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到5月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1—40集,产生了轰动效应。
2003年9月,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播出电视剧《大宅门》续集(4l~72集),再一次引起轰动效应。特别是北京的观众,反响特别强烈。
《大宅门》一书也热销起来。
两年前第一次热销时,郭宝昌忙于签字售书。他的妻子柳格格安静地坐在边上,很平静,一点也不为场面所感动。
柳格格说:“我已经激动不起来了。整个过程太艰辛了。郭宝昌用八个月时间写完剧本,激动得不得了。我当时在深圳,他在北京打电话告诉我,完成一得意之作,就像他的孩子。1996年投入拍摄,拍3集就下马了。我这个人内向,痛苦折磨无法言表,闷在心里。4年就一直这么过来了。”
《大宅门》是以北京同仁堂的真实生活为背景创作的。柳格格所谈到的艰辛与郭宝昌40年对《大宅门》的孕育相比,只不过是九牛之一毛。
郭宝昌在16岁时就想写《大宅门》了。
郭宝昌真名叫李宝常。1942年出生在北京。父亲是一个从农村进城的建筑工人,在一次施工中摔成重伤,不得不打吗啡止痛,直到最后倾家荡产,正值壮年便冻死街头。母亲没辙,开始卖儿卖女,他被卖到京城一郭姓大家。
他的养母郭榕女士当时正在同仁堂大家族中给老太太当丫头,乐家四爷乐镜宇招她为二房太太,他便成了乐镜宇的继子。根据家族的规矩,随了母亲的郭姓,养父特地把宝常二字改做宝昌。
养父乐镜宇是同仁堂医药集团的董事长,掌管着同仁堂药厂和老字号买卖,十分风光。许多家族的往事他就是在那个时候听到的。15岁郭宝昌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要把养父讲的写出来。过了半年多,到16岁就开始构思写《大宅门》了。
“说实话,养父强烈的叛逆性格影响了我的一生。他敢于破除多少年的家族戒规,成为乐氏家族的叛逆者。他后来迎娶我的养母为妻,更是遭到家族的强烈反对,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坚决破除门第观念。老爷子的所作所为现在看来也很令人吃惊。
“我也沿袭了养父的叛逆性格。这种性格也让我吃了大亏。我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之后,因嘴上没有把门的,对人民公社、大跃进说了一些不恭敬的话,结果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在监狱关了3年。”郭宝昌说,“我的母亲于1978年去世。1979年我获得平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做导演。1984年转至深圳影业公司。改革开放唤起我新的创作欲望。80年代中期,又开始大张旗鼓地写作《大宅门》。90年代进入电视剧领域,我的贼心贼胆又死灰复燃。觉得用电视剧形式表现大宅门更为方便。于是,年近花甲再做努力,一部40集大宅门,终于在2001年播出。”
《新民晚报》2001年5月8日报道,《大宅门》故事在郭宝昌心中存活了40多年。他将它写成剧本,产生了轰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