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巧解鲁国难
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暖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对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彖曰:“损下益上,其通上行。”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相辅相成,充满辨证思想。此计谓借人之力攻击我方之敌,我方虽不可避免有小的损失,但可稳操胜券,大大得利。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已。子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已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已。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齐,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的同意了。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兵发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偷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伐鲁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成功。公元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图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威尔姆的妙计
本世纪40年代,威尔逊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美国的塞洛克斯公司。一天,一位德国的发明家约翰?罗梭来访,向威尔逊谈到自己正在研究的干式复印机。两人一拍即合,同意双方合作。经过反复研制,塞洛克斯公司终于研制出干式复印机成品——塞洛克斯914型复印机。当时市面上所有的复印机就是湿式的,这种复印机在使用前必须用专门的涂过感光材料的复印纸,印出的湿漉漉的文件需要干透才能取走,用起来麻烦极了。相比之下,干式复印机则便利多了。威尔逊决定把此产品作为“拳头产品”推出。
起初,威尔逊打算把首批货以成本价推销,以图开拓市场。他的律师提醒他:这是倾销,是法律不允许的。威尔逊于是将卖价定为2.95万美元。其实,干式复印机的成本价仅2400美元,他却喊出了相当于成本价10倍的高价。当时,法律是禁止高价出售商品的,威尔逊却信心百倍,他解释道:“我不出售成品,而是出售品质和服务。这就够了。”
不出威尔逊所料,这种新型复印机果然因定价过高被禁止出售,但由于展销期间已经向人们展现了它独特的性能,消费者莫不渴望能用上这种奇特的机器。威尔逊早已获得了干式复印机的生产专利,所以当威尔逊把新型复印机以出租的形式重新推出时,顾客顿时蜂拥而来。尽管租金不低,但受以前过高定价的潜意识的影响,顾客仍然认为值得。
到了1960年,威尔逊的黄金时代到来了。干式复印机一下子流行起来,虽然公司拼命生产,产品仍供不应求。由于产品被塞洛克斯公司独家垄断,加上有过高额租金,914型复印机仍可以以高于成本价多得多的价格出售,大量的利润涌来。
威尔逊借用法律这把“刀”,封死了消费者购买之门,把他们逼向威尔逊为其准备的租借之路,同时威尔逊借高租金,断了消费者廉价租用的念头,为以后高价出售做好了准备。
曹操借刀杀弥衡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想联合刘表,孔融推荐祢衡出使刘表。祢衡来到丞相府见礼毕,曹操没有让祢衡坐,祢衡就仰天长叹:“天地虽阔,何无一人!”曹操就不高兴地说:“我手下有数十位英雄,怎么没人!”祢衡就将曹操的手下从头贬损了一番,曹操大怒说:“我正缺少一个击鼓吏,你从此早晚击鼓吧。”
第二天,曹操大宴宾客,令祢衡击鼓,祢衡赤身裸体击鼓,斥骂曹操:“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不读诗书,是口浊;不容诸侯,是腹浊;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阳货轻仲尼。”曹操就让祢衡到荆州招降刘表,祢衡到了荆州把刘表挖苦了一番,刘表很不高兴,就让祢衡去江夏见黄祖。
刘表手下的人问:“祢衡这么侮辱您,为什么不杀了他?”刘表说:“祢衡数次辱骂曹操,曹操都不杀他,是怕失去人心。所以让祢衡到我这来,想借我的手将他杀掉。使我担当害贤的恶名。我现在让他去黄祖那里,让黄祖杀了他,使曹操知道我是有见识的,识破了他的计谋。”
祢衡到了黄祖处,仍然侮辱黄祖,便被黄祖杀了。曹操听了后,讥笑着说:“腐儒舌剑,反自杀矣!”曹操既要杀祢衡,又不担害贤之名,不让自己招贤纳士的大计因之受到半点损害。
经过几番唇枪舌剑的交锋,曹操知道祢衡这种狂傲的人,肯定会被达官显贵所不容,所以便派祢衡出使刘表,企图以刘表无谋无量杀死祢衡,使自己毫无损失地解心头之恨。刘表竟然识破了曹操的如意算盘,竟也容忍了祢衡的讥讽,令他去见黄祖,将祢衡放到黄祖的刀下。曹操也没有失算,不管将祢衡转置谁的刀下杀死,都应该说没有出曹操的谋算。并且,刘表这个“二传”更有利于曹操,它似乎淡化了曹操的谋算,减轻了曹操杀祢衡的罪责。
刘瑾假传帝诏害忠良
明武宗时因宠信太监,不管朝政,于是刘瑾得以擅权。
武宗宠信的大监共有8人,即:马永成、谷大田、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刘瑾等,时称为8党,又号作8虎。这8人中,刘瑾最为狡诈。他曾读过一些书,粗通掌故,能力在7人之上,又最得武宗信任,因此被推为太监的首领。
刘瑾擅权的手段主要是:“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造作巧伪”,使皇帝心神****,劳耗精力,起居失节,不问政事;暗置党羽,矫传诏旨,排斥忠臣,陷害异已,阻塞言路,从中弄奸。
大学士刘健、谢迁等上疏弹劾刘瑾等太监的罪状,被刘瑾矫旨罢官,逐出京都。给事中刘茳、吕羽中见逐走谢迁、刘健,心中不平,也上疏皇帝,乞留顾命大臣,并论及刘瑾奸邪,结果被刘瑾捕入监狱。兵部尚书林瀚、南京给事中戴铣、御史薄彦微,拜疏入京,说不可以排斥朝廷元老,不可信任太监,恰被刘瑾看见,恨得咬牙切齿。刘瑾趁武宗击球为乐时送上奏本,请求裁决,武宗只看了几句话,便掷交刘瑾:“朕不想看这些胡言乱语,交给你去办吧!”刘瑾便传旨把上疏的几个臣子全部逮捕,处以“廷杖”,然后削职为民。当时任兵部主事的王守仁见戴铣等因为上谏而受罪,也觉忍耐不住,向皇帝上了一本奏章。哪知奏章并未送到皇帝那里,由刘瑾私阅了一遍,即假传执政党诏旨,杖五十,死而复苏,贬为贵州龙场驿丞。王守仁被贬出京,行至钱塘江,发现后有刘瑾党羽尾随而来,知道要置他于死地,于是设下一计,乘着夜色朦胧,假装投江而死,让帽子鞋子浮在水面上,上写遗诗二句:“百年臣子悲何报?夜夜江潮泣子胥。”然后本人逃到福建武夷山中,隐姓埋名。
刘瑾与吏部尚书内外勾结,狼狈为奸,把持朝政。当时朝廷官员的罢黜和升迁,尽由刘瑾主持,而批答奏章,则归焦芒主政,所有给皇帝的奏本,须写成红本、白本两种,先向刘瑾外递上红本,然后才能向皇帝送上白本。有一天,都察院奏事,奏章内偶然提到刘瑾的号召,刘瑾便派人责问,吓得掌院都御史屠庸急忙率领十三道的御史到刘瑾住宅前谢罪,大家跪伏阶前,任刘瑾辱骂。刘瑾骂一声,众人磕一个响头,直到刘瑾厉声叱退,才起身告归。
武宗正德三年,有一天午朝之后,皇帝将要回宫,忽见有遗留的书信一封,上面写着刘瑾的不法事情,当即饬交刘瑾自阅,刘瑾心中大恨,仗着口才,辩解了几句,武宗也没功夫理会,便还宫了,刘瑾立即到奉天门,传令众官马上到来,一干官员大汗淋漓,非常狼狈。太监李荣看了,也觉不忍,趁刘瑾退入内室,令小太监拿些冰瓜给众官解渴,后被刘瑾看见,太监李荣等也被撤销差使。直到日暮,才驱使锦衣卫士把这些官员统统关进狱中,共三百多人。其中刑部主事何铖、礼部进士陆伸,顺天推官周臣等三人,因受暑过重而死于狱中,后查出写匿名揭贴的是某个太监,才把众大臣放出监狱。
刘瑾用假传帝旨的手段,对正直的朝廷大臣或诛杀,或下狱,或罢官,统统排斥掉。剩下的,不是刘瑾安插的亲信,就是仰承刘瑾鼻息办事的阿谀之辈,刘瑾完全操纵了内阁,各部尚书均系刘瑾党羽,内阁首辅焦芳甚至亲自到刘瑾家中去处理政事。刘瑾还操纵密探组织?东厂、西厂和内行厂),刺探情报,一经发觉有不满意他的人,就加以陷害。明朝的宦官****,在明武宗时达到了高峰。
借刀复仇
好佞小人深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他们用各种卑鄙的手段离间别人,挑起别人之间的矛盾。等到被离间者相互争斗时,他们却从中获利。这种伎俩一旦得逞,其害无比。生活中,我们身边有了爱挑拨关系的人,的确是很头疼的。挑拨者往往会制造假象,欺骗我们,使我们产生错觉,作出错误的判断,形成错误的认识,以便使其在不知不觉中钻入他的圈套。
有这样一位小伙子,平时很讲义气,但做事莽撞,总是凭一时的冲动办事。然而,这种性格很容易被“小人”利用,后悔不迭。
一次,他的一位同事在厂外与人打架,衣服撕破了,身上也打出了血。跑到车间上晚班时,简直就不像个样子。这位小伙子一见,便询问事情的缘由。这位同事本来吃了亏心里不服气,存心要报复。见小伙子问起此事,便添油加醋地夸张了一番。为了激怒小伙子,还故意把小伙子也扯了进去,说是对方也要“治他”,叫他“别神气”。
这为小伙子一听丝毫没经过考虑,便信以为真,立时火冒三仗,抄起一根木棍,就要找人算帐。结果,不分青红皂白将那人打了一顿。后来,还为此挨了派出所的批评,赔偿了对方的医疗费和营养费。
要命的是,据调查,对方根本就未曾提过他。尽管两人彼此也认识,但与那位同事打架仅仅是他们之间的私事。
事后,这位小伙子懊恼不迭,直埋怨自己太冲动,头脑简单,以至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犯了法。小伙子真是一杆好枪,不知不觉被人利用。凡事应好好想想他人是否别有所图,是很重要的。
信陵君窃符救赵
魏公子无忌,是魏国昭王的小儿子,被封于信陵之地,故名信陵君。公子谦恭下士,读书人无论其才能高低,他都以礼相交,从不仗恃自己的富贵而瞧不起士人。因此,方圆几百里以内的士人都来归附于他。魏国有一位隐居的士人侯赢,人称侯生,七十岁,是魏国都城大梁守城门的人,公子知其贤,亲自出马,当着很多人的面去迎接他,并待他为上等门客。
魏安嫠三十年,秦昭襄王打败了赵国驻在长平的大军,又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惠文王之弟平原君赵胜,是魏公子的姐夫,他多次给魏王和魏公子写信,请求援救。魏王则派出大将晋鄙率十万之众到赵国去助战。这时,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说:“秦国攻打赵国,早晚即将攻下,诸侯有胆敢救赵国者,待我打下赵国之后,调转军队首先攻打他。”魏王大恐,令晋鄙按兵不动,只是把军队留在邺地,名为援救赵国,实为等候观望。
平原君三番两次派使者到魏国求援,魏公子也多次劝说魏王,但魏王害怕秦国,终不肯行动。
公子估计终归得不到魏王的帮助,决计不能让赵国亡而自已活着,于是,集合马车百余辆,带领门客去同秦军拼命,与赵国军队一起战死在沙场。
公子的车骑经过东门,见到侯生,便把自己此行的原委一一相告,然后诀别而去。侯生听罢,说:“公子好自为之,老臣不能追随于你了。”公子心中闷闷不乐,想道,“我待侯生不为不厚,如今我去同秦军拼命,侯生没有只言片语相送,未必我有什么过失吗?”走了几里路,又掉转车骑,来问候生。侯生笑着说:“我料定公子还要回来。公子厚待士人,天下皆知,如今有急事,又想不出别的办法,却打算同秦军拼命,这种作法,好比用肉食打饿虎,又有何用?既然这么干,那还用门客做什么呢?因公子待我情谊深厚,我目睹公子前往并不相送,料想公子心有遗憾,必定还要回来。”于是公子再三施礼、求教。侯生屏退旁人,悄悄地说:“听说大将晋鄙的用兵凭证常放在魏王卧室里。魏王的妃子如姬最爱魏王宠爱,她完全能偷出兵符。魏公子曾经帮助如姬报过杀父之仇,如今公子有急事,如姬必定会竭尽全力,偷得兵符,把晋鄙的军权夺过来。这样作,向北可以救赵,向西可以退秦,岂不是一件相当于齐桓公等五个霸主所干的那种攻伐计谋吗?”公子照计而行,兵符果然到手。
公子临行,侯生说:“将帅带兵在外,主上的命令可以不接受,这是为了国家利益。你如今一去,即使合对了兵符,而晋鄙不交军权,且向魏王请示,事情就危险了。我有一个朋友屠夫朱亥,是一位大力士,可以同你前去,晋鄙如果抗拒不从,朱亥可以击杀他。”于是,朱亥与公子同行,公子拜谢侯生。侯生说:“照理我应当跟随公子,无奈年事已高,力不从心。我将计算着公子的行程和时间,估计在你到达晋鄙军营之日,我将向北方引颈自杀,用这个行为来给公子送行。”
公子来到邺地,假传魏王命令接替晋鄙,晋鄙合对了兵符,心生疑窦,说道:“如今我拥兵十万,屯扎在边境上,此乃国家交给我的重任。如今你单身前来代替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打算不理睬。这时,屠夫失亥挺身而出,用铁锤击杀了晋鄙,公子遂统帅晋鄙军队,并加以精选,得八万精锐,出击秦军,秦军抵挡不住,突围而走,于是赵国得救。
侯生同魏公子诀别后,待到公子到达晋鄙军营那天,果然面向北方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