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2200000038

第38章 宁夏民族团结考察报告(4)

第四,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宁夏回族自治区素以“塞上江南”、“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鱼米乡”之美称而驰名中外。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冲破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的扶持下,发扬负重拼搏,务实苦干,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宁夏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一是农业资源优势得到了发挥,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二是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有了突破性发展。三是以能源、原材料为重点的支柱产业已形成,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机械、建筑建材和农产品加工等都有了新的发展。

宁夏科技、教育、新闻出版、文化体育事业等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

第五,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受到尊重。宁夏是以回族为主体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回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3.98%,基本上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认真做好伊斯兰教工作,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加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团结回族人民,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极为重要,是民族工作的关键。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尊重回族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坚决纠正了“文革”十年中的“左”的错误思想和失误,宁夏恢复和兴建清真寺3200余座,并依法加强了管理。目前,全区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满足了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的需要。创办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经学水平、爱国爱教的青年阿訇。宗教界对外交往逐年增多,到2000年底,全区穆斯林朝觐人数已达1800人。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还划清了宗教信仰与回族风俗习惯的界线,使回族的风俗习惯真正受到尊重。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了《关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几项规定》,回族的传统节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给回汉各族职工放假一天,大家共同欢庆,以示祝贺。规定了回族共产党员可以顺便满足风俗习惯参加节日会礼活动。凡是有回族的地方,各级政府招待所都设有清真食堂,给予生活补贴。尊重回族土葬习俗,在银川、石嘴山、吴忠等地建立了回民公墓。自1980年以来,为解决清真饮食和副食网点的建设,自治区共拨款5000万元,恢复和新建了清真冷库、清真饭馆、清真副食品和肉食门市部以及糕点、豆制品、酱醋生产车间245个。供应回族的肉食做到了单宰、单贮、单运、单售,供应回族的糕点都有清真标记,并在饮食、副食、肉食行业中调整和招收了一批回族职工,选拔和充实了一批回族领导干部。根据回族生活习惯的需要,有关部门还安排生产了少数民族特需用品,民族地区的国营商业普遍设立了“民族用品商店”或“民族用品专柜”,对回族特需搭白布、茶叶、红糖、绸缎、汤瓶、吊罐、盖碗、白帽等满足供应。特别是回族比较敏感的不吃猪肉等禁忌习俗更是重视。多年来,没有因此而发生纠纷和冲突。回族的卫生习俗、经商习俗,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提倡,促进了回族聚居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六,回族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发展民族教育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从办学形式、设立专业、招生办法、资金投入等方面采取特殊政策,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在全区回族聚居地区建立了寄宿制回族中小学近百所,开办了回族女子中小学和回族女子班;)在自治区三所重点中学(银川一中、吴忠中学、固原一中)附设寄宿制民族班,择优招收农村回族学生;)在宁夏大学增设高校民族预科部,固原师专增设预科班,每年招收预科生240名,学习一年后,直接进入区内高等院校学习;)在大中专院校招生时,对少数民族学生降低录取分数段和切块定向招生,扩大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录取比例;)为了加强民族教师队伍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固原师范改为民族师范学校,在固原民族师范学校和吴忠师范学校开设一年制民族师资班(从1997年改为两年制),在同心阿语学校增设回族女子中师班,招收家居农村、未成婚的回族女子学习,为宁夏南部山区培养师资;)1990年自治区决定,大中专院校要保护回族等少数民族考生的录取比例年递增1%。此外,积极鼓励和支持民族宗教人士办学,许多宗教界人士带头捐资助学、办学校等。总之,通过各种实在有效的措施,回族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宁夏已初步形成了民族教育体系。

是什么原因使得宁夏的民族团结如此的好,也可以说是如此安如磐石呢?究其原因如下: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实施

制度是民族团结安如磐石的保障体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创举。它既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处理中国民族问题上的根本标志,又是统一多民族的中国政治稳定之所在,也是各少数民族自由民主权利之所系。

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回汉各族人民,认真坚持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履行《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大局出发,不断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目前为止,少数民族干部不断成长壮大,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保障。这就从组织上保证了回族在自治地方当家作主的地位和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

宁夏解放后,于1952年在回族聚居集中的泾源县建立了泾源回族自治区。泾源回族自治区(后改为泾源回族自治县)是在今天宁夏辖境内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个县级回族自治区,为西海固等其他回族自治区的建立提供了直接的、可靠的实例。到1958年为止,又先后建立了宝丰、灵沙回族自治区、河东回族自治区(后改为吴忠回族自治州)和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后改为固原回族自治州)。解放后,党和政府虽然在不同类型的回族聚居区相继建立了4个回族自治州,10个回族自治县和130个回族(乡)镇,但是尚无省一级的回族自治区。而当时我国的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已经建立了自治区,西藏已成立了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广西也正在酝酿建立壮族自治区。在这种形势下,党和政府感到“如果不成立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自治地方,是不能同回族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方相适应的”,也不能更好地加强民族团结。党中央经过认真调查研究,认为建立一个省一级的回族自治区是必要的和适当的。回族散居全国,惟甘肃境内(宁夏省建制于1954年撤销,与甘肃省合并)居住最集中,有回族人口110多万,主要分布在吴忠、固原两个回族自治州和银川专区。且本区域有着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底蕴,是我国第一个形态比较完备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的诞生地。1936年,红军西征和北上抗日时,就在国民党统治的宁夏省境内建立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今宁夏同心、海原县一带),这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因此,建立回族自治区以这一地带为宜。据此,中共中央于1956年2月郑重提议:在甘肃东北部地区建立一个省级回族自治区。

根据中共中央的倡议,中共甘肃省委和人民政府(省人民委员会)从1956年5月开始,先后组织和邀请1700多名回汉族各界人士,就建立回族自治区的问题进行酝酿和讨论,经过充分酝酿和协商讨论,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告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是全国回族人民和宁夏人民的大喜事。”标志着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又一辉煌胜利。

加强民族法制建设,是保护少数民族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以及促进民族团结的可靠保障。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从1980年建立以来,按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职权,从宁夏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全面加强地方法制建设工作中,积极开展民族法制建设。1981年6月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是我区第一个带有变通性的补充规定,是一个专项民族法规。1992年4月审议批准了《银川市清真食品管理规定》。这是一部保障回族等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对清真食品进行规范管理的专项民族法规,对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加工、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通过多次会议通过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细则》,对回族等少数民族代表名额的分配原则专门做出规定,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益。从1986年审议通过公布实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计划生育暂行规定》,到1990年12月审议通过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计划生育条例》,都根据宁夏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对回族等少数民族在晚婚和节制生育方面作了特殊规定。1993年8月通过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义务教育条例》,对发展民族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特殊规定,从而保障和促进了民族教育的发展。通过民族法制建设,保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党的一系列民族工作具体政策的贯彻落实。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真贯彻实施,使宁夏回族实现了千百年来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愿望,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回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宁夏民族团结安如磐石的制度保障。

2.拨乱反正,政策落实

政策,作为国家和政党的产物,对民族团结的实施和增强有着重大的作用。建国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在宁夏的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在宁夏初步确立。但是,1957年以后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及“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宁夏的民族工作受到了破坏,党的民族政策没有得到正确的贯彻。如,从1957年开始的反右斗争扩大化到反“地方民族主义”,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地方民族主义分子”;1958年不顾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实际,否认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的差别,组织批判所谓少数民族的“特殊论”、“落后论”和“条件论”;全盘否定少数民族文化,把少数民族文化列为“四旧遗产”、“封、资、修黑货”,加以批判和禁止;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撤销民族工作机构,排斥少数民族干部,使民族区域自治名存实亡。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伤害了宁夏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民族感情,损害少数民族的利益,影响了宁夏的民族团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宁夏各级党委从1978年下半年开始,不断地将民族政策落到实处,首先是在干部群众中大力开展了民族政策教育,清除了民族政策是“右倾”、“投降”,“民族政策早已过时”,“再提民族特点就要犯错误”等谬论在宁夏的影响,并开展了对历次政治运动中造成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即对在反右和批判地方民族主义中被错误定为地方民族主义分子的一律摘掉帽子;对在“四清”运动、“民主革命补课”中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重新划定阶级成份的一律推翻,恢复原来的成份;对遭受迫害的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给予恢复名誉,在政治上作适当安排;对被没收了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用品一律归还,不能归还的则作价予以赔偿;对其他经济上遭受损失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给予一定的补偿,并安排好他们的生产生活。据统计,宁夏一共为700多名被错划为地方民族主义分子的少数民族干部平了反。

随着政策的落实,民族团结也不断得到增强,可见民族政策的落实,是促进宁夏民族团结安如磐石的调节器。

3.民族教育的发展

建设国家要以“教育为本”,增强民族团结也要以“教育为本”。因此,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彻底摆脱贫困的根本,也是实现民族平等,增进民族团结的根本。解放前,宁夏的民族教育非常落后,1949年,宁夏回族中仅有大学生10余人,中学生(在校)200余人,回族中文盲占90%左右。

解放后,特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宁夏的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拨乱反正,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自治区民族教育得到了重视和加强。自治区和政府从促进民族进步与共同繁荣的战略高度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推进教育改革,采取更为有力的特殊措施和优惠政策,促进全区民族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建国以来民族教育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建立起了回族教育骨干办学网络,培养了一大批回族建设人才,基本实现了民族教育与全区教育的同步发展。目前,全自治区有各级各类学校4264所,在校生110多万人,回族在校生35万多人,其中:回族小学生24.6336万人,占34.34%。回族中学生6.9222万人,占24.2%。大专院校生回族学生占21.13%。宁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8%,回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4.6%。

同类推荐
  • 古希腊神话和传说

    古希腊神话和传说

    世界文学名著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它以深邃的思想,精湛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观察,思考,审视,表现着不同时代的社会与人生;它有着非同凡响的力量,不仅能改变人生,在某种意义上,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它是人生中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阅读世界名著,体验其中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思想,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高人文修养,并以此了解社会,解读人生,为走向成功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继续走,继续失去的青春

    继续走,继续失去的青春

    有一颗过分文艺的老灵魂,却梦想有一张青春不老的脸。曾在豆瓣网和时光网写作,多篇影评在网络备受好评,获得万千推荐率,形成个人独特创作风格,并逐渐被读者喜爱与支持,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另有个人博客,日记以生活散文、情感随笔居多,点击率曾一度跃居网易博客排行榜前列。现为《东方风情》影评专栏作家。近年来,多篇作品发表于《女友》《读者》《南腔北调》《矢量年华》等国内一线杂志。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瓦尔登湖》记述了作者在简单生活中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种使人沉静的力量。
  • 有根的文学

    有根的文学

    本书主要寻找并系统认识了民族传统文化,包括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及民间文化。这些寻根文学作品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精神、心理的塑形和影响,也写出了作家们对文化转换过程中的焦虑状态。
  •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没有梦想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之一。《有梦才有远方》中所辑文章,有向命运挑战的呐喊,有为自由而战的宣言,有对苦难与光明的阐释。它们共同奏响了一曲奋斗的主题歌。闽语有:天公疼憨仔。西谚有:自助者天助之。执着于梦想的人,成功绝不会轻易将他遗弃。尼采说:“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但愿书中的文章,能够重燃您希望的灯火,能够照亮您前行的征程,伴您梦想成真!
热门推荐
  • 盗墓成瘾:爱妃别逃

    盗墓成瘾:爱妃别逃

    “皇上,娘娘扛着锄头出宫了。”“又去挖坟,算了,随她吧。”“可是娘娘这次去的是帝陵。”“什么,逮回来。”一切从一场盗墓开始,叶国前朝宝藏,引天下诸侯相争。她是景王府细作,授命盗取宝藏。从此开始一段盗宝之旅。途中发生种种诡异之事,从京都到洛城,同行的人越来越少。争夺,厮杀,阴谋,迷雾重重。看她如何周旋其中。本以为盗墓结束,便可以安定,却不想掉入更大的旋窝。待洗尽铅华,她觅一良人坐拥天下。
  • 将天灭

    将天灭

    李天齐,转世到一个充满真气的世界,这个世界只有真气,没有其他……李天齐名字变为——李将天。为了复兴神族,杀光仇敌,为了替父母报仇,开启了一段逆天强者之路
  • 圣临都市

    圣临都市

    圣人坠落人类社会,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改变?征服各种绝色美女,俯视众生。经历诸多文明,古武,魔幻,仙侠一一呈现!恒余在鸿蒙成圣,回到地球,被攻击坠落阿拉斯加州......当恒余苏醒时,发现自己被囚禁在美军的一个地下生物研究所。。。。。。从美国开始,历尽日本,终于回到天朝,恒余才发现。。。。。。这是情节紧凑,充满各种看点的小说。小萝精心创作,稳定更新。保证完本,敬请期待!看完12章,您要觉得好看,请收藏,推荐,点击。小萝新人新书,非常需要读者支持。喜欢这部作品的朋友,请支持小萝。目前起点水太深,希望各位感兴趣的朋友帮忙推荐下本书。好让小萝静心码字,给大家码出更好看的作品。
  • 极限穿越风暴

    极限穿越风暴

    “汉朝、唐朝、辽金,穿来穿去好累啊。”泽风抱怨,“因为你一直在幻想游戏中啊……”角落里传来一阵声音。什么?!这一场又一场的穿越,竟是一个天大的阴谋。
  • 异世剑灵

    异世剑灵

    杨青收了一把剑。一个女人对他说,这把剑是她的。杨青收了一只小狐狸。又有女人说,小狐狸是她们的。杨青笑了笑,说,可以,把你们交给我,东西就是你们的了。
  • 莫离孤帆远影

    莫离孤帆远影

    兔崽子他爹最怕他家兔崽子祸害好人家的姑娘,所以兔崽子他爹在兔崽子救下小兔崽子的时候对他说:“这小子比你还美,你长大娶他吧!”兔崽子拍拍胸脯,拇指朝天:“老兔子,包在我身上。”然而,毕竟有句俗话,兔子不吃窝边草,青梅竹马的另一种说法是窝边草。兔崽子失落地对他兔老爹说:“老头子,你儿子这辈子算是完了。”那时候,兔崽子确实是认为这辈子完了。世事毕竟难料。逆cp警报。
  • 情之所依

    情之所依

    十八岁之前,她是众人眼中的幸运儿,楚家大少对她的要求从没有说不的时候,十八岁之后她成为他最讨厌的女人,只因为……她费尽心机只为成为他的新娘,但是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让她彻底看清了她在他眼中的位置。“离婚吧!”她只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就此消失。六年后,她已婚,他却步步紧逼,想要找回曾经的她,奈何她身边有一个让她无法轻易割舍的他……
  • 隐能者云落

    隐能者云落

    这是一个关于杨云的故事。好友巫迪将其拉入一个叫隐能者的组织后,突然离奇死亡。为了追查巫迪所拥有的“碎片”的下落,一系列的纷乱便开始彻底颠覆他的生活。与此同时,巫迪死亡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而暗影者的争夺行动也使原本平和的局势逐步打破,暗影者、隐能者与处于中立的隐士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杨云在寻找巫迪的过程中,渐渐踏进了一个阴谋,他最终将何去何从?
  • 源术师

    源术师

    发光不明物体降落地球,地球发生剧变。凶兽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类热武器全面失效。身处绝境的人类并未放弃,源力的发现给予了人类希望。两千年后,一个即将中考的考生在梦里读了一千年的书,醒来之后的他,对这个世界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 天煞孤神

    天煞孤神

    一个小山村的孤儿,一次偶然,拜入仙门,但命运多舛,被丢进了生还率为零的龙渊绝境,仙尘的秘密从此揭开,先是与神秘组织的漫长对抗,再是强大敌人的疯狂追杀,我斩了凡尘!修这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