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0100000020

第20章 冲击北非(2)

决心已定,巴顿马上进行战斗部署。他首先与海军方面进行了协调,要求海军给以最有力的炮火支援,并出动舰载飞机进行轰炸。但巴顿知道,最终解决战斗的还是地面部队。但要想使地面部队具备取胜的能力,目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使他们得到充足的武器装备。巴顿心里明白:自己亲自出场表演的时候到了。

第二天天刚亮,巴顿就来到了海滩,组织部队卸运武器装备。他特意换上一身漂亮的军装,穿上他最喜欢的呢子马裤,威武潇洒,满面怒容,在士兵眼中简直就像一个愤怒的上帝。他一边指挥加快卸载速度,一边亲自帮助推船,弄得浑身都湿透了。他用坚定而粗鲁的语言大声发布命令,斥责咒骂那些懒惰胆小的无能之辈,激励官兵们的士气。每当法国飞机从上空掠过,有些士兵就本能地畏缩起来,而巴顿却似乎视而不见,照旧精神抖擞地站在那里指挥。这样做虽然要冒巨大的风险,但效果极佳,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很快就稳定了军心。巴顿在海滩上一口气干了18个小时,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到他回指挥所休息时,海滩上的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了:各种物资和武器装备卸载完毕,沉船也被打捞上来了,甚至连将士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了。

9日,形势进一步好转。第3师按原订计划向卡萨布兰卡发起攻击,在缺乏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战果。在萨菲方面,美军进展神速,法军的抵抗已近尾声,法军指挥官通过电报向上司求援,抱怨美军的炮火太猛烈,战线已“岌岌可危”。穆罕默迪亚的消息更鼓舞人心,特拉斯科特的坦克部队攻势如潮,法军节节败退,已经溃不成军。这种情况虽在预料之中,但巴顿仍感到很振奋。

令巴顿意外的是,虽然遭受了重创,但卡萨布兰卡的法国守军却似乎没有投降的意向,看来一场决战在所难免了。局势已发展到紧要关头。

巴顿在卡萨布兰卡受阻,但盟军在阿尔及尔不仅没有流血,而且进展迅速。这主要是美国特派人员事先做了周密的工作,说服了法军司令马斯特将军。法军未放一枪一弹就放下了武器,阿尔及尔得以和平解放。盟军在该城建立起了稳固的防线后,即着手做东进的准备,攻击矛头直指突尼斯。

在奥兰,美军在登陆时遇到了顽强抵抗,双方激战了两天。但由于奥兰的法军缺乏海空军的有力支持,而美军则战术运用得当,陆海空协同作战,配合默契,战斗进展得很顺利。11月9日,法国人军心动摇,宣布投降。

此时,巴顿的西线部队成了全军关注的焦点。

10日,艾森豪威尔终于与巴顿恢复了通讯联系,他立即发了一份措辞强硬的电报,要求巴顿立即砸烂卡萨布兰卡这个“硬核桃”,迅速解决战斗。事实上,一场好戏正在卡萨布兰卡上演呢。

此时,巴顿完全是在“孤军作战”——他根本不可能得到其他部队的支援,而法军则在兵力和地理位置上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巴顿还是下达了死命令:各部队立即发动全线进攻。当天,第3师就迂回至卡萨布兰卡南部,实现了侧翼包围。其他部队也根据各自的情况迅速行动起来。巴顿设想,总攻发起后,至少要激战几日才能见分晓。但形势的变化却异常之快。当天晚上就传来了好消息,穆罕默迪亚的守军或者被赶走,或者投降,特拉斯科特已经控制了这一地区。哈蒙的坦克部队已驶近卡萨布兰卡近郊,即将与巴顿会师。巴顿感到极为振奋,遂决定第二天早晨发动更大攻势。

为了达成攻击的突然性,巴顿十分重视夜战,但这次他却把进攻时间选在了白天。因为他通过实践发现,部队刚刚参加战斗,实战经验严重不足,再加上对当地的环境不熟悉,夜间行动有可能造成内部的误伤和混乱。为了制定出详实可行的作战计划,巴顿与参谋部的几位负责人几乎忙了一个通宵,并与休伊特将军协商了有关海军炮火支援和运输等问题。

在一切安排完毕之后,巴顿才去睡觉。

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日,恰好也是巴顿的生日。巴顿刚刚睡着就被人从梦中叫醒,得知:两名法国军官打着白旗前来谈判停火事宜。

这一突然变故使得大家都兴奋不已,副指挥官凯斯将军和盖伊上校等人都建议巴顿立即下令停止进攻。但巴顿沉吟了片刻,表示不同意这一意见,他主张继续对法国人施压,以争取谈判桌上更大的主动权。

于是,巴顿把法军谈判代表召来,严正地告诉他们:“告诉你们的司令官,必须立即投降,否则美军将从海、陆、空发动一场全面的进攻!”

两个小时过去了,法军方面仍然没有动静。

早上6时25分,进攻的时间就要到了,轰炸机在甲板上待命起飞,舰炮和地面炮兵部队也做好了射击准备,步兵、装甲兵则严阵以待,准备向法军发动强攻。几分钟后,几架舰载飞机飞临卡萨布兰卡,在城市上空盘旋,象征性地扔下了几颗炸弹。

在美军强大的压力下,6时45分,法军正式宣布投降。这时,巴顿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轻轻地说道:“感谢上帝。”

战斗结束后,巴顿给妻子写了一封信,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场景和最后关键时刻的心理感受,他认为,等待敌人投降的那段时间是他“有生以来最难熬的”。他在当天的日记中还写道:战斗结束是送给他57岁生日的“一个绝好的生日礼物”。

在巴顿11月11日签署的一个命令中,他对部队的表现给以高度评价。他写道:“官兵们,在海军的援助下,你们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在停战纪念日之际又增添了一次停战。这一行动将名垂青史。我祝贺你们所取得的胜利,并完全相信我们能继续取得胜利。”同时,他告诫官兵们:“不要因欢庆眼前的胜利而放松在今后光荣的战斗中争取更大的荣誉。”

其实,与以后发生的战斗相比,这次战役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美军仅有3万人参战,死伤和失踪共1300余人。作为战败方,法军无暇去统计它的损失,但数量肯定大得多。从战斗的全部过程来看,反映出刚刚参战的美军(包括指挥官和士兵)缺乏实战经验,加上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充满了各种偶然的因素,更加大了登陆作战的难度,整个战役充满了混乱和悬念,显得没有什么章法。美军之所以能最后取胜,除了法军内部反战情绪强烈等因素外,主要应归功于巴顿及其下属指挥官安德森将军、哈蒙将军和特拉斯科特将军的胆略和主动精神,他们临危不乱,在孤立无援的困境之中各自为战,机动灵活地指挥部队,再加上美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因此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战斗任务。在这次战役中,相对较弱的敌手使美军未遭受重大损失,而各种复杂情况的出现则使他们经历了现代战争的洗礼,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对于巴顿及其部队来说,这场战斗就像竞技大赛前的一次“热身赛”,对于他们参加这场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具有深远意义。

11月11日上午,美法双方指挥官在费达拉巴顿的司令部进行了停战谈判。整个会议过程显得颇有戏剧性,并成为以后人们批评巴顿的一个把柄。

法国总督诺盖和米什利埃上将等人刚进门时的心情是窘迫不安的,他们举止拘谨,面色紧张,似乎是在以失败者的姿态听候发落。但他们很快就发现,巴顿和休伊特将军的态度是礼貌而友好的。

巴顿让威尔伯上校向法国人宣读了事先拟好的停战协议。鉴于法国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并直至被彻底击败,而且盟军遭受了一定损失,因此协议的相关条款比较苛刻,规定:收缴法军武器,解散军队。

宣读完协议后,会场里突然沉寂下来,气氛极其紧张。米什利埃上将立即向诺盖暗示:“不能接受。”诺盖面色铁青,目光冷峻,沉思了好一会儿,然后冷冰冰地甩出一张王牌:该协议意味着终止了法国对摩洛哥的保护国地位,显然超出了与会代表的权限。他进一步解释说:法国人经营这里已有多年,建立起了一整套相当有效的统治秩序,法国是这一地区安全稳定的保护者,也是维系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和犹太人等各个部族之间关系的中介人。如果法军被解散,当地的法制和社会秩序就会崩溃,不仅会在当地导致剧烈的动荡,而且会危及周边地区的安全。美国人初来乍到,在短期内无法有效地维持当地的局势。

诺盖这段尖刻的威胁弄得巴顿有些措手不及。他是个纯粹的军人,缺乏处理政治问题的实际经验,况且,他对摩洛哥的历史和现状也缺乏深刻的了解。巴顿原先的谈判目标是迫使法国人投降,但现在看来问题已不这么简单了。巴顿看到,美军是在距本土6000多千米之外作战,还没有在摩洛哥站稳脚,人员和物资都急需补充,他目前的首要目标是继续打击轴心国,而不是把法国人撵出摩洛哥,使自己陷入政治纷争的泥潭而不可自拔。巴顿虽表面上强悍粗犷,威风凛凛,但他的心肠却特别软弱,总是同情失败者,而法国人目前正处在这一位置上。况且,巴顿热爱法国,他和他的夫人都非常欣赏法兰西的民族文化。因此巴顿从实用主义的考虑出发,迅速做出新的决定:遵循罗斯福总统临行的吩咐,维持法国人在当地传统的统治方式,因此只能从轻发落他们。

决心已定,巴顿整了整军装庄重地站起来,伸手要过条约草案,把它撕得粉碎,一边撕一边说道:“我建议,在上级机关确定最后条件之前,双方迅速交换战俘,并把阵亡人员尸体带走。法军可以保留武器,但双方不得相互使用武力。你们要尽力维护治安和交通,包括守卫通过塔扎峡谷的铁路桥和铁路。”

在巴顿讲话的同时,法国人紧张的神经逐渐松弛了,诺盖也暗暗松了一口气,表示完全接受这一条件。然而就在这一刻,巴顿故意节外生枝,他提高嗓门说道:“先生们,现在一切事情都已解决了,但我们还应履行一个令人不快的仪式。”法国人听罢大惊失色,刚刚平静下来的心又悬了起来,但当他们听到巴顿的条件是“大家共饮一杯香槟”时,心中的疑惧便全部消失了。就这样,几小时之前还在互相厮杀的对手,此时却坐在一起开怀畅饮,称兄道弟,历史就是这样令人费解。

11月12日,巴顿再次来到“奥古斯塔”号旗舰,准备把司令部搬到卡萨布兰卡城内。当他登上旗舰时,发现休伊特上将及其主要助手早已等候在那里了,水手们也自发地来到甲板上列队欢迎,气氛热烈而真挚,使巴顿十分感动。与此同时,国内的赞誉之声也席卷而来,北非登陆战役胜利的消息被各大媒体炒作得十分火爆,一个个有关该战役的故事也迅速流传,巴顿再次名声大噪。

巴顿此时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以威武之师的形象进驻摩洛哥这个古老的国度。从这时起,巴顿俨然成了摩洛哥真正的统治者,凌驾于国王之上的太上皇,这种礼遇是他一生中从未享受过的,使他的自尊心和虚荣心都得到了满足。但他的兴致很快就遭受了沉重打击。

同类推荐
  •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中国历代才女见于史籍的记载少的可怜,南朝钟嵘的《诗品》,评价了从汉朝到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其中女诗人只有四人,不到总比数的百分之四,而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三十卷,入选的女作家作品,只有班昭和班婕妤各一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悬殊,在文学辞赋上,女子真的比不上男子吗?当然不是。因为在封建统治的思想下,女子无才便是德。本书辑录从春秋时期到清代较为重要和著名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女书画家等。让读者在品味她们的故事以及她们的诗文、书画中悠然神往,想象一下才女们“蕙心纨质美韶许,玉貌绛唇淇水花”的风韵,感受那些从发黄的纸堆中走出来的“惊才绝艳”,品读风流文采的红袖馨香。"
  • 环球科学朝圣:世界著名科学家和科学的故事

    环球科学朝圣:世界著名科学家和科学的故事

    《环球艺术朝圣:世界著名艺术家和艺术的故事》主要内容简介:在璀璨的艺术星空中,闪耀着无数著名艺术家的名字他们留给人类一笔笔宝贵的艺术财富,而广大青少年读者应予以继承,而且将从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4)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隋炀帝

    隋炀帝

    本书以隋炀帝为中心,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描述了隋炀帝的一生,再现了隋朝的建立兴盛、衰落、灭亡的历史画面。
  • 踏足火星:伊隆·马斯克传

    踏足火星:伊隆·马斯克传

    这是一本可能会让你改变整个人生观的传,主人公是一位神奇的创新者、天才工程师以及改变世界的人。那么,谁是伊隆·马斯克?
热门推荐
  • 天空之主

    天空之主

    天空之上真理永存。少年所要做的就是找到它。
  • 倾城依旧:炮灰女配求放过

    倾城依旧:炮灰女配求放过

    穿到自己写的书中,真心伤不起,何羽便是一个例子,既来之则安之吧!
  • 何似润无声

    何似润无声

    16岁时我就清楚的意识到用三年时间爱一个人不如用三年时间考上理想的大学可当我再回首时发现都晚了所以我去寻找曾经的足迹。
  • Droll Stories

    Droll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魔狂武

    神魔狂武

    吾道,似神非神,似魔非魔。吾之命,逆而不凡。
  • 遂仙录

    遂仙录

    穿越不是我想要的,为了能回到地球拼命修炼希望有一天能实现愿望。
  • 王权至上:天后万万岁

    王权至上:天后万万岁

    “……她这辈子得到了这么多,权力、财富、名誉和爱情,为什么连最后一条活路都不肯留给我!”那年她二十八岁,死在了精神病院,没人会在意一个发了疯且名声烂大街的人。可是为什么你能利用别人的东西到处挥霍?而我就只能如同你手里的蝼蚁般卑微?为什么我明明努力了却得不到我所应得到的一切?我要重来一次!赌石女王、金融大鳄、百变公主、医女圣手让这些名号统统下地狱见鬼去吧!这一次,我必定不再选择当个碌碌无为的私生女,我想站在那个璀璨的舞台上活得肆意潇洒,烨烨生辉!
  • 如若相依

    如若相依

    此文罗嗦。。。虐。。。。南风体初次写文。求求你们给我点自信让我持续更新。看女屌丝怎样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攻心多,言情少。阴谋多,真爱少。此文特现实,把所有黑暗腹黑融为一体。酿成一坛虐心烈酒。智商高误入,智商低看不懂。智商中层可进。
  • 超强对决:魅影重重

    超强对决:魅影重重

    拥有高智商大脑以及身怀武艺的他,面对恐怖的刺杀;巧妙的离间,临危不惧。外,冷血无情;内,情深意重。国际神秘组织的侵入,令他险些丧命。三大国际组织的超强对决,歼灭——他的一贯风格。
  • 龙逆江湖

    龙逆江湖

    龙萧无意中穿越到了《天龙八部》的世界,在天龙的世界里,他认识了乔峰,段誉,虚竹,还结识了半仙的逍遥子,扫地僧,达摩祖师,解开了天龙里一个又一个的秘密,踏天地,踩苍穹,我为狂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