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三藏真经是什么?
如来佛祖说有三藏真经:“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般不载。”大致可以认为,这三藏前两藏是关于科学的,只有最后一藏才是超度亡灵。当然这三藏与佛教经典的三藏(经藏,律藏、论藏)没有任何关系。
为什么拿了紫金钵盂就能取得有字真经?
钵盂是僧人吃饭的器具,对僧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物品,把钵盂给人,就相当于丢了吃饭的家当,换句话就是彻底臣服了。三藏的紫金钵盂也不是普通钵盂,那是唐王所赐,算是皇帝钦命,送给如来,也算是唐王对如来的敬意。
通关文牒上的狮驼国印从何而来?
狮驼国是一个怪兽国家,没有人类,悟空在如来帮助下降服青狮精、白象精和大鹏精,国中的小妖四散逃走,空空荡荡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谁在通关文牒上盖的狮驼国印?有一种可能就是妖怪虽然散了,但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印章还在,自己盖一个也行,也不虚此行。
原文引用的第二个经典是什么?
第一个原文引用的是《心经》,第二个就是《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时任中书令的褚遂良书,现有石刻存于西安大雁塔,是书法史上的代表之作。大雁塔还有一石刻《圣教序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为当时还是太子的唐高宗李治撰文,足见取经之事影响深远。
沙僧皈依佛门,能够继续当卷帘大将吗?
当日在流沙河收服沙僧时,观音菩萨曾说:“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如来肯定不能决定天庭的官员任免,那么,玉帝能够让他官复原职吗?
第二十五回真经终归东土五圣到底功成
三藏一行辞别寇员外,往大路而去,将近灵山,果然佛国景象。说话间已到灵山脚下,玉真观金顶大仙前来迎接。当日菩萨言取经人二三年即到,不想路途坎坷,走了十四年。金顶大仙原是不知,如来给菩萨三个箍,要她找三个神通广大的妖魔,给取经人做徒弟,不想有缘给三藏为徒的是那沙僧、八戒和悟空,唯悟空算得上是神通广大。菩萨原想着如悟空那样神通广大的三个给三藏为徒,那到灵山也就三年,不想玉帝为掩人耳目,安排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下凡,所谓计划不如变化,最后取经时间也就长了。后来那两个箍分别给了黑熊精和红孩儿,若是他们两个和悟空保三藏西去,也就三年时间。
穿过观宇后门,便是通往灵山的道路。出得玉真观后门,三藏看到半山中五色祥光,千重瑞蔼,灵鹫高峰之上便是佛祖圣境。缓步上山五六里,见一河流,八九里宽阔,四无人迹,有一独木桥,桥边一扁,上书凌云渡。接引佛祖驾一无底船儿前来,三藏上得船,见水中飘过一死尸,众人皆道是三藏,原来已到金蝉脱壳时,三藏已脱去凡胎肉身。
经层层报知如来,如来大喜,宣四众至大雄宝殿,礼毕。如来开怜悯之口,言取经缘由。原是东土南赡部洲不得超升者众,虽孔教立礼义廉耻,帝王施斩监流配,然冥顽不化、穷凶极恶之徒辈出,只有三藏真经,可劝人行善,超度亡灵。佛祖叫先款待斋食,后随阿傩伽叶两位尊者前去传经。
那藏经宝阁内果然琳琅满目,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索要人事。三藏一路西行艰难,受人布施,哪有什么人事,悟空更是火光万丈,阿傩、伽叶见此送上无字经书。三藏不知,欢欢喜喜奔路下山。
却说燃灯古佛见三藏收了无字之经,知东土众僧愚迷,不识真经,乃叫白雄尊者夺那无字经书,叫三藏再取有字真经。白雄尊者施阵风,赶上取经人,夺了经文包袱,悟空急忙去赶,白雄尊者撕碎包袱飞走,经书洒落,三藏方知是无字经书,遂又返回找如来问缘由。
见到如来佛祖,悟空告那阿傩、伽叶传无字经书,望如来治罪,不想佛祖言经不可轻传。三藏没有人事,只好拿出唐王所赐紫金钵盂,望能传得有字真经。阿傩、伽叶知这紫金钵盂乃是唐王所赐,遂遵佛旨传三藏有字真经。
八金送三藏腾云返回大唐。观音与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和护教伽蓝谈西行一路情形,不想八十难满,还少一难,遂令揭谛赶上八金刚,再生一难。揭谛赶上三藏一行,依菩萨旨意行使,果然三藏一行腾不得云,坠下地来。
悟空当空仔细查看,乃是通天河西岸。三藏想起当日在陈家在不得过河,幸有老鼋相助,方得渡过,今日到此,又不知如何过河。三藏行至河边,早有那老鼋迎了上来。原来他当日在此修行,被那灵感大王占了府邸,可怜无处藏身,后因悟空求观音菩萨降了灵感大王,夺回府邸,一家团聚,今日知道三藏返回东土,路过此地,特来迎接。
师徒四众,连马五口,俱在老鼋身上,老鼋驮着他们,安稳过河,行经多半日,将近东岸,老鼋突然想起一事。当年他送别三藏时曾托一事,向如来讨问自己寿数如何,今日提起,不想三藏在灵山,专意取经,竟然忘了此事,见老鼋想问,不知如何作答。老鼋知三藏忘了托付之事,心中不满,将他们落下身去,自己潜水而去。悟空扶三藏出水,一行登到东岸,只是经包和衣服俱湿。受人所托,当忠人之事,不可轻诺寡信,三藏虽非无意,但终负人之托,该有此一难。
次日,天晴,在山崖晾晒经文和衣服,有陈家庄渔夫识得三藏,陈澄得知,请三藏到庄里一叙。陈家在果然又是一番铺张,三藏一行欢欢喜喜。三藏怕夜长梦多,夜里,一行悄然东归,时有八大金刚前来,一阵香风,送他们上了大唐。
唐王见三藏取经归来,自是欢喜,交付经文,谈及西行坎坷,三藏又送上通关文牒,果然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览毕,太宗赐宴不提。
次日一早,太宗念三藏之功,撰《圣教序》一篇,权表谢意,一时传为美谈。太宗一行至大雁塔,听三藏谈经,不及讽诵,早有八大金刚催促,急返回灵山,如来遂论功行赏。
却听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三藏感佛恩,朝前拜谢。
如来接着道:“孙悟空,你原是我弘法伏魔金刚托生,后又修得通天本领,因汝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悟空至此孽难全还,一路艰辛,终到花熟蒂落时,一时悲喜交加,拜谢如来,又奉上当日在青龙山玄英洞缴获的犀牛角,如来见悟空有此孝心,甚是喜欢。
如来又道:“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汝记爱人身,在福陵山云栈洞造孽,喜归大教,入吾沙门,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八戒心中稍有不满,取经路上,一路助那悟空降妖除魔,脏累苦的活自己也是干了不少,口中嚷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如来道:“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八戒此时已有所成,心有所悟,见如来如此,定有原由,遂谢如来。
如来再道:“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沙僧一路心灰意懒,不想一路艰辛,今日竟有此功果,甚是高兴,拜谢如来。
如来又叫那白马:“汝本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因汝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入我沙门,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白龙马感激观音活命之恩,今日竟成正果,也是意外,拜谢如来大恩。
悟空如今成佛,那金箍自然消去,只是那金箍在那头上生根,融入那铜头之中,使得那头更是坚硬无比。如来又对观音菩萨道:“孙悟空,猪无能,沙悟净三人,虽入我佛门,但身负天职,今日取经功成,当去告知玉帝。”观音心中明了,乃与三人上灵霄宝殿,拜见玉帝。
玉帝见观音与悟空三兄弟前来,早知前后,众仙俱来贺喜,悟空三兄弟甚是风光。却见高座上玉帝金口道:“齐天大圣如今取经功成,乃是大功一件,朕已着重新整修大圣府,从此以后改名‘大圣宫’,宫内原有二司改为‘弘法’‘伏魔’,统领三界降妖伏魔之职”,悟空见玉帝如此厚爱,上前谢玉帝金恩。
玉帝又道:“天蓬元帅取经途中挑担有功,如来佛祖已经封赏,一路助大圣降妖除魔,功不可没,除原领天河之职外,统领三界水军。”
玉帝再言:“卷帘大将取经途中护佑旃檀功德佛,助师兄降妖有功,一路沉着冷静,数次危难之时,化险为夷,加封金吾大将军。”沙僧想起当日当赢菩萨取经时,菩萨曾说:“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不想今日又得拔擢,感谢玉帝不提。
大圣随班站定,只见玉帝拿出一物道:“大圣当日降那犀牛精所献牛角,乃是避水的神物,朕有众天护佑,此物也无甚用,一只留在府库,其余三只你等兄弟可每人一只,算是朕的一点心意。”大圣、天蓬与卷帘谢玉帝赏赐。
玉帝环视群臣,只见太白金星上前,有本要奏,不知为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