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可能会瞬间联想到一种威严无比、富有魅力、个性鲜明的形象——领导是个态度强硬、决策果断、有影响力的目标;领导是个不需要帮助、艰苦奋斗的孤独者;领导是个有着坚定的下巴、领导着组织成员前进的将军;领导能对他人产生很强的影响,促使人们去做领导认为应该去做的事。
这样的形象,只是领导的一个部分,甚至极小的一部分。那么,究竟领导是什么呢?
领导是“率领引导”的简略说法。如果逐字进行组词的话,那就是率——率队,领——领航员,引——引路人,导——导购员。领导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说到处都有领导的身影,小到各个家庭、团体,大到国家、民族,都需要一些能够肩负重任的人,“领”向“导”航,团结所有人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就叫领导。
领导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动态的,一个是静态的。动态含义指的是领导行为,一种为完成目标而管理团队的能力和过程;静态含义是指领导者,团队的组织者或者说是引领者。这两个层面的含义彼此区别又彼此交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领导与领导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领导者是组织中的一个角色。一个团队可以指定一个领导者或选出一个领导者,但却不能指定或选出某种领导行为。领导者是一个影响其他人完成不寻常的事情的人,领导则是领导者的一种行为,因此,领导是一个动态化的概念产物。
同时,领导者是组织中少数有影响力的人员,他们可以是组织中拥有合法职位的、对各类管理活动具有决定权的主管人员,也可能是一些没有确定职位的权威人士。
一般来说,领导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领导者必须有下属或者追随者;领导者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并可以通过影响下属来实现组织目标。
(2)领导指的是一种影响力,或是指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过程,从而使人们自觉地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
当领导作为一种影响力的时候,指的就是领导行为,即就是设定目标、率领和引导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时境以及其他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或方法实现该目标的行为过程。
(3)领导不等于职权,但现代领导的概念并不否认领导和职权是相互联系的,一定的职权是实现团队目标所必需的。
领导并不总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指挥棒,而是身先士卒,起带头作用的模范,或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前锋。
(4)领导是一个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相关因素。被领导者、环境等都是影响领导者有效的因素,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领导是一个团队的核心,并不是独立于外的,而是时时身在团体其中。没有群众就没有领导,领导也是群众,只不过是群众中优秀的一员。
从领导者层面来说,领导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类别。
根据领域不同,可分为政治领导、业务领导和行政领导;根据层次不同,可分为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根据领导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独裁式领导、协商式领导和参与式领导;根据产生的方式,可分为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
歌德说:“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就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滞,目标会丧失,力量就会化为乌有。”这里更强调的是领导行为,领导行为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有四个基本特性:
(1)随机性:领导艺术是领导者思考和处理事件的变通能力,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没有规范的程序可循,没有统一的尺度可依。它必须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机智灵活地处理事件。
(2)经验性:领导艺术应来源于一个人的阅历和经念,不是单纯从书本中就能得到的,经验是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烙印,渗透着或明或暗的个人痕迹和风格。
(3)多变性:领导艺术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对于同一事件的处理,由于领导人的经历、学识、思维方式、出发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处理的方式和技巧就不尽相同。
(4)创造性:领导艺术最能显示领导者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它不因循守旧、拘泥古法,而是善于随机应变,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千差万别的事物面前,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在艰难曲折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广阔的想象力、周密的思考力、灵活的应变力和大胆的策划力,创造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
低头的策略
领导是一种能力,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创新完善。
低头求教,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知了”蜕壳,不断“解放”之后,最终获得的是“飞翔”的能力。30岁前的年轻人要知道,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获取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和积累知识,比如“懂了但不会做”就是指掌握了知识,但没有获得能力。学习就是要学习到方法与技巧,有了这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知识后,就形成专业知识并经过实践形成一种能力,所以说学习是所有能力的基础。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对于30岁前的年轻人来说,“学习”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因为,很多人是才从校园里走出来的。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步入社会后,“学习”仍然是年轻人必须面对的事情?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已不再被认为是求学时的事,学习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已经没有时间的分隔、人员的界定和学习场所的限制,学习已变成了终身的事情,人们必须随时随地地学习,因此学习能力的提高远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知识毕竟是在不断更新的,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呢?
在一次英语讲座中,一位听众问讲演者:“现在,《疯狂英语》在各高校相当流行,你能谈谈对《疯狂英语》的看法吗?”讲演者笑着答道:“《疯狂英语》我也看过,我并不想具体地评论这本书的优缺点,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疯狂英语》好就好在‘疯狂’二字上。要想学会英语,先理解‘疯狂’二字,让自己‘疯狂’起来,疯狂地去学它,这样你才能有一定的收效。如果你在学习英语时能投入一股疯狂的劲,什么书你都一样能学好。所以说来说去,归根结底最终还是得靠你自己。”
听了这段话,我们应有所感悟:无论我们做什么学什么,只要我们投入全部精力,疯狂地去做、去学,这个世界上的事没有你学不会的,也没有你做不成的。
毕竟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知识,远不如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坚韧所得来的知识记忆深刻,就像一位名人所说:“每个人所受教育的精华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给自己的东西。”这就说明了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比一切都重要,而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自身的积极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吾日必三省自身”,说这是他之所以成功的秘诀,这就是自省。人们在各种活动中必须要经常自省,审视自己。因为据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归因时,通常是把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己,把消极的结果归因于情境。如果这样,你很难做到主动、积极、公正地审视自己。
因此,我们要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就必须要勇敢、主动、客观地反省自身情绪、思维及能力,准确评估组织及客观世界,勇于打破旧的格局,创建新的发展要素。正如狄更斯所言,“不论我们多么盲目和怀有多深的偏见,只要我们有勇气选择,我们就有彻底改变自己的力量。”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一样。
低头的策略
个人的知识水平是有限的,要想提高自己,就必须能广泛吸收外部的信息知识、资源和变化,并乐于尝试新思想和新经历。同时这也是个人良好修养的一种表现。只有不故步自封、固执己见,才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并公正地评价他人的主张,从而达到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目的。
要成功就要接近成功者,善于向他们学习
很多年轻人朝思暮想的事就是,如何在30岁之前就能成功。虽然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是,走向成功的道路,的确是有捷径的。
世界行销大师赖兹说:“很少有人能单凭一己之力,迅速名利双收;大多数成功的骑师,通常都是因为他们骑的是最好的马。”
成为富人的方法和经验很多,有些是能写到书上的,还有更多是无法写到书上去的,要学习那些无法写到书上的真经,就必须想办法跟富人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经验。
成就富人最重要的秘诀是“环境”,我国古代有“孟母三迁”之说,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搬家三次;如果比尔·盖茨出生在非洲,连电脑都没见过,就算他有230的智商,也不可能成为电脑王国的领袖,不可能成为世界首富。
百万富翁和百万富翁在一起;千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在一起;亿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在一起;成功吸引成功,失败吸引失败。
富人和富人在一起,穷人和穷人在一起;成功者与成功者在一起,失败者跟失败者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都用相同的方式思维。盲人乞丐们在一起讨论的是如何用手就摸出别人给的是一元纸币还是二元纸币;炒股失败的人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的则是市场多么不好,庄家多么坏,庄家在信息、分析工具上多么有优势,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认真学习富人致富的经验方法,仿效他们获取财富的秘诀。
深圳的股市高手崔宏谈到他的“富裕规则”时说:宁可跟聪明人打架,也不跟糊涂人交友。日本首富系山英太郎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他自己有一套“利益至上交友法”。系山英太郎曾两度在全日本经营者研习会上,直言不讳地表示:“别和穷人交往。”
穷人有两种:一种是指“没有钱的人”,可是这种人有思想,有能力,可能是“虎落平原”,暂时“英雄无用武之地”。这种人是“人穷志不短”,跟这种人交往,你应该独具慧眼,在英雄落难的时候帮他一把,他可能会成为你的知己,将来还可能成为你的救星。
另一种穷人是“不仅没有钱,也没有思想和能力”。这种人是绝对的“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如果经常跟这样的人交往,你的一切付出都不会得到回报。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远离这种人,不能在他们身上浪费一分钱、一分钟。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喜欢身边围绕着没钱的人,享受他们的阿谀奉承。但是穷人只是向钱低头而已,而不是向你低头。不论你曾经给他们多少好处,当你没钱时,这些人就会忘记你曾经施与他的恩惠,两脚开溜。
人际关系本来就是施与受的关系,如果只有施,当然只有损失而不会有所收获。和人穷志短的人交往,不但对自己的成功毫无帮助,还会阻碍你前进的步伐,最终使你一事无成。因此,如果你的身边没有富人,如果你的朋友中没有富人,那么你就应该改换环境,换朋友了。
身边有富人,你就要学习效仿他们,复制他们成功的模式,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行动,才能快速成为富人,至少能够缩短你成功的时间。
拿破仑·希尔在成功之前,曾利用20年的时间帮助钢铁大王卡内基工作,这期间他一分钱的报酬也不要,但在帮助卡内基的同时,他也不断地提升自己——他本人在成功学研究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陈安之在成功之前,也长期在美国帮助世界成功学大师安东尼工作,在帮助安东尼的同时,他也掌握了成功学的真谛,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低头的策略
要成功就一定要接近成功者。就像台湾成功大师陈安之所说,一个人要成功,有几个方法:第一个,他必须帮助成功者工作;第二个,当开始成功的时候,要跟更成功的人合作;第三个,越来越成功的时候,要找成功者为自己工作。
学习并应用于实践,最能获得真知
“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鼓舞着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拼搏。知识已从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财富、地位和能力的象征。中国的古人曾说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由此可见,读书与获取知识在人们心目中是何等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打破了往日对知识的理解。
人们已认识到:知识与能力并不完全是相等的,知识并不等于能力。21世纪对能力界限的新要求,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学的知识。但不管时代怎样发展,你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后,又明确地指出:“各种学问并不把它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这也就是说,有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与之相应的能力,运用与知识之间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即学以致用的过程。
全球重要的电子工业制造基地深圳、台湾等地,高级技工的身价一天天看涨,部分空有学历的硕士、博士的薪水已有被赶超的危机。按过去的老观念,像深圳这类靠电子制造业等所谓高科技起家的新兴城市,一本金灿灿的学历证书是起码的敲门砖。但现在,如果这个学历没有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经验附着在上面,那还真不如一个八级技工手头的钳子和焊枪。
中国的教育体制尤其是高等教育体制中存在着痼疾,事实上,很多拥有学历的本科生、硕士甚至博士,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有重大欠缺。比如说部分学过机械学的大学生,公式、定律背了一大堆,但几乎就没有碰到过焊枪,一旦出了纯技术问题,理论有,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得靠有经验的老技工来解决。当然,最终的问题是:要做一个好技工很难,比“捞”一个学历证书还难。而且,“手头的活儿好”与学历证书也并非不可兼容。
你是否见过,一个知识、人格都远不如他人的人,却能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把比他优秀的人耍得团团转?这类人通常是学识、人格较差的人,是手段圆滑的老江湖,他们抓住那些有知识、人格高尚却不懂人情世故者的弱点,然后随心所欲地摆布对方。还有不少学历水平较高的人被学历不如他的人领导着,他们的收入也当然没有后者高。这是什么原因呢?
不谙世故的学者,就像牛顿一样,是透过三棱镜看光线,用颜色把人类分类,这个人是这种颜色,那个人是那种颜色。而经验丰富的染匠却不同,他们知道颜色有明度、有彩度,也知道虽然看起来是一种颜色,其实它是由多种颜色混合而成的。事实上,在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只是用一种颜色构成的人,或多或少都混合了其他颜色。不仅如此,正如丝会随着光线照射的角度,而变幻出各种颜色一般,人也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而变换不同颜色。
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应该把到目前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本身的见闻归纳起来,再加上自己的判断,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行为模式、礼仪礼节。接下来的工作,只剩下了解人情世故,且多加磨炼了。你不妨多看看有关社会学方面的书,把书上所写的和现实生活加以比较。如果不实际踏入社会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则无法活用那些辛苦学来的知识,甚至还会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