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闻言,冷笑道:“联起手来?说的好听!你是想让我匍匐在你的脚下,甘受驱使?”
魏王回道:“三哥,说话不要那么难听。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归顺于我,总好过身首异处。你是个明白人,何必玉碎呢!事到如今,不妨实话告诉你,永通渠决堤是小弟派人挖开的,山石塌方,也是小弟派人预先准备好的。可不要怨小弟心狠手辣,怪就怪三哥你贪得无厌,连太仓的粮食的主意都敢打,才给了小弟可乘之机!”
吴王毅然道:“四弟,这么多年三哥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不了解吗?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来人,送客!”
“既然三哥你执迷不悟,可怪不得小弟不念及同胞之情,告辞!”说完,魏王愤然离去。
诺大的前厅里,再一次陷入了沉静,只听见屋外窸窣的虫鸣声。
吴王呆坐前堂,没了往昔的神彩,满是忧虑,对朱大昌说道:“事由你起,现在魏王借此想骑到本王头上,如果本王倒了,你也没有好果子吃!三天的时间,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别怪本王无情!”言罢,起身走进了里屋。
朱大昌满脸委屈,没有反驳,默不作声地走出了王府。
二人走在长安的街道上,街上冷冷清清没有多少行人,月光洒在青石街道上,透着凄凉,朱大昌开口道:“兄弟,现在你知道老哥的悲哀了吧!无论魏王还是吴王,咱们都只是人家利用的棋子罢了,一旦没有了用处,会被毫不犹豫的舍弃。听吴王的语气,肯定是想让我背锅,主动将这件事承担下来。到时候给我弄个勾结太仓主管,倒卖朝廷军粮的罪名,杀头抄家是跑不了了。事到如今,已经没有补救的办法,你还是带着丽雅姑娘离开吧,免得牵连你们,白白送命!”
李惊鸿回道:“事情没准还有转机,问题既然出在粮食身上,那么还得从粮食入手。眼下最重要的是别让发往军中的粮食出现缺口。现在咱们手中有大把的银子,长安城中虽然缺粮,但是魏王手下的几家米店存有大量的粮食,只要想办法从他们手中购买一些,填补太仓的缺口,等咱们的稻米运来,事情就算解决了!”
朱大昌闻言先是一喜,听到后面又郁闷起来,说道:“话虽如此,可是怎么才能让那么米店也都出售粮食,现在他们可都是等着涨价呢!太仓的粮食最多还能支撑三天。外面的粮食没十来天,恐怕是运不到的!”
李惊鸿回道:“长安城里的米店之所以不肯卖米,是以为各家都知道长安缺米,永通渠决堤,短期之内粮食紧俏。只要打破了粮价上涨的期望,到时候自然会有很多商家抛售,毕竟占用仓库,粮食发霉损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明天你只管继续卖米,而且价格比现在还要便宜一些,最好弄出些声势来,一定要给人不差米的感觉。”
“道理我也懂,现在粮食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上涨,谁会脑袋进水,廉价抛售?如果继续卖米,那三天之后怎么办?现在太仓中还有几万石存粮,及时收手没准还能保住一条性命,真等到卖的一粒米不剩,老哥这颗脑袋可真就保不住了!你有什么打算,敢接说出来,生死关头,就别绕圈子了,老哥心里没底!”
李惊鸿小声在朱大昌耳边私语一通。朱大昌闻言,脸色一喜,道:“这个办法倒是可行,反正已是绝路,不妨一试!我这就连夜派人前去准备!”
“朱老哥,这事一定要做的有模有样,太明显了反而没人信!”
朱大昌微微一笑,道:“兄弟,你放心,这事我最在行,你只管瞧好吧!”
五更时分,天刚刚放亮,路上只有零星的几个早起的行人,长安街道上出现了数十辆大车,满载着布袋,沉甸甸地走着。大车走在颠颇不平的路上,布袋有些松动,淅沥沥的落下些许稻米来。
几个好奇的百姓,停步驻足,望着这一排大车,谈论起来。
百姓甲说道:“这一车车的装的是什么,我看八成是江南的稻米,这下长安的粮价可算是能降下来了,咱心里也踏实了。”
百姓乙应和道:“可不是吗,都说长安闹粮荒,粮食价格还得上涨,本来还打算一大早排队去抢粮,现在看来也不用了,这么多粮食。看来昨晚菩萨听了咱的祈愿,应验了,多谢菩萨保佑!”
百姓丙道:“先不要高兴的太早,现在世风日下,到处都是无德的奸商,没准又是一个囤积居奇的,唉!老百姓,苦啊!”
长安城里出现数十辆运粮车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一大早,魏王府内的小吏匆匆忙忙地向跑了进来,禀报道:“殿下,出大事了,刚刚听知更的衙役说,五更时分,长安城里出现了数十辆大车,载满了布袋,看样子应该是整车整车的粮食!”
魏王闻言,惊道:“你看清楚了吗?会不会弄错?”
那小吏回道:“小的没有亲眼看见。不过那知更的衙役是个老实人,所说的话应该可靠。还有几个路人看见车上的布袋还滴落下稻米粒来。”
魏王寻思道:“永通渠没有修好,山区的落石也没有清理完,他们是怎么将粮食运进来的?昨晚看吴王的神色,应该是被抓住了把柄,会不会有诈?你这样,派个可靠的人,去他们仓库里面查查,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不是粮食。这件事办好了,本王重重有赏。”
那小吏一听有赏,美滋滋地去了!
长安城朱记米店外,前来买米的百姓络绎不绝。店里的伙计大声吆喝道:“上好的杭州新米,只要九文钱一石,来来来,都排好队,想买多少买多少!”
人群中一个贼眉鼠眼的小厮,在东张西望,一看就不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