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2200000016

第16章 西藏民族团结考察报告(6)

当时的军队很朴素,很艰苦。因为公路还未通,运输上不来。吃什么东西呢,代食粉,有些资本家弄的代食粉不熟,有的还有细菌,有的人吃了拉肚子,有的人拉肚子竟拉死了。后来运输上来就好了,这是1951年的事。1950年的下半年也是这样,我当时没到拉萨。我去了昌都丁青军分区也叫18军丁青办事处,后来改为丁青中心县委,管18县。那个时候,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开荒种地,1952年1953年都是这样的。白菜萝卜个头都很大。历史上从未种过这些。因为一般农牧民不吃菜,生活很简单,每天吃些糌粑也就了事了。当时统计的人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六七十岁的人很少。

那么那个时候,军民亲如一家。当然坏人还是存在的,谣言也是有的,但是整个社会是安静和谐的。1959年平叛以后,1959年下半年至1960年开始民主改革,农牧民热情非常高涨,在布达拉宫前面广场上烧地契,成山成堆地烧,里面还有卖人买人的字据。

当时的军队训练有序,完全按中央的要求办事,所以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都与群众的关系不错。”

张宗显采访原西藏文联副主席阿旺克村先生时,他也对解放军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充满感激之情。下面是访谈录。

张:您是我们的老主席和舞蹈家,退休后仍从事国家教委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审查工作。请您谈谈您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取得那么多成就的。

阿:我的父亲是日喀则人,母亲是西藏仁布县人,我出生于拉萨。我十二三岁时还未上学。解放西藏的解放军到拉萨后,我认识了一位放马的解放军叔叔,他每天都教我认两个字,可我总是学不像。他索性到我家,做通了我们的思想工作,让我上学。还让我们出具了一份他们同意孩子上学文书,并在上面签了名,这才放放心心地把我送到当时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藏族学校,以防当时别有用心的人说我是没经家人同意,被骗去上学的。我的汉语基础就是在这里打好的。从此,我与汉族开始了广泛的接触。当时年幼,没记住那位解放军的名字,但是我这一生都在感念着他,直到今日我总认为,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他使我走出了一生中最关键的一步:上了学,识了字,逐步掌握了一些汉文化基础。对我以后的生活、工作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1953年,我作为西藏参观团歌舞团的一员去祖国内地参观演出。我们从拉萨骑马到四川甘孜州,从甘孜乘汽车到成都,以后我们乘火车到了北京。我们在北京火车站受到了亲爱的周总理亲自接站,感动得我们热泪盈眶。我们在怀仁堂给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以后,受到了热烈欢迎。周总理带我们到毛主席的餐厅里吃饭,并一一向我们介绍了毛主席爱吃什么菜肴及味口,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浑身热乎乎的,好像有股使不完的劲儿。周总理安排我们到当时的祖国各地参观,我们从北京到天津,然后到南京、上海、兰州、银川,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每到一地参观、演出完后与兄弟民族结下深厚感情,离开时不得不挥泪而别,那情景如同昨日,时时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那时我就觉得祖国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一样亲,亲如一家。至今思来,仍然如初。

那次在全国各地的参观演出结束后回到北京,周总理又在怀仁堂亲切地接见了我们。饭后摸着我的头问我想家不,当他得知我们想留下来学习时,高兴地把我们安排到了中央歌舞团。那里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都有,我们一起生活、学习,使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从那时起,我身上就没了民族隔阂,我觉得大家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个成员,大家一样亲。更让我兴奋的是1954年国庆节,我上了天安门观礼台观礼,与祖国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国庆五周年良宵,当时我的年龄还未到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受到了这么高的荣誉,能不激动吗!不用说,以后我是多么热爱中国共产党了,我的心与祖国和人民贴得多么紧了,把党和人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1958年巴塘、里塘地区发生叛乱,我们就赶到那里工作,接着又到西藏工作。1959年的武装叛乱平息以后,我被分到地方上开始了我的舞蹈生涯,一直到退休。现在还搞舞蹈研究工作,每年春秋两季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审查工作仍在进行。

2.中央政府关心西藏、全国各地支援西藏,使西藏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西藏社会局势日益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西藏的民族团结的主要原因,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政府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不懈努力,西藏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为了更好地根据西藏的实际制定帮助西藏加快发展的政策,1980年、1984年、1994年、2001年中央先后4次召开专门会议并动员全国支援西藏,这在全国是惟一的,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兄弟省市对西藏的关怀,也体现了国家在短期内改变西藏社会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心。这些措施的实施使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飞跃。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建立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从制度上确保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政策在西藏的实现,保障了西藏人民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以及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权利,从而为西藏在国家的特殊支持和帮助下根据本地民族特色实现与全国共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旧西藏几乎没有现代意义的工业。1950年,整个西藏只有一个简陋的铸币厂,仅有的一座125千瓦的水电站断续发电,整个西藏的工人总共才120人左右。迄今已经建立起20多个门类,富有西藏地方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培育出拉萨啤酒、奇正藏药、珠峰摩托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企业品牌。到2000年,西藏拥有乡及乡以上企业482家,全区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7.21亿元。现代工业从无到有,逐渐成为带动西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蓬勃兴起。电力发展迅速,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到2000年,全区共有各类电站401座,总装机容量达到35.6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6.61亿千瓦时,与和平解放前仅有一座125千瓦、只供少数上层贵族享受、断续发电的小电站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以公路运输为主,航空、管道运输协调发展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结束了旧西藏连一条公路都没有的历史。现已建成以拉萨为中心,以青藏、川藏、新藏、滇藏和中尼公路为骨架,包括15条干线公路、375条支线公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公路总里程达到2.25万公里,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公路,80%以上的乡通上了公路。现已拥有拉萨贡嘎、昌都邦达两个民用机场,开辟了拉萨至北京、成都、重庆、西安、西宁、上海、云南迪庆、昆明、香港和尼泊尔加德满都等国内国际航线。建成了总长为1080公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格尔木至拉萨输油管道,目前承担着西藏80%以上的油料运输。青藏铁路已于2001年6月开工建设,在不远的将来,西藏就要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第三产业已成为西藏第一大产业。现代商业、旅游、邮电、饮食服务、文化娱乐、IT等在旧西藏闻所未闻的新兴产业迅猛发展。通信事业实现了超前发展,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覆盖全区,由光缆、卫星传输,集程控交换、卫星通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于一体,达到当代先进水平的通信网络。2000年,西藏邮电业务总量完成3.84亿元,业务收入完成1.23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179倍和1086倍,二十多年间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6.6%和24.3%。2000年底,西藏全区固定电话总装机容量达到17.02万门,用户装机11.11万部;移动电话总装机容量达到12.3万门,用户达到7.23万户;互联网站9家,互联网用户4513户。到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3.93亿元,在西藏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居于首位。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和平解放以来,国家投巨资兴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大力进行以“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年楚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为代表的大批农牧业基础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西藏农牧业的生产条件,农牧民靠天吃饭、养畜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历史。包括科学施肥、育种、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以及科学养畜、畜群调整等一系列农牧业科技措施得到推广普及,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农牧业生产开始向现代化方向迈进。到2000年,西藏第一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36.3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96.22万吨,牲畜存栏数为2266万头(只),基本实现粮食、油类自给,人均占有肉、奶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旧西藏处于自然经济状态,缺乏城市发展的动力,城镇数量少、规模小,人口最多的拉萨不过3万多人,其他人口规模较大的地方也都不过是几千人的较大村落而已,算不上城市。即使是拉萨,也不具备健全的城市运行体系,市政设施几乎没有,城市功能低下。如今,西藏城市规模伴随产业升级不断扩张,到2000年,西藏有建制市2个,县、区72个,建制镇112个,城镇人口49.11万人,城镇面积达到147平方公里。城镇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道路、供水、治安、社区服务等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基本满足了市民生活和城市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市容市貌、环境保护正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人均10.2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4.4%,城市环境指数居全国首位。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各地的城镇发展群体已经在西藏形成。以城镇为核心、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城乡结合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正在形成。“世界屋脊”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进藏旅游已经成为一条黄金旅游线路。2000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9.83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人数14.89万人;旅游直接收入7.8亿元,间接收入29.8亿元,分别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6%和25.38%。50年来,西藏在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总量上实现了巨大飞跃,彻底告别了封闭的庄园制自然经济,正在向现代市场经济迈进。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46亿元,比1995年翻一番,比1990年翻两番,相当于和平解放前的30余倍。经济结构趋于合理,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50年前的99%下降到30.9%,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至23.2%和45.9%。在实施开发项目过程中,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通过兴修农田水利、改良草场、改造中低产田和大面积成片植树造林,在防治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效益。环境评估指数表明,西藏生态基本上还处在原生状态,是全国环境状况最好的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央政府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落实,西藏正在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计划到本世纪中叶投资227亿元、建设160个重点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使西藏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保护和改善。

在支援西藏过程中,以汉族为主体的数万名内地援藏干部为西藏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极大的牺牲和贡献。根据卫生部门调查,汉族干部在西藏10~15年,患肺气肿病高达30%;患肺动脉凸出者为15.6%;患高血压和心脏病者,在拉萨的为20%,在那曲的为54.2%。很多人因此而染病在身,甚至英年早逝。不仅如此,内地援藏干部的家庭和正常生活也受到极大的影响,一人在西藏工作与家属长期分居的达50%。一家分几处,负担重,或夫妻都在西藏,子女在内地分托几处,或夫妻在西藏,内地无家可归的达48.1%(转引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张云:《1980年以来中国政府西藏政策的若干问题》,打印稿),孔繁森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采取特殊政策发展西藏的民族教育,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深受西藏人民的拥护。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寺庙垄断着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如今,教育得到广泛普及,广大人民群众享有了接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投入巨资兴办教育事业,一个涵盖普通教育、幼儿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到2000年,全区拥有各类学校956所,在校学生达到38.11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已提高到85.8%,文盲率下降到32.5%,大专以上学历人口达到3.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前列。西藏不仅有了自己的硕士、博士,而且有了一批享誉全国的专家、学者。特别是从八十年代中期起,中央政府还拨出专款,在内地一些省市创办西藏初中班,在北京、天津、成都各建一所西藏中学,供部分西藏中学生到内地学习。到内地学习的西藏学生的交通、食宿、服装、医疗等经常性费用支出均由国家承担。举办内地西藏班(校),中央政府累计拨出基建专款7300万元,各有关省市财政配套资金1亿多元;中央政府每年拨出600万元,有关省市财政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在内地的西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1985年至2000年,内地各级各类西藏班(校)共招收西藏学生22754人,已有数千名大、中专毕业生返回西藏参加当地的建设。目前有1万多名西藏学生在内地20多个省市100多所学校学习。

目前,到内地西藏中学或西藏班上学已成为一种时尚,举办内地西藏中学(班)已经成为进一步促进藏汉民族团结的一种新的推动力。

在内地援藏的省份中,广东、福建两省是比较突出的。下面是它们援助林芝地区的情况。

广东省对口支援林芝地区情况

1995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援藏工作,把林芝地区作为广东的一个地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从资金、技术、物资、人才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省委成立援藏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设立专门的援藏基金,由省主要领导任组长。

同类推荐
  • 唐诗之美

    唐诗之美

    本书作者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并附有原作欣赏、诗人小传。
  •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只是在审美状态中,我们才觉得我们像是脱开了时间,我们的人性纯洁地、完整地表现了出来,仿佛它还没有由于外在力的影响而受到任何损害。”出自于本书。书中还有更多的名人佳作,等你来领略。
  • 梦话

    梦话

    我与本书的作者,素昧平生,只知道他留学加拿大,是一位海归IT精英。我一直相信,一个人闲暇时的状态是最能体现真实自我的。这里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奇迹,是日常生活中被大多数人忽略了的奇迹;这里的每一首诗,也都是一种武器,是作者切入生活、剖析心灵的武器-写诗,是为了更清醒地活在喧嚣之中。
  •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无话可说。就像是平时,见到陌生人,硬生生打完招呼就卡在那里,不会找话题不会聊天,甚至自己一个人开始发呆,不知道说什么。在那段时间里,我写不了一个字,连自己曾经的那点伤春悲秋都没有,连谈论自己的欲望都没有。那一段时间是我最难熬的。后来慢慢地我尝试写短句,每天记下流水账,写一点自己的心情。慢慢地我发现,不是我无法写作,而是时间改变了我。十年里,我们邂逅真实的自己,并不是久别重逢,而是故人归来。
  • 论读书

    论读书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热门推荐
  • 我的相公是腹黑王爷

    我的相公是腹黑王爷

    “叶静瑶,给本王回来!”她向他做了一个鬼脸“我才不要回去呢,你这个变态王爷成天欺负我,说好的,宠我疼我。”王爷眯了眯眼笑道“呵!难道爱妃没看出来,本王这是心疼你!”——她,穿越了也就算了,还杠上了个腹黑王爷,小姐我再不好也是京城第一美女,哼!小心本小姐哪天心情不好,离家出走,顿时,王爷的脸黑了一半,戏谑道“叶静瑶,你最好给本王乖乖的,本王会疼你一生一世”。
  • 撞神弄鬼仙道录

    撞神弄鬼仙道录

    简介:什么时候起,妖怪住进了总统套房?什么时候起,现代世界混进各种“人”?这些,鬼才知道!!单楚出生在道仙世家,她作为一个新时代少女,就得捉得了小偷,打得过妖怪,救得了流浪猫,没事还得串串门,还要不怕各种鬼,以及自带一颗强大的心。花空笼:还要有运气和顽强的生命喵大仙:还得多逛逛动物园<( ̄︶ ̄)↗[GO!]“.......”
  • 友情岁月之我是九零后

    友情岁月之我是九零后

    谁说我们九零后只懂的泡吧,喝酒,玩时尚?谁说我们九零后不懂事,只会惹事?我们只是在宣泄内心的不快,然后找回拼搏的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梦!
  • 废材逆袭:帝尊狂妃不好惹

    废材逆袭:帝尊狂妃不好惹

    21世纪杀手女王被朋友出卖穿越到相府一个废材七小姐身上,爸爸不爱,姐姐不疼,圣兽圣器,我也有,且看废材小姐逆袭,报复仇人,惊艳所有人,连高高在上的帝尊也为之倾身。。。
  • 花心劫

    花心劫

    北陵国玉罗公主,含花心玉而生,天生异象,山洪暴发,水漫京都,尸横遍野,世人视为妖孽,赐予焚刑。十四年后,为拯救仙族而下凡的少女,无意在人间掀起了一场风云变幻,却又深深卷入那波澜诡谲的漩涡深处。绝颜丹后,浮现于世的倾国倾城,她一笑成灾,那一世成殇,名震天下的谦谦君子,不谋江山,只为谋她。他说以心为聘,以命为媒,是一念执着,还是前世不忘?他位登九五之尊,赐天下至毒,是诛心,还是诛仙?一块花心玉,穿梭了两个不同的时空,维系了两个支离破碎的灵魂。。。。。。
  • 皇帝强宠绝品废柴妃

    皇帝强宠绝品废柴妃

    宅女穿越,最大的愿望,莫过于继续好吃懒做,什么事都不做。可是什么身份最合适这样猪一般的生活呢?最好是嫁给有钱人,一个有很多老婆,经常忽视她存在的有钱人,一个有绝对权力,不用担心会突然家道中落的有钱人。譬如……皇帝?或者,闲散王爷什么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演武天书

    演武天书

    北辰宇被一本可以解读古籍经典,推演武学功法的神秘天书,带着穿越到了一个强者为尊,传说武道极致可成仙的世界。青衫仗剑走天涯,武道巅峰我为仙!武学功法自创流,欢迎入坑!
  • 天涯绝刀

    天涯绝刀

    他有爱人,爱人是一柄刀。他冷血,他杀人从不用第二刀。江湖上人人相传他有两把刀,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人亲眼看到过着第二把“刀”
  • 晋升王道

    晋升王道

    维纶,一个在贫民窟中摸爬滚打的落魄少年。帝国,曾经无比强大但现在却陷入衰弱的古老国家。多少个王朝逝去,帝国境内群雄并起,敌对国家蠢蠢欲动,商会也作为新兴势力逐渐发展起来,不断起义的农民阶层,让帝国疲于应付,他们的统治已经受到极大的威胁。当维纶发现,在贫民窟苟且偷生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时候,他会成长到怎样的程度?他会如何实现自己的晋升之道?这是小人物利用自己的智慧,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的故事!ps:新人新书,请多多支持!绝不tj,请放心收藏阅读!^_^
  • 乾坤玄魔

    乾坤玄魔

    九界大陆,九帝并驱,九名极道强者各自执掌一界。但是,此时魔界之主居然只剩一具元魂,并接着最后的力量将毕生之力传承给一名人族少年。这是为什么?东魔界,又出了什么事?一名人族少年,难道真的要去执掌魔界吗?神秘白衣人的神秘话语,又是什么意思?天道不仁,难道还会选中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