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红孩儿与天上老君到底是什么关系?认为红孩儿与太上老君是父子关系的证据有二,一是红孩儿会三昧真火,二是红孩儿不像老牛。其实,红孩儿是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的三昧真火,施法时需要五辆小车,还要再捶鼻子两拳,明显与老君无关,另外,关于红孩儿的长相问题,应该说是因为善财童子是人样,红孩儿才长成人样,红孩儿的原形是善财童子,所以当是人样,也就是说吴老先生当是根据善财童子的形象演化出红孩儿的形象。
铁扇公主的扇子是老君给的吗?铁扇公主的扇子是昆仑山后,自混沌开辟以来,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乃太阴之精叶,故能灭火气,而老君的扇子也不是凡间常有之物,也不是人工造就之物,乃是自开辟混沌以来产成的珍宝之物,铁扇公主的用于灭火,而老君的用于生火,作用本不相同,说明不是同一把,唯一相同的是两把扇子都生于开天辟地之时。大概是古人多用芭蕉叶做扇子,所以提起扇子人们第一印象就是芭蕉扇,但邻居家的芭蕉扇和自家的芭蕉扇肯定不是同一把,而且也不一定是一颗芭蕉树上的。
龙王私自行雨到底行不行?当日泾河龙王不尊玉帝旨意行雨,结果被斩,且不说是为了保水族繁荣,但抗旨不尊,必死无疑。在枯松涧四海龙王受悟空邀请降雨,并无玉帝旨意,虽然降了雨,但却不用负担任何责任,可见核心问题不在降雨,在于是否按圣上旨意办事,枯松岭龙王下了雨,但玉帝本来就没有差遣,所以也没有抗旨的问题,最多也就是个诫勉谈话。
第十三回火云洞观音显神威黑水河鼍龙欲报仇
话说观音菩萨至玉虚宫拜见完元始天尊,顺便去访太白金星。慌得金星急忙相迎,主客寒暄,谈及取经之事,时有公刘散陪坐。观音欲听公刘先生之言,公刘问菩萨:“天下能胜大圣者存乎?”观音言:“当日悟空在花果山为王时曾结拜七兄弟,俱是些厉害角色,只是悟空被降后四散,唯牛魔王势力日渐庞大。”公刘先生道:“愿闻其详”,菩萨言:“牛魔王武力高强,广交天下豪杰,一向谨慎,他儿子在枯松涧称霸,已是无人能敌,他内人铁扇公主仗着能灭火焰山火,在翠云山过得逍遥自在,他兄弟如意真仙在女儿国解阳山聚富敛财,他自己则结交积雷山摩云洞玉面狐狸,更是与碧波潭龙王交往过密,这样下去,只怕会留遗患”,公刘先生道:“遇强敌当智取,可先剪其羽翼,断其臂膀,再擒其主”,菩萨有降牛魔王之意,只是那牛魔王不亚于悟空,想必是一场恶战,当出其不意,各个击破。
师徒离了乌鸡国,晓行夜宿,将半月余,到一高山。山中有一妖王,乃牛魔王之子,三番五次变作小孩惹那圣僧动了恻隐之心,悟空虽已识破,但三藏执迷不悟。那妖弄一阵旋风,一时间黄沙密目人难走,怪石伤残路怎平。那怪骋风头,将唐僧摄去了,无踪无影。八戒和沙僧躲避大风,不曾看见三藏去向,悟空怨三藏不听己言,生了退却之心,沙僧闻言浑身麻木,打了一个失惊,极力劝阻。原来,那悟空可回归花果山,八戒可去高老庄,都是自由去处,只沙僧断不能再回流沙河,受那万剑穿心之苦,乃言道:“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悟空遂断了回花果山的念头,决定与二师弟前来寻三藏。
经众土地与山神之口,悟空得知此山名号山,山中一涧名枯松涧,涧边有一火云洞,洞中有一妖,乃牛魔王之子,罗刹女铁扇公主养的,在火焰山修炼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神通广大,牛魔王使其镇守三百里号山,乳名红孩儿,号圣婴大王。悟空想起当年曾在花果山与牛魔王结为兄弟,算起来还算亲戚。
悟空寻至火云洞,不想红孩儿并不认他这个亲戚,与红孩儿大战,抵不住他的三昧真火,败退回来,又想水火相克,便去求四海龙王降雨灭火,结果雨水灭不得三昧真火,被烧得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差点送了性命,好在八戒使一个按摩禅法,方得苏醒。到松林之下坐定,少时间,悟空止不住泪滴腮边。想起当日离了五行山随三藏西去,一路万苦千辛,指望一朝功成正果,不想遭此劫难,当下只能请菩萨帮忙,但悟空身体经伤不愈,八戒乃前往南海。那红孩儿早已探知,变作观音菩萨抓了八戒。
这红孩儿确实孝顺,宣六健将去请牛魔王共同享用唐僧肉,不想悟空变作牛魔王模样,六健将误认为是牛魔王请到火云洞,不想被红孩儿识破,只好逃离火云洞。最后悟空决定亲自去请观音前来降魔,纵筋斗云,径投南海。
至落伽崖上,有二十四路诸天相迎。这二十四路诸天乃是佛教的护法诸神,乃大梵天、帝释天、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金刚密迹力士、摩醯首罗天、散脂大将、大辩才天、大功德天、韦驮天神、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摩利支天、日宫天子、月宫天子、娑竭龙王、阎摩罗王。
经鬼子母诸天报知,悟空方得拜见观音菩萨,他敛衣皈命,捉定步,径入里边,倒身下拜,行事甚是小心,不敢惹怒菩萨。诉说完红孩儿阻拦之事,菩萨大怒道:“那泼妖敢变我的模样!”将那净瓶往海中一掼,唬得那行者毛骨竦然,以为言语触犯菩萨,即起身侍立下面,待老龟驮着净瓶爬上岸来,悟空知道菩萨乃是怒红孩儿假扮之过。菩萨命悟空拿起净瓶,悟空伸手去拿,谁知好似蜻蜓撼石柱,竟纹丝不动。原来那净瓶盛了一海之水,悟空无此神力,却见菩萨轻轻提起净瓶托于手中。菩萨又让善财龙女劈一莲花瓣,载悟空度海,悟空担心花瓣不能载物,碍于菩萨威言,不敢不从,待上得花瓣,方知比海船还大三分,菩萨吹一口气,悟空已过南洋苦海。原来菩萨在悟空大闹天宫时并未施展身手,悟空敬菩萨缘于五行山救命之恩,今日菩萨大显身手,意在让悟空知道佛法无边。悟空观菩萨法力深微,更是不敢造次。菩萨吩咐诸天各守仙境,又差木吒上界向托塔李天王借全副天罡刀一用。
菩萨将天罡刀化作一座千叶莲台,纵身上去,端坐中间,又叫各路土地山神将三百里生灵尽数送在巅峰之上安生,乃倒出净瓶中水,一时间,漫山遍野。菩萨叫悟空前去找那妖王打斗,许败不许胜。悟空知道根本不能取胜,无非是想法让菩萨降了他。果然那妖王中了悟空计谋,不使三昧真火,一路追打悟空。悟空躲在菩萨身后,妖王不知深浅,竟持枪刺向菩萨,菩萨丢下莲台,升在空中。妖王坐上莲台,学菩萨形状,不知莲台乃天罡刀所化。菩萨念动真言,莲台显出原形,乃是三十六把天罡刀,把妖王困住,菩萨给他戴上金箍咒,使他不得逃脱。没奈何,妖王只得纳头下拜,随菩萨做了善财童子。菩萨带一海之水前来,本意乃是以水克火,不想悟空聪慧,红孩儿并未施展三昧真火,只需那全副天罡刀即将他收了。俗语云:覆水难收,不想菩萨念动真言,将那海水依然收去,悟空观之,知菩萨有回天之力,愈是敬畏。菩萨带善财童子自回南海。悟空师兄弟救那三藏脱离苦海,三藏感念菩萨大德。
师徒一行离开离了号山枯松涧,笃志投西,行经月余,忽闻水声。三藏屡次经历艰难,心中甚是不安,问道:“又是哪里水声?”,悟空回道:“师父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哪里有什么水声,你把那乌巢禅师所授的《心经》忘了吗?”三藏仍不能悟,乃道:“《心经》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字,句句在心”,悟空道:“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当除六贼,心无杂念。”三藏闻言,想起当日悟空除掉那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和身本忧六个剪径大王,自己竟执迷不悟,赶走悟空,好在有观音菩萨相助,得以劝服悟空。今日悟空说出,自己早已醒悟,断不可心生杂念,当坚定决心,唯感叹离开大唐岁月久远,取经道路难行,不知何时得到西天。悟空道:“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只要一心向佛,总有水到渠成之日。说话间,果然见一黑水滔天之河,河宽十来里,一行不知如何过河。
正踌躇间,一船夫驾小船而来,八戒扶着三藏乘船过河,不想此船夫乃河妖,想吃唐僧肉延年益寿。河妖使一阵狂风将三藏与八戒捉至河神水府,悟空不善水战,沙僧急去相救。那河妖与沙僧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沙僧意欲诱其离水,让悟空帮助降服,不想那怪并不追赶。无奈,沙僧只能上岸,时有黑水河神求悟空助己夺回水府。
原来此河妖乃一鼍龙,是西海龙王之妹与泾河龙王之九子,自泾河龙王被斩之后,随母亲居于西海龙王敖顺之处,母亲亡故后,西海龙王念其年幼,着与黑水河养性,待长大后别迁调用,不想这鼍龙仗着本领高强,占了河神水府,河神状告于西海龙王,无果而终。不想这鼍龙想起当日父亲泾河龙王为水府众生之安危,奋不顾身与那袁守城打赌,不尊圣旨胡乱降雨,赢了袁守城,保住水府之众,但终因不遵圣旨被判斩。那唐朝太宗皇帝本已答应相救,不想丞相魏征梦中斩龙,悬龙头与市曹,晓谕长安黎庶,龙王因此每每向太宗索头。太宗虽悬挂秦琼、敬德之像拦住龙王阴魂,却不料身体患病,御医无回天之数,乃带魏征之信赴冥府,告知判官崔钰,得以延寿十载。太宗还魂,想起当日在地府之见闻,心中惶恐,下令开水陆大会,引出三藏求取大乘佛经之事。鼍龙因此记恨三藏,欲食其肉,寝其皮,报杀父之仇。
悟空知道鼍龙乃敖顺之甥后,赴西海问罪,西海龙王急令太子摩昂率兵前去擒拿。鼍龙不是摩昂对手,战败被擒,回西海受审不提。黑水河神感念悟空相救之恩,助师徒过黑水河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