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双方都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支持,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之间的战争旷日持久,难分胜负。
这时,盘踞在伊拉克那边的“达伊沙国”组织的武装分子看到叙利亚这边有机可趁,就通过伊叙边境进入叙利亚,在叙利亚组建了一支名为“胜利阵线”的组织。
后来,他们的领导人巴格达迪宣布将“伊拉克达伊沙国”和“胜利阵线”统一成一个组织,并将其改名为“伊拉克和黎凡特***国”,其中伊拉克即代表伊拉克,而黎凡特则代表叙利亚及周边地区。该组织武装分子在叙利亚境内可能有6000到7000人,在伊拉克境内有5000至6000人。
这些人以“圣战者”自居,宣称是为了***教义而战。除了人数外,“达伊沙国”成员的国籍也难以统计,该组织有着3000多名来自西方国家的“志愿者”。
“达伊沙国”侵占了大片伊拉克领土,同时也控制了至少11处油田,每天的石油收入在100万至300万美元之间。有了充足的资金,就可以从国际武器黑市上购买大批的武器装备。
在攻下摩苏尔之后,圣战者们获得了伊拉克军队溃退时留下的大量武器,并且很快将这些武器运用到战争中,其中包括美国“悍马”军车、火炮、卡车和坦克等。
“达伊沙国”还从叙利亚的军事基地夺取了俄罗斯制造的T-55坦克和歼击机。他们还可能掌握着美国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的“陶”式反坦克导弹系统等更加精密的武器。
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达伊沙国”近来从叙利亚的空军基地夺取了便携式防空导弹。
这些“达伊沙国”圣战人员个个训练有素,而且通晓当地语言,熟悉地理环境。
他们往往三人一组,驾驶着一辆皮卡,一人负责开车,一人掌管重机枪,另一人肩扛导弹,随时随地一个急刹车,就可以向目标开火。
这种新型游击战灵活机动,破坏力巨大,令对手防不胜防。
在叙利亚,还有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那就是库尔德人。库尔德人居住在叙利亚北部与东北部,库尔德人的民族凝聚力胜过世界上很多其他少数民族。
在库尔德人四千多年的民族史上,一向多灾多难,但是他们从来也没有放弃自己对独立和自由的追求。
库尔德人是西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中东地区仅次于阿拉伯、突厥和波斯民族的第四大民族,总人口约3000万。他们信仰***教,多属逊尼派,讲库尔德语。
历史上,库尔德人曾经在奥斯曼帝国境内保持半自治状态,后来由于奥斯曼帝国崩溃,库尔德人分属于数国。
土耳其的库尔德人受到政府的特殊冷遇,政府试图剥夺库尔德人的身份而称之为“山地土耳其人”。
伊朗的库尔德人也感受到政府的强大同化压力,并默默忍受着伊朗什叶派***的宗教迫害。
库尔德人有着强烈的民族独立愿望。伊拉克共和国成立后,库尔德人同伊政府进行过多次谈判。
伊政府与库尔德民主党签订和平协定,规定四年内给予自治,但库尔德人认为伊政府在4年中只给了他们有限的自治,双方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地区主要有“库尔德民主党”和“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两大军事组织,它们为控制该地区争斗了20多年。
海湾战争结束后,在外国势力的怂恿下,库尔德人开展了大规模的反政府武装活动,一度夺取了重要石油产地基尔库克等城镇。
当时的萨达姆政府动用军队对库尔德人实行了残酷的镇压,伊拉克政府军对库尔德人使用了包括“芥子气”在内的化学武器。
历史上最著名的库尔德人当属***世界的英雄萨拉丁,伟大的萨拉丁的陵墓就座落在今日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
叙内乱开始前萨拉丁陵墓每天都在接待络绎不绝的客人,世界各地的***纷纷来这里凭吊这位捍卫***的古代库尔德英雄。
讲到萨拉丁,就要说一说十字军东征。这是由教皇乌尔班二世发起的,这位教皇不仅仪表堂堂而且能言善道,他充满了近于狂热的宗教激情,而同时也是位政治敏感、手段高明的外交家。
他作出宏伟的构想:“西方基督教世界将以极大的努力,收复耶路撒冷圣陵;军队集中在教皇的名下,可以让欧洲的统治者们不再彼此征战不休,给欧洲带来和平。”
“基督教统一的理念也可以因此带到东方,最终甚至可以将长期倾轧不和的东西方教会重新统一在教皇治下。”乌尔班二世召唤信徒们行动起来,从罪恶的突厥人手里夺回基督的陵寝。
他向信徒们保证:“所有参加圣战的信徒将得到上帝的保佑,你们从前以及在远征中所犯的一切罪孽,都将获得救赎,其灵魂将在天堂永享无尚的荣耀。”
同时,他还以教皇名义下达宗教法令——所有参加圣战的人,所欠债务悉数免除。
在第一次东征中,十字军大胜***,夺占了耶路撒冷圣城,夺回了主的圣墓。在当时的西方基督教世界引发了空前轰动,也是教皇乌尔班二世至死都未曾想象过的完美大捷。
耶路撒冷王国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建立的基督教王国。
阿拉伯人不甘沉沦,他们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萨拉丁当时担任埃及宰相,是阿拉伯世界抗击十字军的领袖,他认为擒敌要先擒王。
于是,萨拉丁集结优势兵力进攻十字军中最强大的耶路撒冷王国。
萨拉丁率领阿拉伯军队在太巴列湖西岸附近的赫淀包围了十字军。阿拉伯军队切断了十字军的水源,点燃了十字军营地周围的灌木丛,浓烟熏得十字军战士们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