堪言。他或许已经觉察到(但并不理解其原因)他难于从事他的本行工作,甚至也难于做任何比较重要的决定,并难于贯彻决定。也许有一天他由于焦虑而极度苦恼(但他不知道苦恼的由来),从此若非特殊努力,他就不能独自沿着大街行走或乘火车旅行。他也许不得不彻底放弃这两种活动。或者是另外一件奇特的事情:他的思想神游,以致他的意志也控制不了。它们尽纠缠些与己无关的问题,怎么也无法摆脱。他身不由己地做些相当滑稽可笑的事情,比如数数房屋前的窗户有多少个等。当他从事像寄信、关掉煤气阀等简单活动后,又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做了那些事情。这或许仅仅是件令人烦恼和麻烦的事。但是如果他突然发现自己总排除不掉一种想法——自己把一个小孩推倒在汽车轮子下,或者把一个陌生人从桥上推进水里,或者他不得不反复问自己——自己是不是就是警察正在抓的与那天发生的犯罪活动有关的凶手,那这种状况就会令他不能忍受。他自己也清楚这显然是一派胡言,他绝没有做过任何有损他人的事情,但假如他真的是正在通缉的谋杀犯,他的感情——他的罪疚感——反而不会那么强烈了。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的病人——这次让我们选一位女患者——她正在另一领域遭受着另一方面的痛苦。她是一位钢琴家,但她的手指被痉挛困扰着,不听她使唤。或者,当她想要去参加一个宴会时,她会即刻有一种要大便或小便的感觉——这种情况当然与社交聚会是不相容的。因此,她放弃赴任何宴会、舞会,放弃光临剧院或音乐会。她时常在最不恰当的时候感到剧烈的头痛或其他器官痛。她甚至不能控制去吃那些从长远看对健康很有害的食物。最后,她不能忍受任何激惹——事实上在生活中这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件最悲哀的事情。而且一遇激惹场合,她就晕倒、肌肉痉挛,进而引发可怕的病理症状。

还有一些病人,他们所受的干扰属于一个特殊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感情生活与某种身体需求相结合。若这些病人是男性,他们发现他们不能把自己最温柔的感情对异性做适度的身体表达,尽管他们或许可对不太喜爱的物体做出自如的反应。世俗的感情把他们与他们看不起又想摆脱的人们连在了一起。或者,类似的感情把那些自己很不愿完成的要求强加在自己身上。如果患者是女性,她们会感到当她们有性生活要求时会被焦虑、厌烦或不知名的障碍所阻挡。如果她们屈服于爱恋,她们会觉得自己是受了享乐的欺骗——这种享乐是本性提供给此种屈服的一种奖赏。

所有这些患者都承认自己有病,并前去就医。通过医生的治疗,他们期望自己的神经错乱可得到排除。医生也要把病人划分为不同类别。他们根据自己的观点诊断病人,并把他们划分在不同病症名称下:神经衰弱、精神萎靡、恐怖症、强迫性神经症、癔症等。他们检查与发生上述病症相关的器官,诸如心脏、胃、肠、生殖器之类,发现这些器官都很健康。医生建议病人中断他们久已习惯了的生活模式,去休假、加强锻炼、增加营养。通过这些手段,或许会取得暂时的改善,或者根本不会改善。最后,病人听说有些人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很有一套办法,开始接受分析治疗。

在我写这篇关于神经症状的专题论文期间,我设想就在分析现场的“公证人”已表现出不耐烦的迹象。然而,在这点上(对患者施予分析),他开始注意并感兴趣。“所以现在,”他说,“我们将逐渐认识到分析学家是如何治疗那些医生不能给予帮助的病人的。”

分析学家与患者之间除了相互交谈什么也没做。分析学家不使用任何仪器、甚至不给病人检查,也不开什么药。如可能的话,在治疗期间,他甚至让病人保持原来的生活环境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当然,这不是一个必要的条件,或许也不总是行得通的。分析学家在一个固定的时间与病人会面,启发病人交谈,听他倾诉,然后接过话茬对病人讲话,让他听自己谈。

现在“公证人”的脸上开始露出信任和轻松的神情,但又明显地存有轻蔑。他仿佛在想:“就这么谈谈而已,话语,话语,话语,正如哈姆雷特所说。”他肯定还想起了靡菲斯特的嘲讽的话:与话语相伴可以使人们多么舒服——一段德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台词。

“看来,这是一种法力,”他评论道,“你们凭说话,就能把病人的病痛给说跑了。”

确实,分析如能比医药更快地治愈病人,它就真可以说是魔术。魔术师的基本要素就是速度——人们说快速导致魔术师的成功;然而分析治疗要花数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当魔术慢到如此地步时,它就不具备奇迹般的特征了。补充一句:让我们不要蔑视语词吧。语词,它毕竟是一件有力的武器。通过语词,我们相互传达感情,这是我们影响别人的方法。语词,它的好处妙不可言,但也可能造成可怕的创伤。诚然,“行为在先”,语词在后;在某些情况下,当行为被软化为语词时,就意味着文明的进步。但语词在最初出现时,是一种魔术——一种魔术般的行为,并且它一直保持着它起初所具有的那么多的魔力。

这个“公证人”继续说:“让我们假定,病人跟我一样对理解分析治疗没有知识准备,那么你如何使他相信语词或语言具有可使他摆脱痛苦的魔力呢?”

当然,如若必须让他有所准备,那么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做到,即要求他对分析者绝对坦白,不要有意隐瞒任何闯入大脑的思想,抛弃任何可能阻止他报告某种思想和记忆的消极因素。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总有一些非常不愿意告诉别人或自认为不可能告诉他人的事情,这些是他的“个人隐私”。他也有这样一个观念——这在自知心理上代表一个伟大的进步——人们有一些对自己也不愿意承认的事情:他喜欢向自己隐瞒,为此,一旦它们在头脑中出现,他会突然住口,并极力把它们从脑海中驱赶出去。或许他注意到,一个明显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出现——他意识到他在自己隐瞒自己。看上去似乎他自己已不再像他从前一直所认定的那样是个统一的自我,似乎他体内有某种与自我相矛盾的东西存在。他可能模糊地意识到自我与精神生活在更广泛意义上的对立。假如这时接受分析者向他提出的要求——说出一切隐情,那么,他将容易地预感到——在此等非同寻常的情况下与一个人进行思想联系和思想交流将同样产生非同寻常的效果。

“我理解,”我们的“公证人”说,“你认为每一位神经症患者都有某种压抑他的东西、某种秘密。通过诱导,他向你说出这个秘密,你就减轻了他的压抑,挽救了他。是的,这就是坦白原则。从远古时代起,天主教会就利用这一原则来维护天主教对人们精神的统治。”

我们一定要回答是或不是。无疑,坦白在分析中发挥着一定作用——或者说是分析的前奏。但这远不能构成分析的本质或者解释分析的结果。在“忏悔”中,忏悔者要讲出他知道些什么;在分析中,神经症患者一定要讲出更多的东西才行。我们从没听说过,“忏悔”的神效已大到可以摆脱真正的病理症状。

“那么,我就不明白了,”他开始反驳说,“‘他讲出的比他知道的更多’,这是什么意思呢?但我完全相信,作为一名分析专家,你已对你的病人产生了比神父对他的忏悔者更大的影响,因为你与病人的接触时间更长,更深入,也更个人化。还因为你可用这种特别的影响让他丢弃他那些病态的想法,用言语让他摆脱恐惧等等。如想同样用这种手段来控制诸如呕吐、腹泻、痉挛等纯生理现象,那就怪了。但我知道,如果使某人处于一种催眠状态下,这种影响实际上是非常可能实现的。你在患者身上施展法术,便可与他建立一种催眠关系——他对你有一种微妙的依赖倾向——即使你可能并没打算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取得的惊人的结果就是催眠暗示的作用。就我所知,催眠的效果要比分析来得快,而且你告诉过我,分析需要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

我们的“公证人”不可能像我们刚开始时所认为的那样如此无知,或如此糊涂。某些迹象确凿地表明他正在已有知识的帮助下努力理解精神分析,他正极力把分析与他已知道的事情联系起来。现在的困难是让他清楚他的这种努力不能成功:分析是一种特殊过程,具有新奇和独特性,只能借助于新的顿悟——或假设(如果这样说听起来更容易接受)才能理解。但我们的公证人还在等着我们对他的最后评论作出回答。

你谈到的关于分析者所产生的特殊的个人影响,无疑值得我们充分重视。这种影响确实存在着,且在分析中起着极大作用——但与在催眠状态下所起的作用不同。要使你相信分析与催眠的情境非常不同,应该不成问题。这充分说明我们在催眠暗示中并不利用“暗示”这种个人影响因素去抑制疾病症状,而人们却在催眠中利用暗示来压抑疾病症状。认为这种因素是分析治疗的工具和促进者,且贯穿分析始终,也是不对的。无疑,分析之初它是这样的,但到了后来,这种影响开始背离我们的分析意图,迫使我们采取最深远的对策。我要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分析技术远不是转移患者的思想,或者用言语帮他摆脱困扰之类。如果我们的一个病人有了罪疚感,似乎自己犯了严重的罪行,我们不会劝告他无视良心的不安,也不能强调他真的清白。他自己就经常这么做,却没能奏效。我们所要做的是,让他意识到这样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感觉必然是有某种事实根据的,而这个事实根据是有可能找得出来的。

“如果你能以同意你的病人的罪疚感的方式实现安慰你的病人的目的,我将不胜惊讶,”公证人说,“但你的分析意图是什么?你要对你的病人做些什么呢?”

同类推荐
  • 病由心生

    病由心生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然而对于这一点人们往往只有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才会感受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有人说事业最重要,也有人说金钱更宝贵,于是便开始盲目地追求事业、金钱、成就和荣誉,以为这样就可以获得所谓的快乐和幸福。然而一旦失去了健康,所有的这些必将变成“零”。
  • 心理学与情绪控制

    心理学与情绪控制

    生活中总是有种种挫折,人们也常常陷入痛苦、沮丧、焦虑和无助当中,但如果你能很好地控制住情绪,你就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拥有自己的快乐王国。本书向大家介绍了适度放松、合理宣泄、自我暗示等一些简便易行的情绪调节方法,并借鉴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来帮助大家来改善情绪、控制自我。如果你希望摆脱生活的烦恼,获得内心的宁静,如果你希望获得简单的幸福,那就快快来阅读本书吧。
  • 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主张“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研究,研究人的本性、自由、潜能、动机、经验、价值、创造力、生命意义、自我实现等对个人和社会富有意义的问题。他从人性论出发,强调一种新人形象,强调人性的积极向善,强调社会、环境应该允许人性潜能的实现。主张心理学研究中应给予主观研究方法一定的地位,并应突出整体动力论的重要。传统科学应用于心理学的一个弊端是,它所知道的最好方法是把人作为客体来研究,而我们所需要的却在于完全可以把人作为主体研究。
  • 心理学的陷阱

    心理学的陷阱

    生活中的人们常常习惯于用自己的行为模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后果,却忽视了行为模式背后的动因才是让他们走入陷阱中的主要驱动力。为了避免读者陷入抽象的理论思维束缚中,笔者通过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以及历史上经典的人物、故事剧情等生动地对每一种心理效应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阐述。由故事引出效应,分析效应的背后动因和深陷效应中的人们的行为,并提出借鉴与规避的策略,这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这本工具书简便、实用、易学、能触动人心最底部。让你可以搞定一切你想搞定的人。文雅点就是,与谁都能友好相处并且可以达成你的目标。乐嘉首先带你进入性格色彩的世界,告诉“性格”与“个性”的区别,“行为”与“动机”的不同。然后依次带你进入性格色彩的情感世界、帮你分析性格色彩的职场关系、然后把握生活,最后教你性格色彩的钻石法则。当女人说“我不要你管”的时候,你知道她心里真正的想法吗?当你想和老板谈加薪的时候如何能顺利谈成。不同性格色彩如何理财……
热门推荐
  • 受宠魔王妃:殿下身后有鬼

    受宠魔王妃:殿下身后有鬼

    穿越杀手魂穿为没落郡主被指婚六王爷却遭拒,没事看她如何一步一步解开自身谜团找到那个对的他。
  • 三界狱警

    三界狱警

    在摩罗界,一场魔兽的屠杀使得一岁的铁濛失去了一切!幸免于难后,报仇雪恨的强悍神念就此深深扎根在心头!历经种种磨难与历练,他的修为还仅仅能够把仇敌困囚在“封丘之狱”,成为“狱警”的他日夜修炼,只待手刃仇敌的那一刻!不料,仇敌突破封丘逃到凡界(地球),他追随而来,在古老的东方某大国,穿越而来的他们依旧是罪犯与狱警,这现实中的高墙电网内,他们,又会上演怎样的离奇搏杀?电网下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双双穿越到银汉时代的修罗界,已成为无敌战神的他,能够成功么?这一切都是真的么?No!这一切都是玄幻么?否!一名狱警,以特异而另类的角度写监狱、写警察、写囚犯!玄中藏真,幻中射实,这就是——玄幻现实主义!
  • 乱入狐妖小红娘

    乱入狐妖小红娘

    王权富贵的自由,涂山雅雅的霸道,容容的可爱,红红的义,萧枫,一个现代的修真者,无意间触动时空虫洞,去到了狐妖小红娘所在的异界,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穿越之丞相夫人

    穿越之丞相夫人

    在家打字的宅女,意外穿越到异界……而且还成为了堂堂的丞相夫人……与皇帝斗,与朝臣斗,与内宫妃子斗……不是将门之女,也没有穿成倾世王妃,一介宰相的夫人,会在异界捣鼓出一番什么景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城一笑独宠狂妃舞碧天

    倾城一笑独宠狂妃舞碧天

    身姿瞬转,霸气举枪,那是曾经的她。而如今,她是尚书府唯一的嫡女,傻子、瞎子、草包、废材...全部都是她的标签。懦弱草包太子妃投湖身亡,而再次苏醒的少女却惊艳连连。恶毒庶兄姐妹,心机姨娘...统统给本姑娘靠边站!天赋逆天,亮瞎一帮狗眼。而他,皓云的曜王陛下,冷漠、淡然、残暴...独独因她倾城一笑,乱了心。十指相扣,生死相依。一双手,带她走过大千世界,一双眼,看他守护她的一切。上至碧落下黄泉,生生世世恋佳人!看她如何睥睨天下,雄霸四方。
  • 无限次元穿越

    无限次元穿越

    因为偶然捡到一个古代罗盘,苏哲莫名其妙进入了一个名为淬神的空间,在一只黑猫的引导下,开启了他的异世界旅行。【哈利波特(正在进行)——木乃伊——指环王——霍比特人意外之旅——死神——火影忍者——妖精的尾巴】(飞卢郑重提醒:本故事及人名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诸神的归来

    诸神的归来

    如果把脉气附加到子弹上,融合高精度机械于自带的天赋领域技该多帅呀,可关键在于猪脚关于前面种种都不会,却要苦着脸上演屠神的史诗,质感极力接近《龙族》,但体系不止局限于尼德霍格的北欧神话体系,而是全位面的融合了《圣经》,东方,希腊,日本,波西米亚,印度和佛教神话的史诗级爆笑故事。偶尔很风骚,偶尔很烧脑,偶尔牛逼哄哄,偶尔极限装逼,但大部分时间里只是只灰溜溜的小土狗,每天活在泥垢里从未被人重视。来吧骚年们,看看介么个怂货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人生里充满了无懈可击的希望,怎么想要摧毁都不会感到绝望的力量才是真神的力量。(注:此书前三章背景加世界观,略宏伟,可先行忽略。)
  • 阳光下的你

    阳光下的你

    一个爱笑爱闹仿佛全世界都会宠着他的男人,一个沉默不语眼底却总流露出千头万绪的男人,好像冥冥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年少时她疯狂迷恋追寻他的脚步,时过境迁命运的手把他送到她的眼前,她是否忘了那抹爱笑爱闹的阳光还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最初的选择。花开花败留下的只是那抹最深最努力活过的记忆摇曳在风中。
  • 血族传

    血族传

    “不要触摸骨头里开出的花,否则白天将降为永夜。”一场噩梦开始,四个年轻人不约而同的走到一起。一个是威尔斯(吸血鬼)家族的亲王——伊万;一个是血族猎手(吸血鬼天敌)的年轻领主——卡特凡;一个是热衷变身吸血鬼获得永生的精神变态——迪克;一个是不明所以被命运选中拯救世界的普通人类——娜莎斯。他们的相遇就像流星擦肩,而命运偏偏如此造次,将他们牢牢栓到一起,不可分解……
  • 夏日浅笑

    夏日浅笑

    因为喜欢青梅竹马的祁郁,光玳总是默默为他付出着。直到因为祁郁的关系而结识了总是会在她困难时帮助她的佑一,在相处中,光玳开始渐渐觉得佑一越来越重要,也因为佑一的出现,让正迷恋付桑桑的祁郁所带来的伤痛似乎好了许多。可是事实的真相是,付桑桑喜欢的人是佑一,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和佑一在一起而已。当最后祁郁经历过挫折和失败总算发现自己喜欢的人是光玳时,光玳已经知道,自己喜欢的,只有佑一而已了。面对一系列复杂的事情,光玳开始不知道应该要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