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是在不平等的前提下存在的。
晚上,我四处闲逛,路过一条大街,这街上都是平瓦房,估计再过两年,就会被拆迁改为大厦了吧,这时,大街前面不远处冒起了滚滚浓烟,夹杂着惊叫和哭闹声传了过来,我和周围的人赶紧往前走去。
到了地方才发现,是一个小瓦房起了大火,火势很大,人是进不去了,我暗暗心里期望,里面没有人,如果有,那真是没什么活路了。
这时,人群中,突然冲出一对男女,女人哭闹着大喊:“我儿子还在里面,我儿子还在里面,我要赶紧去救他!”
这时我打量了一下这对男女,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满脸的惊恐与绝望,是啊,这么大的火,换做是谁也会绝望的。这时,男人听见女人这么说,赶紧伸手抱住了女人,含着泪对她说:“别去了,亲爱的,已经没用了,你进去,你也出不来了!”
女人还是不顾一切的往那边使劲,要挣脱男人的怀抱,像往里面冲,“我不管,死我都要和儿子死一起,你放开我!”
男人流着泪紧紧地抱住她:“别这样,儿子已经没了,我不能再让你有事!”
女人还是不断地向那边挪动,嗓子都已经喊哑了,最后终于没有力气了,摊坐在地上,呜呜地哭着,头埋进男人的怀中,哽咽着:“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孩子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男人紧紧抱住他,也是泣不成声,一边拍着女人的后背,一边安慰她:“没事,没事,你没事就好,儿子没了,我们再生一个,只要你没事就好!”
旁边的人都议论纷纷,什么“好可怜”,“多好的丈夫”,“多可怜的母亲”之类的,人们对这种场景有足够的临阵意识,知道此时此刻只能对这对夫妻给予最大的祝福。
我冷笑了一下,是啊,电视中,电影中,小说中,这种狗血场景发生太多了,于是人们对此都知道作为旁观者该有的姿态是什么,男女主人公该有的台词是什么,可我真的不明白,有谁想过孩子?对于父母而言,“再生一个”这种安慰是如何说得出口的?现在并不能确定自己孩子死了没有,为什么不去救他,难道孩子的死亡只是作为你们夫妻升华感情的仪式?有谁尊重过孩子的生命,如果现在里面的孩子还没有死,当他知道外面父母的作为,该会怎样地绝望呢?凭什么父母的生命是生命,孩子的生命就不是生命了呢?就像那个很蠢的“保大保小”的问题一样,一个是已经被人们认可并且接受的生命,一个是没有被认可和接受的生命,为什么并没有跟孩子建立赡养关系的父母可以冷漠的决定孩子的生死呢?而此刻,这对父母和周围的围观群众,居然没有一人考虑过里面有可能的存活的孩子的感受吗?或者说,没有一人尊重过火房子里面的生命吗?
这时,人群中走出来一个年轻男子,他跑到旁边一户人家借了一床棉被,然后在大街旁边的小水沟中一跃而下,把自己身上的衣服和被子全部蘸湿,然后冲到着火的房子面前,一脚踹开了大门,披着潮湿的棉被冲了进去,门外的父母愣住了,周围的观众知道此刻由爱情片转为英雄片了,又换了台词,什么“好小伙”,“真勇敢”,“好厉害”之类的不绝于耳,我饶有兴趣地看着那对父母的反应,他们还是愣在那里,盯着着火的房子。
过了十分钟,里面冲出来一个满是黑烟的一团事物,走进了,才发现,是年轻男子冲了出来,被子已经烧黑了,正兀自冒着浓烟,还有几丛小火苗,小伙子一把把被子丢开,从怀中放下一个全身黑漆漆的人形,看轮廓,应该是个八九岁大小的小孩,小孩没有哭闹,但是放在地上才发现,虽然紧闭着双眼,可口鼻都在微微喘着气,表示这他还活着,可这小孩全身被大火烧焦了,烧伤面积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我摇了摇头,能活着已经是奇迹了。
周围人们一看,救出了人,知道此刻英雄应该得到的台词,于是赞美和夸奖纷纷不绝于耳,小伙没有回话,看着地上的小孩,喘着粗气,他头发也被火烧了一部分,身上也是黑斑点点,显示着他出来的很不容易,甚至脸上还有一条带着血丝的黑灰印记。
这时,那对夫妻反应了过来,女人赶紧照看着孩子,而男人用有些古怪的声音说着:“谢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