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王死后,其子姬满继位,是为周穆王。周穆王即位之时,已经50岁了。其时,周王室王道衰微,周穆王痛心文王、武王之道亏缺,于是任伯冏为太仆,以国事反复告诫他,天下又复归安宁。
在西周的历史上,周穆王是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君主。对于爱好文学和喜欢幻想的人来说,周穆王姬满应该是一个偶像级的人物,他喜欢旅游,有八匹名马,叫做八骏,由一个驾驶技术特别出众的叫造父的人拉着他到处游逛。这八骏一种说法出自《穆天子传》,分别是: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不过这种说法从名称上来看,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意义,但另一种说法就有趣得多,出自《拾遗记?周穆王》,分别是: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看到这些,就会让人由衷地感叹古人的想像力之丰富,文采也相当出色。那个时候还没有飞行工具,但他们却能凭着对浩瀚无垠的太空的想像和神往,让自己在其中遨游,确实让人叹为观止,钦佩不已。这个八骏传说,成为后世画师们笔下的常用素材。
记载周穆王的旅游事迹的,是一部天马行空的《穆天子传》,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游记,周穆王也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旅行家。周穆王旅游到昆仑山,还有幸与西王母演绎出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浪漫故事。周穆王送给西王母许多珍贵的宝物,与西王母畅饮于瑶池之上,席间深情唱和,相约三年后再次聚首,之后启程返国。现今的一些学者试图依据书中的线索还原周穆王西游中的一些历史事实,认为书中记载的周穆王与西王母相会之事,大概是周穆王到了西部的某一个母系氏族部落西王母国(据考证,西王母部落在今天青海﹑新疆以西的帕米尔地区),那个部落的女首领出于礼节热情地接待了他而已。至于他和西王母互生情愫难舍难分之类的传说,大抵是后世多情才子们的意淫幻想和艺术创造。《穆天子传》中的记载虽然多不真实,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穆王想要周游天下,并与西北部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
周穆王在位期间,除了旅行,还有与他有关的几件事情非常著名,其一是征伐犬戎,其二是制定《甫刑》,其三是征伐徐偃王。
其时的犬戎,处于周王朝西部较远的地方。按照之前夏禹划分的“五服”范围,属于最外围的边远地带“荒服”。那里居住的通常都是少数民族国家,可以向周王室进贡,也可以不进贡,只要和王室维持一种和平状态即可。之前的时候,已经建立了初步文明制度的犬戎,常向周王室进贡一些特产方物。可是有一年,犬戎没有按照进贡,周穆王于是下令征伐犬戎。
卿士祭公谋父和周穆王意见相左,他主张实行周文王时期的“耀德而不观兵”政策,即向天下显示德行而不是用诉诸于武力的手段使远邦臣服。但周穆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是执意西征。
这场征伐的结果是周朝军队取得了胜利,但战果却并不丰硕,“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也就是说,只击溃了犬戎的八支队伍,缴获了四白狼四白鹿八面旗子。周穆王对边疆少数民族国家采取高压政策,使边远异族不再尊崇周王室,从此以后,处于“荒服”之地的人,不再来朝见周王朝,周王朝在周边异族国家中失去了威信。
周穆王时期制定的《甫刑》(因为是国相甫侯提出并制定的,因此命名为《甫刑》,也叫《吕刑》),是中国流传下来最早的法典。
《甫刑》之中的疑罪从轻原则,与现代的疑罪从无法律思想颇有相似之处。不过法典中断案的依据却主观的成份较多。《甫刑》认为,等原告、被告和证人到场后,执法官就要通过五辞来判定案件的真伪,五辞又叫五听,分别是辞听,也就是看说话;色听,也就是看表情;气听,就是看呼吸是否正常,紧张不紧张;耳听,看他听话时的样子;目听,观察他看人时的样子。这在今天看来,未免有很不完善的一面,因为如果遇到心理素质好或者是善于狡辩的人,那就很容易打赢官司,如果遇到不善言辞或者是心理素质差的人,那就极容易输掉官司,这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标准相去甚远,但这比起通过占卜定罪来,显然是一种较大的进步。通过五辞结案之后,就要适用相应的刑罚。最重的一种是五刑,分别是黥刑(又叫墨刑,在脸上刺字)、劓(音义)刑(割掉鼻子)、膑刑(挖掉膝盖骨)、宫刑(男性阉割生殖器,女性用锤击腹部等方式使子宫脱落)、大辟(杀头)。如果判处五刑有疑点,那就改为五罚,相当于现在的罚金。分别是墨刑六百两黄铜(铜与锡的合金),劓刑一千二百两,膑刑三千两,宫刑三千六百两,大辟六千两。如果判处五罚还有疑点,那就改为五过。五过基本上没有实际意义,连现代的虚刑都算不上,差不多就是口头警告或者是记录在案之类。《甫刑》之中,墨刑的刑罚条文有1000条,劓刑的刑罚条文有1000条,膑刑的刑罚条文有500条,宫刑的刑罚条文有300条,大辟之刑的刑罚条文有200条,五种刑罚加起来,共3000条。
《甫刑》之中的五种刑罚墨、劓、膑、宫、大辟,被后世许多朝代所一直沿用。
当时处在东方的徐国,辖境在现今的淮河、泗河一带。国君徐子(子爵的国君),好行仁义,因此前来归顺的东夷国家有三十六个,徐子因此自称为徐偃王。周穆王巡视各国,听说徐偃王在东方各国中树立了较高的威望,并且僭号称王,于是联合楚国突袭徐国。徐偃王平素施行仁义不注重战备,周师和楚军前来进攻时又奉行仁义避而不战带领百姓逃亡,最终徐国被攻破,徐偃王被杀。徐偃王死后,他的儿子带领数万徐国百姓向北迁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周穆王封徐偃王的儿子仍为徐子,仍旧管理徐国。
徐偃王奉行仁义被灭,在历史上通常与穷兵黩武恃武而亡的国君相互并列,被许多统治者引为镜鉴。
周穆王在位期间还曾南征。通过巡游和征伐,周穆王使东南方的许多方国和部落归顺于周王朝的统治。在征服荆、越之后,周穆王效仿当年的大禹,在涂山大会诸侯,巩固了周王朝在东南的统治。
由于周穆王在位期间扩张了周王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因此在历史上也被尊为一代雄主。但由于他经常出游加上征伐,常年不在朝中,所以导致朝纲松弛,在他之后,周王朝的统治由盛转衰。
周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他50岁即位,又当了55年天子,活了10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