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2900000054

第54章 唐文(2)

先生说:”唉!你到前边来!大木料做屋梁,小木料做椽子。斗拱、梁上短柱、门臼、门中短木、门闩、门两旁长木,分别得到合理使用,用它们构成房屋,这是木匠高超的技巧。无论是珍贵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还是普通的车前、马屁菌、坏了的鼓皮,都收藏起来,等待采用,没有遗漏,这是医师善于运筹的高明之处。提拔人才,了解清楚;选拔人才,态度公正;好的和差的一起量才录用。稳重谨慎,被认为美好;豪放旷达,被认为豪杰。比较衡量才能的高低,做到人尽其才,这是宰相用人之道。从前盂轲喜欢辩论,孔子的学说才得以阐明。他的轮迹遍于天下,结果在奔走劳碌中过完一生。苟卿坚持正道,把儒学发扬光大了。为了逃避别人的毁谤跑到楚国,做了兰陵令,最后还是被免官,老死在那里。两位儒学大师言论成为经典,行动成为准则,他们超凡出众,达到圣人的境界。但是在社会上的境遇又怎么样呢?现在我学习虽然突勉,可是还没能遵从儒家学说的系统;言论虽然很多,可是还没能把握住儒家学说的至理;文章虽然特出,可是还没能有补于世;德行虽然端正,可是还没能在众人中显露。尚且月月耗费俸钱,年年浪费国库的粮食。儿子不懂得种地,妻子不会织布。出门时骑着马,还有随从跟着,安然地坐着吃现成。拘谨地照常规办事,翻开旧书抄抄摘摘而没有创见。虽然这样,圣明的君主却不责罚我,也没有被宰相罢免斥退,这不是我的幸运吗?动辄受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损害,被安置在闲散的位置,那是应得的处置。至于计较俸禄的有无,考虑官位的高低,忘记了自己的才能和地位相称,反而指责上级的过失,这是所谓责问木匠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指责医生不用菖蒲使人延年益寿,却想拿自己的泻药豨苓去向人推荐一样。“

圬者王承福传韩愈

【导读】

这是一篇关于泥瓦工人王承福的传记。文章记叙了王承福量力而行、依靠自己的技艺和劳动为生的事迹,并称赞其为”贤者“;讽刺了那些不自量力、怠惰其事、薄功厚享、寡廉鲜耻的贪求名利富贵的人们。

全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借人物语言,表达作者的认识和好恶,并连用问句,使文章富于气势和力量。最后一讥一赞,更加波澜迭起,新颖别致。

圬之为技[1],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2]。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3]。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4],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5]。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6],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7]?抑丰悴有时[8]、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9],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10],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B11],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B12],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B13],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注释】

[1]圬(wū):粉刷墙壁。[2]约:简要。[3]京兆:汉以来,将京城所在州称为京兆。[4]镘(màn):泥瓦匠涂墙用的工具。衣食:指谋取生活。[5]化:教化。[6]直:同”值“。[7]飨(xiǎng):享受。[8]丰悴(cuì):盛衰。[9]悯:哀怜。[10]博:多。[B11]讥:批评。[B12]夫人:那个人,指王承福。[B13]亡:无。

【译文】

泥瓦匠这种手艺,是卑贱而劳苦的。有一个从事这种行当的人,他的表情好像是自得其乐的样子。听他说话,简要而透彻。问他姓名,知道他姓王名承福。他家世代是京兆长安地方的农夫。天宝之乱的时候,征发老百姓当兵,他就拿弓箭当了十三年兵,立下可以当官的功勋,他却弃官回家。他家的土地田亩已经丧失,于是就拿起瓦刀来谋生计,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他住在雇佣他的雇主家里,而以其劳动的报酬偿付房租,饭钱。根据当时房租和饭钱的贵贱,而增减替人做抹墙的工钱,以此偿付房东。若有剩余,就送给路上那些残废、有病、饥饿的人。

王承福又说:”粟米,是要种了田才生长出来的;至于布匹和绸缎,一定要养蚕纺织才能做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器具,都要依靠人力才能完成,这些东西我都要赖以为生。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做,应该各自尽自己的能力来互相养活。所以国君,是治理我们怎样生活的;各种官吏,是秉承君主推行教化的。责任有大小,只是各尽所能,就像器皿盛物一样各有用途。靠着一种行当吃饭而懒惰不负责任,一定有天降的祸殃,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瓦刀去游玩。至于抹墙,那是容易做的,只要用力就可以了,如果确实做出成绩来,就可取得工钱,虽然劳累,却无愧于心,我的内心也很安然。体力容易强行发挥并做出成绩,脑子就难以用强力使它聪明了。劳力的人被人役使,劳心的人役使别人,这也是应当的。我特意选择那容易做而无愧于心的事来做。

唉!我拿瓦刀到富贵人家去做工有好多年了。有到过一次的,以后再经过时,就变为废墟了;有到过两次、三次的,后来经过时,也变为废墟了。问他们的邻居,有人说:‘唉!遭到刑罚诛戮了。’有的说:‘主人已经死了,他的子孙不能保守产业。’有的说:‘主人死后财产归公了。’我由此看来,他们不就是靠着一种行当吃饭而懒惰不负责任,结果遭到上天降下祸殃的人吗?不就是硬要用强力使脑子聪明而达不到,不选择和他的才能是否相称的工作而冒昧去干的人吗?不就是做了许多亏心事,知道不能做而硬要去做的人吗?也可能是富贵难于保守,功劳微薄而享受丰厚的人吧。或是盛衰都有定数,相互转换,而不可能长期都是一成不变吧。我心中哀怜他们,所以选择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其实,喜爱富贵,哀叹贫贱,我难道和别人不同吗?“又说:”功劳大的人,他用来奉养自己的东西就多,妻子和儿女,都由自己来养活。我的能力微薄而功劳小,没有妻子、儿女也可以。再说,我是所谓出劳力的人,如果我成了家而能力不足,就又要劳其心。一个人要负担劳力、劳心双重任务,即使圣明的人也办不到。“

我开始听王承福的话时感到疑惑,接着又琢磨琢磨他的言行,才知道他是一个贤明的人,是人们所说的独善其身的人。但是,我对他还有批评,认为他替自己打算太多,而替别人打算太少,他大概是学习杨朱哲学的人吧?杨朱的哲学,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而有益于天下。而这个人把有家当做劳心,不肯动一动心思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还肯来为别人操劳心思吗?尽管如此,他比起世上那些患得患失的人,比起那些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贪婪邪恶而无道,以致丧失性命的人,还是要贤明得多。而且,他讲的话有可以警戒我的地方,所以我为他写了这篇传记,用来作为自己的警戒。

讳辩韩愈

【导读】

讳,即忌讳。在封建社会,人们在语言或文字中遇到国君或长辈的名字,不能直接说出写出,这就叫”避讳“。这在唐代形成了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成了限制人们言行的精神枷锁。

李贺是中唐时期颇有才华的一位诗人,聪敏博学,但因父名晋肃,因避讳”晋“(与进士的”进“同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韩愈写信劝他参考,遭到社会上一部分人的非议。为此,韩愈写下这篇文章进行辩解。

综观全文,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取消避讳的主张,反映出时代的、阶级的局限;但是,作者反对避讳的态度,却是鲜明的。结尾处以问句戛然而止,其意自显,耐人寻味。

愈与李贺书[1],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2]:”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3]。“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4],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5]。“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邱‘与’‘之类是也[6]。“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7],汉之时有杜度[8],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9],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10],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者、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真[B11],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释】

[1]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杰出诗人,因其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被认为犯讳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李贺抱恨成疾,二十七岁而终。[2]皇甫湜(shì):字持正,韩愈弟子,唐宪宗元和年间考中进士,官至工部郎中。[3]二名不偏讳:唐代律书规定,君王或尊长的名字,如果是两个字,只讳一个字即可。[4]徵、在:孔子的母亲名徵在。[5]嫌名:指名字的同音字。[6]萨:音中。[7]骐期:春秋时期楚国人。[8]杜度:东汉人。[9]”汉讳“句;汉武帝姓刘名彻,所以当时把”彻侯“改为”通侯“,”蒯彻“改为”蒯通“等。[10]吕后:名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曾临朝称制。雉(zhì):俗称野鸡。[B11]谕:唐代宗名豫。”谕“与”豫“同音。

【译文】

我给李贺一封信,劝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就会考中,于是同李贺争名的人就毁谤他,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不参加进士考试是对的,劝他参加进士考试是不对的。“听到这话的人不仔细分析,也随声附和,于是众口一词。皇甫湜说:”如果不把事情辩明白,您与李贺都要获罪。“我说:”是的。“

律令上说:”两个字的名字不单独讳其中的一个字。“解释的人说:”这就好比孔子的母亲名徵在,说’徵‘就不说’在‘字,说,’在‘字就不说’徵‘字那样。“律令上又说:”不避讳和名字同音的字。“解释的人说:”譬如’禹‘和’雨‘、’丘‘和’萨‘一类字就是这样。“现在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考进士,是违犯了避讳中的,二名律呢?还是违背了”嫌名律“呢?父亲的名字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如果父亲名叫”仁“,儿子就不能称做人了吗?

避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创立礼法来教化天下人,不是周公、孔子吗?周公作诗不避忌讳,孔子不避讳母亲双名中的一个字,《春秋》不讥刺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周康王名钊,他的孙子,就是昭王;曾参的父亲名皙,曾子不忌讳”昔“字;周朝的时候有个人叫骐期,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叫杜度,他们的儿子应该怎样避讳呢?是要避讳声音相近的字,于是连姓也要避讳呢?还是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呢?汉朝讳武帝的名字”彻“为”通“,没有听说又讳”车辙“的”辙“为某字;讳吕后的名字”雉“为”野鸡“,没有听说又讳”治理天下“的”治“为某字;现在上奏章和下诏谕,没有听说讳”浒“、”势“、”秉“、”机“一类字。只有宦官和宫中侍妾,才不敢说”谕“字和”机“字,认为会触犯名讳。士君子说话做事,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礼法呢?现在考证经典,对照法律,考察国家典章,李贺考进士是可以呢?还是不可以呢?

凡是侍奉父母能够像曾参那样,就可以不受讥谤了;做人能像周公、孔子那样,也算是到了顶点了。现在世上的读书人,不努力效法曾参、周公、孔子的品行,而在避讳父母的名讳方面力求胜过曾参、周公、孔子,可见他们太糊涂了!周公、孔子、曾参,毕竟是不能胜过的,在避讳方面,如果胜过周公、孔子、曾参,那便是与宦官和宫中侍妾等同了,那么,岂不是那些宦官、宫中侍妾孝顺他们的父母,还胜过周公、孔子、曾参吗?

争臣论韩愈

【导读】

《争臣论》即”诤臣“论,它论述如何做一名真正的谏义大夫,批评的是唐德宗时的谏议大夫阳城,是一篇有的放矢的政论文。

全篇文章,紧扣”在其位则谋其事“的中心论点展开。条分缕析,层层辩驳,充分论证了阳城的失职,证明了阳城不能称作”有道之士“的结论。

文章有破有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语言尖锐直接,议论深刻有力,观点鲜明,笔锋犀利,富于战斗性。

同类推荐
  • 宋词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宋词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

    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

    豆瓣无数网友盛赞,超过300000次转发推荐,豆瓣人气作者十三的文字温暖通透,打动内心。人生充满未知,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会得到生命最美的馈赠。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憨厚地自言自语:“妈妈告诉我,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电影《大撒把》里有这么一句台词:“你把这事往好了想到头,再往坏了想到头,然后就没什么了。”《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是豆瓣人气作者十三写给世间所有努力生活的人最温暖的疗愈随笔集——关于人情冷暖,关于时光流逝,关于相爱相守,关于亲情绵绵……人世间所谓的运气深不可测,但只要你努力地行走在其中,总会收获自己所期望的礼物。
  • 学术之美

    学术之美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学者专栏”、“海峰随笔”等栏目进行的学术交流。这些随笔既包括刘海峰教授个人的治学之道与治学体验,还有对一些教育和文化问题的思考和评论。这些系列精品随笔以小见大,内容丰富、见解独特,且思想深刻、文笔优美,大气、轻松、幽默,具有很强的学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体现出刘海峰教授教育理论的精深和历史与文学功底的深厚,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 西部心情

    西部心情

    读书是灵魂旅游,旅游是身体读书,并好夜读与独游。西部地区值得我们去领略。
  • 女人心经

    女人心经

    《女人心经》是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殷谦所创作的关于女人心灵感悟的随笔集。它是《人经》三部曲的子集,以充满激情的语言阐述人性、情感以及赞颂生命,思索生命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乐观和坚定的信念,让我们在优美的文字中体味生命的真实感动。
热门推荐
  • 没有轮回

    没有轮回

    他是下任圣域统治者,神魔之子,却惨遭亲王反叛大祸。堕入忘川河,为保留记忆等待千年。千年后,石碑现,帝王降世,降临少年身。慕容家,妖灵族,等死吧。哪怕变成僵尸,我都要为双亲报仇!只要是正义的一方,无论手段多么卑鄙都可以被原谅!
  • 遇见从最初开始

    遇见从最初开始

    在遥远的东方,在那个承载着东方巨龙的圣胜地方,有一个全世界最庞大的集团——连帝国集团。其资产到目前为止尚未能有人真正算出,其创始人连赫天是个非常神秘的人物,从不公开参加任何活动。至今为止,也没有人能正确追踪到他的行踪。连赫天还有五个让人望尘莫及的儿子掌管着连帝国集团的五个重要枢纽。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龙脉帝尊

    龙脉帝尊

    七国争鼎的武道盛世,紫月凶兆降临齐国,一代妖星觉醒逆天强者记忆,横空出世。惑九洲,乱苍穹,征四海,闯龙宫。以一己之力横扫六国龙脉,搅动天下气运,成就东岳帝尊神位!
  • 演义之天空左岸

    演义之天空左岸

    三国演义的战争令人热血沸腾,在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时空,上演着一幕幕谋略,征伐和演义。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网页游戏《天空左岸》的故事,我的第一本作品,希望能给玩过这款游戏的玩家一点回味。本故事依照《天左》为背景,有不少的改动,另外,故事中发生的事情,有些事真实存在的,一些是我杜撰和拿来丰富小说的,并不完全属实,看官不要执着!
  • 魂起灵灭

    魂起灵灭

    灵—意识能量,魂—意识体,灵魂—意识能量体。凡人修灵﹑修魂,修得灵魂大成者为王。在烽火四起、战争不断的年代,天下谁手?在国恨家仇﹑世代怨恨的世界,一切谁掌?
  • 站在宇宙边缘

    站在宇宙边缘

    你可以想象50000年后的世界是怎样的,但你无法想像不同平行时空交错的故事与情感,是怎样渗透在这50000年的岁月里的,如果给你一个与萨尔一样的机会,你会选择走出人们熟悉的宇宙,还是会留下来,留下来生活在过去人们存在的地方?
  • 无限世界与调查员

    无限世界与调查员

    万维意外穿越,成为时空管理局的调查员,正准备穿越打怪升级泡妹走上人生巅峰,没想到——什么!敌人是旧日邪神!时空管理局是地球诸神成立的联合执法机构!自多元宇宙诞生之日起,地球神系就一直在抵抗混沌外域的入侵!我勒个去,对方这么凶残,还能不能好好地装逼打脸踩怪无限升级了?
  • 沉天记

    沉天记

    光与暗,相伴而生。当黑暗遮敛天幕,些许的光明挣扎撕裂黑暗,被称之为曙光。光与暗的胶着,衍化出灰的出现,从而泾渭分明,便是交泰。灰,邪便是光与暗,善与恶的分割线……于是策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