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评论员中断了正常的广播节目,宣布美国和英国部队在北非登陆的重大消息。接着是艾森豪威尔将军对北非的法国部队发表的公告,他说“我们是作为朋友而来的”;然后是总统对法国人民的演说。这个演说在总统离开华盛顿之前就录好音了,它是一份措词谨慎的呼吁,是发自富兰克林内心深处的声音。但是引起总统异常紧张不安的问题是:它究竟会不会有效果?艾森豪威尔手下只有10.7万人,却要去占领半个大陆。这是一场惊人的赌博,一半是虚张声势,一半是横下一条心硬拼。如果法国人当真干起来,他们就有可能挡住我们,让德国人赶来以压倒的优势兵力把我们从海滩的立足点上连根拔掉。万一在事业方面和利害关系方面想法一致的法国人和美国人互相残杀起来,那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悲剧啊!
不久,设在直布罗陀的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开始送来报告。登陆正在进行之中,法国人在抵抗。真糟糕!尽管报告中说,在阿尔及尔的抵抗很微弱,一些部队已经上岸,但总统仍是高兴不起来。
第二天,形势稍有好转。法国人在阿尔及尔的抵抗只是敷衍了事,当天下午,这个城市就投降了。但是在奥兰和卡萨布兰卡,战斗却打得十分激烈。总统一听到法国陆海军总司令达尔朗海军上将已在阿尔及尔落人手中的重大消息时,他立即动身返回华盛顿。
将近20万美军已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利亚奥兰、阿尔及尔登陆。这两个阿尔及利亚港口很快被攻占,但是,维希政权法军在卡萨布兰卡进行了几天的抵抗。美军司令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急忙同碰巧正在那个地区视察的维希政权高级官员让·达尔朗海军上将安排停火,美国承认他为法属北非的政治权威。那些知道达尔朗同德国勾结的英国人和美国人指责“同达尔朗的交易”出卖了打这场战争所要实现的民主理想,但是,艾森豪威尔认为,防止伤亡比政治斗争更加重要。罗斯福同维希政权伤}持关系而不承认夏尔·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组织,这已经激怒了自由派。他同意了这项安排,说它“只是权宜之计,惟一的正当理由是战斗的压力”。达尔朗的遇刺解决了当前的这个问题,但是,回味起来这个插曲却很不是滋味。
星期一做出了一个艰巨的决定。艾森豪威尔来电说,把法国人争取到我们一边来的惟一可能,在于通过达尔朗上将做工作,因此他请求准许和达尔朗打交道。总统很不乐意答应,因为达尔朗被人们称作通敌分子和纳粹工具,和他做交易似乎有搞绥靖政策之嫌。另一方面,被神秘地带出法兰西、到国外去联合法国人的季劳德将军已经彻底失败。自由法国的领导人夏尔·戴高乐将军在北非实际上没有追随者。但是,法国人和美国人继续打下去不仅会危害我们的伟大计划,而且战斗本身就是一场不堪设想的悲剧。总统感到应该支持战场上的指挥官采取他所认为的最适当的行动——对艾克这种人你只管放心好啦。总统和丘吉尔在电话中争得面红耳赤,但终于说服首相和达尔朗达成协议。于是他就给艾克开了绿灯。
事情就这样解决了。达尔朗被承认为北非的文职当局的首脑,季劳德被安排为法国军队的统帅。奥兰和卡萨布兰卡的抵抗停止了,达尔朗说服了顽固的达喀老总督皮埃尔·博伊松,使他一枪不发地交出了这个重要港口。艾森豪威尔的军队向突尼斯挺进,法国军队在季劳德指挥下保护着他们的右翼。
这下可激怒了德国人,他们开进法国的非占领区。于是忧郁的老元帅发出一份可怜巴巴、软弱无力的抗议照会,和美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在土伦的法国舰队军官们由于无法判定光荣之路在于何方,就凿沉了他们的船只。
由于作了“达尔朗交易”,抗议的暴风雨向罗斯福袭来。过去对他的维希政策持怀疑态度的人们,现在对这次绥靖主义新冒险就更感到迷惑不解了。为了使他们平静下来,总统指出,有关北非的协议仅是出于军事需要的权宜之计。
罗斯福回顾了他的维希政策,断定自己是做得对的。莱希海军上将自从就任驻维希大使这一麻烦的职务以来,始终力主反对德国的蚕食。他一再劝说贝当元帅拒绝纳粹的要求。与此同时,星条旗的存在以及美国救济品的发放,使法国人仍怀有希望,鼓起了抗敌的勇气。
如果我们当初不承认维希政府,北非战役就几乎不可能进行。我们根据协议输送某些重要物资到北非去,这使我们有可能把总领事罗伯特·墨菲继续留在那里。墨菲坚持要设立一个有20名副领事的班子,那些先生的确活跃非凡。他们经常把北非的战略部署告诉我们;他们精力充沛地组织抵抗运动;他们为我们争取到了一批法国高级军官和官员。阿尔及尔和奥兰防线之所以不堪一击,也要归功于他们,是他们的情报促成了这次进攻的胜利。
11月的第二个星期还带来了太平洋上的消息,这是重大而壮烈的消息。在瓜达卡纳尔岛沿海的一次夜战中,丹·卡拉汉指挥5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向一支由4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和30艘驱逐舰组成的日本特遣队发起了进攻。在一片漆黑中,丹把他的小小舰队带到布成两个纵列的敌舰之间。他的旗舰“旧金山号”在近距离平射射程内左右开炮,协同其他军舰干掉了一艘战列舰和一艘重巡洋舰。日本军舰在慌乱中互相开火,仓皇逃窜。两夜之后他们又卷土重来,但此时美国的新战列舰“华盛顿号”和“南达科他号”已在现场,用16英寸大炮的齐发迎击他们,将他们彻底打垮。
但是丹·卡拉汉牺牲了。
罗斯福在和他共事的几年中,对他越来越喜欢。罗斯福还记得,那一天,他的这位军事助理前来对他说:“老板,我得离开你了。让我到太平洋去当一名指挥官吧。我想看到主炮组开火。”
丹的愿望实现了——他看到了16英寸大炮在夜间闪光的轰鸣。但几分钟之后,一艘日本战列舰上的一阵排炮炸掉了“旧金山号”的舰桥。富兰克林认为瓜达卡纳尔战役是海军史上最勇敢的一次战斗,无论“切萨皮克号”的劳伦斯还是伊利湖上的佩里,都无法与之比拟。
他怀着悲痛和无比骄傲的心情说:“你们还要丹·卡拉汉怎么样呢?”
德国非洲军团正在遭受美英部队的夹击,大势已去,制定未来战略的时刻到了。罗斯福敦促斯大林同丘吉尔一道举行一次会议,但斯大林拒不参加,其理由是他不能在苏联人正在斯大林格勒发动反攻时离开这个国家。罗斯福在给斯大林拒绝参加会议的来信作复时,建议把会议日期推迟到3月1日左右,但斯大林解释说“前方军务繁重,他一刻也不能离开苏联”,同时希望英国和美国履行他们在春季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但罗斯福和丘吉尔都不想就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再交换措辞尖刻而又难以取得一致意见的电函,他们决定如期举行会议。
会址被定在卡萨布兰卡,由于该地区位于德国空军的轰炸范围,保安人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1943年1月11日晨,载着罗斯福总统的波音314型飞机从迈阿密机场起飞,一支护航战斗机组在海上与总统的座机会合,并把它围在中心向卡萨布兰卡飞去。白色的防波堤伸进海港,犹如一个妇人的手摊放在蓝色的天鹅绒桌布上,飞机最终降落在非洲的金黄色山环抱着的机场。
总统的住所安排在安法华郊区的1号别墅,这是一所现代化摩尔式白色大房屋,装潢考究奢华。罗斯福一抵达就投入了他平生最紧张的工作,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大多数英国和美国的战地指挥官都来了。他们对整个战局按地区逐个进行检查。有关战略全局的重要决策都请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作了指示。
卡萨布兰卡会议从1月14日开到24日,除正式会议外,还进行了无数次的个别谈话。罗斯福想亲自认识一下每一个受命执行伟大计划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应邀来到1号别墅作亲切长谈。有海务大臣、海军上将达德利·庞德爵士,帝国陆军参谋长、陆军上将艾伦·布鲁克爵士,空军元帅查尔斯·波特尔爵士,指挥破旧舰只守在地中海,善于虚张声势且富有的海军上将安德鲁·坎宁爵士,联合作战参谋长、陆军上将路易斯·蒙巴顿勋爵。蒙巴顿威猛的气派和幽默的性格吸引了罗斯福,总统留他谈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位英国突击队的领导人比任何人都更懂得两栖作战技术,而这正是整个胜利的决定因素。
其间还有不少美军军官进进出出。如马歇尔、金、阿诺德、在突尼斯指挥盟军空军的卡尔·斯帕茨、供应局的B·B·萨默维尔少将、马克-韦恩、克拉克、小乔治、巴顿少将……
艾森豪威尔将军在罗斯福抵达北非的当天就与总统进行了会谈,《欧洲征战记》对此作了记述:总统显得性格开朗乐观,充满活力,甚至有点活泼诙谐,他的这种精神状态是与笼罩在整个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空的进取气氛分不开的。在成功地摆脱了繁忙的政府事务以后,他为能利用这几天时间秘密地从华盛顿来到这个两个月前还在打仗的地方,参加一次历史性会晤,而深感似乎已经从中吸取到了非凡的精神力量。
那一天,罗斯福总统正在与丘吉尔及众多参谋长们开会,在中东指挥作战的英军将领哈罗德·亚历山大爵士到了,他身穿污秽的战斗服,鞋上沾着黎波里的尘土,直接从机场走进会议室。足足有两个小时,他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在阿曼的伟大胜利和蒙哥马利的第8军团越过1200英里的沙漠地带向黎波里进发的史诗般的行军,大家都听得入了迷。他告诉他们,胜利的获得是由于空军和地面部队终于实现了完全的协作,还由于他不顾从西西里和潘特莱里亚基地出发的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调动坦克登陆舰驶向海岸,从而解决了决定进军成败的补给问题。艾森豪威尔首先被这些具体的技术问题吸引了,他是协同作战的积极拥护者,他请求将地中海新军区整个盟军空军的指挥权交给亚历山大的空军指挥官空军元帅阿瑟·特德爵士。总统对于英美两国指挥官的精诚合作甚表宽慰,像亚历山大、蒙哥马利这样身份的英国将领居然甘愿屈居军阶较低的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之下,这不仅是盟军团结的典范,而且是对美国总司令抱有信心的突出表现。
但英美两国在确定盟国战略目标时发生了严重分歧,马歇尔想在1943年横渡英吉利海峡向欧洲发动大规模进攻,而英国人则坚持认为应继续进攻欧洲的软小腹部,虽然马歇尔反驳说从外围蚕食会耗尽用于欧洲发动主要攻势的人力物力,但丘吉尔争辩说,英美军队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攻破希特勒的欧洲堡垒,在继续集结力量时,他主张同时利用北非作为向西西里进攻的跳板,这样可能击溃意大利,使它退出战争。关于太平洋的行动计划,意见分歧就更大。美国在11月瓜达卡纳尔的海战获胜后,已取得对日作战的主动权,美国参谋长们坚决主张继续在西太平洋偏南的所罗门群岛、马绍尔和加罗林群岛发动进攻,英国方面极力反对这种全面进攻,认为这可能会把攻击重点从德国转向日本,他们一再强调,在击败柏林以前,太平洋方面应进行静态的防御战。
经过激烈的争论,两国总算达成还算一致的作战计划:英美联军首先消除德国潜艇的威胁,确保大西洋的交通安全;其次除禁止使用的巨额耗费外,竭尽所能援助苏联,罗斯福称此举是有利可图的投资;第三,执行地中海作战计划,攻占西西里岛,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减轻德军对苏军的压力;第四,实施进出英国的作战计划,加强对德本土的战略轰炸,并继续为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进攻集结力量;第五,执行太平洋和远东作战计划,击退日本进犯并支持中国。
卡萨布兰卡会议以军事布置为主,但也讨论了政治问题,其焦点是如何利用公众对战后目标的日益关注来振作士气与维系盟国的团结。阿拉曼、瓜达卡纳尔、北非、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使公众普遍认为战争已到了转折点。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注意到了这种将会导致松懈的危险,都着意设法克制人们认为战争结束指日可待的不切实际的想法。罗斯福说:“现在还不是狂欢的时候,我们现在没有时间干别的事,只有为了胜利而战斗,而工作!”丘吉尔说:“这不是结束,这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但这也许是开始的结束。”
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政治问题乃是罗斯福宣布盟国坚持要求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早在1942年5月,罗斯福就谈论过以三个轴心国伙伴无条件投降来结束战争的想法,他断言,美国将必须在世界事务中发挥作用,而侵略国——德意日将必须被解除武装并放弃那种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灾难的哲学。国务卿赫尔本想同总统一起来卡萨布兰卡,就因为他反对无条件投降的主张,总统未让他成行。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讲:结束战争的惟一条件是无条件投降,而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通过谈判停战。虽然勉强,丘吉尔首相还是对此投了赞成票。
之所以坚持上述原则,罗斯福是想防止德国再次声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来没被打败,而是被激进分子和犹太人从背后捅了一刀,这次他们必须不得不承认被打得体无完肤。总统还同时向苏联保证,美英将战斗到底,不会和希特勒或日本人单独媾和。
战时的任何决定都从未有像无条件投降的提法那样引起如此强烈的抗议。批评者指责说,它使轴心国的抵抗变得顽固起来,因为它给敌人留下的惟一选择是,要么民众被奴役,要么被消灭。轴心国的宣传家们利用了这一点,号召他们的人民继续战斗。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一再强调,无条件投降惩罚的是那些挑起战争的人,而不是毁灭被征服的国家,提出这个观点同这场战争的延长没有什么关系,战争的延长与否,是希特勒与日本军阀完全拒绝考虑以任何方式投降造成的。
会议还讨论了错综复杂的法国政治局势。在1940年法国沦陷后,当时的上校戴高乐逃到了伦敦,在那里他宣布自己和他的自由法国运动是进行抵抗的真正象征。戴高乐像一个确信惟独自己能体现本国尊严的人一样妄自尊大、性格倔强,坚持认为法国应该被作为平等的伙伴对待,结果激怒了罗斯福及其顾问。罗斯福不想在战后恢复法国大国的地位,或者允许法国人作为统治者重返他们以前的殖民地。虽然戴高乐能使许多爱国的法国人会集在他的周围。
罗斯福发现,法国的复杂政治情况使艾克心烦意乱——它们给他带来的麻烦比隆美尔和冯·阿厄姆加起来还要多得多。
“法国人就是不肯彼此合作。”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