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0100000027

第27章 沉痛中的激昂(1)

在某种意义上,巴顿与丘吉尔同属于一类人,他们都具有中世纪贵族的天性,缺乏保持沉默的自控力,生命与情感之火要比常人燃烧得更旺。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他们只有在战争时期才能出人头地。在和平年代里,丘吉尔只能当一位历史学家、文学家或者政客;而巴顿,如同某些人所说,很可能是个“捣乱分子”。蒙哥马利在他的《领导艺术之路》一书中对这一现象做了生动的描述:“一旦爆发危机,国家迫切需要主动性强的领导人,需要他们工作、办事、必要时冒险。……如同大海翻腾的波涛将杂物抛出水面一样,危机会促使性格坚强、目光远大之士脱颖而出。人们需要他。但当他完成使命后,很可能被弃之如敝屣。”丘吉尔在完成使命之后便被英国抛弃了。巴顿的命运则更惨,在战争刚刚取得局部胜利之时,他便开始面临厄运,其起因便是所谓“打耳光”事件。当然,巴顿对此是负有责任的。

从表面上看,巴顿是豪迈直爽,生性粗鲁的一员猛将,一副铁石心肠。但凡是长期与他相处的人都不难发现,在公众面前和私下里,巴顿判若两人。他善良敦厚,性格内向,很重情义,爱兵如子。巴顿讨厌医院,自己很少去医院就诊。但在战争期间,他只要有时间总要下医院去看一看,在他这样的高层指挥官中,是很少有人这样做的。一方面,他把看望伤病员看做自己的职责和一种重要的领导艺术,并认为这能够鼓舞他们战胜伤痛,再立新功。另一方面,他认为,创伤是军人英勇作战的标志,是一种莫大的光荣,他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和慰藉。在医院里,他总是耐心地从一个病床走到另一个病床,用亲切温柔的语气与伤病员攀谈,慰问他们,并亲手给他们别上紫心勋章。在每一个病房,他都要停下来发表一番演讲,演讲的内容从不重复,但每一次都同样激动人心。每当巴顿看到那些牺牲的将士们的尸体,他总是要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以免哭出声来。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常常感到自己没有负一点伤是一种犯罪。人们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来到一个生命垂危、戴着氧气面罩的士兵身旁,脱下钢盔,授给他一枚紫心勋章,然后对他轻轻低语……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流下了眼泪。

在战争期间,巴顿将看望伤病员视为自己的职责,并认为这有助于减轻他们的痛苦,他经常挤时间到医院去。图为巴顿在西西里和伤兵交谈。相反,对于那些临阵逃脱、无病呻吟的胆小鬼,巴顿不仅没有丝毫怜悯,反而感到强烈的痛恨,甚至疾恶如仇。他认为,这是对那些光荣负伤和牺牲的将士的一种亵渎,对这种人绝不能原谅和姑息。巴顿的这种情绪往往会发展到极端,以致失去控制。“打耳光”事件便是这一情绪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巴顿之所以采取了如此粗鲁幼稚的举动,客观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

首先遇到的是蒙哥马利将军的重重阻挠。早在制定西西里作战计划时,蒙哥马利就施展种种手段,迫使盟军司令部推翻了“赫斯基8号”方案。根据他的计划,美军登陆点应由巴勒莫转至距英军登陆点不远的西南方面,其任务只是保护英军的侧翼。在蒙哥马利的强烈要求下,艾森豪威尔、亚历山大等人最终接受了他的新计划。

巴顿是怀着极不愉快的心情执行强加给他的作战计划的,但他仍然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开战后不久就打开了局面。但正当他的部队沿着预定路线胜利进军时,蒙哥马利又给他出了一个更大的难题:他擅自于7月13日将部队开进美军的行进道路——124号公路。这是一个严重违反作战计划的行动,严重干扰了美军的推进,给盟军作战带来混乱。对此,巴顿非常愤怒,但他克制住了自己,仍以大局为重,并希望把进攻方向转向西线,攻占巴勒莫。但亚历山大却发来指示,明确规定他的任务仅仅是保护英军的侧翼和后方。这等于死死地束缚了巴顿的手脚,不让他越雷池一步。对此,巴顿的反应是强烈的,在他的一再要求下,亚历山大才有条件地同意他转向西线。可以说,在通向巴勒莫的道路上,巴顿遇到了重重障碍,而这些阻力大部分来自盟军内部。这使巴顿感到十分痛苦,心力交瘁。

还有一个问题曾使巴顿大为恼火,愤愤不已。在西西里战役中,盟国空军第一次大规模直接支援地面作战,但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和指挥上的失误,空中行动屡遭挫折。如前所述,7月9日夜间,空降部队进行的第一次行动以失败而告终,空降部队大部分没有抵达目的地。事隔两天,悲剧又一次重演,空降行动再次惨败,23架飞机坠毁,损失近400人。盟国空军的行动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未能给地面部队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援,反而多次发生误炸地面部队的事故。巴顿的部队曾多次遭到己方飞机的轰炸,造成了重大损失,巴顿本人也差一点遭遇不测。这真是雪上加霜。巴顿气愤地说:“我倒是要问一问这些空军老爷,他们的立场究竟站在哪一边。”

巴顿攻克巴勒莫之后,8月初挥师东向,进军墨西拿。在这里,巴顿部队陷入了空前的困境,西西里北部沿海地区山石林立,地形复杂,狡猾的德国装甲部队巧妙地依托这种地势,打打退退,尽可能地消耗盟军的有生力量。巴顿部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进展十分缓慢。此时,巴顿最需要的是空军的支持,因此向亚历山大和布莱德雷求援,立即得到了首肯。但不幸的是,盟国空军对轴心国军队的轰炸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空袭期间,竟发生了多起误击美军地面部队的严重事故。就在此时,巴顿发现了一个更令他不安的情况,部队的非战斗性减员突然猛增,许多并未受伤的人被运送到后方医院。这种情况在第1装甲师最为明显。

从战斗记录来看,第1师是巴顿最信任的一支部队,作战勇猛,敢打敢冲,屡建战功。该师师长艾伦是一员有胆有识的虎将,一向受到巴顿的倚重。但他脾气暴躁,待人傲慢,常常好自作主张。副师长罗斯福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儿子,他才华过人,作风朴实,体恤部下,深受官兵爱戴。由于两人的风格迥异,个性和自尊心都很强,所以相互间产生了隔阂和龃龉,并各有一帮支持者。在他们的溺爱和袒护下,该部队居功自傲,目无法纪,蔑视其他部队,并产生出一种自怜情绪,1943年8月,德军被驱逐出西西里岛。在一个村庄,意大利警察为美军士兵送水解渴。许多人不断跑医院,蹲病房。他们的行为在全军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使巴顿不得不分心去处理这一问题。最后,巴顿打算忍痛割爱,将他们两人同时解职。

以上一系列问题已经闹得巴顿心烦意乱了,而英国BBC广播电台不负责任的报道更使他怒火中烧。英国的广播充满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们无事生非,大肆宣扬:在西西里岛,英国官兵正在前方浴血奋战,承担了大部分战斗,而美军却躲在巴勒莫豪华的王宫里,“一边喝葡萄酒,一边洗海水浴”。

在西西里炎热的夏季里,一身“热血与豪胆”的巴顿就是在这种煎熬之中度过的,巴顿把这称之为“一场剧烈的身心折磨”。他已经筋疲力尽了,忍耐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都达到了极限,数不清的矛盾冲突开始使他的心理天平倾斜了。“打耳光”事件就是在这时发生的,一发而不可收拾。

8月3日,刚刚考虑完第1师问题的巴顿在通往前线去的路上发现了第15后方医院的路标,他马上叫司机米姆中士把车开到医院去。本来,这次偶然的探访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真诚的问候、深切的同情以及赠送紫心勋章等等。但正当他热情洋溢地与伤病员交谈的时候,他发现了第1师一个名叫查尔斯·库尔的士兵,蹲在一个箱子上,显然没有负伤。在巴顿的询问下,库尔战战惊兢兢地回答说:“我觉得受不了了。”医生说他得了“心理性神经紧张症”,这是第三次住院了。巴顿听罢大怒,多少天积累起来的火气一下子发泄出来,他痛骂库尔是胆小鬼,一边用手套打他的脸,一边怒骂道:“我不允许他躲在医院里,他的行为已经损坏了我们的声誉!”巴顿的所作所为使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感到十分震惊。

由于当时战事吃紧,此事未造成大的影响,巴顿也没把它当回事,只是在日记中写道:“我遇到一个胆小鬼,我把他赶出了医院。”

8月5日,巴顿向高级军官发布了一份备忘录:

我注意到,一小部分士兵跑到医院,说自己神经紧张,不能参加战斗。这些人是胆小鬼,玷污了我军的荣誉,对于那些留守阵地坚强地承担作战危险的同志也是一种污辱,而他们却把医院当做避难所。

你们要采取措施,此类人员不要送往医院,而是在各自的部队处理。

意大利儿童向美军士兵献花。那些面对敌人胆怯而不愿作战的人员将由军事法庭进行审判。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战局仍然不乐观,敌人按预定方案边打边退,第1师似乎在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进展极其缓慢。巴顿当机立断,决定改变进攻线路,将进攻重点转至北翼,由特拉斯科特的第3师进行正面突破。但德军又一次抢得先机,他们控制了沿海路线上的几乎所有的制高点,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使第3师的陆路进攻严重受挫。没有办法,巴顿又决定改变战术,利用沿海地形乘登陆艇实施两栖跃进,时间定在9日。不曾想,在进攻前夕,德军有针对性地发起了一次空袭,炸毁了一艘登陆艇,美军的行动尚未开始就受挫。时间不等人,巴顿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下达了死命令:务必于10日晚间实施攻击。与此同时,他还下达解除艾伦和罗斯福职务的命令。巴顿此时的心情是焦虑而复杂的,他知道这一处分对于一个职业军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正是怀着这种心情,巴顿于10日中午赶往前线。

下午1时30分,巴顿在行车途中发现了第93后方医院的路标,马上命令把车开过去。于是又发生了下面的一幕。

与通常一样,巴顿亲切地与伤病员闲谈,赞扬他们的勇敢精神和业绩。但凡是熟悉巴顿的人都发现,他不像往常那样热情诙谐,神色显得沮丧而不自然。突然,他发现一名未受伤的士兵住在医院里,顿时怒火冲天。这个小伙子叫保尔·贝内特,患有中度的“弹震症”,一听到炮弹的呼啸声就异常惊恐。他面色灰白,语无伦次地告诉巴顿自己神经有问题。巴顿勃然大怒,大声叫骂:“你根本没病,你是个狗娘养的懦夫!……你马上滚回前线去……你应该被枪毙!”接着,巴顿打了他的耳光,并拿出手枪向着他晃动。直到走出病房,巴顿还在大声喊叫。

以上便是“打耳光”事件的来龙去脉。总之,巴顿之所以采取这种粗鲁幼稚的举动,从而酿成了他的个人悲剧,除了他自身的严重缺陷之外,主要是由于他所承受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太大,远远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和忍耐力,使其心理的天平急剧倾斜,最终完全失去了控制,导致了歇斯底里大发作,使其性格中的所有弱点均暴露无遗。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对于巴顿的粗鲁举动有直接影响,即他对“战争恐惧症”问题缺乏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战争恐惧症”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才真正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对于患有战争恐惧症的人,轻者应使其得到必要的调整,重者则必须巴顿认为军人必须英勇无畏,视死如归,他从不容忍自己部队有贪生怕死的人。1943年8月10日,巴顿在西西里看到有1名未受伤的士兵住在医院,竟勃然大怒,给了他一记耳光。巴顿险些因此而断送前程。尽快送医院。这一方面可以使病人及时得到医治,另一方面又能防止恐惧情绪在军中蔓延。巴顿认为,一个军人必须英勇无畏,视死如归,不能表现出丝毫的动摇和怯懦。如果一个人的精神垮掉了,那么他就是个“上帝诅咒的胆小鬼”。在他的眼中,在战场上畏缩不前和开小差的人都是军人中的败类,必须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他这样做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把他们从灾难中拯救出来,使他们获得了新生。否则,他们就会永远堕落在罪恶的深渊中。正是由于他采取了简单粗暴的举动,因此引起了严重的后果,几乎毁了他辉煌的军旅生涯。

“打耳光”事件发生后,巴顿内心也感受到自责,但由于战事紧张,他很快就把这件事忘掉了。但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两天之后,第2军参谋长基恩少将和军医官阿内斯特上校来见布莱德雷。阿内斯特向布莱德雷汇报了“打耳光”事件的详细经过,并递交了一份有关报告。布莱德雷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他得知这一报告尚无人知晓时,马上命令封存这份报告,严加保密。虽然布莱德雷对巴顿的做法十分反感,并有责任越级向上级汇报此事,但他选择了忠于巴顿的做法。这符合他一贯的处世方式,而且他了解巴顿和巴顿当前的处境。

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巴顿打人的消息就传遍了第7集团军,新闻界也议论纷纷。阿内斯特上校见布莱德雷不愿介入此事,便通过其他途径把报告直接交给了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看到报告后感到既惊讶又棘手。此刻,巴顿将军正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墨西拿城,全世界都在向他欢呼,意大利战场上还有许多更艰巨的任务等待他去完成。如何在这一时刻去处置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呢?为了慎重起见,艾森豪威尔将此事严格限制在内部范围。他命令卫生顾问佩林·朗中校进行一次秘密调查,结果只向他一人汇报。同时,他以个人名义给巴顿写了一封信,严厉批评了巴顿的“卑鄙”行为,并责令巴顿,如果情况属实,必须公开向被打者、在场的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士逐一道歉,以挽回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平息事态。事后,有人曾责怪艾森豪威尔的这一处理方式是轻描淡写。但他们不知道,对巴顿这样一位骄傲自大并刚刚取得重大战果的将军来说,这无异于一种最严厉的惩罚。事后,艾森豪威尔立即召见新闻界的代表,通报了事件的经过和采取的措施,并诚恳地要求他们,鉴于目前的军事形势和“过分”处置巴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不要把此事透露出去。与会者接受了这一请求。

直到这时,巴顿才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在日记中写道:“显然,我的行动太轻率了,而且对情况的了解也很不够。我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因为谁也不能容忍装病逃避的现象存在,它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我坦率地承认,我的方法是错误的,我将尽力改正。”

同类推荐
  • 生命的写照

    生命的写照

    蓦然回首,人生将近五十个春秋,三十载的笔耕生涯,无不在空前的历史背景下饱经了“从小失去母爱”“铁窗生涯”“自学之路”“历尽贫寒”这四大不幸的人生磨难中度过。因此,我要说,是三所“特殊大学”造就了我的人格力量,是“九死一生”的人生经历让自己把握了生命的真谛!或者换个说法:“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所以说,也是“十大梦幻”演绎了我超越混沌的自由飞翔,更是“七大爱好”陶冶了我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灵和高尚情操!一个充满了不幸和坎坷的时代,铸就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人生观!我的《牧羊人之子》《不幸的大学》《生命的写照》人生三部曲就是在这种历尽了苦难而痴心不改的环境中完成的。
  •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记述了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复杂多变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袁家上辈人官运亨通,袁的野心亦不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的他即便结了婚,做了父亲,也还像个胡天胡地的恶少。1881年,一事无成的袁决定出走家乡,前往登州投军……1912年,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所得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时竟还多了一票。1915年,袁宣布“接受”帝位,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可惜直至83天后帝制取消,他仍未正式行登基之礼。1916年,袁靠着一剂强心针由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留下人生中最后四个字:“他害了我!”
  • 隋炀帝

    隋炀帝

    本书以隋炀帝为中心,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描述了隋炀帝的一生,再现了隋朝的建立兴盛、衰落、灭亡的历史画面。
  •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566—635),唐代开国的君主,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人。世代显贵,受北周唐国公爵号,后受隋炀帝弘化留守,兼领潼关以西的军事指挥大权.见隋炀帝无道,天下大乱,运筹帷幄,起兵太原,定鼎关中,创建大唐,又横扫群雄,统一全国,实为一代创业之主.在位九年,传位于子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崩,死后庙号高祖。
  • 历史上的玄奘

    历史上的玄奘

    本书依据《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史料,吸收了现代玄奘研究成果,采用记实文学的笔法,描述了玄奘的人生经历,对相关的佛教知识、历史地理知识作了必要的介绍。
热门推荐
  • 乱写一通

    乱写一通

    没有介绍…………………………………………
  • 永生站之赤月之洪

    永生站之赤月之洪

    一个名叫“永生站”的书店,一个名为“L”的神秘小姑娘老板,一段跨越千年的故事,一程奇幻的冒险。甘宁是一个刚刚上大学的学生,本该高高兴兴的开始大学生活的她,为了打工推开了永生站的大门。迎接她的却是一个看似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签下的一份契约,让她留在了永生站,成为了“引路人”。从此以后,法术、妖怪、恶魔、神、天国、地狱开始闯入她本该平静的日常。“我卖的不是普通的东西,而是永生。”她说。你相信永生吗?
  • 灵魂殡葬师

    灵魂殡葬师

    我叫曾瑶,是一名无父无母的孤儿,从小与舅舅相依为命。我的舅舅是一名殡葬师,我从小就被逼着跟舅舅学做一名殡葬师。但是我却并不喜欢,甚至几度逃离,直到遇到怨气滔天的女鬼,跪下来求我,我才知道,真正的殡葬是维护鬼的尊严,死的尊严。从此,我有了一个新的职业,不是殡葬师,而是,灵魂殡葬师。
  • 新生之主宰一切

    新生之主宰一切

    穿越了,就等于获得新生,前世碌碌无为的叶凡,决定这一世好好活下去!想要好好活下去,就需要不断的变强!
  • 误踩老公底线:甜心难招架!

    误踩老公底线:甜心难招架!

    那一夜,他匍匐在她身上,呼唤的却是另一个女人。第二天,当着其他男人的面,他冷漠的递去一片避孕药,她亦含笑接过。——三个月后,“不准跟他好,别忘了你是我的人!”“这段日子我和他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该怎样就怎样。难道每晚的细节,你也要过问?”转身,在他惊愕的目光中,毫不留恋的离去。(很*很暴力,不傻不天真!)Q群:136058183,欢迎捣乱~~
  • tfboys之梦中的她

    tfboys之梦中的她

    三个四叶草女孩儿和当红组合tfboys一起穿越到了古代,身份各不相同,在经历了一次奇妙的时光旅行后,他们能回到现代吗?
  • 最强少主:废柴大逆天

    最强少主:废柴大逆天

    她叫冷寒漠,华夏古武世家的天才,灵魂莫名其妙的来到了这个以实力为尊的世界,变成了幻灵大陆最强世家的废柴大小姐,一次出行,遇到他,与他共同走上巅峰。
  • 来自冥界的手机

    来自冥界的手机

    当乔布斯把他在冥界的延续之作-苹果10地狱版,送到柳不凡手上后,于是,柳不凡那单调乏味的人生,便注定精彩纷呈起来。
  • 错乱的命理线

    错乱的命理线

    这是一个这是一个魔女与王子的爱恋故事,也是一个熊孩子的异世界冒险之旅。新人第一次写文,文章的类型偏向于轻小说。整体偏向于轻松搞笑,带有点悬疑色彩。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不喜勿喷。作为一个高三狗在回家的路上都能被枪杀是不是太倒霉啦啊!什么,原来是要穿越?!早说嘛……等等,为什么别家的女主穿越都是各种金手指走向人生巅峰再不济也可以成为一代祸水撩得无数美男而她却只能跟在这小子身后跑腿做小弟啊?!没工资没编制没带薪休假和五险一金她才不要给他打工……唔………不过看在是弹性工作又包吃包住包玩的无上限的账单报销想翘班就翘班的份上就跟着你干吧!
  •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