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7200000032

第32章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投资心理学(2)

为了调查禀赋效应对人们行为的影响程度,经济学家对大学生做了如下实验--总共有44名大学生参与了实验,随机抽取其中的一半人,给他们一张代币券和一份说明书,说明书上写明他们拥有的代币券价值为x美元(x的价值因人而异),实验结束后即可兑付,代币券可以交易,其买卖价格将由交易情况决定。

对于那些得到代币券的学生,实验者让他们从0~8.75美元中选择愿意出售的价格。同样,实验者也让没有得到代币券的学生开出他们愿意为代币券所支付的价格。当收集到他们的价格后,实验者发现买卖双方预期的价格是相似的,也就是平均出售价格与购买价格很接近。

随后,实验者用杯子和钢笔分别代替代币券再次进行这一实验,结果却显示,报出的平均卖价可达到买价的两倍多。

以上的实验直观地证明了禀赋效应的存在:一旦人们得到可供自己消费的某物品,人们对该物品赋予的价值就会显著增长。禀赋效应是现实市场交易中的普遍现象,经济学家对收藏品市场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使是那些对交易市场比较熟悉的投资者,当他们得到一件收藏品后,也很少有人愿意用其交换其他同等价值的其他收藏品。

对于投资者而言,禀赋效应导致他们倾向于保持自己已经进行的投资,当面对成千上万的公司股票、债券和共同基金时,他们索性选择保持不变--这种行为并不总是那么理性的,因为如果投资者仍然保留已经亏损的股票,这往往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羊群效应:投资市场上的趋同性心理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指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由于对信息缺乏了解,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便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了从众行为。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凯恩斯曾经指出:"从事股票投资好比参加选美竞赛,谁的选择结果与全体评选者平均爱好最接近,谁就能得奖,因此每个参加者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美者,而是运用智力,推测一般人认为最美者。"出于归属感、安全感和信息成本的考虑,小投资者往往会采取追随大众和追随领导者的方针,直接模仿大众和领导者的交易决策,以此来规避投资风险。除此之外,系统机制也可能引发羊群效应。比如,当资产价格突然下跌造成亏损时,为了追加保证金或者遵守交易规则,一些投资者便不得不将他们持有的资产割仓卖出。如果很多的人都投资股票市场,便可能导致投资者能量迅速积聚,从而形成趋同性的羊群效应。在追涨的时候大家都蜂拥而至,大盘跳水时,恐慌心理满山遍野,每个人都恐慌出逃,此时极易将股票杀在地板价上。这就是为什么牛市中慢涨快跌,而杀跌又往往一次到位的根本原因。

"假如你在绝望时抛售股票,你一定卖得很低",这是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金玉良言。其实当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时,正是进行投资布局、等待未来高点收成的绝佳时机。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存在着羊群心理,当大家都对未来悲观时,一些具有最佳成长前景的投资品种也无人问津;等到市场热度增高,大家又争先恐后地进行抢购,随着市场的调整,再一窝蜂地匆忙杀出--可以说,羊群效应是大多数投资人都无法克服的投资心理。

框架效应:快卖涨势股,慢卖跌势股

框架效应是指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在消费领域:当消费者感觉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不是"收益"时,他们对价格就越敏感。

为了解释框架效应,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在加油站A:每升汽油卖5.6元,但如果以现金的方式付款可以得到每升0.6元的折扣;在加油站B:每升汽油卖5.00元,但如果以信用卡的方式付款则每升要多付0.60元。

显然,从任何一个加油站购买汽油的经济成本是一样的。但大多数人认为:加油站A要比加油站B更吸引人。这是因为,与从加油站A购买汽油相联系的心理上的不舒服比与从加油站B购买汽油相联系的心理上的不舒服要少一些。加油站A是与某种"收益"(有折扣)联系在一起的,而加油站B则是与某种"损失"(要加价)联系在一起的。

研究发现:上述差异的原因是当衡量一个交易时,人们对于"损失"的重视要比同等的"收益"大得多。

再看这样一个关于选择的题目,

A.一笔生意稳赚800美元;

B.一笔生意有85%的机会赚1000美元,但也有15%的可能分文不赚;

C.一笔生意稳赔800美元;

D.一笔生意有85%的可能赔1000美元,但相应地也有15%的可能不赔钱。

结果表明,在第一种情况下,84%的人选择稳赚800美元,表现在对风险的规避,而在第二种情况下87%的人则倾向于选择"有85%的可能赔1000美元,但相应地也有15%的可能不赔钱"的那笔生意,表现为对风险的寻求。

经济决策的理论历来认为,人从根本上来说是理性的。然而,人类在许多方面有非理性的特征,收益和损失完全是以认知参照点为依据的,参照点不一样,人们决策的方式也不一样--面临收益时人们会小心翼翼选择风险规避;面临损失时人们甘愿冒风险倾向风险偏好。

在股票投资市场上,当股价上涨的时候,人们为了获得稳定收益,很快就把股票卖出,当股价下跌的时候,人们总是怀着"股价还会上涨"的心理,采取了风险偏好的做法,死死地抓住跌势股--这种心理往往导致人们遭受到了更大的损失。

赌徒心理:执迷于随机的成功

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曾经在著名的斯金纳箱(一种动物实验仪器,箱内设有一杠杆或键,动物在箱内可以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做过一个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在最初的实验中,箱子中的小白鼠每按30次按钮就会吃到食物,在随后的实验中,小白鼠是否获得食物与按钮次数无关,随机获得食物。

实验发现,在前一个实验中,小白鼠得到食物后,会休息一会儿,必要时再持续按键;在随后的实验中,由于小白鼠无法预测食物什么时候滚出来,便不断地按键,如果某次按键后滚出的食物特别多,或者长时间食物没有滚出来,小白鼠按键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想想赌徒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现实世界的赌徒与这只小白鼠的心理相差无二:当某个赌徒在某次的牌局中赢了较多的钱后,他并不会就此收手,反而会继续赌下去,因为他幻想着更好的运气,期望能够赢回更多的金钱;当一个赌徒长久输钱后,也会继续把赌博游戏坚持下去,因为他总认为也许下一局就彻底赢回来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好赌成性的原因所在,不管他们此时是输家还是赢家,他们都无法从赌局抽身而出,因为他们期望着随机获得更大的利益。

相对操作引发必然的行为结果的事件,一些与概率相关的获得能激发人们更大的操作积极性,也正因此,总是有很多的人醉心于股票投资,前仆后继地投入到这个高风险的游戏中。

赌徒谬误:三个跌停板之后,市场不一定会反弹

关于好运气和坏运气的转换,人们常有这样的推理,遇到持续的坏运气后,便会想当然地认为该自己走运了,因为风水轮流转,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倒霉。然而,事实上这是一种不合逻辑的推理方式,认为一系列事件的结果都在某种程度上隐含了彼此相关的关系,即如果事件A的结果影响到事件B,那么就说B是"依赖"于A的,这便是心理学中的赌徒谬误。比如,如果一个赌徒一晚上手气都很差,便会认为再过几把之后自己就会成为赢家;股市大盘连续上涨4天后,人们便会作出下跌的预测;经历连续几天的好天气后,人们就会担心随之会下起大雨。

为了更好地诠释赌徒谬误,我们可以用重复抛硬币的例子来展示。抛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机会是0.5(1/2),连续两次抛出正面的机会是0.5×0.5=0.25(1/4)。连续三次抛出正面的机会率等于.5×0.5×0.5=0.125(1/8),以此类推。

现在假设,我们已经连续4次抛出正面。犯赌徒谬误的人说:"如果下一次再抛出正面,就是连续5次。连抛5次正面的机会率是(1/2)5=1/32。所以,下一次抛出正面的机会只有1/32。"

以上论证步骤犯了谬误。假如硬币公平,定义上抛出反面的机会率永远等于0.5,不会增加或减少,抛出正面的机会率同样永远等于0.5。连续抛出5次正面的机会率等于1/32(0.03125),但这是指未抛出第一次之前。抛出4次正面之后,由于结果已知,不在计算之内。无论硬币抛出过多次和结果如何,下一次抛出正面和反面的机会率仍然相等。实际上,计算出1/32机会率是基于第一次抛出正反面机会均等的假设。因为之前抛出了多次正面,而论证此次抛出反面机会较大,属于谬误。这种逻辑只在硬币第一次抛出之前有效。

在期货市场上,三个跌停板之后,为什么会有很多投资者认为市场会反弹?因为投资者认为会否极泰来,这一思维方式便陷入了赌徒谬误,以致在这一心理趋势的操纵下,很多有经验的投资者都死于趋势行情说。

同类推荐
  • 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33条负面情绪转化法则

    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33条负面情绪转化法则

    心情会影响人的思维和言谈,反过来,语言也能作用于情绪。说话方式变了,心情就会改变,想法也变得积极乐观起来。别再自责、自我批判,用积极乐观的语言表扬自己一下吧!宣泄情绪,放松心灵,弱化内在信息,你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例如,无论你是复印完了一份材料,还是成功地签下3份合同,都可以充满热情地对自己说:“搞定!”让成就感为你的一天画上完美的句号。
  • 心理学与心理自助

    心理学与心理自助

    本书以大量实例诠释了现代人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并从专业心理医生的角度向读者阐述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帮助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人走出困境,重建健康美好的心灵家园。
  • 心理创伤的理论与研究

    心理创伤的理论与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分8部分,包括:心理创伤概述、创伤与分离、心理创伤理论、儿童早期虐待与心理创伤、心理创伤与分离的国内外研究等。
  • 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新模式

    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新模式

    本书从“阳光城”育人模式的整体架构、“阳光城”的环境支撑、“阳光城”的特色四大板块活动、“阳光七彩卡”评价机制以及“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效与展望来具体阐述国家课改的亮点及难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模式。更渗透一种新的理念:儿童与可能性,一个新的生长点:可能性与综合实践活动,予以印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寻求儿童的成长一切皆有可能。
  • 成为骨干

    成为骨干

    本书是“信天翁财经丛书”之一。本书结合大量经典实例,详细地阐述成为职场骨干的三大纪律八项原则,帮助职场人士养成良好的习惯,以获得成功。
热门推荐
  • 华夏归元

    华夏归元

    一名孤儿的修真悟道之路,与爱恨情仇的故事
  • 穿越之逆爱

    穿越之逆爱

    你为何,处心积虑,至死方休?我又为何,用尽心计,万劫不复?我不可能成为英雄,也没有勇气被人怨恨,但是,我愿逆光阴之轮回,我愿逆天下之不违,我愿逆命运之既定,为爱穿越时空。
  • 玫瑰花的约定

    玫瑰花的约定

    她,因前世的突变,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前世的记忆在慢慢恢复........是谁杀了她?是谁对她冷漠无情........我要复仇!充满报仇欲望的她........下得了手吗.........
  • 蓝沐的高中时代

    蓝沐的高中时代

    夏沐是个高中的学生,从她第一天入学的开始,以及她,遇到的人,感情的变化,和刚开始学习的反差,并且在最后的努力下,得到了学习感情双丰收。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采星记

    采星记

    起点唯一科幻历史相结合的小说。2100年,真正的世界末日,人类中的精英早已在火星移民两年,剩下的更多人类则是被留在了地球上。就在地球濒临灭绝之际,两年前抛弃他们的“诺亚”又回来了。几个年轻人登上诺亚,却发现他们早已与如今的世界格格不入。走入宇宙,地球冰封,这一切的一切竟都是从五千年前的涿鹿开始。他们只有古武,机甲,梦想,去拯救地球。星河漫漫,唯爱相伴。这是拯救地球的故事。
  • 至尊圣域

    至尊圣域

    荒神大陆,武道盛行。安悠歌巧遇诅咒之族,身怀双重灵魅,笑苍天,战苍穹,逆战神族,最终莅临圣域,成就万古至尊
  •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第一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桐花钿

    桐花钿

    她记得,在剑庐萧衍对她说:“待一日你我成婚,我必每日晨起都为你点一枚花钿。”“谁要嫁给你……我喜欢芙蓉花,你可会画吗?”“若我会画你可要嫁于我?”……可后来,十里红妆她终嫁了的是大苏的帝王,一切都应了青岚的话:从此咫尺天涯,她是帝妻,他为人臣,她发誓此生眉心再不点花,心间的人都不在眉心又何须为旁人再落朱砂。后来苏决说:“这个问题孤这一生只问你一次,你可愿为孤画一次花钿?”可那时的她似乎已经猜不透眼前的男子,她不敢回不敢答,半天只说了四个字:“臣妾……惶恐。”一句惶恐,她苦守了梧桐林五年,只是回来时,她的额间多了一朵淡紫色的梧桐花,大殿上,百官前,她莞尔一笑:“夫君,今日的长宁可还好看……”
  • 箫破虚空

    箫破虚空

    一声哀叹苍穹变,笑看红尘游世间。一萧震世界,一笑荡乾坤,一曲萧音美人倾心,万敌颤抖。萧音现,牧王出,百兽退,万主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