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归一
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称强。到了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盛。秦昭襄王在位时,开始图谋吞并东方六国,一统华夏。
当然,尽管秦国强大,但一国之力毕竟不敌六国之众,要想战胜六国,关键在于战略战术。灭六国,先从何处下手?公元前270年,有人向秦昭襄王提议派兵攻打齐国。这时,有个叫范雎的谋士对秦昭襄王说:“齐国与秦国相距很远,当中隔着韩国和魏国。出兵少则不能取胜,出兵多则负担过重,即使把齐国打败了也无法把它的土地和秦国连起来。因此,不如远交近攻,也就是和齐国这样离我们远的国家暂时和好。先攻打和秦国接壤的韩魏。这样,军事上夺取一寸土地就能得到一寸,夺取一尺土地就能得到一尺。由近及远,像蚕食桑叶一样,可以一口一口吞并天下。”
秦昭襄王采纳了范雎远交近攻的谋略,定为国策,积极推行,为后世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40年后,秦始皇继往开来,继续奉行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即远交齐、楚,近攻韩、赵、魏。与远交近攻策略相应,秦先选择了以韩、魏为主攻方向的中央突破方针,先断六国合纵之脊,使各国孤立无援,然后以中原为腹地,展开两翼攻势,攻赵、燕、统一北方;征服楚国,平定南方;最后一举灭齐,经过近10年的战争,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从以上历史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远交”和“近攻”都不是用计的最终目的。“远交”并不是要长久地和好,而是为了避免在同一时间内树敌过多所采用的一种军事外交策略,一旦“近攻”成功,那么,这个“远交”的对象也将变成新的攻击目标。“近攻”的目的,也是只为了制服近邻,同时,也是为尔后达成“远攻”的目标,创造有利的条件。
古耕虞近攻得胜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古耕虞先生十分推崇战国时期叫白圭的商人。
在一次研讨会上,古耕虞先生对大家说:“白圭认为经商必须抓住时机,运用智谋,就像孙武用兵、商鞅行法一样。这也是目前我们应当仿效的经商思想。”
古耕虞先生早在50年前就曾应用白圭的经商思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审时度势,相机行使远交近攻之计,最终击败强大的美国“孔公司”,使中国猪鬃销往世界各地。
50年前,中国对外贸易完全被买办资本控制着,那时古耕虞正主持着由民族资本创建的“古青记”猪鬃公司。为了摆脱洋行买办的控制,把自己的“虎牌鬃”直接销往美国市场,古先生苦苦地争斗着,但因资金薄弱,“古青记”一时斗不过洋行买办。
古先生坐在桌前,细细思索:近攻不能得手,何不远交。他想到了自己生意中的美国伙伴。终于,他与美国号称猪鬃大王的“孔公司”挂上了钩。
在华盛顿“孔公司”的议事厅内,公司总裁杰克先生对古先生说:“经过董事会研究,我们决定向古先生提供100万美元的循环信用贷款,不知古先生是否满意?”
古耕虞微笑着对杰克产:“谢谢尊敬的杰克先生,对美国公司对我的支持我感激不尽,还希望我们的合作与日俱增。”
正是这100万美元,就使古先生获得了超出洋行买办的资金周转优势。从此,“古青记”的出口猪鬃不仅质优而且价廉,在与洋行买办的竞争中很快跃升为中国猪鬃出口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然而,资本主义市场上的合作恰恰意味着争斗,同床异梦更是司空见惯。
几年后的一天,秘书推开古耕虞总经理的办公室,呈上一份调查情况报告。
古先生点着一支香烟,仔细地浏览着这份报告。原来,经过几年的合作,美国“孔公司”想甩开中方,独揽猪鬃的国际市场。“孔公司”想在中国买到比“古青记”更便宜的货,而“古青记”也想在美国找到比“孔公司”更好的买主。双主各不相让。
古先生猛吸了一口烟,走到窗前,他十分明白,此次争斗,决不能乞求迁就,畏首畏尾,如稍一不慎,就会被“孔公司”吃掉。
古耕虞先生在董事会上表示,“我决心亲赴美国与‘孔公司’打一场面对面的近战。”董事会研究决定“古青记”先下手。
10月份,古先生亲赴美国。凭“古青记”经营出口商品的实力,凭虎牌猪鬃的良好质量,古耕虞很快与美国的另一家“美洲豹”公司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组成了双方联营的“海洋公司”。
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海洋公司”开张营业了。
通过“海洋公司”,“古青记”在美国金融界取得了更多的低息信用贷款,使虎牌鬃在美国市场的售价逐年上升。正是这场在美国本土的逼近竞争,使“古青记”既赢得丰厚利润,又迅速增强实力发展业务。
1944年,古耕虞先生在香港创办了分行,打开了猪鬃出口的新渠道。
阿姆卡的“远缘杂交”
现代电气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对电气材料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大量的新材料应运用生。制造节能变压器铁芯的新型低铁矽钢片就是其中一种。
开初,美国电气行业执牛耳者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西屋电气公司,以及实力不很强的阿姆卡公司都在研制新型低铁矽钢片,而竞争的结果却被阿姆卡公司拔了头筹。
这正是阿姆卡公司十分重视信息情报工作。在研制超低铁省电矽钢片的过程中,发现“通用”和“西屋”也在从事同类产品的研制。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钢厂也有此意,而且准备采用最先进的激光处理技术。
阿姆卡公司分析形势后认为,以自己的实力继续独立研制,可能落在“通用”、“西屋”之后,风险极大。若要走合作研制之路,应必须选择好合作者。
与“通用”、“西屋”联手,是“近亲联姻”,未必有利于加快研制过程,再者将来只得与之分享美国市场,还得考虑崛起的日本钢厂。
与日本钢厂并肩合作,是“远缘杂交”,生命力旺盛,研制过程自然会加快,而且将来的市场大,可以太平洋为界。
于是,阿姆卡选择了日本钢厂作为合作伙伴,结果比预定计划提前半年研制成功。
阿姆卡的“远交近攻”,最后终于战胜了“通用”、“西屋”两大强劲的对手。
夏普公司不吃老本
日本夏普公司经过70年代的迅速发展,加入到大企业的行列之中,目前,它的年销售额已近1万亿日元。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的标志之一。
夏普的企业风气如同充满活力的其它中小企业一样,时刻都富于挑战精神。因此,在夏普公司完全看不到大企业病的前兆。
夏普的领导班子能正确预见到经营环境的变化,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例如,他们预料到作为支柱商品的家电部门可能成为成熟部门,便在1964年就开始了电子计算器的生产。1970年,夏普开始生产电子计算器的心脏部件——半导体,实现了电子计算器的小型化。此后,夏普公司便处于电子计算器行业的领先地位,成功地实现了电子计算器的超小型和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夏普公司还应用电子计算器的电路技术,成功地研制出袖珍电子计算机。目前,夏普袖珍电子计算机市场占有率高达90%。
在复印机、电传机、文字处理机、微机等办公自动化机器方面,夏普也较其它厂家捷足先登,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夏普通过在家电部门引进高密度集成电路和微机,给成熟产品带来了生机,以“新生活的时代”为口号,源源不断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商品。夏普能在竞争中获胜,其秘密主要在两个方面:1.开发与众不同的、有特色的商品;2.成功地开辟了办公室自动化机械的销售途径。
夏普经常为开发新产品尽心尽力,公司的销售额中,有近6%的经费是花在研究开发上的。夏普就是这样靠不断提高企业的活力、推陈出新,“远交近攻”造就了避免大企业病的企业素质。
冼笃信的发家秘诀
冼笃信,一个山区普通农民的孩子。谁也不会想到,十几年后他会成为海南省响当当的企业家、大老板。他一年的社会捐款就高达1000多万元,那么,他是如何发家的呢?
冼笃信的哲学是:实践就能赚钱,想得再多,如果不去做,就毫无用处。
1977年,冼笃信在许许多多年轻人都在为大学拼搏奋斗时,却面临父亲病重,家贫如洗的惨境。他仅是一个读高一的小孩,却不得不担负养家糊口的重任。为了赚钱,他卖过粉条,贩过水牛、猴子、旧军服等,经过实践,冼笃信认识到:要赚大钱,必须有项目,有个实体。海南岛盛产橡胶,农场工人收获像胶后,一律用塑料袋包装运走,这些塑料袋从哪里来?洗笃信想到就做,他马不停蹄跑遍全岛100多个农场,了解到塑料袋的市场非常大,而且海南本地不生产,全部要从汕头进货。他立刻想到买一批塑料袋回岛销售,一定有市场。于是到汕头,下车一看到处是塑料厂,这时他脑筋一转,何不自己开个塑料厂呢?于是,他先在一家塑料厂干学徒,待到掌握全部生产技术之后,立即回岛办起了塑料厂。接着他又做汽车买卖,还办起了电厂、草帽厂、玻璃厂,再组建公司,内、外贸一齐上。最后又进军房地产,经过这一番“远交近攻”实践,终于跨入富豪之列。
天利巧避风险赢利润
在VCD行业中,有一家颇具战略眼光的企业,它的发展之路独辟蹊径。这家企业就是北京天利公司,总裁程振国靠软件开发起家,他从1993年开始跟踪MPEG解压缩技术。但天利公司并没有凭借技术实力与万燕一拼,也没有等万燕打开市场后乘虚而入,而是迅速突破VCD核心技术便戛然而止。
当时,很少有人意识到程振国的算计何等高明。他精确地推算出一个时间表:VCD市场大约成熟于1996年,如果到时再启动,不仅很难挤进市场,而且坐失两年时间。不如先攻克VCD核心技术的解码板,但并不把这项新技术先用于生产整机,以避免开拓市场之风险,而是运作于家用电脑和CD机改装VCD上。
程振国算得很准。当他于1994年7月开发出VCD解码板后,大量运用于家用电脑和CD机改装VCD上。程振国不仅财源滚滚,而且使解码技术日趋完善,天利系列解码板首家通过电子部鉴定。当VCD市场全面启动后,天利凭借脚踏三块市场——电脑、CD机改装、VCD,成为VCD行业获利颇丰的企业,在1995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超过当时生产整机的万燕。
天利的“远攻近交”经营方略,躲避了市场风险,获取了巨额利润。
谈判中的“远交近攻”
任何贸易洽淡,双方都会出现意见分歧,必然会发生唇枪舌战,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值得研究的是双方怎样才能做到既不丧失原则立场,又能灵活圆通。
(1)要善于将“以我为准”转化为“各说各的。”
在洽谈双方争论交锋的过程中,存在两种形式:一种“以我为准”,一是“各说各的”。采用“以我为准”的方式时,先是由一个对某个议题做了陈述之后,另一方首先设法搞清对方的意图。
采用“以我为准”方式的洽谈人员的对话往往是这样的:“这种产品的单价是250元。”
“250元?太贵了。这大大超出了我们的交付能力,你们怎么能这样要价?”
“这是市场现价,我们一直按这价格出售。”“这就怪了,我们可以找到其他卖主,他们的售价比你们的便宜多了。你们应该降价。”
洽谈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以我为准,必须形成剑拔弩张的形势,而采取“各说各的”方式的洽谈人员却能既不丧失原则立场,又能做到灵活圆通。他们谈话的方式往往是这样的:“我们这种产品售价是250元。”“是单价吗?”“是的。”“我们希望每个产品售价220元,不包括运费和关税。”
在实际贸易洽谈中,两种表达方式常常导致不同的结果。“以我为准”的方式经常使双方在每个议题上争义不休,而且不断地发出警告。而“各说各的”则能够双方明确各自的立场,然后把精力集中在“我们应该如何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上。这样,就可以防止警戒讯号的发出,灵巧圆通地保持浓郁的“啄食气氛”。
(2)要善于运用“缓冲策略”。
在洽谈交锋过程中,我们的口才技巧上还要善于运用“缓冲策略”。
当价格问题争执不下的时候,我们就要施展口才技巧,使双方之间交锋形成缓冲地带,这时可以作这样的谈话:“好的,我们双方的立场都阐明了。如果大家同意的话,我们双方是否找某种积极的成交式?我建议,大家不妨随意提些建议,然后再来讨论哪些是可行的,这样好吗?”
这时,人们往往摆脱不了原来的思路,不能马上想起其他方面的建议,为了保持一种合作气氛,可以断续作一些缓冲的表述。
例如:
“我想,也许可以通过交货条件平衡一下价格问题。”
“我们可以把支付条件作为解决双方分歧的一个桥梁。”
“先把这笔买卖做成,然后再选个时间做其它买卖。”
……
这样,一方可以从另一方的倡议中得到启发,双方共同合作,使成交的前景渐趋明朗。
(3)要善于运用“寻找积极因素”的策略。
在洽谈交锋中,运用“寻找积极因素”的策略,也是施展口才技巧,显得灵巧圆通,保持“啄食气氛”的重要手段。例如,在价格和交货等问题发生分歧的时候,千万不要采取这样的谈话方式:“谢谢你为我们所作的陈述。但我们不得不要求你再重新考虑一下价格和交货问题。”而最好采取这样的回答方式:“谢谢你向我们阐明了立场。看来我们很容易在货款、货款条件和法律责任上取得一致。惟一出现分歧的问题是价格和交货问题。你也是这样认为吗?
在洽谈口才的施展过程中,各种策略,技巧的运用是必要的,但真正维持“啄食气氛”的核心问题是取得对方的信赖,因此种种策略与技巧,都必须服从于这一点,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当然,贸易谈判也需要发挥口才,幽默感、偶尔的笑声、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往往能使谈到的紧张气氛缓和下来。因而洽谈中采用“远交近攻法”有利于达到圆满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