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尚病死,晋军崩溃的时候,李雄正好腾出了手,前去整治一下自己的内部问题,当然这个时候的李雄还没有到油尽灯枯的时候,他还不到四十岁,当然不能早早的立太子(这就可以看出唐朝和清朝在盛世的顶峰干了多蠢的事情),所以摆在他们的面前的是一些少数民族归降的问题。
相对于李特来说,李雄的一生可以说有建树的很,但是这个开国皇帝在位三十年,对于少数民族的政策还是很宽松的,起码不像后来那些杀戮太重的统帅那样,所以这一点我们要给李雄点一个“赞”。
玉衡四年(314年),成汉从南方的晋朝手中得到了汉嘉和涪陵两座城池,将原来大成国的国土扩大到了海边,原来仅仅占据着巴蜀之地的大成国一瞬间扩展到了今天云南地区,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巴蜀落后的生产力水平,自保已经够了不得了,但是李雄确实具有雄才大略,他父亲没有打下来的晋朝土地,到了他执政的时代最终被削去了西南领土。当然这并不能说明皇帝的强弱。因为司马炽要比司马衷强一点,所以这样的原因只能说明晋朝再怎么支撑,也回不到太康(司马炎的年号)时代了。
李雄打下南面的两大城池的影响绝不只有这么一点,还有就是远方的少数民族的人民相继过来归附,李雄下了有关宽大的法令(相当于民族政策),对投降依附的人民都宽免了他们的徭役和租税。不仅能够免除税赋,而且离下哦能够更加的虚心向少数民族里面有才能的人请教,并且爱惜他们民族的人才,并且还不顾民族隔阂授职任用他们做官,由于民族政策的恰到好处,益州逐渐的安定下来。
玉衡五年(315年),李雄立其妻任氏为皇后,当时氐王(就是仇池国国王)杨难敌兄弟(杨难敌是杨茂搜的儿子,后来的仇池国的第二任君主)被赵国国王刘曜(这个人我们在第二卷中会讲到)打败,逃奔葭萌关,派儿子来大成国做人质。陇西贼人(其实就是土匪领袖)的统帅陈安又依附了李雄,这就表示李兄的军事能力已经得到了周边“国家”的承认。
紧接着就是东征西讨了,因为巴蜀滇贵这个区域实在是太落后了(虽然现在经济上面还是可以的),所以如果不去征讨周边的那些晋朝的腐败官员,那都对不起国家。所以李雄派了李骧征伐越巂(gui一声)郡,越巂太守李钊投降。
李骧是李雄唯一的叔辈,所以但凡这些人物都是属于王佐之才的,只要这个侄子不弱,他们是不会有不臣之心的。所以李骧继续进兵从小会攻打宁州刺史王逊,王逊让他的部将姚岳率领全部兵众迎战。李骧的军队失利,由遇上连日大雨,李骧带领着军队撤回去,争着渡过泸水,导致了士卒死伤很多。
李钊到了CD受到了李雄非常优厚的待遇,朝廷的礼仪、丧期的礼节都有李钊决定。当然就算是对这些投诚过来的人再怎么推心置腹,李雄终究还是一位凡人,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就比方说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杨难敌。
杨难敌逃奔葭萌关的时候,收到了安北将军李稚的优厚抚慰,放他们兄弟回武都,杨难敌于是仗着天险干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事情,李稚请求讨伐他。李雄派遣了中领军李琀和将军乐次、费他、李乾等人从白水桥进攻下辩,征东将军李寿(这个人我们在以后还会提到,是成汉国的第四代国王)都统李琀的弟弟李玝攻打阴平。
杨难敌看到这种情况,所以派遣了重兵抵御成汉国的讨伐士兵,李寿是最有指挥能力的,所以杨难敌把他先堵在了一边。另一面由于不知道杨难敌的计划,所以李琀和李稚长驱直入到达了武街。
杨难敌这个时候已经派兵包抄,切断了他们的后路,然后对这支不知道轻重的家伙展开围攻,最终生擒了李琀和李稚,并且杀死了他们。李琀和李稚是李荡的儿子,李荡是李雄的二哥,所以李雄深深的痛悼他们,几天吃不下饭去,说起来就流泪,深深的责备自己。
杨难敌斩杀李琀和李稚的事件让李雄知道,自己已经年近五旬,即使能活到六十岁,那也只能是掌握二十年的权力,倒不如先把太子的人选拟定出来。群臣就用汉族王朝继承思想里面的“父死子继、兄終弟及”来选择李雄的儿子作为太子。
但是李雄的儿子有十多个,当时李雄也才四十多岁,他的儿子都不会很大,而且李雄还是保留了一些氏族时代的“朴素民主思想”,所以他也不相离自己的儿子为皇帝,因为他们年龄小,担不得大事情,这也就是史书上记载的“不成器”。
这件事情我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李雄在位的时代,虽然有儒家思想传入,但是李雄并没有对自己的民族进行彻底的汉化,原始的思想还是有所保留的。
而且对于自己的思想,李雄还对下面的群臣这样讲道:“当初起兵反抗,好比常人举手保护脑袋一样,本来就不希求帝王的基业。适逢天下丧乱,晋室王族流离,群情举兵起义,志在拯救涂炭的生灵,而各位于是推举我,处在王公的位置上。这份基业建立,功劳本来实现低的,我兄长(指的是李始)是嫡亲血统,大事垂成,死于战场。李班资质性情仁厚孝顺,好学素有所成,必定会成为大器。”
但是作为臣子又是汉化的倡导者的李骧和司徒王达谏阻道:“先王树立太子的原因,是用来防止篡位夺权的萌芽产生,不能不慎重。吴子舍弃他的儿子而立他的弟弟,所以会有专诸行刺的大祸;宋宣公不立与夷而立宋穆公,终于导致了宋督的事变。说到想儿子的话,哪里比得上真儿子呢?恳请陛下深思。”但是此刻李雄不听从任何人的建议,最终立了李班为太子,李骧退下后流着泪说:“祸乱从此开始了!”
前凉文王张骏派人给李雄送了一封信,劝他去掉帝王尊号,向晋朝称藩做属臣。李雄回信说道:“我以前被士大夫们的推举,却原本没有做帝王的心思,进一步说我想成为晋室的大功臣,退一步说我想和你一同作为守御边藩的将领,扫除容易产生变乱的气氛和尘埃,以使晋朝大皇帝的天下得到安康太平。可是现在的晋朝衰微颓败,恩的声誉都没有了,我引兵在东边观望已经有些年月了,正好收到你的来信,在暗室独处时体会你的真情,感慨无限。知道你想要按照古时候楚汉的旧事,尊奉楚义帝,《春秋》的大义,没有人在这方面能比得上你。”
张骏很重视李雄说的话,不断写信往来。巴西郡曾经接到过告急文书,说从东面有前来攻击的军队。李雄说道:“我曾经忧虑石勒的飞扬跋扈,侵犯威逼琅邪,为这点耿耿于怀。没想到竟然能够举兵,使人感到高兴。”李雄平时喜欢清谈,所以有很多这样类型的话语。
李雄因为中原丧亡祸乱,就频繁的派遣使者朝贡。当然这个时候的晋朝已经是南方的朝廷了,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晋朝管辖不了北方的土地,这样李雄自然野心勃勃,她知道此刻的国家之中也就只有自己的国家是非常强盛的,所以他就想当然的认为是时候应该和晋王朝的皇帝分割天下了。
这个时候的形势就好像清朝乾隆中期的中国,自己觉得是很棒的,但是估计已经不行了。毕竟别的国家都在进行的更新换代,但是李雄却像过快的主宰天下,这样的速度会使自己的国家陷入崩溃的边缘。当时张骏统领秦州和梁州,在这之前派遣傅颖向成汉借道,一边向京师报送表章,李雄是坚决不答应。张俊优派之中从事张淳向成汉自称藩属,以此来借道。
李雄很是高兴,对张淳说道:“贵主英名盖世,地形险要兵马强壮,为什么不自己在一方称帝呢?”这很明显是试探,当然张春确实有做使者的天分,所以他对李雄说道:“寡君因为先祖时代是忠良,没能够为天下雪耻,解众人于倒悬,因而日头偏西还想不起吃饭,枕戈待旦。想凭借琅邪来中兴江东,所以远隔万里仍然翼戴朝廷,打算成就齐桓公和晋文公这样的事业,说什么自取天下呢!”
李雄表情惭愧,说道:“我的先祖先父也是晋朝臣民,从前和六郡人民避难于此,被同盟的人推举,才有了今天的事情。琅琊如果能在中原使大晋中兴,我也会率众人助他一臂之力的。”
张淳回去后,向京师报送表章,天子赞扬他们。当时的天子我们上一本书中也讲到过,晋穆帝,这个皇帝两岁即位,十九岁就病死了。年幼时期有禇蒜子临朝听政,庾亮、庾冰两个人作为实际执行官,把持着朝政。
当时李骧因为年迈病逝,李雄任命李骧的儿子李寿作为大将军兼任西夷校尉。玉衡二十年(330年)十月,李寿督率征南将军费黑、征东将军任籍攻陷巴东,太守杨谦退守建平。李寿另派费黑侵扰建平,晋朝巴东监军毋丘奥退守宜都。
玉衡二十一年(331年)七月,李寿进攻阴平和武都,氐王杨难敌投降。玉衡二十三年(333年),李雄派李寿进攻朱提,任命费黑、仰攀为先锋,又派镇南将军任回征伐木落,分散宁州的援兵,宁州刺史尹奉投降,趁此机会,李寿占领了南中地区,李雄在这几个地区内发布了“赦免境内罪犯”的命令,派人讨伐平定宁州的夷人,任命李班为抚军。
但是,李雄慢慢步入老年之后,身体越来越不行了。玉衡二十四年(334年),李雄头上生毒疮,六月二十五日,李雄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李雄的东征西讨使得西南地区变成了局部统一的整体,有利于国家稳定。但是在稳定的局面之下,又产生了暗涌。首先李雄后期,卖官鬻爵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对于少数民族过于的宽容;其次李雄执政时期没有完全的汉化成功:天子没有威仪,君子和小人的服饰一样,行军打仗的时候没有统一的指挥;最后就是他们战胜敌人之后,没有做到互相谦让,而是争抢战利品,这样军队就还是回到了草原上面。
请看下集:李骧的预言应验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