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的群众也议论纷纷,饶有风趣地看着案情的进展。
正堂的京兆尹又拍了一下惊堂木,道:“大家肃静。朱大昌你想翻案,找人来做伪证,好在这证人良心发现,说出了实情,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情急之下,朱大昌也乱了分寸,人没救出来,连自己也搭进去了,一时愣在了原地。
“既然事情的原委都已经搞清楚了,那本官就宣判了。李惊鸿和段有德你二人贩卖贡茶,依据大唐律令,理应判处死罪。不过太宗素来以宽仁治天下,念你二人是初贩,又贩卖的贡茶数量不大,就免除一死,发配潮州充军。朱大昌指使店里的伙计作伪证,好在没有得逞,罚银一千两,以示惩戒。查缴的赃物没收,其余人等不再追究。”堂上的京兆尹款款说道,心中却在暗暗得意,这样的判罚既没有判处死刑,收了朱大昌的银钱也就有个交代,潮州又是偏远之地,瘴气弥漫,去的人十有八九回不来,魏王那里也不会多说什么,皆大欢喜。
听到判罚,李惊鸿并没有多想什么,那虬髯客一诺千金,既然答应了就一定会来救人,心里一直在寻思,原来三德的原名叫段有德。
魏王听完判决,知道这京兆尹定是收了银钱,耍两面派,冷笑一声,朝着旁边暗暗做了个手势。
大堂的侧门外,闪出一个瘦高的身影来,正是那日引着官兵查缴茶叶的宋忠。那宋忠走进大堂内,高高的个子,格外显眼,说道:“大人,小人另有隐情禀告。原来这李惊鸿是突厥派来的卧底。小的经过多方查探,得知大唐贞观十五年冬,突厥突降百年一遇的大雪,发生了饥荒,正是这李惊鸿从长安贩买了数十石的粮草运到了突厥,这才使得突厥度过严冬,转危为安。”
语罢,堂下一片哗然。大唐与突厥两国交恶已久,很多边塞的大唐人都受过侵扰,对突厥有着莫大的敌意,听到李惊鸿是突厥的卧底,又运粮资助,无不群情激奋。
堂上的京兆尹闻言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又生出这些事端来,问道:“这位儒士,你说他是突厥的间谍,可有凭证?”
那宋忠在怀里摸了半天,找出一张文牒和印信,递到了公堂之上,说道:“大人,这张是户部开的通关文牒,还有吴王的印信,里面清楚地写着大唐贞观十五年二月三十日夜,李惊鸿由雁门关往突厥偷运了三十万石的粮草。正是有了这笔粮草,突厥人才能完好地度过了严冬,春天又来犯我边界。”
京兆尹仔细看了看文牒和印信不疑有假,可是这印信涉及到吴王,都是皇亲国戚,谁也不能得罪,左右为难起来。一旁的魏王见状,义正辞严地说道:“大唐初定,突厥人掠我城池,杀我国人,使得多少人妻离子散,无家可归。根据大唐律令,通敌叛国,私通突厥,这是灭门弃市的大罪。杨大人,你可要公正判决,不然那些枉死在突厥屠刀下的大唐子民的英灵也不会答应。还有户部一直是我三哥吴王掌管,现在发生这种事情,你可要如实禀告我父王。”
堂外听审的人受了魏王的煽动也都义愤填膺,纷纷喊道:“杀了他,杀了这突厥奸细。”
李惊鸿暗叫不妙,也不知道宋忠是如何知道这件事情,转念一想,肯定是魏王派的间谍,无意中得知,魏王隐忍到现在才告发,真是一举两得,不但可以借机报复,还能够经过此事将吴王拉下水,不过那封印信明明自己销毁了,宋忠肯定是又伪造了一封。
京兆尹啪地一声,又拍了下惊堂木,震地众人耳朵一阵轰鸣,说道:“肃静!堂下的犯人,现在有人指证你偷运稻米,资助突厥,做下通敌卖国的大案,而且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李惊鸿不置可否,回道:“大人,小民能不能看看那封印信?”
京兆尹派人将印信交到李惊鸿手中。旁边的魏王站起来,将惊堂木拿到了手中,防止他再乱拍,说道:“现在证据确凿,你还是从实招来,免得遭受皮肉之苦。你一个小民,不可能做出如此大案,肯定有幕后主使。只要你将幕后主使供出来,本王一定会替你求情,免你一死。想想你的家人,可要考虑清楚了。”
听着魏王威逼利诱,李惊鸿也没有应答,而是仔细看着那封印信,等看到落款时,不由地笑了起来。
京兆尹习惯性地伸手去抓惊堂木,却是抓了个空,左右一看,在魏王手中,当下拿起桌上的砚台拍在了桌子上,搞的魏王一脸不悦,说道:“堂下的犯人,你真是罪恶滔天,私自贩卖贡品在前,偷运粮草资敌叛国在后,两罪并罚。不过上天有好生之德,皇上有爱民之体,只要你供出后主使,将功补过,正如魏王所诺,会免你一死。如果你闭口不言,明日午时,午门菜市口有你一席之地。”
还没等李惊鸿回答,虬髯客从后堂走了上来,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堂外听审的人看到一个凶神恶煞,满面红须的人大摇大摆地走了上来,大感好奇,议论起来。京兆尹看到虬髯客,急忙走下了公堂,脸色和悦起来,说道:“张爷,怎么有空来前厅了,难道是狱卒照顾不周,惹得您心情不悦?”
虬髯客虎目圆瞪,环顾四周,看得众人一阵害怕,说道:“我来看看案子审完了没有,没什么事情赶紧结了,我还等着我兄弟喝酒呢!”
京兆尹站在旁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求助似得将目光投向了魏王。魏王看到虬髯客,并没有惊慌,淡定地说道:“张爷,你一生行侠仗义,平生所愿就是救万民于水火,现在有人资助突厥,来攻打我们汉人,你说怎么办?还有啊,有人无视国法,偷卖贡品,又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