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1000000014

第14章 高雅文化(3)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开始喜好饮茶的大多是文化人。王子渊就是一个应试的文人。写《凡将篇》讲茶药理的司马相如更是汉代的大文学家。在我国文学史上,楚辞、汉赋、唐诗都是光辉的时代。提起汉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扬雄,常并称“扬马”。恰巧,这两位大汉赋家都是我国早期的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扬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物,一个从文学语言角度,都谈到茶。有人说,著作中谈到茶,不一定饮茶。如果是汉代的北方人谈茶而不懂茶、未见茶、未饮茶尚有可能。这两位大文学家则不然。扬雄和司马相如为皆蜀人,王子渊在成都附近买茶喝,司马相如曾久住成都,焉知不好茶?况且,《凡将篇》讲的是茶作药用,其实,药用、饮用亦无大界限。可以说会喝茶者不一定懂其药理,而知茶之药理者无不会饮茶。司马相如是当时的大文人,常出入于宫廷。有材料表明汉代宫廷可能已用茶。宋人秦醇说他在一位姓李的书生家里发现一篇叫《赵后遗事》的小说,其中记载汉成帝妃赵飞燕的故事。说赵飞燕梦中见成帝,尊命献茶,左右的人说:赵飞燕平生事帝不谨,这样的人献茶不能喝。飞燕梦中大哭,以致惊醒侍者。小说自然不能作信史,《赵后遗事》亦不知何人所作,但人们作小说也总要有些踪影。当时产茶不多,名茶更只能献帝王,这个故事亦可备考。司马相如以名臣事皇帝,怎知不会在宫中喝过茶?况且,又是产茶胜地之人。相如还曾奉天子命出使西南夷,进一步深入到茶的老家,对西南物产及风土、民情皆了解很多。扬雄同样对茶的各种发音都清楚,足见不是人云亦云。所以,历代谈到我国最早的饮茶名家,均列汉之司马、扬雄。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云:“借问扬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故陆羽写《茶经》时亦说,历代饮茶之家,“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其实,从历史文献和汉代考古看,西汉时,贵族饮茶已成时尚,东汉可能更普遍些。东汉名士葛玄曾在宜兴“植茶之圃”,汉王亦曾“课僮艺茶”。所以,到三国之时,宫廷饮茶便更经常了。《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载:吴主孙皓昏庸,每与大臣宴,竟日不息,不管你会不会喝,都要灌你七大升。韦曜自幼好学,能文,但不善酒,孙皓暗地赐以茶水,用以代酒。

蜀相诸葛亮与茶有何关系史无明载,但吴国宫廷还饮茶,蜀为产茶之地,当更熟悉饮茶。所以,我国西南地区有许多诸葛亮与茶的传说。滇南六大茶山及西双版纳南糯山有许多大茶树,当地百姓相传为孔明南征时所栽,被称为“孔明树。”据傣文记载,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傣族已会人工栽培茶树,这与诸葛亮南征的时间也大体相当。可见,孔明也是个茶的知己。

饮茶为文人所好,这对茶来说真是在人间找到了最好的知音。如司马相、扬雄、韦曜、孔明之类,以文学家、学问家、政治家的气质来看待茶,喝起来自然别是一种滋味。这就为茶走向文化领域打下了基础。尽管此时茶文化尚未产生,但已露出了好苗头。

以茶养廉

中国茶文化确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一开始出现就不同凡响。现在一提起茶文化,有人立即想起明清文人在茶室、山林消闲避世之举,或者清末茶馆里逗蛐蛐的八旗子弟、遗老遗少。其实,茶文化产生之初便是由儒家积极人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南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奢侈之风,便是一个明显的佐证。

我国两汉崇尚节俭,西汉初,皇帝还乘牛车。东汉国家已富,但人际交往和道德标准,仍崇尚孝养、友爱、清节、守正,士人皆以俭朴为美德。东汉人宋弘家无资产,所得租俸分赡九族,时以清行致称。宣秉分田地于贫者,以俸禄收养亲族,而自己无石米之储。王良为官恭俭,妻子不入官舍,司徒吏鲍恢过其家,见王良之妻布衣背柴自田中归。尽管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官吏是少数,王公贵族也很奢侈,但整个社会风气仍以清俭为美。汉末与三国虽门阀日显,但尚未尽失两汉之风。故曹操虽有铜雀歌舞,仍要作出点节俭的姿态,“亲耕籍田”,临逝遗言:以时服人殓,墓中不藏珍宝。

两晋南北朝时尚大变,此时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美,多效膏粱厚味。晋初三公世胄之家,有所谓石、何、裴、卫、荀、王诸族,都是以奢侈著名。《晋书》卷三十三载,何曾性奢,“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天的饮费可达一万钱。何曾之子何邵更胜乃父,一天的膳费达二万。任凯看着不服气,一顿饭就化万钱,还说:没什么可吃的,无法下筷子。石崇为巨富,庖膳必穷水陆之珍,以锦为障,以蜡为薪,厕所都要站十几侍女,上一趟厕所就要换一套衣服。贵族子弟,闲的无可奈何,赌博为事,一掷百万为输赢。玩够了又大吃大嚼,乃至“贾竖皆厌粱肉。”东晋南北朝继承了这种风气。南朝梁武帝号称“节俭”,其弟萧弘却奢侈无度。有人告发萧弘藏着武器,梁武帝怕他作乱,亲自去检查,看到库内皆珍宝绮罗,还有三十间储存钱币,共有钱三亿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的故事。

《茶经》和《晋书》都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陆纳任吴兴太守,将军谢安常欲到陆府拜访。陆纳的侄子陆椒见叔叔无所准备,便自作主张准备下一桌十来个人的酒馔。谢安到来,陆纳仅以几盘果品和茶水招待。陆椒怕慢待了贵客,忙命人把早已备下的酒馔搬上来。当侄子的本来想叔叔会夸他会办事,谁知客人走后,陆纳大怒,说:“你不能为我增添什么光彩也就罢了,怎么还这样讲奢侈,玷污我一贯清操绝俗的素业?!”于是当下把侄儿打了四十大板。陆纳,字祖言,《晋书》有传。其父陆玩即以蔑视权贵著称,号称“雅量宏远”,虽登公辅,而交友多布衣。陆纳继承乃父之风,他作吴兴太守时不肯受俸禄,后拜左尚书,朝廷召还,家人问要装几船东西走,陆纳让家奴装点路上吃的粮食即可。及船发,“止有被袱而已,其余并封以还官”。可见,陆纳反对侄子摆酒请客,用茶水招待谢安并非吝啬,亦非清高简慢,而是要表示提倡清操节俭。这在当时崇尚奢侈的情况下很难得。

与陆纳同时还有个桓温也主张以茶代酒。桓温既是个很有政治、军事才干的人,又是个很有野心的人物。曾率兵伐蜀,灭成汉,因而威名大振,欲窥视朝廷。不过,在提倡节俭这一点上,也算有眼光。他常以简朴示人,“每宴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他问陆纳能饮多少酒,陆纳说只可饮二升。桓温说:我也不过三升酒,十来块肉罢了。桓温的饮茶也是为表示节俭的。

南北朝时,有的皇帝也以茶表示俭朴。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在位十年,朝廷无大的战事,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齐武帝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多麻烦百姓,灵位上千万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饮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想带头提倡简朴的好风气。这在帝王中也算难得。以茶为祭品大约正是从此时开始的。

我们看到,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已不是仅仅为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能,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当此之时,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进入精神领域。茶的“文化功能”开始表现出来。此后,“以茶代酒”,“以茶养廉”,一直成为我国茶人的优良传统。

饮茶风气

饮茶之风与晋代清谈家有很大的关系。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谈之风。到东晋,南朝又偏安一隅,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爱声色歌舞,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谈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谈家,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饮宴之风。所以,最初的清谈家多酒徒。竹林七贤之类,如阮籍、刘伶等,皆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好酒之人。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对这些人来说,整天与酒肉打交道,一来经济条件有限,二来也觉得不雅。况且,能豪饮终日而不醉的毕竟是少数。酒能使人兴奋,但醉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终清醒,于是清谈家们从好酒转向好茶。所以,后期的清谈家出现许多茶人,以茶助清谈之兴。《世说新语》载:清谈家王濛好饮茶,每有客至必以茶待客,有的士大夫以为苦,每欲往王濛家去便云:“今日有水厄”。把饮茶看作遭受水灾之苦。后来,“水厄”二字便成为南方茶人常用的戏语。粱武帝之子萧正德降魏,魏人元义欲为其设茶,先问:“卿于水厄多少?”是说你能喝多少茶。谁想,萧正德不懂茶,便说:“下官虽生在水乡,却并未遭受过什么水灾之难。”引起周围人一阵大笑。此事见于《洛阳伽蓝记》。当时,魏定都洛阳,为奖励南人归魏,于洛阳城南伊洛二水之滨设归正里,又称“吴人里”。于是,南方的饮茶之风也传到中州之地。有位叫刘镐的人效仿南人饮茶风气,专习茗饮。彭城人王勰对他说:“卿好苍头之厄,是逐臭之夫效颦之妇也”。说他是附庸风雅,东施效颦。《洛阳伽蓝记》说,自此朝贵虽设茗茶而众人皆不复食。可见当时的饮茶之风仍是南方文人的好尚,北朝尚未形成习惯。

今人邓子琴先生著《中国风俗史》,把魏晋清谈之风分为四个时期,认为前两个时期的清谈家多好饮酒,而第三、第四时期的清谈家多以饮茶为助谈的手段,故认为“如王衍之终日清谈,必与水浆有关,中国饮茶之嗜好,亦当盛于此时,而清谈家当尤倡之”。这种推断与我们所看到的文献材料恰好一致。

如果说陆纳、桓温以茶待客是为表示节俭,只不过摆摆样子,而清谈家们终日饮茶则更容易培养出真正的茶人。他们对于茶的好处会体会更多。在清谈家那里,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宗教玄学

南北朝时,是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的时期。尤其是南朝,自西晋末年社会动乱,许多士族迁移到南方,江南生活优裕,重视文化,黄河文化移植到长江流域,而且有很大发展。中国古代文化极盛时期首推汉唐,而南朝却处于继汉开唐的阶段。无论诗赋、散文、文学理论都很有成就。尤其是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所以非常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玄远的清谈。这样,儒学、道学、清谈家便往往都与玄学有关,连作诗也有玄诗。玄学家的思想特点一是崇尚清淡高雅;二是喜欢作自由自在的玄想,天上地下,剖析社会自然的深刻道理。这些人还喜欢登台讲演,所讲的人多至千余,或数十百人。终日谈说,会口干舌燥,演讲学问又不比酒会上可以随心所欲,谈吐举止都要恰当,思路还要清楚。解决这些问题,茶又有了大用处。它不仅能提神益思,还能保持人平和的心境,所以玄学家也爱喝茶。茶进一步与文人结交。范文澜先生在考察东晋南朝时期瓷器生产时曾经谈到,早在西晋,文人作赋,茶、酒便与瓷器联系起来。而到东晋南朝近三百年间,士人把饮茶看作一种享受,开始进一步研究茶具,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越瓷的发展。所以后来陆羽在《茶经》中才能比较邢瓷与越瓷的高下说:“瓷碗,越州上,……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之上,殊不然。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陆羽对茶具的分析自然是后来才有的,但在东晋和南朝越瓷因饮茶而被推动起来这却是事实。范老的判断是很对的。

南朝时,古代的神仙家们开始创立道教。道家修行长生不老之术,炼“内丹”,实际就是作气功。茶不仅能使人不眠,而且能升清降浊,疏通经络,所以道人们也爱喝茶。佛教在这时正处于一个与汉文化进一步结合,艰难发展的时期,儒、道、佛经常大论战,可是念佛的人也爱喝茶。各种思想常常争的你死我活,水火不容,但是对茶都不反对。于是,除文人之外,和尚、道士、神仙,都与茶联系起来。南北朝时许多神怪故事中有饮茶的故事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南朝刘敬叔著《异苑》,说剡县陈务妻年轻守寡,房宅下多古墓,陈务妻好饮茶,常以茶祭地下亡魂。一日鬼魂在梦中相谢,次日得钱十万养活自己的三个孩子。《广陵耆老传》记载,晋元帝时有位老太婆在市上卖茶,从早到晚壶中茶也不见少,所得钱皆送乞丐和穷人。后州官以为有伤“风化”,将老太婆捕入狱,夜间老婆婆自窗中带着茶具飞走了,证明她是一个神仙。《释道该说续名僧传》说,南朝法瑶和尚好饮茶,活到九十九岁。《宋录》则云,有人到八公山访昙济道人,道士总是以茶待客。南朝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曾隐居于江苏句容县之曲山,梁武帝请他下山他不出,武帝每遇国家大事便派人人山请教,号称“山中宰相”。陶弘景就是个爱茶、懂茶的人,他在《杂录》中记载:“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丘丹子、黄山君都是传说中的神仙。从这些记载我们看到,在东晋和南朝之时,饮茶已与和尚、神仙、道士、以及地下的鬼魂都联系起来。茶已进入宗教领域。尽管此时还没有形成后来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但它已经脱离一般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

总之,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好头。而到南北朝之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交情。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贵族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它是引发文思以助清兴的手段;在道家看来,它是帮助炼“内丹”,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又是禅定人静的必备之物。甚至茶可通“鬼神”,人活着要喝茶,变成鬼也要喝茶,茶用于祭祀,是一种沟通人鬼关系的信息物。这样一来,茶的文化、社会功能已远远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尽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茶艺和茶道,对这些精神现象也没有系统总结,还不能称之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但中国茶文化已见端倪。所以,我们把中国茶文化的发端断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一般说来,某种文化总是先由有闲阶级创立的。中国饮茶、植茶技术自然首先由民间开始,但形成茶文化却要有必要的文化社会条件。西晋,特别是东晋与南朝,是我国各种思想文化在战国之后又一个大碰撞的时期,南朝经济的发展又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北方文化多雄浑、粗犷,南方文化多精深、儒雅。茶的个性正适合了南朝的文化特点,加之皆为产茶胜地,又有名山秀水以佐文人雅兴,茶文化在南朝兴起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但是,当此之时,我们还只能说茶走入文化圈,起着文化、社会作用,它本身还没有形成一个正式的学问体系。

同类推荐
  •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间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这一切构成了人间仙境般的庐山。
  •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体寓言集,是继《伊索寓言》之后,又一部经典寓言名著。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了人间百态,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一位法国作家曾打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篮樱桃,如果我们要最美的,篮子就空了。”
  •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本书分为哲学类、史学类、宗教学类、文学类、语言类和自然科学类六大类,并于每类之前介绍该类的“读书经”。全书在各种国学名著中都介绍该书的作者、成书时间、创作背景、主要内容、精彩片段、现实意义以及阅读该书的方法。
  •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本书介绍了北京城市发展史、京杭大运河开通及漕运史、北京著名风景区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关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地区保护、建设、管理的成效。
  •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在历史上担当过重要角色,四大古老文明由她而交汇,丝绸之路依托她而开通,西域文化因她而发育。书中描绘了塔里木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绚丽多姿的塞外风光,再现了文明演进的历史,展示了塔里木河卓尔不凡的个性和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塔里木河深沉的爱意和忧思。
热门推荐
  • 超级狂杀系统

    超级狂杀系统

    【狂暴升级流爽文,千万读者追捧】杀手之王重生异界,成为落魄少堡主,开启狂暴升级系统,逆天崛起。丹药?武器?极品功法?武技?千百种游戏装备随便选,LOL、DNF,史诗神装样样俱全。打人就打脸,踩人专踩蛋,没有最爽,只有更爽,狂暴升级,疯狂屠戮。叮!鉴于宿主处于单身状态,系统特别赠送九尾神女一个……
  • 禁谶公馆

    禁谶公馆

    一只修炼千年的猫妖和她的丈夫——一个皇室血统的吸血鬼在塵市开了一家公馆也可以说是旅店那里很偏僻来人却络绎不绝哦不可以说是妖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来到禁谶公馆诉说自己的生世与故事因为故事太多了能懒则懒的猫妖不愿意重诉一遍那就由我——韩谶来忠实地记载下来欢迎来到禁谶公馆请诉生
  • 急救室医生

    急救室医生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梦想,在这里找到另一个你!我是艾克,你呢?
  • 允我一生一世恋

    允我一生一世恋

    她,腹黑杀手,突遇自己的男友逝世。一朝穿越,竟然到了废材凤家九小姐身上,她拽,她浪。谁说这九小姐是废柴,你给我滚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可却又被另一个腹黑魔君吃抹干净,不近女色的,每天入她香闺,翻云覆雨,爱她入骨,温柔以对。
  • 新任销售经理的11项修炼

    新任销售经理的11项修炼

    本书针对新任销售经理任职初期可能面临的困难,从销售谈判技能、市场调研能力、销售计划制定能力、销售人员管理能力、客户管理能力、销售管理控制能力、信息沟通能力、制定产品销售策略能力、制定价格策略能力、分销渠道建设能力、促销组合策划能力等11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新任销售经理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知道的技巧、应学会的工作方法。
  • 序王妃

    序王妃

    “麻麻,我叫冬绒尔!”“我没有女儿。”“冬天的冬,绒毛的绒,偶尔的尔。”“哦。”“那我是哪来的?”“我怎么知道。”某男无奈。某女一气呵成地勒住某男的脖子,对天怒吼:“你到底爱不爱我!”“唉,”某男无奈。“那好吧,我只有五个虾卷。分你一个好了。”某女恋恋不舍地推出自制的黄金虾卷一号。“那个……我能不能不要啊?”某男忍着就要崩溃扭曲的脸。“咩,亲爱的,你觉得呢?”我家有女初成长,某男不忍直视。“咳咳,要不是今天我发展教育的你。”这句话好像有哪里不对劲的地方……不敢说,我不敢说……“没有虾卷别讲话!”我并不打算讲话……
  • 玄魔宗主

    玄魔宗主

    玄魔大宗惨遭灭门,玄魔宗少主如何只身一人光复宗门?还是就此沉寂碌碌一生?
  • 反派求生守则

    反派求生守则

    每个反派都是男女主角走向光明大道的踏脚石,她(他、它)们无恶不作,阴险狡诈,通常蹦达越是厉害,下场也越发凄惨,最后不得善终。“我们的目标是,反派也有幸福生活的权利!”幽黑大殿内,某系统大神慷慨激昂地转着圈圈。光怪陆离的任务世界,包罗万象,古装,星际,职场,仙侠,动漫,灵异甚至网游。只要前往时空事务所,所有一切要求包君满意。
  • 奇世缘:忠犬娇妻的攻心计

    奇世缘:忠犬娇妻的攻心计

    何为忠犬系?是对另一半百依百顺,坚决抵制来自他人的诱惑和勾搭,大概就是护食犬,永远且绝对忠诚……大军压境,她身后的将士信奉神明那般信任她,他未曾开口,只是长身而立,而她的理智瞬间溃不成军,丢盔卸甲,无处盾逃而后,她单膝跪地缓缓道来:记得那日有人问‘倘若有朝一日,家国再难两相全,我又会做何选择?是选家,还是选国,选天下?’我未曾开口,现在,我要告诉天下人,‘我这人不在乎千夫所指,不畏惧众叛亲离,只要无关乎你,家国天下倒是也可以守,可若是因此波及你,那便不要妄想什么情分’那年,北宫宁舍弃了她投入真情的一方阔土,践踏了爱她、信她、敬她之人,世人皆是厌弃、嘲讽她,说她像条狗一样,她一笑过之,承认了。
  • FBI谎言心理解读术

    FBI谎言心理解读术

    《FBI谎言心理解读术》全面系统的总结了FBI多年以来的识人读心经验,语言轻松诙谐、通俗易懂,既具有FBI“一针见血”的明确性,又将FBI读心术的专业知识以案例、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真正做到了专业性与可读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