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3300000034

第34章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1)

思想大师档案

全名卡尔·马克思

Makesi,Karl Marx

国别德国

生卒年1818年—1883年

出生地德国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

爱好读小说,喜交游

思想大师简介

卡尔·马克思(Makesi,Karl Marx1818—1883),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无论从父系或者母系来看,他都出身于正统派犹太世家。

1835年10月进波恩大学学习法学,他学的是法学,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次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在大学阶段,他参加了倾向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坚决反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1841年4月,马克思以题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的论文,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1842年5月开始为自由主义者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任主编。11月间,与恩格斯首次会见。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痛斥普鲁士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坚决捍卫农民劳苦大众的利益。

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股东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马克思断然拒绝,并于3月17日声明退出编辑部。并于1843年5月,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由于普鲁士政府的迫害,马克思在1843年10月移居法国巴黎。他住在工人区,广泛接触工人群众,了解他们生活和斗争情况;同法国的民主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工人秘密组织的领袖以及德国流亡者的秘密团体“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还时常出席法、德两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的集会并发表演说。与此同时,他研究了法国阶级斗争的历史、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和黑格尔左派分子卢格合办了《德法年鉴》杂志。

1844年2月,马克思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两篇文章,论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

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第二次会见。从此,两人为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并肩战斗。他们合作写成的第一部著作,是1845年2月出版的《神圣家族或对批判和批判所做的批判》(简称《神圣家族》)。

1845年1月,法国政府根据普鲁士政府的要求,将马克思驱逐出境。马克思因此迁居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同年春天,恩格斯也到了那里。他们在这里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7年春,他们签署了正式委托书,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加入“同盟”。同年6月,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马克思受“同盟”代表大会委托,与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纲领。1848年2月,新纲领在伦敦用德文正式发表。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极其重要的思想,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伟大学说,成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1848年2月,巴黎爆发了二月革命,布鲁塞尔群众也行动起来。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返回巴黎。在法国二月革命影响下,普鲁士爆发了三月革命。为了直接领导革命斗争,马克思从法国秘密回到普鲁士。6月1日,由马克思任主编的《新莱茵报》在科伦发行。《新莱茵报》声授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反对各国反动派;团结国内一切革命的和进步的力量,打击以普鲁士政府为代表的反动封建势力。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于1849年5月被逐出普鲁士,在英国伦敦定居。为了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他先后写了《1848年至1858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重要著作。在这些著作中,得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结论,提出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的著名论点,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不断革命以及工农联盟的思想。

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在伦敦举行集会,决定成立国际工人组织并组成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为总委员会)。马克思作为德国工人代表被选入中央委员会,但任德国通讯书记。10月11日,这个组织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当时简称“国际”,“第二国际”成立后称它“第一国际”)。马克思在短短几天内,写成了著名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

马克思很早就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1859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为详细论证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1867年,他的不朽名著《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出版(第二、三、四卷在他逝世后出版)。他在这部巨著中阐明了自己经济理论的主要基石——剩余价值理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从而把共产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科学基础上。七十到八十年代初,马克思以主要精力继续写作《资本论》第二、三卷,同时关心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参加了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员会。他为国际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

1871年3月18日巴黎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马克思尽力帮助公社领导制定正确的政策,动员各国工人声援巴黎公社。为总结公社经验,他受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托起草一个宣言,即《法兰西内战》,论证了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这个重要原理。

1872年第一国际海牙代表大会后,总委员会迁往纽约,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再参加国际的领导工作,但他们继续为国际的事业奋斗。

贫穷、疾病和长期过度的劳累,严重地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寓所与世长辞,被安葬在伦敦海格特公墓。

经典著作

马克思的著作被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主要有以下几部:

《共产党宣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

《哥达纲领批判》

《反杜林论》

《巴黎手稿》

《费尔巴哈论纲》

《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内容精要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并于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用德文发表。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在这一名著中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而且还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揭示了民族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这些理论距今已经有150多年了,但其基本原理和精神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观察世界民族和民族问题尤其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处理民族和民族问题以及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揭示了社会历史和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

1.明确提出民族有各种类型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地研究了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基础上,在《共产党宣言》中精辟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和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共产党宣言》以前的论著中就曾经提出过许多关于民族类型的划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民族思想诞生时期的论著中,不仅论述了资产阶级民族,而且还明确地提出了在资产阶级民族产生以前就已有各种类型的民族。《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最野蛮民族”、“野蛮人”就是指原始民族或奴隶制民族;“农民的民族”则是指封建制民族;“现代民族”、“文明民族”、“资产阶级的民族”就是指资产阶级民族。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区分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以前的论著中就已经萌芽,而在《共产党宣言》中更加明确化了。

2.阐述了资本主义民族的形成过程和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对各民族的统一、交往以及落后民族的社会变革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阐明了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后果是政治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国家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理论,同以前《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们认为《宣言》提出并描述了资本主义民族形成的过程。

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在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从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推行到全世界,创造了巨大的城市,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消灭了封建割据的四分五裂的局面。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不管反动派怎样伤心,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此作了高度的概括:“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日益不可能存在”,但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却越来越多。这样在客观上就起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往来、克服各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的作用。

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在客观上促进了落后民族的社会变革。资产阶级文明对落后民族的侵入,在客观上促进了各落后民族的发展,为各个落后民族的社会改革,无论在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各发面都提供了积极的因素,但是这种进步的作用是相对的和暂时的,它没有消灭对落后民族的压迫和剥削,它只是用新的民族压迫和剥削代替了旧的民族压迫和剥削,用新的民族矛盾代替了旧的民族矛盾而已。

3.透析了出现世界性的民族剥削和压迫的现象。揭示了民族剥削、压迫的实质和消灭民族剥削、压迫的途径。

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靠掠夺殖民地为条件的。资本主义的商品贸易,开拓了世界市场,它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人们的旧的思想意识、民族意识,不同政治主张的分歧在一定条件下还会造成民族之间的矛盾关系,甚至还会演变成为敌对关系。这是由于民族之间的差别和特点还将在很长的时期存在的原因。所以,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二、阐述了民族与阶级、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阐述了阶级、阶级斗争以

及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揭示了近代人类历史以来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处理民族问题和制订民族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鲜明地指出民族问题应从属于阶级问题。

《共产党宣言》是把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革命问题联系起来观察的,它认为,在近代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在每个民族内部都存在着两个基本对立的阶级,剥削压迫阶级和被剥削压迫阶级。

所谓民族压迫、民族剥削,是压迫民族中一小撮剥削阶级分子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去剥削和压迫被压迫民族中的广大劳动群众,而各民族中的剥削阶级是各民族中的广大劳动群众的共同的敌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认为,民族问题应从属于阶级问题。这是他们对待民族问题的根本观点。民族问题不能离开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的整个历史过程,它必将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的进展,经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各个发展阶段达到阶级、国家、政党、民族的消亡。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民族问题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处理民族问题和制定民族政策时的理论依据。

2.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不是“废除民族”而是上升为民族的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民族”的理解同资产阶级是根本不同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认为,自己应当在民族中居于领导统治地位,代表整个民族。然而,无产阶级的民族观念是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高度统一,资产阶级则是民族利己主义;无产阶级主张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而资产阶级口头上也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实际上却认为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都要优越,剥削和压迫其他民族是理所当然的;无产阶级认为民族是暂时存在的,就整个人类历史来说,作为有阶级性的民族是暂时的,等到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以后,民族会自行消亡。资产阶级则认为资产阶级民族是永恒的、永远存在的,这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共产党宣言》断言:无产阶级所理解的民族“完全不是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个意思”。

3.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的态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和《论波兰》中,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当时英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最为尖锐,革命力量最强,人数众多,而且具有全国性的组织。马克思把注意力集中在英国,想借助于英国无产阶级的胜利来推动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促其获得解放。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非常关心和支持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因为民族解放运动,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是一致的,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必要条件,是一支强大的革命力量、重要的同盟军。

三、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观点

1.提出了无产阶级必然是国际主义者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特别重视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这就要求无产阶级的政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克服民族狭隘性,把本民族的利益同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各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利益是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这样就决定了他们在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动势力的斗争中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奋斗。

同类推荐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太空步

    太空步

    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本书是迈克尔·杰克逊首次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他自己的故事,记录了他的生活、思想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使读者能够真实地了解到是什么驱使着他成为世界级巨星。在给读者再现真实的迈克尔·杰克逊的同时,通过浅显语言讲述故事的方式去感化读者的灵魂。
  •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精选了贝多芬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民国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

    民国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期,随着袁世凯的病逝,中央政府开始失控,封建割据,军阀混战,遍地狼烟。“天府之国”四川省,一个世人瞩目的刘氏家族乘势而起,他们把持四川军政大权数十年,进而利用手中军队与民国中央政府相抗衡,迅速蹿红成为威震一方的军阀和霸主家族史。在刘氏家族的故乡四川军阀史。在刘氏家族的故乡四川省安仁市,流传着“三军九旅十八团”的说法,可见其家族之显赫,实际上远不止这些,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任团长以上的军阀就有50多人……从受人排挤的外来户,到川中第一家族,立体多面地呈现,真实地还原了历史,深深体现了历史的烙印,以及在历史潮流中人的盲动与能动所达到的不同境界。
  • 共和国大使

    共和国大使

    本书聚焦新中国外交事业,将镜头对准王稼祥、耿飚、柴泽民、熊向晖、冀朝铸、李道豫、吴建民、周文重、沙祖康、查培新、赵进军等十一位极具代表性、影响力、传奇色彩的中国外交官,讲述一个又一个荡气回肠的外交故事。内容贯穿新中国60年波澜壮阔的外交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间外交等领域,还介绍了外交官们不同于常人的家庭生活,是新中国外交历史的一部珍贵档案。
热门推荐
  • 剑指苍天破浮云

    剑指苍天破浮云

    东篱是蓬莱仙岛上的神仙,长生不老之身,二十出头面貌却变作花甲老人游荡在世间,以说书为趣,说六界中那些生死纠缠。
  • 芊茵时光

    芊茵时光

    你好,在这个特殊的时间,一个恰好的地点,不知道要对谁说一声谢谢,茫然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和一个生活之中的世界。再见,认清了自己,明白要舍得说再见,没有一条走不完的路,我们必须在路的尽头去寻找新的起点,不是重新开始,而是重新结束。或许我们内心深处真的是渴望一个交代。生活,承载着每一个鲜活生命的希望与梦想。那是我们最纯真的年纪时,拥有的最清澈的感情。“芊字意思草木茂盛,代表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茵字意思是草木青绿,但在这里也可以代表我们简单朴素的生活。”芊茵,代表了我们简单朴素但永不逝去的青春。《芊茵时光》这是我的青春,我的生活。
  • 陌上花开,等你归来

    陌上花开,等你归来

    从未见过这般胡搅蛮缠的女人,为了接近自己,把家搬他隔壁,闲来无事就堵他家门口,还经常莫名被跟踪!这就算了,竟还私闯民宅,对他各种有意无意的撩拨,就差没把他人偷走,心都已被她掏空了。。。。。。
  • 逆转未来:绝命异能特工

    逆转未来:绝命异能特工

    公元23世纪2219年—一个绝对理智的世界是怎样的?明明处处光明,她却只能栖身黑暗....她以为自己就要在这混沌的罪恶泥潭中越陷越深时,一次意外,阴差阳错的重生在了一个两百多年前的世界之中!虽是倒退两个世纪的重生,可脑力不减半分,异能爆发,枪支炮弹分分钟虐成渣渣!说她废物?对不起,她只不过是主宰所谓“善人”生死的撒旦;说她残忍?对不起,她只不过是将应得的报应施与恶人的天使。他是隐藏最深的罪渊恶魔,却能为了她,献出自己那颗最柔软的心脏!浴火重生,她再次站在世界的顶端转身回望,再见不到那一抹温暖残缺的身影他曾笑着说过:“你犯下的纯洁罪恶,由我来替你赎过...”
  • 鲜血大帝

    鲜血大帝

    只为再见父母一面的少年,无意中卷入光暗阵营的争夺,只身来到异世界的他,下定决心重活一世,登上巅峰。
  • 禁锢的世界

    禁锢的世界

    禁锢的世界,用什么来打破?是武力,是权谋,还是说用一颗执着的心?为了那些羁绊,我要擦干你们眼角的泪水……
  • 星辰圣皇

    星辰圣皇

    一个现代青年遇到了一次奇遇穿越到了异界,从而练就了一身强横的战力,战尽八荒,成就圣皇之路。
  • 快速阅读力训练手册

    快速阅读力训练手册

    正如本书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沃尔特·皮特金教授所言:本书主要写给那些整天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读不了几篇文章,而自己又因此很不满意、觉得自己读书太少的成年人。”尽管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开始接受如何读书的训导,但真正来讲,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读书。本书作者根据读物的不同类型,阐述了一些高效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如:通读,不要只读局部;读长句子,不要只读字词。先了解最广泛的含义,如果有必要的话再去细读。阅读是一种方式,因此,它应当遵循学习规律,这便是这些规律中的首要规律。快速而有效地阅读,就是用一种快速而有把握的方式去掌握书面符号所表达的意思。
  • 选贤任能(中华美德)

    选贤任能(中华美德)

    选贤任能,就是选拔任用贤能的人。选贤任能出自《旧唐书·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贻患于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不缺少贤能智士,他们身上有着许多的美好品德,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效仿的。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希望这些动人的故事,能够滋养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 校花的恶魔少爷

    校花的恶魔少爷

    美丽的绿野仙踪,神话诞生的地方蒙着一股淡若无痕的纯纯椰香味这是一个最适合做梦的地方——童话城堡在女神的琴声中凝望天空下他俊美轩秀的身姿修长端雅的手指,轻挑在金色的琴弦上一片百合花瓣,就凌空独舞,刹那芳华那么,拉开故事的序幕——公主与王子开始邂逅传说中邂逅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需要修炼500年当我们追寻一场远古的浪漫时500年恰好是前世今生百合花的梦,梦的百合花萱萱莹洁瓣瓣翩跹公主的500年王子的500年弹指瞬间就是奏响了一千年的小提琴圆舞曲传说,在精灵族的国度里分为:百花族,仙灵族,幻影族。60岁的白烛葵已接近成年,是百花族最小的公主,享受着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