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不具佛根,本无佛性,却为佛佑
易小同呆呆的看着眼前早已哭成泪人的易晓晓,他那想要阻止易晓晓动作而伸出的右手僵在半空中。尽管他心里无数次幻想过这个场景的来临,但当这一幕真切的发生在眼前的时候,他……手足无措。他不知道接下去应该说什么,应该做什么,甚至他不知道他的手,他的脚应该放在哪里。
他的脑海中翻涌起无边的巨浪,狠狠地冲刷着他记忆深处最后一道防线,就在眼中泪水有再次决堤迹象的时候,他下意识的向前走了一步,然后伸出双手,狠狠地抱住了易晓晓,将后者的臻首轻轻的按向他,还不那么宽广的胸膛。本来激荡无比的心跳声,也在易晓晓入怀的那一刻慢慢趋于平静。
耳中,仍传来易晓晓那近乎撕心裂肺的哭声,他的心再一次感觉到一丝痛楚,与一丝欣慰。
两人都很有默契的没有说话,就这样保持着一个姿势,也不知过了多久,易晓晓的哭声渐渐平息了,只不过仍在微微的抽泣着。
易小同摸着妹妹的头,温柔的说:“其实,哥没那么急的,哥还很年轻,还有很多时间去等。”
易晓晓没有说话,只是搂着易小同腰的手,搂的更紧了。
“其实爸也很痛苦的,一边是儿子,一边是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他怎么可能会不难受,他啊!只是在坚守着一个态度,一个从小就给我们灌输的态度,你知道是什么吗?”
易晓晓摇了摇头。
“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去爱自己的亲人,去保护自己的亲人,他这么做,只是让我懂得你如果不去保护自己的亲人,亲人就会受伤,而自己就会陷入漫无边际的自责之中,他这么对我,只是不让我迷失在自责中,并分走一部分我的自责。”
“我刚去商田的时候,根本不能够了解爸的良苦用心,后来在商田遇到的那一切,才让我醒悟过来啊!这就是父爱啊!”
易小同嘴角上扬起一抹苦涩。
“我最终还是明白了这一切,但是所有的事情,还是没有了重来。”
易小同轻轻的将易晓晓从怀里推了出来,温柔的为其拭去眼角的泪水。
“今天你做的一切,让我很感动,但是你都可以明了的事情,难道爸还不知道吗?我相信,我与爸之间很快就有转机了,我们之间也就仅仅需要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很近了,我感觉的到。”
易晓晓看着眼中再次焕发光彩的易小同,突然她觉得自己刚才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现在的哥哥的笑容,是真的发自内心的。
“哥,我……”
易小同摸了摸易晓晓的脑袋,然后从她手里拿过那顶鸭舌帽,轻轻为她戴上。
“哥不会要求你很快的面对自己,但哥很希望,你在家中可以摘下它,不仅仅是为我,也为了妈,家永远是你最坚强的港湾,也是你面对自己的第一步,好不好?”
易晓晓盯着那张越看越容易陷进去的清秀脸庞,重重的点了点头。
易小同笑着说:“那么,我们回去吧!”说着便要去抓易晓晓的手,不过却被后者躲掉。
只见后者再次摘下了鸭舌帽,易小同的脸色在这一刻变了数变,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却见易晓晓昂起头,将挡在额前的头发向后一捋,对着易小同甜甜的一笑。
“哥,我好看吗?”
易小同愣了愣,然后无比开心的笑着说:“好看,比哥以前见到的任何一个女孩都好看!”
易晓晓笑出了花。
直到过了很多年,易小同都没有忘去这个笑容,在那一秒他终于明白,为何周幽王愿意点燃烽火戏弄天下诸侯只为博褒姒一笑?终于明白了原来一个人的笑容真的可以……倾国倾城!
回到了家里,方晴还没有回来,因为厂里离这边比较远,再加上厂里比较忙,所以对于加班的事,兄妹二人早已司空见惯。
两人简单的洗去脸上的泪渍,便各自回房休息了。
易小同轻轻掩上房门,打开桌子上的台灯,然后轻轻的坐在桌旁,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过了许久,他站起身,从商田带回来的包里,取出了一本古线装的本子,然后小心的放在桌上,紧而再次拿出一支笔,随后端正的坐在椅子上,深深的吸了一口空气,尽量使自己的心情归于平静。
他缓缓的打开那本古线装的本子,在第一页用很漂亮的正楷字,写下了一行字。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刚经第一品不过七十余字,易小同却足足写了近半个钟头,几乎每写完一个字,他都要仔细看一下,是否有错误,一撇一捺是否合乎标准。写完之后,他长舒了一口气,静静的等了片刻,然后取出一张白纸,轻轻的覆盖于上面,最后将白纸拿开,看了片刻,又过了四五分钟,才将写下金刚经第一品的本子轻轻合上,放到书架暗格中的木盒中。
易小同信佛,但却远远没到虔诚的地步,他所做的只不过是每日默写金刚经罢了,每天也不默写太多,只写一品,却力求一气呵成,不可有错字,不可有涂抹,近乎偏执的他如果发现有错字涂抹,则便从第一品开始重新默写。最开始未能将金刚经背下来的时候,他是对着从澜山寺一位老和尚那里磨来的孤本抄写,后来在向同桌背诵了不下一百遍之后,才开始默写。
他信佛却不是为了自己。
澜山寺那位老和尚对他说:“如果你真心想为某人求福德的话,便在抄写的时候,心中便想着那人吧。”
易小同便按照那老和尚说的方法去做,至于易小同心里想的是谁,恐怕除了易晓晓就再也没有可以让他哪怕高烧四十度也要坚持写完一品金刚经才昏倒的人了。
至于易小同所求福德是否真能落于妹妹身上,易小同不知道。只不过有一次他带着妹妹去澜山寺的时候,被那老和尚一把撞见,那是老和尚第一次看到易晓晓。他站在原地愣了好久,好半晌才双手合十,对着兄妹二人说了一句:“不具佛根,本无佛性,却为佛佑,善哉善哉。”把兄妹二人说的一顿云里雾里。
不过说来也怪,在易小同抄写金刚经之后,易晓晓就很少生病,即便由于换季偶尔的头疼脑热,也根本不需要去医院,甚至连药都不用吃就好了。
为此,易小同本着不可不信的态度坚持抄写金刚经,整整三年,未曾中断一天。
“有时间,再带着晓晓去一次澜山寺吧!”易小同轻轻的对自己说。
许久,易小同伸了一个懒腰,站了起来,推开门,向妹妹的房间走去,刚刚推开门却发现易晓晓正手忙脚乱的绑着一个很奇怪的发型,看起来有点像马尾。
易晓晓看到易小同进来,一把捂住了自己的头发,脸色变得通红起来,尴尬的说不出话。
易小同看了看妹妹的房间,又看了看妹妹那捂住头发的双手,心中了然。
他走到妹妹身边,轻轻的将后者捂住头的双手拿下,然后很自然的拿起掉在地上一把木梳,站在了她的身后。
易小同温柔的替易晓晓梳理着被搞得一团糟的头发,易晓晓的发质不是很好,也有些稀少,估计是一直带着鸭舌帽的原因。
易晓晓在易小同的手碰触自己头发的瞬间,安静下来,感受着身后哥哥温柔的动作,她的嘴角上扬起一个可爱的弧度。
“明天我带你去商场里面买面镜子吧!”易小同轻声说。
易晓晓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其实,不止是她的房间没有镜子,就是整个家里透明的可以清晰映出脸庞的东西都少的可怜,之前有的,一部分被易晓晓摔碎了,一部分被方晴给丢掉了。
易小同接过妹妹递过来的头花,将梳好的马尾扎了起来。
“紧吗?”易小同看着脸色有些异样的妹妹,开口说。
“不紧,只是有点不习惯”易晓晓摇了摇头。
“不过以后会习惯的。”易晓晓转过头开心笑着。
易小同有些欣慰的看着妹妹。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狗叫声,声音依旧凄惨而壮烈。
兄妹二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急忙赶了出去。
只见方晴,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打开门,嘴中说着:“你们两个怎么把田七关在外面了,楼下宋阿姨家里的狗可爱欺负它了。”方晴转过身,让身后的田七先进来,后者直接一路小跑的冲进来,一直冲到易晓晓的脚下,它抬起头看到易晓晓,两只水汪汪的小眼睛瞬间凝住了,随后它发出一连串的怪叫,头也不回的夹着尾巴冲向了阳台。
方晴脱下鞋子,一抬头看到了易晓晓。
“啪”
她手里的东西,全都掉在地上,一双眼睛瞪得老大,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面带微笑的易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