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间真的有一种缘分,那就是我与你不期的相遇。如果世间真的有一种涵情,那就是我对你的感觉。』
【一】
蔡邕收回余光,便欲关上柴扉。
“蔡先生!请留步!”突然有人叫了一声。
蔡邕淡淡地止住柴门,并未抬头,“有什么事吗?”
“我家老爷邀请先生往府上一叙!”小厮焦急地恳求道。
“你是童府的人?”蔡邕这才发现眼前的人竟是童府老爷童林身边最亲近的小厮,“童府有什么事能找上我这个乡野穷书生?”
看样子蔡邕对世族豪强并无甚好感,但凭着上次借过书的交情还是应了话。
“是这样的……”小厮知道这名大名鼎鼎的文豪最嫉恨宦官,对依附于谄媚宦官的许家的童家亦无甚好感,只得凭着前次的交情硬着头皮将童林去世后童家争夺遗产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蔡邕。
“生死之命,自有上天预示;家庭纠纷,自有族长处置;遗产归属,自有郡官裁决。如何来烦我?”蔡邕对童家的事不屑一顾,更不想管这种为了财务而引发的纠葛。
“蔡先生!”小厮“噗通”一声竟跪了下来,“我家老爷绝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人。小人之所以不得不为了童家的事来恳求你,正是因为童府待我恩重如山。难道先生忘了童府对先生的好了吗?”
“哼,你是童家的小厮,自然免不得为童家说好话!”蔡邕冷哼道,“你以为童府我曾到童府借阅书籍就会帮你吗?若不是书籍珍贵只有富人无事闲来收藏,不然我怎会去鱼肉百姓、趋炎附势的童府这种不洁之地?!”
小厮不顾蔡邕嘲讽,继续道,“先生可还记得先生被流放的那天吗?陈留的世族豪强听说此事,个个幸灾乐祸,争相收购先生的府邸,将令尊和令堂赶出蔡府,以求报复。若不是我家老爷凭着宫中亲族的威势,竭力保护先生的府邸,先生祖传的府邸、田地早就被其他达官贵人吞并了去。”
蔡邕握紧了手中的书卷,不动声色。他离开陈留不过一年,回来时双亲便已相继去世,这其中自然少不得他平时得罪的达官贵人的报复的原因。
“先生可还记得陈留大旱的那一年吗?若不是我家老爷做出表率,表示支持先生的号召,开仓放粮,救济百姓,虽然使得一生的积蓄最终所剩无几,仍有不少人饿死。但若不这样做,又有多少更多的人会饿死?”
“若不是……”
“唔……”蔡邕挥挥手,示意小厮不必再说下去了。
“还请先生一定要去一趟童府!”小厮含泪再次恳求。
“呜,父亲大人,母亲大人,陈留的百姓们啊!蔡邕对不起你们啊!”蔡邕终于涕如雨下,“好,我随你去!”
【二】
陈留街上。
蔡邕收住情绪,跟随着小厮前去童府。蔡邕不喜住在城镇里,父母故去后便直接搬到了陈留荒郊的临时搭建的草屋。郊外离陈留郡城有些距离,蔡邕便一路上了解了童府争夺遗产事件的详细情况,并思索着对策。
忽然一辆马车擦着蔡邕的衣袖疾驰而过,险些将蔡邕掀翻在地。蔡邕最看不惯这种仗势欺人不顾路人安危的人,拍拍衣袖站立稳了想要破口大骂,突然发现马车帷幕中的背影有些熟悉。
那不是我家夫人吗?他不是已回了京城,怎么还在陈留?难道是子将出了什么事让夫人来通知我?可许子将不过才去了两三个时辰,也不至于这么快吧?蔡邕疑惑到。
蔡邕遂撇下小厮,狂奔着追赶马车,并大声呼喊着:
“夫人!”
马车里的妇人听到蔡邕声音探出头,“老爷?”
“快停车!”妇人焦急地叫了马夫一声。
马车缓缓停在了路边。
“老爷,发生大事了。”蔡夫人与蔡邕耳语道,指了指马车中一个昏迷不醒的武将装扮的人,“这是皇后身边的校尉。”
“皇后身边的校尉怎么会来陈留?”蔡邕吃了一惊,难不成许子将真出事了?
“渤海王被巫师掳走了,皇后遂派校尉来寻找。但校尉却在与巫师争夺时受了妖术的伤,被我遇见救下了。但还是没能救回渤海王。他现在正被郎中施了麻药昏迷不醒。现在应该怎么办?”蔡夫人解释道。
“渤海王?”蔡邕又是一惊,“渤海王真的失踪了?”
当初听许子将说渤海王失踪时蔡邕还有些不信,只是硬是要替自己前去京城调查,蔡邕正好不愿这么早回到京城便也同意了。此时又出现一个皇后的校尉,看来渤海王失踪之事就确凿无误了。若能在这皇后身边的校尉身上做些文章,说不定能助许子将提前破解此案……
蔡邕当机立断道,“看来必须立刻前往京城了!”
小厮一脸迷惑,以为蔡邕反悔了:“先生,我家的事情……”
“哈哈,童家既有后嗣,何必来问我?”蔡邕爽朗大笑。
小厮战栗了一会儿,突然明白了什么,顿时大喜过望,喜滋滋地回了童府。
【三】
“大人,司徒许训的侄儿许子将想要求见皇太后,说是可以帮我们化解太后对我们的仇恨……”宦官战战兢兢地禀告道,此时自己的上司正为与太后冲突的事发愁,谁也不敢轻易靠近。
“许子将……?”张让听了宦官的传报沉吟道,“既是许训的侄儿,想必也是我党的人,让他去试试也无妨。”
经过张让的亲口同意,宦官才敢匆匆忙忙去传旨。
慈宁宫大殿内,皇太后端坐于其上。
“陈留庶子许子将叩见太后娘娘。”许子将叩拜道。
“你就是司徒许训的侄子——许子将?”太后漫不经心地问道,“你既是许训的侄儿,想必也是宦官一党,为何来此处?要是想为张让求情的话,乘哀家没把你赶出去之前赶紧走人吧。”
”庶子可以为娘娘找到渤海王。”许子将并不在意太后的态度,朗声道。
“哦?”太后眼前一亮,“说说吧,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到哀家的皇孙?要是胆敢欺瞒哀家,哀家就让你和张让一起给哀家的皇孙殉葬!”
“庶子不敢。”许子将道,“庶子的确有办法。不过……”
许子将瞥了瞥太后左右的侍女,示意太后让其他人离开。
太后当即会意,对左右道:“你们先退下吧。”
众侍女“喏”了一声便匆匆告退了。
许子将这才继续说道:“实不相瞒,庶子还有一个身份——庶子乃是桃花谷太平仙师之徒,许子将是也!”
“太平仙师?”太后顿时大惊。民间传闻太平仙师自前朝就已开始修仙,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太后早在地方做侯夫人时便有所耳闻,甚至在宫禁之中也听外人时常谈起。太平仙师所修得的长生不老之术更是凡人梦寐以求的事。
“早便听闻仙师已修成长生不老之仙术,你可知晓?”太后抑制不住求仙的欲望,以致疏忽了渤海王的事情问道。
“庶子不知。”许子将直白地答道。
“你既不知,安敢妄称仙师之徒?”太后隐隐生气。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又岂是凡人之可骤得?太后既贵为皇族,已是人间大富大贵之人,又何必奢求他物?”许子将不卑不亢地答。
“唉,死生岂可骤得于一夜之间,哀家也已年过半百,早该知天命了,是哀家多想了。”太后想想觉得许子将说得有些道理,喟然长叹道,“还是讲讲渤海王的事吧。”
“启禀太后娘娘,渤海王已经找到。”许子将拱手而答。
“哦?在哪儿?”太后往殿外瞧了瞧,并无一人。
“不在这里。”
“既不在此处,何言已经找到?分明就是狂妄之徒!”太后大怒。
“陛下先前诞生过十几个儿子,却仅有太子与渤海王在世。娘娘难道不觉得此事有什么蹊跷吗?”
太后顿时震住,沉默不语。
“皇子尚且年幼,随时可能被毒心之徒加害,娘娘难道不觉得应该着重保护吗?”许子将继续说道。
“那你说应该如何?”太后忍不住开口问。
“将渤海王寄居到桃花谷。”许子将道,“其一可以避免遭受皇后的人暗杀,其二可以助渤海王健康成长,其三,桃花谷地杰人灵,又有我师父太平仙师教导,渤海王长大后必定能中兴大汉!”
太后暗自思量道,“若哀家的皇孙果能到桃花谷学习,就算不能长生不老,想必也会沾染些灵气。”
“我如何信你?”太后还是警惕地问道,“皇帝可就太子和渤海王这两个儿子。”
“庶子安敢欺瞒娘娘?敢以许家全族人的性命作保。”许子将道,“中兴之学,六年即可学成。学成之日,必当还归。就算渤海王有什么不测,还有太子可以继承大统,故娘娘大可放心。不过还请娘娘以太后之名对外宣称渤海王寄居在慈宁宫中,也可避免杂人知晓。”
“哦?你说了这么多替哀家和渤海王着想的事,可对你有什么好处?为何要帮哀家?”
“为大汉中兴而已矣!”许子将慷慨答道。
太后被这一声深深震撼住了。路人皆知,当今宦官当政,皇室疲敝,连他这个太后也无可奈何,这世间竟然还能有如此坚信大汉能够中兴的人。竟然他愿意去做,就让他去做吧,年轻人总能做出些惊天泣地的事。太后竟有些相信这个人能中兴大汉了。
虽然,最初,她并没有这样想。
“好吧,就照你说的办。”
为了大汉……?
许子将与太后似会心而笑。
为了各自的目的。
夕阳西下,倒映着汉宫千百亭阁的影子。一只乌鸦扑棱着飞过,落在突兀的梁脊上,又倏而飞走。