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1300000039

第39章 李贽:倡导“童心说”,痛批儒家理学

一、李贽简介

李贽(1527-1602年):中国明朝末年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回族,号卓吾,又号笃吾、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

李贽原籍河南,元朝以后迁至福建。其家是世代巨商,至祖父辈家境渐衰。他原姓林,名载贽。其三世祖因反对封建礼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上“谋反”罪名。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中举后,为避祸,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讳,取名贽。

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矛头直指儒家理学的历代大师。他12岁作文时,就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李贽26岁中举后,先后曾任河南共城(今辉县)教谕、北京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官职。为官期间,他目睹朝廷及官员们腐败无能,常与上司发生争执。他又经受过倭寇侵掠、灾荒贫困的痛苦,看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艰难,在新兴的市民运动推动下,希望能找到与宋明理学不同的“道”。他也曾接触过王守仁学说,并研究佛学。

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54岁的李贽从云南任上辞官之后,著书讲学20余年,曾大胆地严厉批判当时庸腐的官学制度,以及道学家的虚伪和自私。后久居湖北,先是住在黄安朋友耿定理家,教授耿家子弟,后在麻城龙芝佛院聚众讲学,放言高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听众为之倾倒,一片欢迎之声,但受到耿定向等道学人士的攻击和迫害,视其为“异端”、“邪说”、群起围攻。万历十六年夏,他又剃头以示和鄙俗断绝。李贽旗帜鲜明地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而身不可辱”,毫不畏缩。

万历二十五年,李贽应巡抚梅国桢之请往山西大同。此年秋到北京,住在西山极乐寺,一路撰述不歇。次年春到南京,最后编订其巨著《藏书》。该书共68卷,系纪传体史论,论述战国至元亡时历史人物约800人,对历史人物作出了不与传统见解苟合的评价,旨在反对儒学。如他赞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

李贽晚年移居北京东郊通州,遭到封建朝廷镇压。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秉承首辅沈一贯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讦李贽,将他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并焚毁他的著作,最后殒于狱中。

古稀高龄的李贽在狱中遭受严刑,不堪忍受。他听说朝廷要押解自己回福建原籍,感慨地说:“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于是请一位剃头师傅为他剃头,其间乘人不备,夺过剃刀自杀身亡。死后,马经纶把他收葬于北京通州北门外马寺庄迎福寺侧(今西海子公园内)。

李贽的主要著作有:《李氏藏书》、《李氏焚书》、《初潭集》、《李氏文集》、《李氏续藏书》、《李氏续焚书》、《李氏丛书》。他的著作在明、清两朝均被列为禁书,但李贽“一死而书益传,名益重”。

李贽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般的体现。他是明代泰州学派的继承者,其思想学说颇为复杂,既有进步的因素,也有儒家传统的某些糟粕;晚年又沉溺于佛老,自称和尚。

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种种问题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李贽认为,人生而具有“童心”,只因为受了理学教育的污染,“童心”遭到损害,才得不到发展,而使人沾上虚伪作假、欺人欺世的恶习,以致“言假言,事假事,文假文”。他用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揭露理学教育对人们的毒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他也主张“真心”,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贽的哲学、政治、教育思想,主要包括:1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2提倡人类平等;3反对封建礼教;4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5“至道无为”的理想。

李贽提倡“因材而笃”的教育观点。他说,人人都有物质的欲望,但各有个性,人们的能力和爱好也各不相同,“就其力之所能为,与心之所欲为,势之所必为者以听之”,就能适应其个性,发展其个性,从而实现“因材而笃”、“万物并育”的原则。

李贽是中国历史上反封建传统、反封建礼教、反权威主义,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男女平等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对后人反传统权威、反君主专制、反封建礼教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二、李贽的教育思想

李贽是明代乃至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最为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之一,以“异端”见称于当世,以“启蒙”流传于后世。所谓“异端”,就是指与正统思想对立的思想。在明朝,儒学被奉为至尊,李贽的一系列“倒行逆施”被视为异端。在对传统文化批判、冲击的基础上,李贽的思想对明清两代及五四时期的思想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研究领域,李贽的成就颇高,《童心说》最能代表李贽的教育思想。《童心说》是《焚书》卷三里的一篇杂论,主要揭露道学及其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阐明了李贽的读书作文教育观,洋溢着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精神。

李贽所说的“童心”,其实乃是新儒家学者先天性善论的继承和发挥。他说,所谓“童心”,就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这种“本心”是最纯洁的,未受一切污染的,因而它也是最完美的,最具一切美好的可能性的。“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实则是人的个性和主体价值的自觉。如果丧失了这种自觉的“本心”,那么,人就失去了个体价值,人就不再能以一个真实的主体而存在:“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而道学及其教育,却使人的这种纯洁“童心”丧失殆尽,丧失人的真实存在的价值:“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

总之,由于道学的教育,闻见、道理、名誉等的刺激引诱,人就会失掉其本来的善良本性,从而失去为善的内在根据。反过来说,只有断绝道学教育所灌输的闻见、道理等,才能保证“纯真无伪最初一念之本心”。而所谓闻见道理都来自圣贤之书,即是程朱义理。“多读书识义理”,使仁义道德的说教由耳目闻见入主于身心之中,取代了“童心”,使人们的语言、行为都变得虚伪,“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想由“多读书识义理”的途径达到“内含以章美,笃实生辉光”,只能适得其反。

正是这些圣贤之书所传播的“闻见道理”障人“童心”,使人“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正是道学教育败坏人才,败坏政事,败坏社会风气,造成一派虚假。“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

总是,道学教育使人丧失自然淳朴真挚之“童心”,道学家们都是一伙“失却真心”,专门说假话、做假事,写假文的“假人”,他们把社会变成了“无所不假”的欺诈场所。

李贽从“童心”出发,大胆地揭露了伪道学家的虚伪本质,把“六经”,“《论语》、《孟子》”等圣经贤传当作一切虚假的总根源,大胆地否定了传统的经典教材。李贽认为这些圣经贤传真伪难考,是非不辨,根本不能奉为经典。“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贤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即便是圣人所说的话,也“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

因而,“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这种观点在当时可说是十分大胆的,表现了李贽反教条、反传统、反权威的叛逆精神。这对人们摆脱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敢于发露“童心自出之言”,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

李贽的时代,正是八股盛行,依经出题作文、代圣人立言,不能表达自己独立见解的文风泛滥的时代。李贽却认为,“童心”即“真心”是文章的直接本源。他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换句话说,即天下最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性实情的流露,性情已真,则其文无所不真。不管什么时代,不拘何种体裁,都显示出作者的精神风貌,都是真有价值的。“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因此,所读的书是不应该受到限制的。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且书本知识、读书内容也是日渐其新、日益发展丰富的。所以,只要出于“童心”的作品,不分时代和文体,都应该是读书的内容。甚至认为“东国之秘语,西方之至文,《离骚》、班、马之篇,陶、谢、柳、杜之诗,下至稗官小说,宋元名人之曲”,“申韩之书”等,“肌擘理分,时出新意”,且“摅其胸中之独见”,都可“意人益智”。

这种要求广读诸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读书为文的主张,是与其主张自由、解放的思想相一致的。只有这样读书,才能够不受一经一说的约束与专断,避免由于学术上的狭隘性而造成的“圣经贤传”的思想垄断而丧失“童心”。

但李贽所肯定的“自然之性”的真挚“童心”,是从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出发的,其主要矛头是程朱理学及其“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的论。这本身也就是陆王心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学术旨趣之一。

李贽的“童心”在本质上既近阳明又近佛。王守仁道:“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也。但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须学以去其昏蔽,然于良知之本体,不能加损于毫末也。”

将李贽的“童心”一比较即可看到,李贽所谓“童心”受到外来的闻见、道理、名誉等种种刺激引诱以致失去本来面目,即阳明所谓“良知”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李贽所谓“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也即是王守仁所谓:“学以去其昏蔽,然于良知之本体,不能加损于毫末也。”

从学术关系来看,李贽实也属于王学左派。他在南京时,曾师事泰州学派的学者王襞。襞是王艮的儿子,幼闻庭训,王艮在淮南讲学时,王襞长期在左右,对于“乐学”之说尤多发挥。据此可以看出,李贽与泰州学派的渊源,实得泰州之传。

再者,受佛道影响原也是泰州学派的特征之一,这一点,李贽自己也是明白承认的。他在《阳明先生年谱后语》里说:“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不幸年逋四十,为友人李逢阳、徐用检所诱,告我龙溪先生语,示我阳明王先生书,乃知得道真人不死,实与真佛真仙同,虽倔强,不得不信之矣。”看李贽的《与马历山书》,方知孪贽的“童心”、“真心”,亦有此意:“人人各具有,是大圆镜智,所谓我之明德是也。是明德也,上与天同,下与地同,中与千贤万圣同。彼无所加,我无所损。”

李贽的“童心说”,对于当时文坛的反复古主义起过积极的作用。明代文坛前后七子在作文教育上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对前人规步矩随,丝毫没有自家的精神气魄。即前七子中最负盛名的李梦阳,钱牧斋批评他说:“献吉以复古自命,曰:古诗必汉魏,必三谢,今体必初盛唐、必杜,舍是无诗焉。牵率模拟,剽窃于声句字之间,如婴儿之学语,如童子之洛诵,字则字,句则句,篇则篇,毫不能吐其心之所有,古之人固如是乎?天地之运会,人世之景物,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而必曰汉后无文,唐后无诗,此数百年之宇宙日月,尽皆缺陷晦蒙,直待献吉而洪荒再辟乎?”批评可谓刻辣。

前后七子在程朱理学及八股文风的锢禁之下,“不能吐其心之所有”,相率为假古董。李贽针对文坛颓风,提倡以“真”对“伪”的“童心说”。反复古派最有力的袁中郎,即多受其思想的影响。

总之,“童心说”以其强烈地反对道学教育及封建名教的束缚,反对权威和僵化,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特征,具有了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彩。它是对封建专制主义压制人的个性和情感,对程朱理学摧残人们精神和理智的一种抗争;是对个性的自由解放、自由发展的一种人本主义的呼唤;是躁动于封建名教重压下的人的主体自觉的渴求和觉悟;是与初步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的。这种见解在当时的确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无论是对文艺批评,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本书讲述成语故事,并把联系得上的现实串起来,让读者记住成语,熟知许多典故的来龙去脉。全书共分古典红颜、古典病人、高人异士、好男人·坏男人、另类视野五部分。
  •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大道至简。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缠绕在规律周围的、种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一旦把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由此产生的干扰、误解逐一消除,规律也就水落石出了。电视品牌决非有些同志想象的那么繁复,电视品牌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一、核心价值的精确定位;二、普通观众对核心价值准确的认知;三、核心价值得以持之以恒的坚持。这是电视品牌对立战略的核心任务。
  •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从对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剖析,且着重从负面的剖析着手,引向对这一问题的正面思考。在转型期这一有限时段内,探求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的规律、趋势,以期优化、提高电视新闻媒介的生态质量和信息传播效果,继而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滋生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没有父母在身边悉心照料,没有好的教育学前教育,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群体,因此,农村中小学工作者的责任更加沉重,农村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更加艰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
热门推荐
  • 妖孽在上:腹黑小小姐

    妖孽在上:腹黑小小姐

    当现代豪门大小姐穿越到将军府小小姐身上,又会发生什么奇妙(搞怪)的事呢?被叫做凤梨真的是一件很憋屈的事!被叫做凤姐更是憋屈!只是......公主要抢我哥哥?滚!且看我如何将你生死捏在手中!皇上要抄我家?滚!且看如何颠覆天下!渣男要退婚?......好呀好呀!
  • 魔道亦修仙

    魔道亦修仙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为魔,佛奈我何,万年前,佛魔大战,魔族惨败,佛门中人势必屠尽天下妖魔,,魔族无奈只得隐退至北方,道家出手挽救苟延残喘的魔族,让其在北方有一席之地。
  • 血翼天堂

    血翼天堂

    轮回主神六道自斩分尸希望净化世界,不想分尸幻化成七罪逃亡西方祸害人间,善恶之战,六道重伤,七罪失踪。六道在弥留之际用金身重塑轮回,用最后的力量单方向封印了各位面的传送门,一方面阻挡各位面对人间界的染指,另一方面给予人间界的强者飞升的机会。可是原本依附两位大神的神与魔在退回各位面时留下了许多低阶神魔,一个新的大陆格局因为神魔之争即将拉开序幕,战天,一个无辜却又幸运的人,成为了这个世界历史的执笔者。
  • 三年五年

    三年五年

    “你是我的”“对,我是你的”“你的心也是我的”“对,我的心也是你的”“你要等我,所以你等的三年也是我的”“对,我会等,我等的三年也是你的”“还有你的初吻也要留着”“好,我会留着”“还有,我爱你。”“知道”“我会爱得不多,但我会爱你一辈子!”
  • 棋局之间

    棋局之间

    棋局之间,无形厮杀,你我皆为棋子,却不甘为棋子。以为跃出棋盘,却不知又落入了另一棋局之中。
  • 霸道尊王:丑颜魔妃

    霸道尊王:丑颜魔妃

    神秘少女莫名穿越,废物丑颜又何妨。一张银月面具倾倒天下少男少女,赤红眼瞳魔界象征。呆萌耍宝她在行,绝情嗜血也是她。妖王是她哥哥,尊王是她男人。他说:“阻挡你前进的人,由本尊为你清除”。他说:“女人做本尊的娘子可好,本尊愿放弃一切陪你走遍这天涯海角”。她抬头犹豫道:“看在你这么诚心的份上,我考虑考虑,没办法身边美男太多,一时间不好决择啊!”他一头黑线眼里却是宠溺。
  • 全球第一宠:鬼神大人,别乱动!

    全球第一宠:鬼神大人,别乱动!

    冥界发生了一件瞒了很久的大事!“听说冥王三太子跟一个凡人女子结婚了?!”“可不!冥王都被气疯了!”世慕集团总裁阎慕凡,居然被雪藏三年的夫人带着律师团起诉离婚!离婚财产,一分不要,只求净身出户。法庭开庭之日,姗姗来迟的阎少,一身冷冽,带着几百人超级律师团过来碾压他的老婆!他的财产,她想要多少给多少,想离婚,门都没有!然而,老婆还是离奇消失了。执掌十万死神的阎三太子怒了!冥王令一出,不信翻不出这个敢带球跑路的女人!
  • 哑行

    哑行

    当所有人都失声,哑巴便开始独舞当天地失声,这是你的世界
  • 新诗观止

    新诗观止

    收胡适、鲁迅、郭沫若、李大钊、藏克家、俞平伯、柔石、艾青、流沙河等作家诗作200多首。
  • 明明白白降血脂

    明明白白降血脂

    本书从血脂的来源讲起,阐释了高血脂对全身的危害,讲解了药物治疗法、饮食治疗法、运动治疗法在防治高脂血症方面的作用。居家调养部分讲解了如何从一年四季的衣食住行入手,调控高血脂;防治并发症部分讲解了如何防止、延缓及治疗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等高血脂并发症或伴发病。本书特点是用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医学知识,并配有多幅插图,内容深入浅出,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保健知识,可供高脂血症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