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山脚下,涪江将金华镇和白玉岛隔开,江面开阔,洪波涌起。绵延几十里的水域,竟然找不到一座桥,来往村民只有靠渡船过河。
撑船的青年身穿青布长衫,眉宇俊朗,身手矫健。他把村民送到白玉岛后,就坐在江边钓起鱼来。水里的野鸭子嘎嘎嘎的游弋,吓走了好些识趣的鱼儿。他含笑望着江面,好像水里有个看不透看不够的大世界。
这时,从岛上走来一个蓝衫青年,儒雅忧郁,仿佛有无限心事无处倾吐,一路走来叹息连连。蓝衫青年走到船主跟前,并排坐下,望着平静的湖水,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粼粼波光。
“师兄,有何收获?今天可有鱼汤喝?”
“师弟,你这是怎么啦!不停叹息,谁惹着你啦?”
“师兄,你说我读这么多书,有用吗?如今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师弟,你还愁没有你施展抱负的时候吗?你看那茶花娇艳无比,灿若云霞,可是,开放之前却需要一段时光的酝酿。”
“茶花再耀眼,没有人欣赏,也不过是孤芳自赏罢了。”
“放心吧,如今陛下登基,正是招贤纳才之时,英雄还愁没有用武之地么?子昂师弟文武全才,必定是武周的大梁。”
“你倒很淡然,反正你的人生目标就是过打鱼、撑船的平凡日子。”
“这不是很好吗?你看,如今风平浪静,我们何不享受这片刻的安宁。”
这时,对岸金华山山腰的老君庙前,站着一位白衣飘飘的老道,对着河岸吹奏着,笛声清幽,穿透云层,远远的飘来,仿佛天籁。
“走吧,师父在召唤我们了。”陈子昂说道。
青玄道长住在金华山道观,门下弟子三人:女弟子青无幽是山脚下拾来的弃婴,来时才两岁,既是徒弟又是义女;大徒弟李洪,家住山下涪江边,每天在江上迎来送往,闲暇时跟着清玄道长学习《道德经》,过着写意的生活;二徒弟陈子昂是个心怀大志之人,虽然也拜青玄道长为师学习剑术,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后山的读书台发奋读书。
自唐朝太宗以来,朝廷对佛教推崇备至。金华山这样兼容儒释道三家的道观,注定要引起别样的注意。
射洪县县令段简深谙为官之道,曾经上书武则天,将金华山改造成独一无二的佛教圣地。他总想找机会把青玄道长和陈子昂赶出金华山,无奈道长剑法奇高,陈子昂深得大家爱戴。因此,他也不敢贸然行动。
每逢有事,青玄道长就会在老君庙前吹笛,召唤徒儿。这不,李洪、陈子昂师兄弟二人闻笛音迅速驾船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