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微的阳光透过薄纱,点点滴滴的射进老宅里。四周弥漫着萧杀的气息,不时有人来来往往的走过。
扶苏看着眼前的诏书,心底不禁升起悲凉的感觉。自己这辈子为大秦,为了天下百姓可谓是尽心尽力,但是没有想到最后居然是这样的结果。父皇居然立下遗诏命自己自杀,这是何等的凄凉。
“扶苏公子,现在洒家已经把始皇陛下的旨意传达到了,至于结果吗,想来也不必我再明说了吧。”使者看着眼前这位始皇陛下的长子看着遗诏那不可思议的模样,害怕扶苏不会遵照计划自杀,急急忙忙的催促着扶苏。
听到了使者的话,扶苏内心苦涩,不知道为什么一向稳重的他,在这一刻哭出了声,那哭声响彻云霄,其中的悲凉寒苦之意,让人听了不禁起鸡皮疙瘩。
“公子,出了什么事。”蒙恬听到扶苏大哭,可谓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扶苏接了圣旨居然会这么大的反应。蒙恬向来和扶苏交好,这一刻他能感受到扶苏内心的凄凉与苦涩。从扶苏的眼里,他能看到的只有绝望。
一丝怒火从蒙恬心中升起,他明白肯定是出什么大事了,要不然以扶苏的秉性绝不会放声大哭。蒙恬跨步来到扶苏的身边,拿起圣旨细细阅读。
“不可能,始皇陛下绝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这一定是赵高这畜生搞的鬼,公子你不要别骗了。”看了圣旨的蒙恬根本就不相信这是始皇陛下的旨意,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肯定这是赵高搞的鬼,只是……
“将军,不要再说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万一这真是父皇的旨意,我岂能违背,你莫要在相劝了。我意已决!”扶苏哭噎着说出这些话。
“公子!陛下而今出巡在外,又没有立定太子,诸公子必定都虎视眈眈,暗含窥伺之心。他委任你我监军守边,足见信任之深。今天忽然派使者送来赐死命令,怎知不是有诈?不如提出恳请,弄清楚再死不迟。”吗,蒙恬知道自家的公子是个做了决定就不再回头的人,但是这件事可是关系到扶苏的命,他可不会轻言放弃。
“公子,洒家就不得不说一句话了。你看那上面的可是始皇陛下独有的玉玺,如若真的像蒙大将军所说,这是伪造的话,那这玉玺印又从何而来呢?”使者看着情况不妙,害怕扶苏被蒙恬劝了回来,所以他在扶苏本就有死志的心上点了一把火。
扶苏看着圣旨上那独特的玉玺印,心真的就这样死了。
扶苏慢慢走向蒙恬,心死了,人还有什么意义活着呢。拔出蒙恬的佩剑,引颈自杀了。
“公子!”蒙恬没有想到扶苏这么决绝,居然这么快就下定决心自杀,都不弄清楚事情的原委。
“你该死!”蒙恬运起真气,火光在蒙恬手中闪现,不到0.1秒的时间,蒙恬手上出现一个火焰手掌,一下就将使者烧为灰烬。
“蒙将军,这是怎么了?”巨子本来住在这里和扶苏共同商量天下大事,但是今天有事的他出了一趟远门,等他回来就看到这样的场景。
“巨子,你快救救公子,公子因为始皇的圣旨自杀了!”蒙恬在这时候像是看到了救星,他现在是把一起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巨子身上。
“什么!”巨子听了这话很是吃惊,他没有想到自己就离开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发生了这样的大事,但是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救活扶苏,要不然,这天下真的就要乱了。
巨子运起真气输送给扶苏,扶苏动脉的伤口慢慢复原,血不再喷涌。但是扶苏的生机已经极为微弱。
“蒙将军,你现在必须每隔一个时辰就为扶苏公子输送真气,我现在立马赶去儒家取得他们的还魂丹来救扶苏公子,你一定要让扶苏公子坚持到那个时候。”运送完真气的墨子一下子消失了,留在原地的不过是一道残影,但是已经在百米外的他对着蒙恬隔空传音。
蒙恬望着巨子离去的方向,心中默默的希望墨子能够尽快回来。
扶苏(前241—前210),秦始皇长子,嬴姓,赵氏,名扶苏。{也就说赢扶苏也叫赵扶苏和赵国王族一个祖先,赢是周天子赐的}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扶苏。一称公子扶苏,或扶苏公子。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前210年―前207年在位。
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
赵高(?-前207),嬴姓赵氏。秦二世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入秦宫为宦官(此宦官并非后世太监),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故陆贾叹曰:“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指秦朝灭亡)”而《战国策》的编者刘向更是直言不讳:“秦信同姓(即宗室,这里指赵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国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
赵高还是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云:“赵高作《爱历篇》,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三朝书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赵高。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谓赵高“善大篆”。唐·张怀罐《书断》卷上《大篆》日:“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著有《爰历篇》六章。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太子。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的先祖是宋人。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关于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后由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1]
《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起言行的经济辑录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汉民族三大哲学体系,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很多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出现复苏,并因其进步性而呈现出燎原之势。
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受到重创,在汉武帝为维护****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大陆儒家现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试图把西学和国学中的其他学派都排除掉。大陆儒家表现出唯我独尊、一家独大的傲慢,这是一种危险的思想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