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执政以后的各个方面建设必须按照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来进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建设。只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各方面建设,我们党才能不断创新执政理念,完善执政方略,健全执政体制,改进执政方式,改善执政环境,提高执政能力。
一、半个多世纪来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实践
中国共产党执政56年来,始终坚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来抓,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伟大的执政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这里,我们不妨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线索,来一番总体盘点。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改变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第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执政本领。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提醒全党,随着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并强调如果我们不去注意学习这些本领,“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新中国成立后全党兴起了学习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热潮,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本领不断提高。
第二,重视研究党执政的政策、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执政水平。毛泽东同志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他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情况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他还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注意学习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三,开展整风运动,切实提高执政党的思想政治素质。毛泽东同志多次告诫全党要坚持“两个务必”,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要警惕官僚主义,严惩腐败分子,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针对革命胜利后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骄傲自满、松懈麻痹、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等不良思想倾向,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通过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找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使全党的思想觉悟和思想作风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第四,大力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与整风运动相适应,针对新中国成立后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从1951年下半年开始,用3年时间进行了一次整党运动,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领导的普遍整顿。经过整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显著改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第五,从严治党,增强党拒腐防变的能力。针对社会主义建设中暴露出来的贪污腐化问题,1951年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三反”运动,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五反”运动。结合“三反”、“五反”运动,着重批判了部分党员干部的贪污、浪费、腐化堕落行为,对刘青山、张子善重大贪污犯予以严惩,挽救了一大批干部,使党员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第六,反对各种反党分裂活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维护党的团结的自觉性,自觉同一切破坏党的团结、损害中央的威信、反对中央统一领导的言论和行动进行坚决斗争。1954年挫败了高岗、饶漱石反党分裂活动。1971年挫败了林彪反党集团的分裂活动。“文化大革命”中又同“四人帮”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这些都有力地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
正因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提高,中国共产党在执掌新中国政权的早期阶段,创造性地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并经过艰苦努力,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人民民主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安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一切,都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继续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一,恢复和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开辟了执政党领导拨乱反正、推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针对“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和“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中国共产党支持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领导拨乱反正,推动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二,科学评价党的历史,坚持维护执政党的威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是非。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领导中国共产党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理论,同时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此后国际国内局势的发展变化,越来越显示出这种科学的历史评价对于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第三,确立党的基本路线,明确党在执政条件下的主要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大历史决定就是果断地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推动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首先,共产党执政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共产党执政必须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必由之路,开放是必要条件。不实行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再次,共产党执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20多年来,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四,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为中国共产党勾画了执政兴国的宏伟蓝图。邓小平同志在深刻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既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体现了加快发展的雄心壮志,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第五,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人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一个鲜明特点。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系统思想。此后,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党的执政方式的不断改进。
第六,确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认为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第七,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国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科学判断,明确要求军队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不断增强国防实力,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证;同时,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家经济建设,从而实现了我国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八,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推动了祖国统一进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大使命。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和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为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九,制定了正确的国际战略方针、政策和策略,开创了外交工作新局面。邓小平同志科学地观察国际形势的变化,重新确定国际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对外关系指导方针和“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当头”的战略思想,调整对日本、美国和前苏联的关系,发展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为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十,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党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解决“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这样一个涉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问题,强调要不断地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1989年12月27日,他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党建理论研讨会上题为《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的这篇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13年中,中国共产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使党执政的理念更加鲜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根本指导地位,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根本指导地位,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提供了科学的理念。
第二,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使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全面。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同时,着眼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奋斗目标,使党执政兴国的任务更加全面。
第三,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党执政的方略更加完善。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