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瑞:和大人,你和皇上是亲家,皇上不会拿你怎么着的,倒是我……我是被两广的老郭坑死了,和大人你一定要救救我,一定要啊。
(17)看谁把谁忽悠傻
最后,还是和砷进去,在乾隆面前把实情说了出来。
这事非和砷说不可,别人任谁沾上这事,有死而无生。
听了和砷的话,乾隆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法则就是博傻,说透了就是你忽悠我,我忽悠你,谁能把对方忽悠傻,谁就赢了。朕生杀予夺,掌握了忽悠的主动权,所以这世上,只有朕忽悠别人,别人没胆子忽悠朕。但朕忽悠来,忽悠去,却把你们给忽悠成傻子了。这说起来也实属正常,你们不傻,又哪里来的朕的风光与极品富贵?
说到这里,乾隆雄姿英发,仰天高歌:我还想再活五百年,把你们都忽悠成长臂猿……歌止,乾隆沉静地道:传朕旨意,让那缺心眼的徵瑞,再忽悠忽悠马戛尔尼,务必要把他们忽悠傻了。钦此,谢恩。
徵瑞长松一口气,奉旨前去忽悠马戛尔尼。有关这段忽悠的细节,史书上记载得极是详细:
徵瑞首先告诉英国人:皇帝已做出了最后决定,觐见时特使等人可行英国之礼。这位徵大人说到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不过,照中国风俗来说,拉着皇帝陛下的手来亲个嘴,总不是个道理,请务必免去此礼,不如改为双足跪下为好。马戛尔尼表示难以从命。
达段史料中,亮点不在徵瑞的瞎忽悠上,而在于他透露给英国人的讯息——乾隆已经答应了英国人可以不跪。
历史到这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转折,变成了乾隆已经答应,而大臣们不答应。如此一来,此事可进可退,收发于心——乾隆的全部心眼,全用在这了。
接下来就是激烈的碰撞,中方大臣们铁嘴钢牙,决不让步,马戛尔尼使团黯然销魂,只能打起包裹走路。刚刚扛起包裹卷,圣旨已下:传英吉利使团觐见。
于是中英两国大臣浩浩荡荡步入,场面极尽诡异,满人大臣跪下,称奴才见过皇上。汉人大臣则称:微臣参见陛下。英国使团则是单膝点地,低头望着地下,以示对乾隆权力的尊重——此后这个场景呈现五花八门的说法,大清帝国瞎掰说英国使团吓得跪下了,而英国人则始终坚持最初的说法。
参与这次觐见的,还有副使斯当东的儿子,这个小朋友才十二岁。乾隆见了小朋友大喜,立即召手:来,来,到朕这里来。
那小东西噔噔噔走到乾隆面前:陛下,找我啥事呀?
乾隆更加的喜出望外:你会说中国话?
小东西道:我的中国话很穷。
很穷……就知道你富不起来。乾隆翻了个大白眼,从自己的腰带上解下来一个槟榔荷包,赐给了这个小东西。
此后就是参观避暑山庄,斯当东记载说,陪同他们参观的是和砷和福康安。很奇怪的是,这两人带着英国使团到了一大堆英国机械前转来转去。英国人正纳闷为什么在这转悠,这时候福康安指着一座精美的英国座钟,道:看,这是我们天朝的物产,你们英国肯定没有吧?
马戛尔尼苦笑:拜托,这座钟是我们英国伦敦的技术,应该说你们中国没有才对。
福康安惊呆了,不知说什么才好。这时候几个太监冲了上来,冲英国使团咆哮:瞎掰,这明明是我们中国的。
马戛尔尼摇头:你们看那座钟的后面,连伦敦工匠的住址都刻得明明白白。
太监不肯罢休:那是我们自己刻的,你以为就你们英国人会刻字?
马戛尔尼绝望地摇头叹息。
此后英国使团就在中国转来转去,等着乾隆的答复,但乾隆始终不作答复。直到英国使团扛不住了,不得不离京回国,才见一个使者飞马赶来,向英国使团宣读了乾隆的《敕谕》:
英使驻节北京,此事断断难行。
所请宁波、舟山、天津泊船贸易之外,皆不可行。
所请天朝京城另立一行,收贮货物,更断不可行。
所请舟山地方一小海岛,以供商人停歇,此事尤不便准行。
不可!不可!不可!一连串的不可,冰冷阴寒。
中国的大门,对着洋鬼子的鼻尖轰然合拢,从此也将文明与希望,关在了这扇冰冷的铁门之外。
(18)不会是外星人
公元1795年,在位六十年的老乾隆,仍然是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但是他以前有过承诺,如果他在位六十年,就办理离休手续,让儿子顒琰主持全国工作。这是因为乾隆的爷爷康熙,也只在位六十年,孙子不适宜超过爷爷。
老干部退位,是有阻力的,这阻力就是……老干部不乐意。
所以年号是由乾隆改嘉庆了,但是大事小情,嘉庆是决不敢做主的,一定要先请示后汇报。这么搞的结果,竟然是把和砷给突出来了。史家评说:乾隆不过问细节,嘉庆又不敢做主,遇到事情能够拿主意的人,反而是和砷。
于是和砷又称为“二皇上”。
和砷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死于军中的孙士毅争取了入旗籍的政治待遇。
说起孙士毅来,那叫一个辛苦,远征安南,败逃而归;再征廓尔喀,督运军粮,他是活活累死的。死前他只有一个意愿,希望把自己的民族,由汉族改成满族,也就是加入旗籍。因为旗人的社会地位,比汉人要高出许多。
虽然有这个心愿,可是孙士毅不敢说,他没忘记前面有个尹嘉铨,就是为了给他父亲尹会一弄个谥号,结果谥号没弄上不说,反倒落得个抄家灭门。向乾隆提出要求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世上只有一个人能够办成这事:
和砷。
只有和砷,可以在乾隆面前乱说胡说,怎么说乾隆都不会生气。所以孙士毅就给和砷写了封信,希望和砷伸出援手,这封信发出之后,孙士毅就病死了。
闻报孙士毅死,乾隆老泪纵横:跑得多快的一个人啊,几万人去安南,就他一个人跑回来了,那家伙跑起来“嗖嗖嗖”的,怎么说死就死了呢?
趁这机会,和砷把孙士毅最后的心愿说出来:陛下,有的人死了,比鸡毛还轻;有的人死了,比泰山还重。孙士毅的一生,是跑得飞快的一生,他……他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加入旗籍,临死之前希望陛下成全。
乾隆道:我以为多大的事呢,不就是他不想让他儿子称臣,而称奴才吗?这事简单,吩咐吏部把他的户口本改一下就是了。
于是孙士毅的后人,就成功地隶属旗籍了。
孙士毅这边刚刚死完,忽然间天现异象:夜有大星殒于西北,光芒有声。
当时乾隆就惊呆了:这个不明飞行物好庞大,应该不是外星人来了,莫非是……福康安有事?
一点没错,福康安累死军营的消息,已经传来。
把福康安活活累死的,是贵州的苗民石柳邓、湖南永绥的石三保、凤凰厅的吴半生,以及乾州的吴八月这哥四个。此四人你东我西,忽南忽北,相继起事,搞得个福康安东奔西走,疲于奔命,终于活活累死在战场上。
最先闹起来的,是贵州的石柳邓,此人不知是个什么来历,甫一在历史上出现,就已经率众万人,包围了正大营、嗅脑营及松桃厅三座城池。乾隆立即传旨,让福康安快去摆平。于是福康安一路急行军,先奔正大营,击溃苗民的乱军,然后飞奔嗅脑营,再击溃一次乱军。然后再奔松桃厅,第三次击溃石柳邓,连解三城之围。
石柳邓投奔了正在围困永绥的石三保,福康安穷追不舍,再将此二人击溃。然后这两人逃到了山崖间的板寨之间,福康安又“呼哧呼哧”地追来,开炮轰击。于是石柳邓、石三保投奔吴半生。福康安再次追赶并将其击溃,然后这三人又一起投奔吴八月。福康安只能继续追个不停。
从战报上来看,这四个人好像就逮到一个吴八月,而福康安却因为跑路太急,水土不服,弄得上吐下泻。俗话说得好,好汉架不住三泡稀,何况无数泡乎?可怜的福康安,就这样被活活折腾死了。
闻报福康安身死军营,乾隆号啕大哭,赋诗曰:
到处称名将,功成勇有谋。
近期黄阁返,惊报大星流。
自叹贤臣失,难禁悲泪收。
深恩纵加增,忠笃哪能筹?
诗成,乾隆掷笔于地,继续接着哭。
他不能不哭,福康安之死,标志着帝国最后的没落,就如同打开了魔盒的盖子,放出了里边的妖魔鬼怪——白莲教祸乱天下的时代,终于姗姗到来。
(19)为什么不包二奶?
说起那白莲教,堪称历史悠久。
久到什么程度呢?
久到宋朝的白莲宗。到了元朝,这支教义衍生出来一支明教,明教中出了个朱元璋,推翻元帝国,创建大明朝。顺理成章,为了防止这个教义中再冒出一个厉害角色,和自己争食吃,朱元璋成为第一个宣布白莲教为邪教的皇帝。此后白莲教转入地下,秘密生长。
至满清入关,白莲教又冒了出来。早年,小顺治就正式宣布白莲教是邪教,予以取缔,坚决打击。此后这个教义销声匿迹。等到了乾隆时代,却再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发。虽然乾隆一而再,再而三地镇压打击,可是这支教派,却是越打越欢势。
就在乾隆宣布离休的前一年,朝廷天下大捕,要灭除白莲教。这次严打可谓声势浩大,果然在四川打出一伙白莲教,他们现在的政治口号是:弥勒佛出世,保辅牛八起事。
牛八又是哪个呢?
上牛下八,正是一个“朱”字——好家伙,白莲教竟公开反清复明了。
那么这个政治口号,又是谁提出来的呢?
严刑拷打之下,四川的白莲教招了,说他们的总部在河南。
黑压压的捕快蜂拥而入河南,很快破获了当地的白莲教地下组织。经过拷问才知道,河南这边也不是总部,只是一个分公司,总公司在陕西。
捕快蜂拥而入陕西,到了安康,捉住了正在弥勒佛像前非法磕头的萧贵,按说这应该是白莲教的总部了。
萧贵被刑讯得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赌咒发誓说再也不到佛像前烧香磕头了,以后就和朝廷保持一致。同时他供认,他的上级叫宋之清。
而这个宋之清,却是西天大乘教的创始人,正在公开活动中。由是知道这个西天大乘教,不过是白莲教的掩护机关。于是捕探捉住宋之清,继续拷打审问,宋之清供认说:西天大乘教的上线是三阳教,创始人叫刘松,而他的联系人则是刘之协。
到了这一步,应该是水落石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