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水平较高,内容特别丰富,具有一定的特点。针对高中学生认识特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设计了这样的学习要点:“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这个要点的关键,在于通过“概貌”,了解“特点”。既然是概貌,就不必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可以只讲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谈到特点,首先应该弄清有哪些特点,哪些特点应该让学生了解。我们认为,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固然很多,但对高中学生而言,需要了解的特点,可限制在如下几点: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4.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货币制度及货币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水平与特点。
基于以上理解,本课的编写,采取按时序分类编排方式,力图在有限的课时里,用有限的篇幅,列举具有典型意义、能够说明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特点的事例和现象,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地勾勒出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使学生学过本课之后,基本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本课与本单元其他各部分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繁荣的前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商品,也为商业的繁荣提供市场。商业的进步,一定程度上反过来调整、刺激、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因此,本课虽然不直接叙述农业、手工业的内容,但一定要以此前已经讲述过的农业发展及其特点、手工业发展及其特点为基础。
重农抑商,是制约古代商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艰难与曲折。大约自战国末年开始,古代中国统治者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关重农抑商的内容,在后面的课文中,另有专门叙述。本课既要体现出重农抑商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又不能直接叙述重农抑商政策。这也是本课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战国秦汉时期快速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停滞倒退,隋唐时期恢复繁荣,宋元时期突破旧制,明清时期缓慢发展。这些阶段性特征的形成,不仅与前述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两方面因素的作用有关,而且与各个时期政治、军事,甚至文化、宗教的综合影响分不开。由此可见,本课的内容,不仅与本单元内的其他三课存在因果关系,而且与本册其他单元及其他两个必修模块之间,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课文叙述有必要充分考虑这种种联系。
对先秦商业发展的概况,课文叙述的目的有两点,一是简单介绍商人出现的历史,二是粗线条地描绘早期商业兴起的情形。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商业的发展,包括商业成就与经商理念,为后世中国商业的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