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2200000019

第19章 西藏民族团结考察报告(9)

张:小王,咱们相识是一个巧遇;我是来采访咱们曲水的县委书记,听说他是从扬州市来援藏的干部,很有魄力,工作很有成效,县委县政府以及下面的百姓都佩服他,敬重他。这很难得,我是来请他谈谈民族团结的。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吗?你们大学里有西藏哪些民族的同学?你与他们处得怎样?可否有民族团结方面的事例,略述一二。

王:我们学校在西藏的林芝地区,全区风景最好的地区,学校里的风光更美。同学中有西藏藏族、门巴族、珞巴族,虽没有深交,一般都处得不错。大学期间,我们已恋爱,我的女朋友是兰州白银市人。她的一位女同学是西藏日喀则定结人,叫白玛。这位白玛是98级林学系森工专业的学生。她爱上一位河南籍同学邢会强。邢会强也是林学系果树专业98级的。

先说邢会强,家中有六个男孩,他属最小,排行老六。听说家中人多生活苦,毕业后不想回河南,扎根西藏一辈子,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再说白玛从小生活的环境里看见不少从内地来到她家乡谋生的外乡人。这些外乡人能吃苦,会挣钱,又顾家,还重视文化,一有机会就培养孩子上学受教育。他们虽在外乡,可小日子过得有生有色,有滋有味。这对白玛的童年、少年时代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大学以后,学习中认识了邢会强,认为他就是意中人,非他不嫁。我们都问过她,你怎么非要嫁他呢。她说,“我向往的是一种文明。在邢会强身上就体现出了这一点,他人虽少言寡语,但他本分。他聪明好学求上进,这样的人走到社会上不仅工作出色,又会顾家,还会体贴人,一个女人需要的他都能给我,我不嫁他嫁谁?只有向往文明的人,才与幸福有缘。”

个案10贡嘎县姐德秀镇副镇长陈宗武谈当地藏族姑娘为什么乐意嫁给外地入藏人员

张宗显采访陈家武时,他说: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长年在乡下跑,常和镇上居民及乡下的村民打交道,与他们的接触中觉得这里的女性在择偶方面比较认同我们外地来的人,到这儿来工作和打工多为汉族人,与她们的言谈中得知乐于嫁给汉族人的年轻人不乏其人。她们常跟我开玩笑,要嫁给我。说实话,只要我有此意,这是不难办到的事。原因是她们觉得嫁给汉人当媳妇,认为比较理想的是将来孩子能受到比较好的教育,普遍认为,汉族人普遍比较重视教育,孩子长大后找到工作的机会也比较多一些,还有一点,汉族男人一般不贪酒,会持家过日子不说,还会体贴人。当地人嫁给外来人的远不是上面提到的这几人,以前还有,在贡嘎县城和泽当镇的比例还要大一些。从内地来的人由于种种原因需要回去时,带着他们的藏族妻子一起回去过日子的也不乏其人。”

个案11拉巴卓玛:我最大的心愿是我女儿能考上内地西藏中学

拉巴卓玛(1963~),女,藏族,文盲,西藏林周县春堆乡巴杂村人,现为拉萨西藏文联临时工。

张:你是怎么到的拉萨,又是怎么到西藏文联干上临时工的。你具体干些什么活儿,收入怎么样?

拉:我丈夫是拉萨人,我们结婚时来的拉萨。后来他调到西藏文联来开车,我们一家就住在西藏文联院内,单位上给我安排的临时工,种过温室,当过炊事员,干过清洁工,现在为职工烧开水,打扫办公室,好让我每个月有些收入,补贴家用。

张: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家的情况好吗?包括你的父母兄弟姐妹的名字。

拉:我丈夫叫洛桑格列,他的父亲是康定人,母亲是巴塘人。洛桑格列于1956年生于拉萨,他的父母早已过世。我的父母生了我们兄弟姐妹九个,我是老八。我的父母也已过世,按我们藏族的风俗习惯,已过世的父母的名字是不能提的,提了是对他们的大不敬。所以,对不起了,我不能告诉你。兄弟姐妹都健在,他们的名字可以告诉你,如果需要的话。至于我们两口子只生了一个女儿,女儿名叫罗布卓玛(藏语,即宝贝仙女——作者注),是1988年生的,今年12岁了。她在拉萨实验小学上学,拉萨实验小学六年级有6个班,分汉族班和藏族班,其中汉族班2个,藏族班4个。她在藏族班,是六年级6班的学生。

张:你女儿的学习情况怎样,小学毕业后准备考拉萨市的中学还是内地的西藏中学?

拉:我女儿是她们班上的学习尖子之一,最近毕业模拟考试中数学考了100分,听老师说班上只有三位同学的数学考了100分,我女儿是其中之一。她们班上有50名同学,因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老师喜欢她,就让她当班长。其实,她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是班干部。我女儿他们藏族班的课程主要是藏语文、汉语文和数学。我女儿的好胜心很强,各门功课都在中上等。1997年在迎回归爱祖国爱西藏的汉语演讲中荣获第一名。同年被他们学校誉为优秀少先队员称号和校园卫士称号。她的体育成绩也不错,拿回来过好几个奖状,你看,这是2001年的两个奖状:2001年4月在拉萨实验小学第27届田径运动会中获400米比赛第一名和三项全能第一名。今年,洛布卓玛就要小学毕业考中学了,我和她父亲都希望她考上内地的西藏中学。

张:为什么一定要考内地的西藏中学,你女儿想上哪所内地西藏中学?内地西藏中学与拉萨市的中学有什么不同?

拉:我女儿她喜欢到上海的西藏中学,听说上海回民中学更名后办得比以前更好了,所以她想到这所中学去读中学。我和她父亲也希望她能考到她想去的中学去读书。内地西藏中学的老师对学生管理得严格,教育质量也高。中学毕业,准能考上大学,比拉萨的考生把握大得多。我没有正式工作,她父亲只是个驾驶员,她的前途只有靠她自个走了。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只要她愿意学,我们就供,一直供下去。我们单位的藏族职工都盖了退休房,我们两口子为了供孩子上学,没盖房子。我们的想法是一直供她大学毕业后,她有了饭碗再考虑我们的退休房。

张:你除了拉萨市还到过些什么地方,到过内地什么地方?

拉:在西藏境内只到过日喀则,是扎什伦布寺朝佛时去过,别的地方没去过。内地到过格尔木市,有一年我丈夫的车在火焰山出事,我去照顾他时去的。内地其他地方都没去过。

张:你自己没去过内地,你让女儿到内地学习,你能放心吗,为什么?

拉:放心。内地的西藏中学已经办了很多年,常有藏族学生到内地中学去读书,像亲戚朋友的孩子到内地上学,单位职工的孩子也有很多到内地上学,毕业后有的继续上大学,有的回到西藏读书或工作,都好好的,我们没什么不放心的。再说内地西藏中学的老师中既有藏族,也有汉族,而且更多的是汉族老师,他们对孩子可好了,听周围的亲戚朋友们说,内地中学的老师们可会带孩子了,教得好不说,带得也好,生活也好。寒暑假还带着孩子们出去参观、游览,孩子们玩得好不说,还长了不少的见识。我看那些从内地中学读书回来的孩子个个挺有出息的,所以,我们没什么不放心的。我们只有一个愿望,让她早一天考上内地西藏中学,最好从内地直接考上大学才好。

张:你希望洛布卓玛到内地上中学,上大学,她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时你希望她在哪儿工作使你最为称心?

拉:我希望她回到西藏工作,我们就她这么一个女儿,好互相有个照应。

张:你喜欢与汉族人打交道吗?你有很要好的汉族朋友吗?

拉:我的汉语说得不是很好,交流有些困难,和汉族人在工作上打一些交道,但不是很多。我有一个汉族好朋友她叫王晓萨,我很喜欢她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跟她在一起时没有你是汉族,我是藏族的感觉。她为人和蔼可亲,有什么话会当面说出来,从来不在人后面叽叽咕咕地说三道四。

张:你觉得现行的政策怎么样,满意吗?你对政府就如何搞好西藏的民族团结有何好的建议,结合你的工作谈谈如何。

拉:我觉得现行政策就很好,像我的小孩到内地上学,国家包吃、包穿、包住着让他们学知识,以前是没有的事,也是不可能的事,而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当家长的很满意。至于其他方面,我没有文化怕谈不好,就不谈了吧。

的确,像拉巴卓玛这样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到内地上学的藏族同胞非常之多。为此,我们对西藏中小学教育中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趋向做了专门调查。

同样是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前途,时代不同,父母对孩子的心理趋向大为不同。西藏民主改革以前,父母按风俗习惯和为孩子的前途考虑,将孩子送到附近的寺院当喇嘛或尼姑,一是孩子在寺院里能学到文化,二是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因而也就有了最起码的社会地位,由此,家人和他本人在社会上能受到应有的尊重。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后,尤其是整个60年代,当时的家长在选择孩子的前途方面很费了一番功夫,是送寺院当僧侣,还是送学校上学,这是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选择,送孩子上寺院是千百年留下来的风俗习惯,而送孩子上学确实是件新鲜事,选择哪个对孩子更有好处呢,当时处于不同的考虑,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家长仍送孩子上寺院当了喇嘛,有的家长心疼孩子,觉得孩子还小,到内地学习离家那么远,有点不放心,但不少家长还是把孩子送到拉萨或内地上了学。孩子和家长的这种选择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颇耐人寻味,居住比较偏僻的地方的家长仍然受着传统影响,仍然有送孩子去寺院当僧侣,当然也有孩子自己的意愿,或许还有别的原因,但这种现象越来越少,或者说这种比例越来越小,而生活和工作在拉萨或城镇及交通沿线的家长选择送孩子到拉萨或内地上学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000~2001年间我们先后数次对距拉萨市只有数公里路的堆龙德庆县东嘎镇亚乃村做过孩子上学和家长对教育心理变化的调查情况就表明了这一点,据亚乃村村委会主任群培介绍:亚乃村有46户居民,共176人,劳力90人,其中男劳力43人,女劳力47人。18岁以下的在上学,55岁以上的人为老人,两项计有78人。这个村近年出了10位大学生,其中两人已经参加工作。有28人在读内地西藏中学或中专,有27人在姜昆黄小勇希望小学就读。36人为文盲。这个村还有个特别好的现象就是在别人攀比金钱的时候他们在攀比培养了多少学生,有的人家一家就培养了四个大学生,深为村人羡慕。攀比的结果是村上的小孩子和青年人都上学去了,老人反而感到冷清。与别的村相比,这个村上没有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村干部和老人们每当说到这一点时,感到非常骄傲。

我们再来看看拉萨市机关单位上的藏族孩子的上学情况,就以西藏自治区文联职工为例,全体职工约近百人,藏族职工占60%强,还有汉族和回族近30%。凡家中有学龄儿童小学毕业考上内地西藏中学,不分民族,必定请客,单位同事、亲戚、朋友等带上红包和哈达前去祝贺一番:主人备有自助餐,来客向主人和新考上学的孩子献上哈达后打麻将或邀几个要好的朋友喝酒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新民俗,没有人故意违背的。

让孩子小学毕业后考内地中学,已经成为孩子家长们的共同愿望,普遍认为赴内地中学上学回来的孩子考上大学的比例比本地要高,上个好一点的大学不成什么问题。所以,家长们一般都这么认为,也就一直用这样的思维在培养孩子,小学毕业后成绩好的学生国家三包,如西藏文联职工拉巴卓玛的女儿罗布卓玛今年夏季从拉萨实验小学毕业,录取到江苏南通西藏中学去上学,罗布卓玛的学习成绩很好,毕业考试获全班第三名,以优异的成绩被江苏南通西藏中学录取,已于九月赴该校就读。该校只收取家长460元的学杂费,拉萨市实验小学还让该生告诉家长,去江苏南通上学,要从拉萨乘飞机到成都,再从成都转乘去上海的飞机,学生为半票,如家中经济困难,可向西藏教育厅打报告申请解决。罗布卓玛的父亲洛桑格烈听到女儿这么说,激动不已地表示:国家已经给我们出了这么多费用,剩下的这么些路费,就不麻烦了,我们自己出。洛桑格烈就这么一个女儿,长得漂亮,学习又好,使得他非常疼爱她,为了供女儿上学,他把酒戒了,也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去盖退休房,一门心思供女儿上大学。这对一个司机出身的人来说够不容易的了。可是像罗布卓玛这样到内地西藏中学或西藏班读书的西藏孩子很多。为什么呢?国家从1985年起在我国的十多个省市先后设立了一系列西藏中学和内地中学西藏班及中等专业学校,像北京西藏中学、天津红光中学等,是专门招收西藏的学生,在这里集中培养,详细的情况请参阅西藏自治区教育厅2000年的统计表。

与罗布卓玛学习成绩这样好的相比较,那些学习成绩差点儿的孩子则由父母自掏腰包送孩子去内地西藏中学上学,一则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也能考上好学校,二则是寻求一种心理平衡:我的孩子也在内地上学。剩下那些学习成绩平平,家中又拿不出钱的孩子和家长只有羡慕的份儿。不过,还有一种家长并不这样看,自己的孩子自己带比到哪儿上学都强,他们相信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西藏本地的中学的教学能力,只要孩子肯用功,哪儿都一样。但持这种观点的家长必定占少数,一是他们受过很好的教育,自身素质较好,孩子的天赋也不错,所以持这种观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前面谈了西藏中小学教育中学生和家长对教育观念的转变,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种教育心理观念的转变对西藏产生的影响,现在西藏的工农商学兵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中的藏族人,可以说是转变观念后的直接受惠者,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员主要是从内地上学回来的业务骨干,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现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的丹增同志就是60年代从西藏那曲地区走出来的第一代人,他先后在内地上的小学、中学,大学是在上海上的,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西藏日报总编、西藏自治区文化厅长、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等职。这是西藏上层中的藏族受教育情况,我们再看看一般阶层的情况。

同类推荐
  • 姜夔集

    姜夔集

    姜夔词,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卓然立足于两宋词坛,并以其神契“逸品”的人格与词风见许于后世,也因为如此,后世整理其词集者便层出不穷。 四库全书提要: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 像花儿般灿烂:女生雅楠的博客

    像花儿般灿烂:女生雅楠的博客

    本书是18岁女生冯雅楠的博客文字和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网友留言的精彩选辑。在书中,你将看到一个美丽女孩真实感人的内心世界,那里包含着爱与自由、坚强与勇敢、友谊与亲情…… 而在这场与癌症抗争的搏斗中,在这个爱与勇气传递的过程中,那些与她相知相遇的孩子们也经历了生命面对重创的人生,他们突然间长大了。雅楠用心和生命奉献给我们的作品,充满了勇气、希望和生命的意义……
  • 故事新编: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故事新编: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夏娃的花环

    夏娃的花环

    该书是作者马季的第一部散文随笔集,所收录的文章曾陆续在高端文学报刊发表,其中有优美的文化散文,细致的作家研究,客观的网络文学现象分析,新颖的阅读心得,敏锐的社会观察和专业的艺术赏析等。是作者十多年散文、随笔写作的结晶,分为:京城文化、品尝生活、边走边读、作家现场、文化视野和社会万象等六个部分。作者本人从事文学编辑和文学创作多年,艺术经验与思想积累丰富厚重,文笔清新、流畅。作品的特点是从细节人手,以小见大,知微见著,富有原创精神与鲜明的文学追求,可读性很强。
  • 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说130篇

    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说130篇

    作品让人感动和觉得温暖的是其中的亲情和信义。在当今一切都可以商品化而且大多已经商品化的社会中,这种亲情和信义代表着生活的另一面,代表着人类的本真理想,或许它正是作者有意凸显出来要让读者领会的抵御商品化潮流侵蚀所不可或缺的精神信仰之所在。选在这个集子里的作品,都是按照形式精致和内容丰富的标准精选出来的,或主题新颖,或意蕴动人,或构思精巧,或文字颇有余味。不少作品集众多优点于一身,至少是在一些方面有独到之处的。
热门推荐
  • 我们都是失去了才懂珍惜

    我们都是失去了才懂珍惜

    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是酸涩懵懂的但也正是经历了青春,我们才慢慢成长然后我们才发现,很多事情很多人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等你好不容易学会了珍惜却再也找不到想要珍惜的人
  • 与君共谋皮

    与君共谋皮

    她出身高贵,满腹经纶,拥有倾城之貌,却只为一人沦陷。本以为他日锦绣江山,必定相携白头,可他却听信谗言,让她惨死狼群。重生一世,她成了他的弟媳妇。带着怨恨与不甘,洛清妩携病弱夫君同他斗智斗勇,定要毁他一切,让他后悔莫及。但说好的病弱夫君,却怎么突然间化身为大尾巴狼了?某夜,男人在她耳畔呵气如兰:“阿妩,我想要你。”她心神一震,被他上下其手吃干抹净。事后,渣男后悔不已,想要再续前缘,卫书存却道:“我的女人,怎容他人窥觑?阿妩,我带你铲平他的江山。”
  • 黑色曼陀罗已苏醒,EXO小心点

    黑色曼陀罗已苏醒,EXO小心点

    我,叫迟暮漾。也许是上帝可怜我,使我重生了。这一世,我再也不是上一世的那朵脆弱的木槿了,这一世,我是黑色曼陀罗!EXO啊!我回来逆袭啦!你们开心吗?记得保护好你们的那朵小白莲-----慕思雪。哦,对了!记得小心点,黑色的曼陀罗,是有毒、有刺的哦!哈哈哈!!
  • 璀璨之魂之天下无双

    璀璨之魂之天下无双

    不知从何时,人类的世界开始被一种强大的生物占据,人们称其为“荒”,无数强者在与“荒”的战斗中殒命,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改变以往的生存方式,城邦部落开始出现,但资源的紧缺,让人类不得不走出城邦之外,冒险家与佣兵团由此产生。一次偶然,让截然不同的两人相遇,心如止水、冷若寒冰的他与一腔热血、活力四射的她,命运的花火在这一刻闪耀!
  • 爱的榜样

    爱的榜样

    文案:每一个少女的心中,都有一个无所不能的哥哥。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个邻居家的哥哥和妹妹。即使曾小妹和她的糊涂哥青梅竹马,最终也未能相守。现实生活中,最爱的往往不是走到最后的。但是相信我,他们也会有不属于彼此的最好归宿。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保家卫国(中华美德)

    保家卫国(中华美德)

    本书稿是从中华美德故事中,撷取具有保家卫国的典型事例,从立志发奋等方面述说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以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以滋养青少年心灵的成长。
  • 风渡蝶恋花

    风渡蝶恋花

    云芊璃、蓝雪仪是蝶恋花学校的校花,因为被刚转学过来的慕辰、黎若逸、南宫宁三人抢了风头,心中不满便前去花园散步,在花园里与慕辰、黎若逸、南宫宁三人相识,并成为了好朋友……
  • 血域七界

    血域七界

    这是一个充满着魔法与斗气的时代,世间存在着七个世界,被称之为七界。一个少年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得到了一位自称是神的传承,从此,少年怀着满腔的热血与仇恨,踏上了自己的征程,从此他锋芒毕露,在不知不觉中,少年飞速的成长着,不断颠覆所有人的认识...
  • 两两相恋今生相随

    两两相恋今生相随

    若林妍是罂粟,妖艳,诱惑,迷人,甚至是血腥,那么杨慧琴就是一朵百合,纯洁,不谙世事,或许软弱更能形容她,一个身体,两个灵魂,两种迥异的性格。林妍为保护她让她成长变得坚强而守护杨慧琴,本意让她强大到无人能伤她时,她便离开,可是却爱上同一个男人,若我得不到他,你也别想得到,若我必须离去,杨慧琴我会拉着你一起下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