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为了一些小事就抓狂,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无法顺其自然。我们总要面对一些心烦的事情,这只是生活的面貌之一,接受这个事实,就能找回平静又快乐的生活。
76.不要一味追求认可
我们都可能被别人引导或影响,特别是爱我们的人或某些专家。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只能相信自己。
一个一味追求认可的人,在作大多数的(至少是重要的)决定时,都是基于别人的想法。他们不会根据自己的意识、智慧、理解力、直觉与构思完善的计划来作决定,而是更关心如何达到别人的标准,如何能被别人(父母、朋友、社会等)接受。
一味追求认可会给自己制造很多麻烦。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这会榨干你生命中的喜悦。自主地作决定,选择要做的事,努力达成自我创造的目标,是生命中最能够实现自我的方面之一。没有人能真正走进你的心底,知道你爱的是什么、应该做的是什么。因此,对人生真正的需要来说,大部分时候,别人不了解或否定你所做的事或下的决定,都是次要的。
一味追求认可的人,也会制造一大堆的压力与困惑,频频为小事抓狂。如果你所作的决定基本上都是依据别人的认可,你会发现有人可能会很高兴你这样做,其他人却可能会反对或批评你。有趣的是,在某些例子里,一个人会告诉你他为什么喜欢你做的事,而其他人也会用同样的理由来说明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比如许多朋友告诉我:"我喜欢你的书,因为很简单。"另外一些人告诉我他们不喜欢我的书,也是因为"太简单了"。你不可能取悦每个人,甚至连尝试一下都是不明智的。如果我想要讨好每个人,克服每一种对我不利的批评,我就会疯了。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了解到你基本上只能尽力而为,尽量做到诚实、道德,跟着你的心意走。
过度追求认可,是源自害怕被拒绝--你害怕自己的决定不够好。但是你的决定已经够好了,因为这是你自己的决定。你能想象,如果你必须要为我作一个重要的决定,会有多荒谬吗?你不能这么做,因为你没法进入我的脑袋代替我思考。只有我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同样地,如果要我替你作决定,或是要某个人替你作决定,也是很荒谬的事。我们都可能被别人引导或影响,特别是爱我们的人或某些专家。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只能相信自己。
当然,我们可以适度地参考不同的观点或因素,再来作决定。有时候你会发现别人的观点确实比自己的优秀,所以你可以依据别人提供的数据,来修正自己的决定。此外,最重要的是了解,享受别人的认可与需要别人的认可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希望被认可,我也一样。关键在于,你不一定非要别人的认可才能肯定自己,才能作决定。
所以重点不在于你不该去收集信息、找寻指导或帮助、愿意学习与调适,或喜欢被认可;而是你不要在别人不认可你时,就变得无所适从。
成为不一味追求认可的人,就和你承认认可的重要性一样容易。如果现在的你是个过于追求认可的人,你就要承认自己有这样的倾向,然后当问题出现需要作决定时,就退一步问问自己,你所作的决定是依照自己真正的需要,还是受到了别人的影响或过度关心别人的认可?要很有耐心,这可能需要花上一生的时间来练习。时间久了,你将学会相信自己的智慧,并且发现这么做带来的喜悦与成功。同时,你会尊重、倾听别人的建议,但不会因为他们的不认可而让自己感受到压力。
77.也不要完全不追求认可
完全不想追求别人的认可,可能是因为不希望被人控制。
不要完全不追求别人的认可,就跟不要一味追求认可一样重要。我曾听人说过,真正成熟的征兆是,不要因为叛逆而反对父母的一切意见。如果父母赞成你的决定,那么你就欣然接受那个决定。
不追求别人的认可,就像一味追求别人的认可一样问题多多。有些人只要知道别人会认可他的决定,尤其是一些他觉得是象征权威的人物,像父母、老师或社会之类的角色,他就不肯下这样的决定。这群年轻人认为自己是独立自主的,其实他们却被自己的叛逆囚禁着。
几年前,我跟一个十五岁的年轻女孩有过一次有趣的对话。记得我当时给她的挑战,是要她作一个父母都认可的决定。我告诉她,我不认为她能做到。一开始她的防卫心很强,反对这项挑战。但是当她开始仔细思考,发现过去自己作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父母不喜欢的,包括她的衣着、她在身体上穿的洞、她选择的朋友、她热衷的活动、她吃的食物、她读书(或不读书)的方式,还有她说话用的字眼。
最后,这个年轻女孩发现,原来她真正喜欢的其实是学院风的穿着。她是被自己伪装的外表囚禁住了,但她很怕承认这一点。当她了解到自己所作的决定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受限于她自找的负担--必须跟父母唱反调,她才真的获得了自由。之前的她不但不像独立自主的个人,反而像是被操纵的木偶。
完全不想追求别人的认可,可能是因为不希望被人控制。问题在于,如果你做了过头,反而会被控制。关键是学着作决定时,不要为了叛逆而叛逆,而是要发自内心,诚实又客观地理解什么才是正确的。
一旦你重新定义了自由与独立的意义,就可以开始作一些调整。我也曾觉得,要承认父母确实懂得不少人生道理,是非常困难的事。我只希望有一天,我的孩子也能对父母有同样的理解。
78.不要常常"练习"不快乐
除非你注意到自己的负面思想,否则你就是在练习不快乐,而自己却一点也没有察觉到。
"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可从来不想这么做!"每次我对年轻人提出这个建议时,都会得到这类典型的答案。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你当然没有在"练习"不快乐,至少你没有这样的意图。毕竟,没有人会故意伤害自己的心灵。
在这个一直强调"多就是好"的世界,我们显然已学会如果想要精通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多练习。所以,如果你常常练习不快乐,最后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所说的"练习不快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假设你的目标是变得不快乐、充满挫折、压力很大,那你需要做些什么?能保证你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去想一堆让自己不快乐、生气、充满压力的事。如果没有这些思想,你根本就没办法不快乐。因为我们的思想是与心灵及感觉紧密相连的,在我们有负面的感觉之前,我们必须先有负面的思想。如果你不相信我,请试试看。不要去想让你心烦的事,看看你能不能马上就心烦起来。
我们总是在思考,一天当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如此。我们只是没有注意到自己在这么做。让我说明一下:
思想跟呼吸是一样的,除非现在阅读到"呼吸"这两个字,否则你可能不会注意到自己在呼吸。思想也是如此。思想会一直持续下去,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问题在于我们并没有注意到思想与感觉之间的紧密关联。思想通常会令我们的感觉变糟,促使我们表现出负面的行为。
有些思想是充满快乐、积极、怜悯、希望、创造力、爱、机智、帮助或仁慈的。然而,有些思想可能是负面、悲观、自我防卫、忧虑、生气、憎恨、嫉妒或有害的。我并不是说你所有的思想都必须是正面的,只要有些负面的思想就是不对。但你可能已经明白,至少思想对感觉负有相当的责任,除非你注意到自己的负面思想,否则你就是在练习不快乐,而自己却一点也没有察觉到。记住,思想仍然是紧紧跟随着你的。
以下是你可以试验的方法:下一次你觉得生气、悲伤、挫败、有压力或有负面感觉时,就想一下这个策略。检查一下你的思想是怎么样的。那些思想必然就表现在你的感觉中。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悲伤,可能是因为你先有了悲伤的想法。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负面的想法,并肯放下那样的思想,你就可以抽离出负面的心境,了解到"嗯!又是我的思想在作怪了"。一直到今天,我总是能在开车、洗澡或搭飞机时,发现自己正在遭受"思想攻击"。我会在心里演练一些即将发生的事件,想象它会变得多么糟糕,突然间,我好像一下子醒了过来,对自己说:"哇!又来了!我的思想又在让我瞎操心了!"
一旦你明白思想只是思想,除非你同意,它绝不会伤害你,这就像是一场游戏,你可以丢掉自己的想法,消除、忽略或改变它。虽然不是每一次都会成功,但大多数时候却是如此。
这项策略并不是每次都很容易做到,但却能帮助你重新回到正轨。我想你会对结果感到很惊喜。
79.把犯错后的伤害降到最低
每个人都会犯错,这只是人性的一部分。然而,大部分的压力不是来自我们的错误,而是来自我们犯错之后,做了哪些事或没做哪些事。
这是本书中最实际的策略之一。每个人都会犯错,不是说不好听的话,就是把事情搞砸。这只是人性的一部分。然而,大部分的压力不是来自我们的错误,而是来自我们犯错之后,做了哪些事或没做哪些事。
从某方面来说,这也是在测验我们的度量有多大,我们有多谦逊。比如你把事情搞砸了--被人抓到说谎,在别人背后说闲话,损坏别人的财物,鲁莽无礼,伤害别人的感情,等等。如果你能承认自己做错了,主动且很有礼貌地真诚道歉,大多数时候问题就解决了。你的"损害控制"就完成了。
只要你能从错误中学习,并且真诚地忏悔,大多数人都会给你第二次机会。你还是会感受到一点压力,但会减轻到最低程度。不论发生的是什么事,最终都会被遗忘,你的生活还会继续下去。如果你不幸没有得到原谅,至少你已经尽力修正、补救过了。你可以照自己的方式继续往前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你找借口、责怪他人、变得自我防卫、逃避、让事情更复杂,你一定会为自己制造一大堆额外的压力。被你伤害或影响的人会假定你将再做同样的事。别人不会信任你或给你另一次机会。你的名誉会受损,而且别人会在你背后说闲话。此外,你的心灵也会受到伤害,因为你没有给别人一个原谅自己的机会。不论你做过什么,都会在心灵深处留下痕迹。
有一次,当时还是个年轻人的迈克跟朋友乱开玩笑,他说了一段很粗鲁、可憎,并带有种族歧视意味的批评言论。他一点也不知道当时正好有一个那个种族的人在看着他。当他转过身看到那个人时,他的心沉了下来,觉得自己真是个笨蛋,一个彻底的混账。他不敢相信自己做了这样的事。
当时迈克像是站在十字路口。他的朋友就站在那儿,那个被他侮辱到的人也站在那儿。
后来他作了这一生最好的一个决定。他用谦逊又真诚的语调问那个人,是否能容许他道个歉。很幸运,那个被侮辱到的人也容许他这样做。
迈克真心诚意地道了歉,承认自己所做的事是不可原谅又可悲的。他说他只是想要"装酷"而已,并不是真的那样觉得。因为他的诚意,那个人接受了他的道歉。
如果他选择的是另一种做法,继续当个混蛋,或是逃走、嘲笑对方,结果会是什么,你应该可以猜得出来。他可能会引起一场打斗,并且深深伤害到另一个人的感情。此外,他这一生都会带着这段丑陋的记忆活下去,知道自己其实没有胆量道歉。
迈克所做的事是错的,但是,就算他已经造成了伤害,他还是能够"降低自己的损害"。我第一次听到迈克的故事时,真的非常感同身受。一直到现在,我仍然在尽力降低我所造成的损害。希望你也能这么做。
80.与其反抗生活,不如拥抱生活
与其反抗每一件不照你计划进行的事,不如带点包容心接受一切。
我想每个人应该都很熟悉这句话,这句话不仅很吸引人,还是一种很有威力的方法,能让你掌控压力。
生活过得紧张又僵硬的问题在于,不了解日常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地,生活经常在变化与演进。那是一种流动的状态。如果你顺其自然,不要有太多的反抗,你的生活就是一场优雅的舞蹈。在前进的途中,你会不断地调整。另一方面,如果你抗拒潮流,逆向而行,你的生活就会像个战场,经常在挣扎并且挫折不断。你不会优雅、适宜地作调整,只会莽撞地抵抗,想要让事情都做对。你唯一觉得平静的时刻,是所有的事都正确的时候。老实说,这样的情况会经常发生吗?
就某方面来说,生活像是一张巨大的网,成千上万的事情互相牵动联系着。你会碰到正在发脾气的人,原定的计划改变了,某个人对你不高兴……错误、混乱的状况是不可避免的。总之,有些事可能进展顺利,有些却未必如此。顺其自然,意味着你必须接受事实,知道生活有时是很混乱的,许多事几乎都不受我们的控制。与其反抗每件不照你计划进行的事,不如带点包容心接受一切。也就是说,你可以尽可能照自己的喜好来做事,但是万一事情不顺利也无所谓。与其反抗生活,不如拥抱生活。
例如,一群年轻女孩排队买电影票。她们等了半天,终于来到买票的柜台前,结果却售完了,排在她们后面的人全都骚动起来。此时,其中一个少女冷静地将同伴集合起来说:"不要担心,我们去找别的事做。"
就是这样没有戏剧化的反应,也没有什么威胁与抱怨、恼怒与气愤。最重要的是,她没有感受到一丝压力。她在乎这件事吗?当然在乎。但她有什么办法吗?没有。在我看来,不论这计划的改变有多突然或多失望,她这样的处理方式,一定会让她们找到其他的乐趣。她们一起展现了顺其自然的能力,不会为了小事而抓狂。
与此同时,我发现有趣的是,其他也在排队的人这时几乎都在捶胸顿足,既生气又灰心。你可以看出他们的这个晚上被毁了,就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顺其自然。我猜想会排队买票的人应该都是常看电影的人。我敢打赌,他们十次中会有九次都能顺利地看到自己喜欢的电影。但是当"现实"发生,事情出错时,一般人典型的反应就是过度夸张或感到失望沮丧。
我可以告诉你几百个类似的故事,来说明大多数人都会为了一些小事而感受到压力,反应过度。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特征:无法顺其自然,一点点的不如意就看得很严重。这种无法接受现实的态度,会带来频繁的挫败感,觉得失望、心烦意乱、被干扰、压力很大。此外,不能顺其自然的人也很难相处,因为你会感受到他们的紧张。
这个话题值得你深思,因为顺其自然不只会带来难以置信的好处,而且很容易学习。你要做的只是不时提醒自己,大多数让我们沮丧的事,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严重。告诉自己,我们总要面对一些不便、心烦的事。这只是生活的面貌之一,并没有什么不对。如果你能说服自己接受这个事实,更能包容一切,你就会找到快乐又平静的生活。
81.多注意父母做对的事,而非做错的
有多少次他们都准时把你送到某个地点,或总是帮你准备好一顿饭,为你填好表格,替你找到丢掉的东西,为你买单……而你只在意他们某一次的失误,并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